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雜貨店》:又一個次品,日本影視作品本土化可能有毒!

2021-02-22 第一電影票房


由王俊凱、迪麗熱巴領銜主演的《解憂雜貨店》上映啦,兩位現象級流量護駕,千萬數量級的粉絲群體翹首以盼,四天下來票房成績,唉,不到兩億。


《解憂雜貨店》原著小說被各大書評機構評為「在東野圭吾諸多作品中有特殊地位,最細膩最具溫度的作品」


東野圭吾以精巧細緻的本格推理起家,在寫完《名偵探的守則》之後,一度放棄本格推理,到了《解憂雜貨店》甚至連推理都放棄了。


這部從角色設定到價值觀都不算新鮮的書,僅憑消耗著東野圭吾此前積累的名望而起,卻被評為他「最具溫度的作品」,實在讓人感慨。


無論如何,一部小說,加入了奇幻怪談、都市溫情、多線敘事等元素,又出自東野圭吾之手,好像就很適合影視化,於是中日兩國電影人先後改編此書。


日本電影人端上了一盤寡淡無味的清湯小炒,反響並不是很好。中國電影人總結經驗教訓,直接呈上一盤黑暗料理,片中不光場景昏暗,幾乎每個角色扮相都是灰頭土臉。

 

《解憂雜貨店》海報


中國版《解憂雜貨店》分為懷才不遇的音樂家剋死爹媽的藝術家仙人指路的企業家三部分。


王俊凱、迪麗熱巴、董子健三位老師在片中飾演來自同一個孤兒院的孤兒


迪麗熱巴和董子健演得挺好。迪麗熱巴飾演的角色沒王俊凱董子健那麼身世坎坷,她本色出演一名愛好歌唱的小女孩,比較容易發揮。


董子健扮演的角色稍微命途多舛一些,但好歹有演技傍身,把控這類設定不算複雜的角色還算得心應手。


王俊凱老師就不太行了,全程飾演一位冷酷的孤兒,臺詞不多,但每句念詞都讓人那麼難受,含糊不清,不能是導演刻意設計的吧,意在呼籲關愛舌系帶粘連兒童。


關於王俊凱臺詞功底薄弱,有網友稱是由於重慶腔所致,我反而覺得口音是演員很珍貴的個人符號,許多角色反而會因為鄉音增色。下部戲建議王俊凱老師不妨試試重慶話,也許用更自在的方式表演會有奇效。

 

《解憂雜貨店》劇照


影片一開始,三位孤兒砸了一位女富豪的家並綁了她,原因之後會交代,他們隨後逃到一家雜貨店。很久以前,這家雜貨店店主會給寄信到店裡的人回信,為他們答疑解惑。


《解憂雜貨店》的雜貨店店主是個重要角色,日版《解憂雜貨店》店主一角由「日本電影界的門面」西田敏行飾演,中國版由成龍飾演,演的很彆扭。


中國版《解憂雜貨店》的關鍵詞就是彆扭


成龍按理說是本色出演老人,但他在片中總給人故作虛弱之感,粗糙的妝容也是產生這種感受的重要原因。


有一幕是一群熊孩子在雜貨鋪牆上亂塗亂畫,成龍在一旁規勸,我都擔心成龍會突然撕掉白鬍子,飛起一腳踢爆熊孩子的頭。對比幾乎同時期上映的《至暗時刻》中奧德曼飾演的老邱吉爾,成龍太缺對老年人體態特徵的把握。

 

《解憂雜貨店》劇照


三位孤兒逃進店的這一天,正碰到雜貨店通靈的日子,這一夜,雜貨店可以收到過去人的來信,也能給他們回信。


第一封信來自一位北漂音樂人,韓傑導演在這一段開篇時試圖像《老炮兒》一樣,用長鏡頭將胡同陋巷的煙火氣息和市井百態一氣呵成的展現,但角色的走位和導演功力有限的運鏡將這段拍的雜亂無章。


