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石40年,致敬前浪_環球人物網 - 有溫度的人物網站

2021-01-09 環球人物網

李宗盛在《最近比較煩》裡問老段,女兒說6+6=13怎麼辦?答曰:基本上這個很難。

「老段」,是滾石唱片的創始人之一段鍾潭。

1980年,臺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290巷三號樓,剛剛服完兵役的段鍾潭與二哥段鍾沂一起,成立了一家名為「滾石有聲出版社」的小公司。

之前的路也「很難」。1976年,熱愛音樂的兄弟二人做了一本名為「滾石」的雜誌,意在介紹西方搖滾樂。「滾石」二字,就是對英國搖滾樂隊「Rolling Stone」的致敬。辦雜誌比想像中難,兩個人最終賠掉了700萬舊臺幣,元氣大傷。

「賠這麼多錢還是值得的」,多年後段鍾潭這樣說。還了債的兄弟倆不再滿足於「紙上談兵」,而是以唱片公司的形式開始了新滾石之路。

彼時,滾石的目標看起來未免過於宏大:製作華人自己的流行音樂。

彈指一揮四十年。這樣「基本上很難」的一件事,滾石不僅做到了,還把自己寫成了華語流行音樂的一段傳奇。

 

 

 

1

1982年,羅大佑還是臺北一家醫院放射科的羅醫生。羅醫生主業在醫院,副業是寫歌。

羅醫生有才華也很有愛,《童年》是他寫給女友張艾嘉的;羅醫生很愛寫歌也很猶疑,輾轉了兩個醫院後還在糾結「當醫生還是做音樂」。

羅醫生還很另類,寫膩了青春清新民謠,就開始批判現實。在滾石發片之前,羅醫生送到各家唱片公司的母帶被無情「嫌棄」,一是被認為不夠優美好聽,贏得不了市場;二是在當時的臺灣,創作環境很不自由,觸及紅線的作品,沒人敢碰。

段鍾沂回憶說,當時並不流行所謂創作歌手(Singer-songwriter)的概念,甚至於報紙上有一個記者預測,這張唱片只能賣兩千張。

但剛剛成立不久的滾石,做出了另類的、也許是其發展過程中的最重要的一次判斷選擇,「我們很肯定地和羅大佑講,不管賣多少張,這就是我們要做的音樂。」段鍾沂說。

後來,這張名為《之乎者也》的唱片創紀錄地賣了14萬張,是2000張的70倍。媒體評價它是「在臺灣國語流行樂壇投下的一顆改變流行樂史的原子彈」, 段鍾潭說這是自己「最驕傲的唱片」,段鍾沂則將其列為對滾石影響至關重要的三張唱片之一。

27年後的2009年,臺灣評選流行音樂百佳專輯,《之乎者也》位列第一。

《之乎者也》的封面上,黑衣墨鏡的羅大佑一臉嚴肅,他在文案中寫道:「這一趟音樂的路,走得好辛苦。在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嚴肅與通俗間,我幾乎是一路跌跌撞撞摸索過來的。因為前面沒有足跡可循。」

沒有足跡可循的,是羅大佑、是《之乎者也》,也是當年的滾石。甜蜜華美或是清新的聲音之外,一種粗糙和尖銳直刺現實毒瘤,這張不太好聽的嗓音唱出的不夠溫柔的唱片,如海嘯一般卷席了臺灣樂壇。

羅醫生最終做出了選擇。他辭去了醫院工作,成了創作歌手羅大佑,將X光機對準現實和人心。

 

聽歌的人於是有機會得知,在靡靡之音的世界裡,一個個音符原來還可以批判和啟蒙,還能承載更宏大的敘事

「什麼都可以拋棄,什麼也不能忘記」,及至今日,專輯中的《童年》、《光陰的故事》、《鹿港小鎮》還經常在地下通道中被流浪歌手深情或者憤怒地彈唱。

更多的作品從他手中寫出:《野百合也有春天》、《青春舞曲》、《愛的箴言》、《東方之珠》……他也為滾石的其他歌手製作專輯,比如曾經的戀人張艾嘉,羅大佑將此說得很是浪漫,他說自己要做的是找到這些人的嗓子,設置音樂場景,「就像講一個故事,又像是拍一場電影。」

