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醫之神」,為死者代言 (2)_環球人物網 - 有溫度的人物網站

2021-01-14 環球人物網

一個有血有肉的工作

對於很多青少年「自殺」,上野正彥也認為另有隱情。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中小學生的自殺人數開始飆升,不少專家學者認為,這是因為「青春期的孩子無法確立自我意識」。對於這種觀點,上野正彥極不贊同。

他經手的一起案件中,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與母親一起自殺身亡。雖然警方判定兩者都是自殺,但上野正彥到場後,卻首先推測母親系自殺,但孩子卻不是。當時,孩子留下了一封遺書,上面寫著:「我要和母親一起走。」這就是警方的依據。不過,上野正彥卻提出:「小學生即使不如意,對世界的好奇心也遠超成年人,而且從人生閱歷來看,遠遠達不到看透人世的地步,不會這麼輕易結束生命。」最後,詳細調查與屍體檢驗證實,小孩的確是被脅迫寫下遺書後遭母親殺害的。

困擾日本社會的校園欺凌,也是導致青少年自殺的重要原因。警方在處理此類問題時,只要沒有他殺與事故的明顯證據,就作為自殺處理。

 

「一個生命逝去,就無法再回來。我們不思考這些青少年自殺的原因,不對事件背景做徹底調查,不讓責任方承擔相應的責任,這樣的事情就會一次次重現。」上野正彥擔憂地說,「法醫面對的都是一具具屍體,容易陷入僅靠屍體狀態來判斷情況的誤區。其實,做出正確的判斷必須分析背景。法醫不應是冷冰冰的,而是應該有血有肉,從人類的情感出發來工作。」

不少人認為,作為一名法醫,上野正彥管得太寬了。可是,他有著自己的理解:「法醫是什麼?法醫是死者的代言人。我們要把他們想說的話說出來!」 所以,他不僅自己做研究,協助警方破案,還要「為死者代言」。他挑選60年法醫生涯中的43個典型故事,寫成《不知死,焉知生》一書,就是為了還原一個個真實的人生故事,幫死者把想說的話說出來。

陪妻子走完最後時光

雖然見多了他人的生死,但是對於自己親人的離去,上野正彥也和普通人一樣,沒那麼淡定。

2006年1月,從外面買菜回來的妻子突然通過門鈴對上野正彥說,感覺上樓很吃力,需要幫忙。上野正彥一看情況不對,馬上送妻子到附近的診所看病,沒有發現異常。可是,妻子不見好轉,一天天消瘦下去。上野正彥不敢馬虎,又送妻子去專門醫院做檢查,兩人拿到了診斷結果:晚期胃癌,已全身轉移。當醫生說最多還能活半年時,妻子沒有慌張,上野正彥的心卻亂了。

自從1959年與章子結婚以來,兩人已經相濡以沫47年,育有兩個孩子。章子溫柔嫻靜,熱心體育和藝術等社區活動,並從1987年開始擔任區議員,是一個非常活躍的女性。

章子住院後,醫院沒有採取任何針對晚期癌症的治療措施,只是緩解她的疼痛,讓她能安穩入睡。章子照吃照睡,表現得與正常人一樣,半點看不出她是個癌症病人,她經常問起自己參與的社區活動,還對上野正彥說:「我很快就會回家了」。

但上野正彥深知妻子的病情,他不願浪費與妻子在一起的每時每刻。從第一天起,他就在病房裡支起了簡易床,每晚陪護,嘴裡一直喃喃說「你是我的精神支柱」。兩口子還經常一起欣賞窗外的風景,討論哪種茶最好喝。

上野正彥的工作依然很多,有時候別人會專門來醫院拜訪。在待客室裡聊的時間一長,上野正彥的手機就會響起:「我想你,你快回來吧。」

入院一個月後,妻子的食慾開始減退,後來就吃不進東西了。「我要先走了,再也沒法照顧你,這是我最大的遺憾!」「不要擔心」,上野正彥拉著妻子的手說。這就是兩人最後的對話。

