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婷:在蒼茫的底色裡感受人間煙火的暖意——評薛濤新作《貓冬記》

2021-03-01 華文好書

文 / 王雨婷

薛濤是一位個人風格極為明朗的優秀作家,他注重文化品格,堅守文學理想,從20世紀九十年代初涉文壇以來,一直筆耕不輟,用一支滾燙的筆虔誠地描摹這塊豐沃的黑土地和這塊土地上孩子的歡欣與疼痛、生命與尊嚴、現實與夢想,為讀者奉獻了一系列意境深遠而舉重若輕的作品。

「貓冬」是北方人耳熟能詳的一個詞。貓,在北方方言裡常用作動詞,意思是「躲藏」;「貓冬」,指的是窩在家裡躲避寒冬,這是中國北方人民應對酷寒天氣的一種生活智慧。

薛濤的新作《貓冬記》(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2021年1月)就是講述一老一小和一貓一狐在深山老林的小廟裡「貓冬」的故事,小男孩果子和師父老歪因暴雪被困於深山,他們和山裡的動物在糧食短缺、氣候惡劣等危境下相遇、相助、彼此溫暖啟迪,共同探討的生命意義。

薛濤在創作這部書稿時,恰逢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之時,舉國上下都在家中「貓冬」(封閉隔離),薛濤也是在這種「貓冬」狀態下進行《貓冬記》書稿的創作。這種心境讓作者與書中人物的生命體驗高度契合,能深刻地與故事中的人物進行靈魂層面的交流。

一、堅韌不拔、陽剛十足的孩童形象

薛濤的作品一改目前國內兒童文學「陰盛陽衰」的面貌,多以深刻的成長與成熟的擔當來取代那些輕淺熱鬧的校園故事,讀者往往能從中見到很多堅韌不拔的男孩形象,感受到一種昂揚蓬勃的陽剛之美。

無論是《滿山打鬼子》裡的滿山還是《情報鴿子》裡的小乞丐,無論是《九月的冰河》裡的小滿和尼古拉還是《砂粒與星塵》的砂粒和星塵,雖然這些孩子也會淘氣調皮,但他們熱衷於探索未知的世界,充滿了旺盛的生命力,張揚著無限活力。

在《貓冬記》中,五年級的果子生了肺病,醫生建議果子住到郊區去多多呼吸新鮮空氣。爸爸提議將果子送到老歪那兒去——老歪是果子的姑父,也是技工學校的老師,是一個資深老木匠,他正好帶著實習生在寶石溝裡修理古寺。果子一聽要跟著姑父學木工就歡欣雀躍,一來他以為「木工」是「積木」的近親,兩者應該一樣好玩有趣;二來他恰好讀完了名著《金銀島》,做夢都想去金銀島挖財寶,姑父所在的地方叫寶石溝,單聽這個地名就讓果子有了無限遐想,仿佛那裡寶石遍野、富可流油。雖然媽媽極力反對果子去寶石溝學木工,但是在爸爸和醫生的支持下,果子還是帶著滿腔憧憬來帶了寶石溝。

果子在寶石溝從未將自己視為病號而偷閒躲靜,而是每天熱情滿滿地參與古寺的修葺工作,認認真真聽從老歪的教導,認工具、磨刨刀、推刨花,兢兢業業,樂在其中。

可這種愜意的生活好景不長,初冬裡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將他們隔絕在深山中,為了儲備足夠的柴火,老歪不得不進山伐木,而外面積雪太深,老歪就像矮樹一樣被暴雪吞噬,進退兩難。千鈞一髮的時刻,勇敢的果子挺身而出,頂著風雪找到老歪,將師父拉出了「鬼門關」。

後來,老歪爬上屋頂給矽板除雪時腳劃從屋頂摔下來,腰和腿都受了傷,站不起來了。這時候,果子把老歪運回寮房、搬到炕上,還安慰受傷的老歪:「有糧食有蔬菜,有這麼多劈柴,還有電影和我,沒事……」老歪受傷後,果子就擔起了照顧病人、做飯、劈柴生火和制定越冬的計劃的重任,將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條。

