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向北向西,樓市卻要一路向南?剛需購房,巴南成首選!

2020-12-25 墨路剪輯

國家成渝雙城戰略,重慶一路向北20年後,迅速轉身一路向西,西區門戶雙碑橋隧堵成狗,西區忙建橋開隧「抱」北區大腿……

不曾想,巴南的龍洲灣早已自己成長起來,巴濱路藉助18號線的規劃和親水半島優勢,各品質樓盤也是亦備受追捧。

且聽網友一一道來,為何巴南才是剛需購房應最佳首選:

1,從居住的角度來說,巴南的居住環境,空氣品質,靠山靠水等角度,肯定比中央公園強。

2,從地理位置和交通方面講,以巴南為中心,到南坪、解放碑、石橋鋪、楊家坪、大渡口都是一江或一路之隔的金三角地帶,而且現在橋通路通,公交車四十分鐘直達上述各區域。距火車西20分鐘車程,在建的火車東站20分鐘車程。

3,從教育的角度看,重慶的大學主要在南岸巴南和沙坪垻區。

4,從醫療的角度看,公交車四十分鐘能直達新橋醫院,陸軍大坪醫院等。

5,從就業看,有京東西南倉庫,華南城,京東方等電子產業園,正在形成醫藥基地等等看得見摸得著的發展空間與實體。

6,重慶政策一路向北二十年來,江北渝北有政策優勢,這些年發展的確快,房價也是飛起漲,中央公園那麼偏,房價也太貴了……當然,最最最關鍵優勢,巴南區房價便宜,置業門檻低,成本低,買房容易,房貸壓力小,經濟負擔輕,幸福指數高。

哈哈,根據網友所訴,置業中央公園和巴南比,最大的優勢就是坐飛機方便……

雖然一年坐不到幾次飛機,不過,還得每天聽飛機的轟隆隆呀,所以嘛,坐一次飛機,多坐2小時地鐵,也就值了……

筆者認為,目前來看,巴南的房價的確處於價值窪地,巴南的居住環境、地理位置、環境等等各方面來說,和板塊的房價匹配度更高。

當然,還是不少網友看好北區或者說中央公園板塊的發展。不過,對於剛需而言,未來房價的上漲,可能不是第一位的。居住舒服、配套完善、綜合生活方便,應該是購房考慮的主要方向。