作為法醫,上野正彥一直認為死亡就意味著一切歸零,身體與精神消失。但是,妻子的離去卻改變了他的看法,上野正彥覺得章子一直活在自己的身邊。而另一方面,他也開始相信,說出死者想說的話,才能讓他們的靈魂得到徹底釋放。

妻子去世後,上野正彥開始在各地舉行關於生死的演講,一直持續到現在。無數人聽過他的演講。上野正彥在演講中說,不少人在充斥著謊言、欺騙、紛爭的境況下,或正常或不正常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們在思考、在博弈,然而很多人到自己死的那一刻,也沒有止息紛擾,也沒有弄清人生。所以究竟人為何活著?尊嚴、名利、親情哪個更重?若不以死亡來背書,活著的人是否始終不得而知?

這位「法醫之神」,見過如此多的生死悲歡,然而他並沒有給大家一個答案。也許,他也沒有答案,他只是以一種冷靜又不失悲憫的語調,以一種敬畏生命的情懷,告訴人們死去者發生了哪些事情。至於如何解讀,如何選擇度過自己的一生,那就只有留給活著的人們獨自品評吧。

責任編輯:孔馨寧

聲明: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專訪| 林保怡,拍愛情的羅生門_環球人物網 - 有溫度的人物網站
    一部瘋狂穿越的臺劇《想見你》,讓一首20多年前的伍佰老歌《Last Dance》被標記為當下年輕人耳機裡無限循環的新曲目;一部在婚姻「泥潭」裡鬥智鬥勇的韓劇《夫妻的世界》,深深戳中了職場女性的家庭痛點。還有一部,燒腦又揪心的港劇《嘆息橋》。因為它,茶餐廳和林保怡,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線中。
  • 賈英華:如椽大筆寫春秋_環球人物網 - 有溫度的人物網站
    八十年代後我才用上錄音機,所有記錄全拿得出來,有錄音,甚至有本人籤名。」在此過程中,他與末代皇族成員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並受溥儀遺孀李淑賢和溥傑所託,為溥儀題寫墓誌。後來還為逝去的忘年摯友、末代太監孫耀庭撰題了碑文。他坦言,「歷史的緣分,讓我認識這些歷史人物」。剛開始,許多事件的當事人大多會保持緘默,賈英華用真誠與執著打動他們,擦去歷史的塵埃。
  • 滾石40年,致敬前浪_環球人物網 - 有溫度的人物網站
    後來,這張名為《之乎者也》的唱片創紀錄地賣了14萬張,是2000張的70倍。媒體評價它是「在臺灣國語流行樂壇投下的一顆改變流行樂史的原子彈」, 段鍾潭說這是自己「最驕傲的唱片」,段鍾沂則將其列為對滾石影響至關重要的三張唱片之一。
  • 周末推薦 法醫雕塑師,修復死者與兇手容貌(重口味,慎入)
    死者馬拉娜•裡德(Marlaina Reed)生前照片有了重構雕塑的幫助,搜索就變得順利多了。這款面部重構的雕塑最後還登上了全美收視率很高的電視節目《全美通緝令》及其官方網站。不過,他生前曾為費城警察局、美國聯邦調查局、倫敦警察廳、墨西哥政府和埃及政府工作,也曾參加美國的《全美通緝令》節目讓他名聲大噪。Frank一生中做過約40件死者雕塑,據說其中有85%最終確認了死者身份。
  • 讀《非正常死亡事件簿》,與法醫之神一起傾聽逝者的聲音
    讀《非正常死亡事件簿》,與法醫之神一起傾聽逝者的聲音 2020-05-28 13: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法醫秦明之倖存者》:為國產職業劇正名