北漂音樂人在音樂夢想和家庭壓力中兩難,三個孤兒肯定是勸音樂人堅持夢想,就是這麼俗套。


音樂人在北京堅持夢想期間,來到一所孤兒院做義演,你沒猜錯,這個孤兒院就是片中三個孤兒的成長地。音樂人在此地遇上了日後會大紅大紫的小女孩張維維,並用一首自己的原創歌曲啟蒙了她。


這位扮演張維維的小女孩演的難得的做作,雖然說用成人標準去苛求一個小女孩好像不是很正確,但真的太做作了。


這幾年的國產電影中,我覺得最有靈氣的小演員是《陸垚知馬俐》裡小陸垚和小馬俐的扮演者,可以用渾然天成來形容兩位小演員的表演。


因為小演員受年齡所限,很多表演勢必做不到體驗派的深入,所以如何用方法派的技巧教育小演員,很看導演的能力,文章做的非常出彩,韓傑老師還差點。


總之,音樂人啟蒙了張維維,後來在孤兒院大火中救出了張維維,自己不幸犧牲,這一部分算告一段落。

 

《解憂雜貨店》劇照


第二部分就很氣人了,一個喜歡麥可傑克遜的富家子弟,父母在外打拼供他有錢揮霍和享受同學的羨豔目光,他卻覺得父母不理解他,還給雜貨店爺爺寫信訴苦。


某天孩子的爹媽遭遇資金危機正在客廳和黑社會債主運籌帷幄,他在樓上把歌放的震天響,勸他安靜點還不聽,我猜他是想用一首《beat it》鼓動爹媽直接和黑社會拔槍對射。


然後老爹破產,只能舉家逃亡,為了輕裝上陣把孩子的麥可傑克遜唱片全賣了,這下孩子不幹了,直接離家出走,間接導致了爹媽後來車禍墜海。


孩子跑走後被一家孤兒院收容,啥孤兒院不談了你懂的。


後來他成了藝術家,專門從事請一堆外國人來裝模作樣冒充上流社會的行為藝術,業餘愛好是和女記者嘮嗑,女記者普遍塗著蠟筆質感、著色不均的劣質口紅。


截取一段訪問內容,記者問道「你最滿意的作品是什麼」,秦昊扮演的藝術家自信微笑「我最滿意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


有一天他故地重遊,問一位酒吧老闆多年前逃亡的富商夫婦下落如何。巧了,酒吧老闆正好將當年夫婦二人墜海的報紙裝裱在酒吧的一面牆上,一眼就能看見。這酒吧也太魔幻了,把人家滅門慘案貼牆上當裝飾物,也不嫌晦氣。

這一部分在悔恨的淚水中又草草結束了。

 

《解憂雜貨店》劇照


第三部分是一個九十年代迷茫的舞女,受三位孤兒指點,放棄舞女行當投身地產和金融,成為一名女企業家。這位舞女也來自那個你懂的神秘孤兒院,想問問韓傑老師為什麼不乾脆叫解憂孤兒院。


舞女成了企業家之後想要反哺孤兒院,將孩子們遷到更好的地方去,於是就有了影片一開始的誤會,三個孤兒以為女企業家是想破壞他們的孤兒院,所以才同時犯了非法侵入住宅罪和綁架罪。


噢原來是誤會,那就情有可原了。影片在一片祥和和感動中結束了,女粉絲淚眼婆娑的互相攙扶出了影院。

 

《解憂雜貨店》劇照


看完全片,我覺得這部電影成這樣其實不全怪演員,畢竟它的每一個環節都是敷衍的


整條藍綠撞色的街道就有夠粗糙了,一進雜貨店發現還能更粗糙,店內布景做舊的逼真程度可能都不如日本川崎一個叫「warehouse九龍電腦城」的遊戲廳。

 