相關焦點

  • 向西「下一站」,哪裡是重慶樓市的「白馬股」?
    來源: 鳳凰網房產重慶站在股市裡,長期績優、回報率高,有較高投資價值的股票,被稱為「白馬股」,往往被投資者所親睞。如果放到城市發展上,也可以指前景看好、有發展潛力的區域。經歷了十餘年向北,重慶北拓的空間基本飽和,也崛起了一批城市熱門發展地。
  • 向南,一路向南
    今天的行程和開平一樣,是一個村莊,所不同的是他自溫州而北,我則是自香河而南,他是旅遊景點,我是普通農村。 早點後,我便和老伴兒各騎自行車和三輪車出發了,其實我們的原定路線是景觀大道西行至香五路而歸。 一路上車水馬龍,從未停息過。
  • 騰訊一路向北,金融地產一路向南
    而且你要知道,任何現在看上去光鮮亮麗的股票也都曾有過一段非常黑暗的低迷期。所以,此時的我依然會像一年半前對待騰訊那樣,心無旁騖,專注於研究這些公司的基本面,不理會短期的股價表現,希望未來當A股三傻紛紛創出新高的時候,我會再寫一篇《金融地產一路向北,XXXX一路向南》,至於未來是多久,就留給時間來評判吧。
  • 最樸實電影《囧媽》2020年的冬天一路向北,那一路向西呢?
    影片主要講述了伊萬陰差陽錯的上了母親去往俄羅斯參加歌曲表演的K3列車,由於事業和家庭(和自己的老婆鬧離婚)的不順,同時不能理解母親的所作所為,在一路向北的旅途中發生的故事。一路向北生活中的個人,拋開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單看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你是否體驗過做父母的艱辛,當你體驗到的時候,也許他們已經離你而去。
  • 生活‖一路向南一路向西,帶著婚紗去旅行
    帶著婚紗和老公,開始了一路走一路拍的歷程。 先是一路向南, 杭州-廈門-廣州-深圳;然後一路向西,發這些照片的時候,她正在沙漠裡呢。正所謂青春正好,幹了這杯回憶,向未來奔跑。杭州·安縵法雲沒有哪場初見,如我和他這般措不及防。
  • 一路向西,遇到青龍湖
    樓市政策公認最嚴格的北京及環京區域,也有打了漂亮仗的房企;競爭再激烈的板塊,也有脫穎而出的項目。 交通只說兩個時間數字:緊鄰西六環,從五棵松到項目,30分鐘車程;從金融街過來,大概50分鐘。如果是通勤族,連接14號線的現代有軌電車T2線,起點就在青龍湖。 項目開發商首開集團可能是最懂房山的房企之一。
  • 成都搖號新政向無房戶大力傾斜 「購房資格預審碼」防炒作
    其中最受關注的是,當登記購房人數在當期準售房源數3倍及以上的,全部房源僅向已報名登記的無房居民家庭及棚改貨幣化安置住戶銷售,其中無房居民家庭房源不低於房源數的70%;而當登記購房人數在當期準售房源數1.2倍至3倍之間的,無房居民家庭房源不低於棚改貨幣化安置住戶優先後剩餘房源的60%。
  • 一路向北
    《一路向北》是歌手冷漠演唱的一首歌曲
  • 重慶江津一路向北 10年後還看雙福
    2020-10-24 19:34:12 來源: 重慶青年 舉報
  • 2019年是瀋北新區樓市起飛的1年,請不要再對瀋北房價有偏見!
    五、萬達進入瀋北新區;  2019年10月,萬達以總價17.69億元拿下了瀋陽瀋北的雨潤西-1地塊、雨潤西-2地塊、雨潤西-3地塊三宗地,總面積超33萬平方米,均以起始價成交,單價分別為1100、3300、3300元/建築平方米。
  • 重慶巴南高職城:一座產教融合的「科教新城」
    「通過與企業的合作,自己才真正了解,企業要掌握什麼樣技能的員工,企業的發展憑什麼樣的新的技能立足市場,只有按照用人單位的需求和未來產業發展的要求培養的學生,才能讓企業滿意,社會滿意。」朱泉說。曾培育出沈鐵梅、蔣勤勤、殷桃、呂一等一大批知名藝術家和影視明星的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是重慶唯一公辦綜合性高等職業藝術學院,為西南地區乃至全國培養了眾多藝術人才。
  • 樓市破產併購潮來襲,青島剛需購房要避開小開發商
    過去的一年,我們可以說是見證了青島房地產最為魔幻的一年,在經歷了2014-2015年那個混亂不堪的階段以後,青島再次迎來了新一輪的魔幻樓市,從主城區到近郊,從本地開發商到外地開發商,各種亂象應接不暇,不僅在房屋質量方面問題頻發,破產、爛尾等現象也開始在青島樓市蔓延,對於購房者來說,前者是陣痛,後者錐心之痛。
  • 南苑立交西向北匝道和紗廠立交地面輔道投用
    昨日,記者從市住建局獲悉,南苑立交西向北匝道、紗廠立交地面輔道完工投用,周邊市民群眾通行更加便捷。截至目前,6月底「雙月攻堅」既定119項市政項目中,已有瀛洲路向南打通工程市政段、洛浦公園西大門及內外廣場恢復、洛一高「樂道」建設等39項完工。南苑立交位於南昌路—河洛路—周山路交叉區域,地處繁華商業區,周邊通行壓力較大。
  • 一路向西
    電影《一路向西》是一個描寫當代香港社會中某個普通年輕人對「愛」與「性」的追求而逐漸改變的心路歷程的故事。
  • 迷信「一路向西」,深圳人一天搶光1.3萬套房
    但對深圳購房者而言,2020年註定是個特殊的日子——從因疫情冰封,到復甦,再到樓市狂歡,深圳並未花費多少時間。而樓市狂熱引發的7.15新政,又迎頭潑了購房者們一盆冷水。然而,這樣的起起落落並未勸退執著的深圳人。根據深圳中原研究院數據,深圳2020年推售新盤93次,帶來住宅5萬套,相較2019年增加了三分之一。
  • 我在重慶,一路向西|一天完成,我們辦了江北區首例「一站式」川渝...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彭光瑞 文 受訪者供圖【12月14日,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二次會議舉行。那麼,這些合作會對重慶、四川人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或許「身處其中」的人們有著最深刻的體會。對此,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走訪了重慶的警察、醫生、政府工作人員以及普通的旅遊愛好者或是被合作惠及的人們,聽聽他們的切身感受,看看他們如何在川渝合作的大背景下,生活一路向西。】
  • 鄭州未來發展走向向北還是向南?北越黃河「鄭融城」又有新思路
    本報資料圖片□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郭兵核心提示|北跨黃河連接焦作、新鄉,還是南下與許昌進行融城發展?關於鄭州未來發展走向究竟向北還是向南?一直以來都是不少河南百姓重點關注的問題。該提案的提交者、省政協委員張朝祥認為,黃河作為一道「天塹」,已讓鄭州向北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制約。與此同時,毗鄰的武陟縣、溫縣、原陽縣和平原新區,雖然與鄭州只有一河之隔,但同樣因黃河阻隔,受鄭州經濟輻射和帶動功能明顯不足。而反觀湖北省省會武漢,地跨長江、漢江而發展,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在本省的經濟首位度,均超過鄭州。
  • 一路向北,海道之南
    然後坐著地鐵到了大通站,可能是第一次走雪地,人其實挺累的,就沒再去其他景點,說句實話,什麼白色戀人工廠啊,什麼什麼公園啊,也都是女人要去的地方,我地鐵搭到大通站下,就一路在札幌的市中心閒逛,大通站是直接可以走到札幌站的,一路都是商店和餐廳,跟上海的地鐵商城類似,不過人家規劃的好多了,一路走一路逛,看到好玩的好吃的就買一點,走到札幌站後,就想著反正也不去景點了,開始幫大家買東西吧。
  • 一路向北 他們穿越美國
    聽本地華僑說,每年春天三四月份的時候,會有一大批人,從全美各地奔赴這座城市北面的山林裡,從那兒出發,一路向北,穿越叢林,到秋天大雪封山之前,他們能走到美國最北的緬因州。  是的,走過去。這條路,全長約3500公裡,沿著美國東海岸的阿巴拉契亞山脈從南蜿蜒至北,每年能吸引300萬美國人涉足,其中2000多人會選擇從最南端的喬治亞州出發,一路步行完全程。
  • 包桑一路向北是什麼梗
    包桑一路向北梗含義:這個梗指的是包桑女友深海魚出軌男粉絲,把包桑給綠了,然後深海魚在直播間唱起周杰倫的一路向北時,彈幕瘋狂刷屏一綠向北,滿屏幕的綠色。《一路向北》,其中一句歌詞也被改成了「我一路向北,離開有魚的季節」,漸漸成為名梗。後來這也成為了包子的個人標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