    該劇根據《法醫秦明》系列小說第五季「倖存者」改編,講述的是警界資深法醫秦明,攜手刑警重案隊探長林濤以及心思縝密的痕檢科長王珂,遊走在一個個撲朔迷離的案件中,尋找真相,探尋真兇,為逝者「代言」的故事。,作為一名法醫,我唯一尊重的,就是死者和真相」。
  • 法醫秦明之倖存者第1~30集全集劇情 法醫秦明之倖存者大結局是什麼
    《法醫秦明之倖存者》已於8月9日在騰訊視頻播出,雖然第三部的主演進行了大換血,但好在有原作者秦明當編劇親自操刀,想必劇情邏輯方面應該很不錯。隨著該劇的開播,大家對法醫秦明之倖存者的結局也都比較好奇,那最後結局怎麼樣呢,兇手到底是誰?接下來隨小編一起了解下吧。》》》
  • 與死者對話替死者說話 走近神秘法醫行業(圖)
    倘檢驗不真,死者之冤未雪,生者之冤又成,因一命而殺兩命數命,仇報相循慘何底止。」早在1247年,時任湖南提點刑獄兼大使行府參議官的宋慈編寫的《洗冤集錄》中,這樣描述負責檢驗刑事傷害和屍體的仵作的作用。今天,仵作這個稱呼已變為法醫。狡猾的兇手利用一切手段來掩蓋罪行,但無論沉屍海底或埋於荒野,法醫依然可以緝拿真兇。
  • 網紅」法醫秦明:第一個解剖的死者竟然是自己的同學
    在秦明看來,從業法醫有一種心路歷程,剛開始可能心裡有些怕怕的,漸漸到仇恨犯罪分子,再到思索生命「人活著到底是為什麼」,最後達到一種淡定——無論遇見什麼樣的死者,什麼樣的案件,都不會有情緒上的異樣波動。「只有這樣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 有一起案件,秦明時常對人說起。死者是一名精神病患者,經常狂躁地四處打人,給家人和村民都帶來了極大困擾。
  • 《死者會說話》:獨門揭秘一位法醫人類學家經歷的奇妙案件
    布朗寧寫的《死者在說話:一個法醫人類學家經歷的奇妙案件》。《紐約時報》的圖書評論寫道:「美普斯和布朗寧的作品並不是枯燥的法醫人類學臨床分析,恰恰相反,講起死者的故事來,他倆能比他們本人講得更為精彩。」其實,真正能夠和法醫人類學牽扯上的,要算是宋慈。《大宋提刑官》我看過幾遍,發現主人公宋慈非常熟悉法醫人類學。
  • 留著吃飯刷的5部重口法醫劇,你最喜歡哪一部?
    《法證先鋒》法證先鋒系列可以算是TVB破案系列的經典之作了,每一部都是慢慢追過來的,不過還是覺得第一部最好看。歐陽胖胖也是TVB最喜歡的男藝人之一了,相信每個TVB劇迷都看過他的劇,部部經典,簡直就是收拾保障,在這部劇中表現也很好。還有蒙嘉慧挺漂亮演技也好。林文龍小時候覺得超帥的,演的也很好,推薦看完這部可以再看下洗冤錄,感覺就是古代版的法證先鋒。2.
  • 法醫秦明2裡神秘紅衣女是誰?法醫秦明2在哪裡看劇情介紹
    苦等兩年,搜狐終於帶著刑偵迷們心心念念的這部《法醫秦明2》榮耀歸來。剛上線30分鐘,播放量便突破了1000萬,這場「正邪之爭」,目前還在持續升溫中。短短兩集,便出現了浴室姦殺案、廢墟殺人案兩個重磅劇情,各種意味深長的伏筆和邏輯滿分的破案過程,讓人有種看電影大片的既視感。開場,一個女工在浴室離奇死亡,報案的保安在逼問下承認了自己猥褻死者的事實,可與此同時,法醫秦明和他的助手陳詩羽卻在死者子宮發現另一個隱藏秘密。劇情撲朔迷離之外,來感受下這良心場景設置下的驚悚觀感↓
  • 死者眼睛真能殘留死前人影嗎?法醫屍檢時為什麼要看死者雙眼?