醫生、歌手、創作者、叛逆者、時代的代言人、製作者……滾石大膽籤下的第一批歌手中的另類者,最終成為華語音樂教父級人物,而滾石,也由此邁出步入華語音樂神壇的第一步。

很難說清,這是純屬意外還是上天註定,是一場賭注還是伯樂慧眼。就像如今已經很難有人能夠說清,到底是羅大佑成就了滾石,還是滾石成就了羅大佑。

 

2

滾石成立的1980年,「小李」李宗盛過得灰暗又甜蜜。

在這之前,用「笨蛋」或者「loser」給他貼標籤,都不算誇張。少年小李長得普通,腦子也不太靈光,當教員的母親將他送進傳說非常有效的補習班,最終,班上只有兩個人沒考上高中:一個是輕微智障的同學,另一個是李宗盛。

落榜的小李去念工專,讀了5年才修了50多個學分,還差200多分,最終只能肄業。肄業生小李白天靠送瓦斯謀生,晚上跟好朋友組木吉他合唱團,剛剛有了一點名堂,因為服兵役,合唱團只能解散。

1980年,憑藉音樂才華,失去了合唱團的小李成了臺大歷史系女生鄭怡的男朋友,又陰差陽錯地在製作人臨時缺席的情況下頂上,成為鄭怡專輯《小雨來得正是時候》的製作人。

鄭怡藉此一炮而紅,「學渣」小李也因此打響名號。加入滾石後,李宗盛製作的第一張唱片,就是張艾嘉的《忙與盲》。這張如同聲音傳記電影的專輯,開啟了臺灣樂壇風行至今的所謂「概念專輯」的風潮,「百佳專輯」中,發行於1985年的《忙與盲》位列第19。

1986年,李宗盛出版個人專輯《生命中的精靈》。專輯裡的歌大多是小李失戀後的情緒,特別真誠走心,小李袒露心緒、娓娓道來的音樂風格也由此奠定。

樂評人馬世芳說,此前羅大佑、侯德健是大敘事、大時代、大我,充滿了集體主義氣場,李宗盛則讓臺灣的歌從集體主義走向個人主義,更為難得的是,這個人「又總是能夠從這些生命的瑣瑣碎碎中找到詩的光芒,從雞毛蒜皮的私我中寫出史詩般的氣魄」。

有著史詩般氣魄的是李宗盛的作品,也是步入全盛時期的滾石。1989年,李宗盛為陳淑樺打造的《跟你說聽你說》,成為臺灣第一張破百萬銷量的專輯,從這一刻起,華語樂壇真正意義上跨入唱片工業時代。

被小李捧過的歌手,似乎沒有不紅的。娃娃金智娟用幾分鐘跟李宗盛聊了幾句戀愛狀況,戀情就被他寫在了牛肉麵的餐墊紙上,《飄洋過海來看你》成了娃娃的代表作,也成了異地戀最愛的歌曲;

陳淑樺被他打造成勇敢都市女性的代言,在長發飄飄的女星中,憑藉幹練形象脫穎而出;

趙傳工作室被燒心情低落,李宗盛給了他一首《我是一隻小小鳥》;

周華健則是他在西餐廳打麻將時聽到彈唱覺得不錯,順手「撿」回滾石的……

至於他和林憶蓮,愛與恨起與落都與滾石交織,剪不斷理還亂的,是情事,也是流行樂壇深情幽怨的一張背景。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始,在金牌製作人李宗盛的引領之下,林憶蓮、辛曉琪、莫文蔚、周華健、趙傳、張震嶽、張信哲……接二連三推出暢銷專輯,優秀歌者與觸動人心的流行音樂相得益彰,滾石獲得口碑與市場雙贏。