「warehouse」遊戲廳一角


幾位主角的臺詞設計也很成問題,從外貌上看是不修邊幅的孤兒,從行為上看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法盲,但張口就是「荒僻」「電子商務」「井噴式發展」這類不符合角色定位的書面語。


編劇對九十年代的想像力僅限於「崔健」「四合院」「新白娘子傳奇」等俗套,三位孤兒向過去的人描繪2017年也圍繞在「霧霾」「網紅」「直播」等流於表面的符號,何不提一提今年最鼓舞人心的十九大呢。


通過我對電影劇情的描述也可以看出,整部電影的情節之間幾乎沒有關聯性,幾個故事是強行被文不對題的線索串聯在一起,刪去某一段或某一角色幾乎不對故事的整體性產生影響。


《解憂雜貨店》唯一傾盡全力的地方估計就是在豆瓣刷好評上,自影片12月29號零點上映起,短短五分鐘內,十幾篇五星影評接二連三的湧現,場面蔚為壯觀。


今年一年就有《麻煩家族》《求婚大作戰》《深夜食堂》等多部翻拍日本經典影視作品的好漢們前僕後繼,平均分都不到4分,原因可能是日本和中國的文化語境差異遠比想像中大。


尤其在對「治癒系」的態度上,中國一整代的年輕人可是都經歷了《左耳》《三重門》《悲傷逆流成河》等所謂的青春傷痛文學。


正如謝明宏所說「當下的電影觀眾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困難的態度和方式已經根本轉變,試圖通過心靈雞湯式的文本表達來獲得觀影認同的做法已經不合時宜,「喪」比「雞湯」來得補人。」


—END—

長按上方指紋即可快速免費關注

【第一電影票房   服務於影視創業者】

2013年5月創立

專業網際網路影視數據平臺

每天發布最權威的國內外票房數據

致力於中國優秀影片的宣傳推廣

幫助影視人獲得更多信息、資源並達成各種合作

5萬+用戶 影視圈全覆蓋

微信:piaofang123

投稿請加QQ:2914166835

商務、項目合作請聯繫 :17701336570 (微信)