    一直有一個傳聞,說的是死者眼底會留下最後看到的影像,因此法醫鑑定會提取這個圖像作為尋找兇手的依據,因此而引發的破壞屍體行為簡直令人髮指!那麼事實真的如傳聞的那樣嗎?
  • 超重口《法醫秦明》系列影視作品,為您揭開法醫學的神秘面紗
    雖然秦明的人設缺乏真實感,甚至高冷得使人們玩,但張若昀有堅實的基礎,嚴格來說,《法醫秦明》不是一部刑事調查劇,而是一部關於「法醫」的專業紀實科學劇。《法醫秦明3之倖存者》最接近原作,案件偵破最大限度還原了原著的專業性、合理性和樸素,缺少的是法醫學太過強迫自己穿成直線,天空中漂浮的人物和地上的箱子之間有一種撕裂感。
  • 驗屍超2萬具的名法醫口述一生的靈異事件
    為臺灣著名法醫,經手過許多重大案件,被譽為「臺灣福爾摩斯」、「法醫神探」、「人間判官」。常被人與同樣出身於臺灣的知名旅美鑑識專家李昌鈺相比較。 此外,江子翠分屍命案、井口真理子命案、白曉燕撕票等重大刑案,楊日松不論南北,只要家屬對死因有意見都會親力而為,「神探楊法醫」之名不脛而走,深受民眾與被害家屬信賴。 而最被各界津津樂道的,還是協助偵辦井口真理子命案,日本東京臺一代名法醫楊日松傳奇一生與靈異事件大學還特別頒發榮譽法醫博士學位給楊日松。
  • 《法醫秦明之倖存者》最後的倖存者是王伶俐?觀眾這次能神預言嗎
    最近,該系列的第三部作品《法醫秦明之倖存者》正在熱播,原著作者秦明親自擔任編劇操刀該作品,也讓這部作品更加具有吸引力。從目前來看,無論是演員的演繹,還是法醫工作的專業手法,甚至器械工具的擺放都精確精準。劇中對法醫工作、對犯罪相關的科普也引起了觀眾極大的興趣。
  • 《法醫秦明之倖存者》法醫秦明的破案技能與道具在劇中的運用
    一.擁有驚人的直覺和敏銳的洞察力天蠍座男生明顯的特徵就是有沉著的洞察力和謹慎的行動能力。這一點在秦明破案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拿其中的一個案件來說明,秦明從一開始就覺著被害者李秀英的死亡比沒有那麼簡單。而且憑藉過人的法醫經驗發現死者最後的死亡原因並不是因為他人殺害。
  • 與死者的對話!
    所以,沒有半點臨床經驗的我就這麼走進了法醫學的教室。那時的我只是想著,就算以後還回去做臨床醫生,體驗兩三年的研究生活也絕不是浪費時間。於是接下來的四年裡,我就一直在做動物的中毒以及血清學實驗。但這不同於我期待中的法醫學,總感覺是在隔靴搔癢。我覺得,還是那種在事故現場進行驗屍、解剖的實踐型法醫學更適合自己的性格。
  • 法醫四級測試!昨晚首播的《法醫秦明之倖存者》你看懂了多少?
    昨晚首播的《法醫秦明之倖存者》裡,在法醫眼裡可以打幾分?當然,讓我把這兩張圖片放在文前的主要原因,還是這兩個動作都由內而外地表現出了法醫工作的神聖感、儀式感。我們不會拘於表面向死者行禮,我們的專業就是對死者最大的尊重。(另外,手術刀片的咔噠一聲,是不是讓處女座朋友們感覺很爽呢?
  • 【新劇】《法醫秦明2》:揭開「清道夫」真面目的同時,完成對複雜人性的一次解剖
    每一個案件結尾都有總結陳詞作為故事主線,「清道夫案」更引人探究。每一個案發現場,兇手都留下「清道夫」三個血字,死者的右手食指都被割去,死者本身都帶有某種罪惡。清道夫是一種魚,也有「城市清理工」的意思。另一方面,兇手又有著對行乞者給予施捨、為假藥受害者討回賠償款等舉動,反映出她分裂的價值觀。這更加令人好奇「清道夫」的真實面目,她究竟有過怎樣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