這是滾石的黃金時代。也是華語流行音樂的黃金時代。

 

3

在滾石,每一個名字都是經典。

很多故事有著同樣的開頭。周華健被「撿回」滾石時,最初只是做助理。很多年後他回憶起光復南路的小樓,依舊記得進去的唱片柜上,臺灣的校園民歌齊豫的、李建復的,什麼絕版唱片都有。「我下班之後就一張張拷,就像吸取養料。每天很想去錄音室工作,有很多學的,有東西刺激你。」

他把滾石當成了家,不僅帶了牙刷牙膏去公司,還常常像在家裡一樣打赤腳。段鍾潭路過看到了,說,「你可以不穿鞋子,但麻煩你帶一雙拖鞋來。」

劉若英也記得光復南路麥當勞樓上的滾石。她把第一次進滾石的記憶寫進了書裡,說自己「緊張到連路都不會走」。迎接她的是蘇慧倫的海報,還有兩行大字「我在滾石,我很重要」。彼時給人做助理的劉若英感到:「當時我血管裡的液體想必都滾了起來」。

早在1986年就進了滾石的黃韻玲回憶說,進入滾石,很多人都是先當助手,擦磁頭、寄唱片、倒茶水,大家也都很想做出成績,太累了,就墊個衛生紙,隨便睡在公司裡。

創作風氣、自由風潮與人文精神,多年來貫穿滾石始終。厲曼婷剛進滾石時是在製作部,感覺根本沒事做。後來她才發現這是段鍾潭用人的方式:把你放入一片大海裡,讓你自己遊,看你能撞擊出什麼火花來。

厲曼婷後來寫出了《花心》,又在李宗盛嚷著寫不出歌詞的時候,用兩個小時在咖啡館寫出了《笑紅塵》——在自由創作的環境中,才華是滾石的通行證。

因此,有些故事聽起來很像是橋段:徐懷鈺是在陽臺晾曬衣服時被製作人翁孝良聽到,從而籤進了滾石;李宗盛聽到瑪莎和阿信送到前臺的demo後打電話給團長怪獸,此後才有了band「五月天」;

 

有些則是有意布局:在香港,滾石有音樂工廠,發掘了華語樂壇的詞神林夕和以於逸堯為代表的人山人海製作團隊;在大陸,滾石開設廠牌魔巖唱片,讓竇唯、張楚與何勇成為第一代搖滾巨星。

只是,滾石的愛雖永志不渝,全球唱片工業的萎縮,卻是難以扭轉的趨勢。新千年後,滾石蒙上悲情色彩:滾石香港和魔巖唱片宣告結業,國際公司逐步收回了滾石在臺灣的唱片代理發行權。

經歷了五月天、梁靜茹出走之後,滾石在音樂工業的下滑中苦苦支撐。

2011年,推出滾石30周年巡迴演唱會,從臺北開始,到廣州結束,走過12座城市,演出15場,超過40萬人;

2016年又推出《滾石愛情故事》,選擇20首滾石經典歌曲改編而成的20集單元電視劇;

此後老炮「縱貫線」登場,再次以音樂喚醒沉睡記憶。

儘管前景並不樂觀,但滾石依舊活著,還在做原創,還在發力。

10年前的一場採訪中,段鍾沂在回顧滾石30周年時說,自己不會用興衰來講滾石,滾石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結局。「滾石還會繼續戰鬥下去。」