☎: 010-85560807

北 京 方 寸 博 宇 文 化 傳 媒 有 限 公司

相關焦點

  • 中國版電影《解憂雜貨店》改編大 導演:很本土化
    中新社記者李慧思 攝  中新網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 張曦 尹力) 日本版電影《解憂雜貨店》近日在日本上映後,迅速拿下票房冠軍的寶座。這也讓不少觀眾對即將上映的中國版同名電影充滿期待。29日,該片導演韓傑在北京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版在本土化方面做了大幅度的修改,更有戲劇性。  29日,中國版電影《解憂雜貨店》在北京舉辦「解憂復活」定檔發布會。
  • 電影版《解憂雜貨店》還原東野精髓,本土化改編十分難得
    在他的作品中,《解憂雜貨店》是「出格之作」。其中既沒有匪夷所思的案情,也沒有審慎縝密的推理,東野圭吾用時空穿越的框架,講述了一個關於凡人之憂與自我發現的溫情故事。但是韓傑執導的電影版《解憂雜貨店》精巧地把原作的精髓搬上了大銀幕,更重要的是,還把一個日本氣息濃鬱的故事,妥善得完成了中國本土化的改編,這十分難得。
  • 日本IP本土化,為何這麼難?
    在等待上映的兩年時間裡,觀眾們也見證了日本IP 改編作品的水土不服。《解憂雜貨店》《麻煩家族》《嫌疑人X的獻身》《一吻定情》《妖貓傳》《追捕》《夏天19歲的肖像》等無一倖免。這些翻拍的原作往往都是高口碑的熱門日本IP,豆瓣評分均在9分上下,積累了大批粉絲,卻大多都會在翻拍後遭遇口碑滑鐵盧。唏噓的同時我們不禁想問,日本IP本土化,為何這麼難?
  • 《解憂雜貨店》之憂:中國人能講好日本故事嗎?
    有了這兩個基礎,可以說《解憂雜貨店》是完全有機會變成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故事的。本質上,這其實為電影的改編掃平了最大障礙。 比如同樣改編自東野圭吾作品的《嫌疑人X的獻身》就顯然不像《深夜食堂》這麼錯位。因為《嫌疑人》提取了東野圭吾原作中的懸念設計和推理方式,只不過換成了中國的背景和人物,可以說,保留了精髓,僅僅做了場景上的本土化改良。
  • 《解憂雜貨店》開拍!都在搶著改編日本小說、影視劇,然而能看的卻...
    近日東野圭吾的暢銷力作改編的華語電影《解憂雜貨店》公布了三位核心主演,分別是人氣小鮮肉的王俊凱、實力派90後演技擔當董子健和新晉女神迪麗熱巴。眾所周知,《解憂雜貨店》是近年來東野圭吾最受歡迎的作品,在華語地區更是最暢銷的代表作,該書走溫情路線,撫慰了不少人的內心。
  • 解憂雜貨店:一個大大軟軟的擁抱
    文 | 玉婷女王當初讀《解憂雜貨店》的時候,誰能想到如今中國版《解憂雜貨店
  • 《解憂雜貨店》對原著進行了哪些改編?
    很喜歡東野圭吾的小說《解憂雜貨店》,對改編的電影也挺關注期待,巧合的是,中日兩國的影視版本今明兩年都漸次上映,可以說是東迷們的節日了。下面大概談下國產版《解憂雜貨店》的觀後感。「我發現自己始終在思考一個問題: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應該怎麼做?
  • 中國版《解憂雜貨店》陷入了庸俗的成功學
    相比以往的翻拍,在本土化上有所進步改編自東野圭吾同名小說的電影《解憂雜貨店》(中國版),上映首日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都不算好但相比於《深夜食堂》、《麻煩家族》等翻拍自日本IP的作品而言,《解憂雜貨店》(後簡稱《雜貨店》)無論是在本土化策略方面還是完成度上都有明顯的進步。近兩年,日本IP在中國迎來了一個改編小熱潮,許多日本的影視劇、小說紛紛被改編為中國版上映,而本土化的失敗則是這些改編作品面臨的普遍問題。
  • 解憂雜貨店票房突破2億 獲《人民日報》點讚
    根據日本著名作家東野圭吾同名暢銷書改編,由韓傑執導、韓寒擔任藝術指導的中國版《解憂雜貨店》,正在全國院線熱映,王俊凱、迪麗熱巴、董子健三位「解憂少年」暖心上線,聯手成龍、秦昊、郝蕾、李鴻其等多位實力演員,將一段段關於愛與覺悟的故事娓娓道來。目前,該片總票房已破2億,好口碑強勢刷屏。
  • 電影《解憂雜貨店》不被觀眾買帳,他人的心靈雞湯滿足不了我們的胃
