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說
「暑假」的時光,是成年人越來越渴望回去的桃花源。最近上線的韓國綜藝《暑假》在這個夏天應時應景,在拼姐拼話題的綜藝群中成為一股放緩情緒的清流。
自帶時間限定感的片名,還有姐弟倆在田野間居住的環境和沒有任務規則的日常,看慢綜藝《暑假》,這種學生時代才有的暑假味道撲面而來,治癒著都市成年人的焦慮。節目邀請《82年生的金智英》女主角鄭裕美和演過《寄生蟲》的崔宇植作為姐弟CP,在韓國束草的改造小屋中開始漫長的假期生活。
不像某些慢綜藝裡每個嘉賓都需要能力設定,完成每日的農活指標才能換取食材,《暑假》裡的這倆姐弟確實是被放假來的。和小狗捉迷藏、在大樹下無知地成捆成捆地種大蔥、摘了就能吃的果子……這些是記憶中童年暑假的特有情節,當然還有需要完成的暑假作業:每天寫日記、每天運動一小時以上、一天做一頓健康餐來吃,姐弟倆第一天就想拖延處理暑假日記的畫面,讓節目迅速引起觀眾對暑假生活的共鳴。
這部綜藝的導演羅英錫說,「我覺得即使人們長大了,在生活中也需要有像暑假一樣的休息時間,希望這個節目能成為觀眾疲憊日常生活中暑假一般的存在」,這個目標,在節目第一集就做到了。沒有節目組的硬規則,重點是回歸生活本身的體驗,日上三竿也能呼呼大睡,穿著最舒適的衣服醒來就吃個早午餐,這種看起來沒啥意義的日常vlog式記錄對於都市成年人來說,簡直就是嚮往的「暑假」,恰巧能治癒心中燥鬱的情緒。
「治癒感」這個詞最先被用來形容日系影視作品,後來不論是國產的還是韓國的慢綜藝,或多或少都會借用日式濾鏡去描畫治癒的感覺。這一點從《暑假》的開篇房屋展示可以看到,節目組也有意將這所韓國農民房打造成相對日式的設計,窗戶門框是原木質,閣樓的樓梯設計也會讓人有種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的場景聯想,二樓是簡單的休閒娛樂區域,空間布局也很像日式風格。
《暑假》的嘉賓搭配上,新鮮的姐弟檔冒著傻氣,這種人物關係實在是太符合暑假生活了。兩人在節目中坦率地呈現慵懶和隨意,相處狀態像真實姐弟一樣,還有嘉賓樸敘俊前來做客的時候,真有一種暑假去朋友家做客的既視感,觀眾感慨,他們不像在錄節目,是真的在享受假期的愜意自在。
韓國的治癒系慢綜如火如荼,類似《帶輪子的家》《小森林》等各種模式不同的節目都可歸為此類,其中製作人羅英錫稱得上是慢綜藝界的翹楚。從最早因為愛吃而走遍韓國的《兩天一夜第一季》,到跑遍世界的花樣系列和《新西遊記》等旅遊類節目,都成了後來批量湧現的慢綜的業界標杆,內容真實且治癒。《尹餐廳》將韓國菜帶去了西班牙;《姜食堂》將餐廳開去了濟州島和慶州,《三時三餐》把做飯地點變成了鄉村,展現人們的自給自足,這些節目在豆瓣上基本都保持在9分以上。
多數慢綜藝的人物關係簡單,故事鋪陳也常常略顯平淡,如何創造有趣的靈魂持續吸引觀眾,便成為其面臨的最大考驗。在韓國綜藝導演羅英錫的節目裡,最重要的還是出演嘉賓的真實感,藝人只是一個被觀察的普通人,綜藝《林間小屋》邀請了一對男女嘉賓去林間體驗生活,沒有攝製組沒有隨行人員,只有藝人自己拍攝;《尹餐廳》是四位藝人家庭般的營業合作;《花樣姐姐》裡組合不同年齡階段的藝人去國外旅遊,沒有流量的噱頭。
國內的綜藝市場慢綜藝作品很少,最火的《嚮往的生活》裡治癒感也越來越不「對味」。回想第一季《嚮往的生活》,很多人評價是回歸田園,回歸自給自足的自然生活狀態,但續集難做,第二季之後的水花越來越小,與經營、遊戲、流量綁在一起,強化戲劇性的慢綜藝越看越心累,嘉賓互動的尷尬感溢出屏幕,黃磊滿頭大汗做飯的鏡頭和每期必完成規定目標的田間農活,難以產生治癒共鳴。好的慢綜藝的不同之處就在於自然真實感,在《暑假》播出的前兩集中已經讓人感受到,小時候炎炎夏日下的暑假時光,還有夾縫中隱藏的人生,有詩意,也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