2019年6月,段鍾沂在一場演講中表示,滾石2萬多首版權歌曲中有3500多首歌是成功的,滾石遭遇了危機,「但正是這3500首歌,構成了滾石的生命。」

歌曲永恆,生命不息。40歲的滾石,還將戰鬥下去。

哪怕,「基本上這個很難」。

責任編輯:王晶晶

聲明: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滾石40年,致敬前浪
    「滾石」二字,就是對英國搖滾樂隊「Rolling Stone」的致敬。辦雜誌比想像中難,兩個人最終賠掉了700萬舊臺幣,元氣大傷。 「賠這麼多錢還是值得的」,多年後段鍾潭這樣說。還了債的兄弟倆不再滿足於「紙上談兵」,而是以唱片公司的形式開始了新滾石之路。 彼時,滾石的目標看起來未免過於宏大:製作華人自己的流行音樂。
  • 專訪| 林保怡,拍愛情的羅生門_環球人物網 - 有溫度的人物網站
    |作者:毛予菲 林保怡,1965年生於香港,1991年籤約香港無線電視臺TVB,2004年憑藉《金枝欲孽》獲TVB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最佳男主角,2010年憑藉《掌上明珠》獲亞洲電視大獎最佳男主角,代表作還有:《鑑證實錄》《妙手仁心》《讀心神探》等。近日,新作《嘆息橋》引發熱議。
  • 賈英華:如椽大筆寫春秋_環球人物網 - 有溫度的人物網站
    說起自己與末代皇族的情緣,他頗為感慨:「有一次張藝謀就說過,『你有緣遇見這些人,老天就是派你來幹這事的』。」 很多讀者都有印象,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一部《末代皇帝的後半生》橫空出世,成功續補了溥儀的《我的前半生》,當時有上百家權威媒體刊出評論,賈英華的名字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1952年,賈英華出生在北京皇城根下,歸屬東四八條居委會。
  • 「法醫之神」,為死者代言 (2)_環球人物網 - 有溫度的人物網站
    一個有血有肉的工作對於很多青少年「自殺」,上野正彥也認為另有隱情。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中小學生的自殺人數開始飆升,不少專家學者認為,這是因為「青春期的孩子無法確立自我意識」。對於這種觀點,上野正彥極不贊同。他經手的一起案件中,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與母親一起自殺身亡。
  • 「聲入人心」男團加入環球DECCA廠牌,致敬帕瓦羅蒂
    新京報訊(記者 楊暢)12月4日,「環球DECCA音樂廠牌全球90周年暨『聲入人心』男團成團盛典」在國家大劇院舉行,為全球各地、長達1年的DECCA九十周年全球盛典活動畫上了圓滿句號。主辦方供圖自1929年2月28日創立以來,DECCA音樂廠牌孕育了無數音樂家:從帕瓦羅蒂到滾石、薇拉·林恩夫人到平·克勞斯貝,湯姆·瓊斯到比莉·荷莉戴……在此次現場,DECCA旗下古典吉他演奏家米洛什彈奏了最新專輯《寂靜之聲》中的跨界作品,包括電影《畢業生》主題曲;備受矚目的英國青年薩克斯演奏家傑斯·吉拉姆吹奏了大衛·鮑伊等改編作品。
  • 騰訊投資環球音樂 網易雲音樂牽手滾石 在線音樂平臺暗戰繼續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2020年,在線音樂平臺暗流湧動。近日,每經記者從騰訊音樂(股票代碼:TME)獲悉,其參與的由騰訊牽頭的財團已經完成對環球音樂(UMG)10%股權的收購。環球音樂是全球最大的錄製音樂公司和第二大詞曲版權公司,擁有包括The Beatles、Queen等世界知名音樂人和Lady Gaga、Taylor Swift等頂級音樂人在內的內容。交易中也透露了UMG的估值,高達300億歐元。以此計算,10%股權交易對價約為30億歐元。每經記者注意到,在2021年1月15日之前,財團還可以額外收購UMG最多10%的股權。