    或許是吸取了翻拍《深夜食堂》過度照本宣科導致口碑滑坡的教訓,《解憂雜貨店》不再一味照搬原作,主創曾表示「要講一個更加中國化的故事」。於是有了小鎮青年來到北京追求音樂夢想的設定。原著中追星小孩心儀的披頭四樂隊,也被改成了在中國1990年代認知度更高的麥可·傑克遜。具有時代標識的一些流行音樂的人事物,也被加入進來。
  • 《浪矢解憂雜貨店》將上映!中日兩版「解憂」電影PK誰勝誰負?
    由王俊凱、迪麗熱巴、董子健等人主演的中國電影版《解憂雜貨店》,剛剛上映一個月,日本電影版也將上映。為了區別中國電影版,日版的名為《浪矢解憂雜貨店》。東野圭吾的溫情系小說《解憂雜貨店》風靡全球,我看過也覺得非常好。故事人盡皆知,這裡就不重複了。
  • 日版《浪矢解憂雜貨店》好評不斷,國產版是否再次被無情吊打?
    導演:廣木隆一主演:山田涼介/西田敏行/尾野真千子推薦指數:★★★☆☆適合觀影人群:十四歲及以上《解憂雜貨店》作為日本著名小說家東野奎吾的經典之作,雖然與東野奎吾一貫的風格並不搭調,但自面世以來以其溫暖的筆觸和打動人心的故事廣受中國人的喜愛。
  • 中日兩版《解憂雜貨店》你更喜歡哪個版本呢?
    國版《解憂雜貨店》並不像之前很多公眾號評價的那麼糟,至少是及格的,甚至還更高些。電影主要情節選取了書中的三個故事,把原著中的日本故事進行了本土化改編。原書中的魚店音樂人變成了可以接班父親工作的小鎮青年,富二代少年喜愛的披頭四換成了麥可傑克遜,倒是中國舞女的發跡也是靠房地產,和原書中的日本經濟發展同樣的路數。這種本土化的改編還算比較貼切,不僅僅是身份背景,連人物性格、事件發展的方式都很中國,在並不違和的情境下,很好地保持了原著中的核心情節。
  • 中國版《解憂雜貨店》正式啟動 首批演員陣容曝光
    英皇電影國際發行,英皇影業有限公司與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共同製作、共同投資的電影《解憂雜貨店》今日正式公布主創陣容:韓寒擔任藝術指導、董韻詩擔任監製
  • 嘗試值得點讚,突破還需努力——觀中國版電影《解憂雜貨店》有感
    在相繼看完日版電影《浪矢解憂雜貨店》和東野圭吾的原著小說之後,筆者也終於有機會站在一個更加全面和相對客觀的角度來看待中國版電影《解憂雜貨店》。2017年一年,筆者觀看了五部根據日本推理懸疑相關題材小說翻拍中國電影,分別是《嫌疑人X的獻身》、《夏天,十九歲的肖像》、《追捕》、《妖貓傳》和《解憂雜貨店》。
  • 豆瓣5.8的《解憂雜貨店》:導演有毒,演員只有顏值沒有實力!
    在《解憂雜貨店》上映之前,屬於原著黨集體唱衰和粉絲賣力打call的兩極分化狀態。如今上映之後,的確驗證了日本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都不適合中國改編的真理。但即便是水土不服,還是會有公司前赴後繼的買下版權,噁心觀眾。目前為止,電影的豆瓣評分為:5.8。
  • 解憂雜貨店,讓你解憂了嗎?
    《解憂雜貨店》講述了三個年輕人闖入雜貨店,在收信和回信的過程中連接了過去和未來的故事。對原著進行改編是所有IP作品都面臨的難題,這次《解憂雜貨鋪》的改編很難讓人滿意。然而電影也並非全是槽點,編劇在本土化上做的努力達到了一定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 看完中國版《解憂雜貨店》,誰能幫我解憂?
    當初讀《解憂雜貨店》那本書的時候,我從來沒想到會有翻拍《解憂雜貨店》的電影上映。
  • 《解憂雜貨店》:電影需要人物,而不是符號
    日本IP本土化的過程向來只取其形而忘乎其神,成龍、王俊凱、迪麗熱巴、董子健主演的《解憂雜貨店》也是如此。電影講述了一個生活在上世紀的獨居老人通過在自家雜貨店裡回覆信件、為人排憂解惑,在幫助他人,在陌生人之間串聯起一條隱秘關係網的同時,也獲得了自己的生活意義。
  • 《解憂雜貨店》到底有多難看?
    話說東野圭吾一定是在國內最火的日本暢銷書作家了吧,而在他的書當中,又是這部《解憂雜貨店》長期佔領暢銷榜首。20w+人評分,8.6分高分。質量與熱度並存。似乎改編這部小說是勢在必行的,不做不行的,要拍快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