楊小慧
溫度24℃、溼度46%……通過貴州省貴陽市農業農墾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陽農投」)建設的生產管控平臺,不用到現場就能掌握貴陽市2.5萬畝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清鎮基地駱家橋園區西紅柿大棚的環境情況。通過數據顯示,大棚裡的西紅柿正在成熟,再過一個星期就可以採收了。
「這個平臺目前在清鎮基地進行示範使用,實現了基地可視化、精準化管理。」貴陽農投的下屬企業貴陽市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程蜀黔介紹,今年農投集團將在貴陽市2.5萬畝設施蔬菜基地推廣應用該平臺。
綠水青山出好菜,黔貨出山富農家。貴州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為種植優質蔬菜提供了天然保障。蔬菜是貴州推動農村產業革命、帶動農戶脫貧增收重點發展的12個特色生態產業之一。2019年,全省蔬菜(不含辣椒、食用菌)種植面積達1783萬畝,產量達2771萬噸,實現產值711億元。
「由於蔬菜的季節性與生鮮特性,總量和人均佔有量指標不能保證周年均衡供應,全國範圍內季節性和區域性供給不平衡。」程蜀黔認為,解決蔬菜全時段、均衡數量、品種結構和質量問題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產銷對接是關鍵。
為此,貴陽農投建立了基於大數據的蔬菜產銷對接體系,使蔬菜產銷供需無縫、精準、即時、動態對接。例如,粵港澳大灣區的蔬菜配送商通過信息互通、視頻對接,便可以知道基地每天預計有多少噸西紅柿、彩椒出棚上市,進而有計劃地安排採摘、分揀、物流配送到大灣區各大市場,做到各環節精準對接。
程蜀黔表示,貴陽市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作為貴陽農投50萬畝蔬菜基地的實施單位,將推動形成「生產基地、分揀加工包裝、冷鏈運輸、市場銷售」為一體的蔬菜全產業鏈體系,通過對全國主要蔬菜市場產品、銷量及價格的基礎數據採集、大數據處理、大數據分析、大數據應用,實現產銷有效對接,解決貴州蔬菜不同上市時間、不同品種的目標市場定位銷售問題,確定貴州蔬菜發展的優勢品種、優勢區域、優勢時段,服務貴州蔬菜產業發展。
同時,為實現「精準化」銷售,貴陽農投還建立了貴陽惠民生鮮價格監測平臺,採用大數據手段,採用智能採集、實時採集、移動採集等方式,對農貿市場、惠民生鮮超市等多個銷售領域進行數據採集,確保採集數據的真實、連續、穩定,再通過數據提煉,生成針對不同時間段、不同區域、不同品類的商品銷售及價格匯總走勢圖及數據分析報告等。
除了用大數據對生產、銷售環節進行精準管理,市農投集團還利用大數據技術為「流通端」賦能。
貴陽農產品物流園是貴陽市重點打造的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為減少流通環節、提高成交效率,貴陽農投旗下企業貴陽農產品物流發展有限公司建設了貴農智慧農批雲平臺。據公司副總經理唐儀合介紹,貴農智慧農批雲平臺通過簡化流程、安全溯源、數據分析、電子化交易等方法,提升貴農物流園的管理水平,保障市民「菜籃子」安全。同時,能採集、整合園區、周邊省市乃至全國農批市場的農產品數據,為公司經營管理、商業決策提供有效支持。
貴農智慧農批平臺可無縫對接貴農物流園冷鏈倉庫、中央廚房、物流配送等,以信息化帶動農業產業化,為農產品銷售打開新的渠道,提高農業市場流通效率,增加農民收入,並促進特色區域經濟發展格局形成。
【來源:中國吉林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