  • 版權之爭再起:騰訊收購環球音樂10%股權 網易雲牽手滾石唱片
    原標題:版權之爭再起:騰訊收購環球音樂10%股權,網易雲牽手滾石唱片   3月最後一天,國內兩大在線音樂平臺的先後釋放重磅消息
  • 滾石唱片40年傳奇剪影(5):「魔巖三傑」和「後滾石」時代
    這其中有兩個典型操作,老樂迷們一定不陌生:一個是劉若英憑藉翻唱日文歌曲《很愛很愛你》,擺脫了過去文弱的形象,一下子躋身當紅女藝人之列,成為都市女性的代言人。號稱「華語唱片活化石」的滾石在這場變革中,同樣未能倖免。2006年,滾石的部分高層人員攜滾石「最後的活招牌」——五月天、梁靜茹、品冠離開,成立新的唱片公司「相信音樂」。這讓滾石又回到了初創時期的小型獨立公司狀態。2010年,滾石的籤約藝人數量僅為鼎盛時期的十分之一,而員工數量連之前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 騰訊入股環球、網易牽手滾石,音樂平臺、唱片公司多角關係生變
    據去年12月31日發布的公告,這筆交易對環球音樂的估值為300億歐元(2342.09億人民幣),騰訊及其合作夥伴可在2021年1月15日之前以相同價格最多將持股比例增至20%。騰訊音樂方面表示,通過與環球音樂戰略合作關係的持續深化,雙方將展開深度合作,進一步鞏固騰訊音樂在內容方面的領導地位。環球音樂是全球三大唱片公司之一(其他兩家為索尼音樂和華納音樂)。
  • 滾石唱片40年的十大專輯,你聽過幾張?
    滾石唱片走過整整40年,刊行過量少唱片?這是一個好(無聊)的疑問。滾石刊行的第一張專輯是潘越雲、李麗芬、吳楚楚的《三人展》。但這張專輯卻不是滾石官方唱片序列中的天字第一號。這也是滾石在來日面臨四大天王、五大唱片公司非常大的底氣:咱們有周華健。即便周華健1991年的《讓我歡樂讓我憂》已經是賣到了200萬張。但《花心》是真正讓周華健在全亞洲破圈的第一主打歌。這首改編自印尼小調的歌,在其時,險些上到80歲白叟,下到8歲孩童都能哼唱。專輯中另有《孤枕難眠》《翌日我要嫁給你》等傳世經典。
  • 〖訪〗滾石段鍾潭:2020年,辦完滾石40再退休
    >這一次出差是滾石舉辦的第一屆「原創歌手大賽」,在滾石前些年在廣州建的「中央車站」livehouse,就是那個李宗盛、潘越雲、萬芳……他們都來唱過專場的「中央車站」。「中央車站」在羊城創意產業園,YY娛樂、荔枝FM等也都在這裡。
  • 滾石唱片40年傳奇剪影(4):一代巨星張國榮與滾石的情意結
    ,有回家的親切感在出演《霸王別姬》之前的1989年,大紅大紫的張國榮突然宣布告別歌壇。放眼當時的華語唱片界,似乎也只有滾石的咖位和實力能入得了哥哥的法眼,再加上之前合作單曲時的愉快經歷,才有了二者水到渠成的牽手。張國榮曾說過:「多年前就曾與滾石有多次接觸,感到滾石是音樂人最好的家,能與滾石合作,有回家的親切感。」
  • 2018年人民日報社環球人物雜誌社招聘公告
    2018年人民日報社環球人物雜誌社招聘公告由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人民日報社環球人物雜誌社,招聘公告的內容請關注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新加坡音樂協作平臺 BandLab 收購《滾石》雜誌 49% 股權
    《滾石》雜誌創刊於 1967 年,是美國流行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音樂雜誌。在過去 40 年的時間裡,它不斷捕捉搖滾樂的經典瞬間,對流行文化的走向有著非同一般的影響力。封面人物包括英國搖滾樂隊「披頭四」成員約翰·列儂、美國搖滾歌手吉姆·莫裡森(Jim Morrison)和美國說唱歌手 Tupac Shakur 等國際巨星。
  • 網易得滾石版權騰訊拿環球股份 音樂市場攻守繼續
    3月31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與滾石唱片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音樂版權、藝人發掘培養、音樂項目深度開發、原創音樂、音樂演出、在線K歌等音樂上下遊等領域合作。雙方並未透露合作價格。  同日下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NYSE:TME)宣布,其參與的由騰訊控股(00700.HK)牽頭的財團已完成對環球音樂集團10%股權的收購交易。騰訊音樂在這一收購財團中最高投資佔比10%。
  • 滾石樂隊+張震嶽=???
    張震嶽和滾石樂隊會有什麼交集?滾石唱片嗎?這八竿子打不著的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故事從三天前,無聊之餘,深夜我忙碌完後,看了下大家最近熱烈討論的《我是歌手第四季》的片段,一堆搖滾音樂公眾號和搖滾迷們津津樂道著趙傳臨時變歌曲,唱《加州旅館》致敬前不久逝去的格列弗雷,一堆人瞬間高潮,殊不知真要是這歌根本不是弗雷唱的,當然這裡對趙傳先生唱這個歌致敬還是很感動的。
  • 造型師陳派榮獲2020中國國際美博會「致敬中國美業40年 領軍人物獎」
    本屆《美博金妝獎》以「致敬中國美業40年」為主題,在頒獎盛典上評選出三大類10多項榮譽,包括終身成就獎、功勳人物獎、領軍人物獎、中國美妝大師獎等等。王希鍾、霍起第、楊樹雲、孫鴻魁、方國良、陳志陽、張淑美、閆秀珍(排名不分先後)榮獲「致敬中國美業40年終身成就獎」 他們見證和啟動著中國美業的起步與輝煌,成為行業的優秀典型與榜樣; 雷三林、嶽漢橋等榮獲「致敬中國美業40年功勳人物獎」,他們匠心傳承並推進中國美業的繁榮發展,見證和為了實現中國美業新徵程而付出了努力;陳派、高明、劉兆林、管颯、王麗軍、沈有國、何學海、劉權(排名不分先後)榮獲「致敬中國美業
  • 「滾石雜誌」50位電子舞曲界最重要的人物
    英國年僅20歲的Lawrence兄弟(Guy和Howard)在2010年組建了Disclosure,以十足英倫電子音樂範走紅於全球。==================================================================
  • 廣田創始人、廣田控股集團董事長葉遠西榮獲「獻禮特區40年 致敬品牌40人」品牌人物
    開幕大會上,「獻禮特區40年 致敬品牌40人」評選結果正式揭曉,廣田創始人、廣田控股集團董事長葉遠西先生,憑藉致力於改善人居環境,積極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持續推進科技創新,促進深圳品牌建設事業等方面的突出貢獻,與「中國平安」品牌創建人馬明哲、「華為」品牌創建人任正非、網際網路品牌「騰訊」的創建人馬化騰等40位優秀企業家及品牌建設推動者,共同榮獲深圳國際品牌周「獻禮特區40年 致敬品牌40人」品牌人物。
  • 「滾石30」上海站落幕 幾代人共同致敬飛揚青春
    「滾石30」不是一個靠明星堆砌的演唱會,而是一次向青春、向夢想的集體致敬。歌聲和眼淚齊飛上海的「滾石30」演唱會,在十一期間連唱三場,總演出時間超過20個小時,是一次名副其實的超級盛世。回憶  他們這樣看滾石伍佰:我對滾石的感情是永遠不會變很多歌曲大家都要有接受的過程,當年做音樂的過程中,誰也沒想到最初唱的那些歌曲會成為時代的標代。做音樂就是失望和希望並存。我在滾石10年,現在也離開10年,至今三毛段鍾譚仍是我最敬佩的人,我對滾石的情感是永遠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