果子本是一個被肺病纏身的小男孩,但是在經歷了暴雪封山、食物緊缺、老歪病倒等一系列難題後,他骨子裡那堅韌不屈、不畏艱難、自信果敢的性格特徵就被激發出來了。對待小動物,果子也是有著無限愛心,寧可自己忍飢挨餓,也要把食物勻出一部分給老貓和狐狸吃,以維持它們的生命。

果子在這個冬天實現了真正的成長,不但成長為更勇敢、更獨立的人,而且還能保持本性的善良和對世間萬物的博愛,具有一種溫柔而堅硬的生命力量。

二、凝練深邃、妙趣橫生的語言敘述

薛濤是一個語言標識性很強的作家,他的文字具有經過千錘百鍊後的凝練深邃,有一種洗盡鉛華之後簡約質樸,同時字裡行間又帶著東北人與生俱來的幽默風趣、豪邁樂觀,具有鮮明濃鬱的地域特色。《貓冬記》裡類似的語言俯拾皆是,例如師徒倆閒聊打發時間時的對話:

果子說:「師父,我們在班裡上課,如果有個屁要放,都會想辦法憋回去……」老歪說:「為師也會這樣做。直接放出去影響課堂秩序。別叫師父,叫老歪。」果子說:「老歪,那麼徒弟的問題來了。憋回去的屁去哪兒了?」果子繼續說:「那麼還有一個問題,鳥和魚會不會放屁呢?」老歪決定打破沉默:「這兩個問題不是木工方面的。我是你的木工師父和電影放映師父。」

這師徒倆的對話雖然沒什麼實際內容,可是兩人聊得津津有味。寥寥數語便將一個古靈精怪的孩童形象和一個外表冷峻其實內心豐盈的老小孩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一下就拉近了讀者與書中人物的距離。幽默是他對童心的守護,也是他的作品源源不斷的精神養分。在描寫老貓「守株待兔」、等待天上掉餡餅時,薛濤寫道:

一隻貓蹲在大殿下,絕望地盯著臺階。這傢伙以為天上還能掉餡餅,竟然在臺階上等了一夜。結局悽慘,天上沒掉餡餅,卻掉下來一攤鳥屎。貓大喜,重新恢復信心。貓是這樣分析的——既然天上能掉鳥屎,那麼掉餡餅的概率也就增大了。

老貓的言行舉止非常符合兒童的心理認知和童年經驗,童心曜曜,妙趣橫生。作者在描寫鐘聲時寫道:

鐘聲撫慰了雪後的山林、友愛鎮和銀河水庫。萬物靜默,沐浴在悠遠通透的餘音裡面。

這段話如詩歌一般唯美悠揚,又巧妙地留下空白,既有朦朧的詩意幻想,又是真切的現實體驗,讓讀者在文字的餘韻中浮想聯翩、思緒激昂。「在文學作品的構成上,語言是最富於個性化的因素,個性化程度越高,陌生感越強,往往隱含著作者最自由最充沛的內心世界,薛濤在小說裡將自我的內宇宙外化為富有詩意、充滿節奏感與想像力的語言,構築他色彩繽紛的語言王國。讀著他的小說,常常可體味出中國古典文學的語言魅力,深入萬物核心的超然靈動、縝密細膩,恐怕是其他兒童文學作家不易企及的。」

薛濤的作品之所以魅力非凡,在很大程度上與他調侃幽默的語言、對種種社會現狀的隱喻和反思有關。這種簡約質樸而又不失幽默風趣小說的語言,為他的作品增添了悠長的韻味和獨特的藝術魅力。

三、萬物有靈、物我相融的生態書寫

東北是薛濤的文學故鄉,他深愛著這片充滿「童話人格」的土地。他曾說:「這塊土地就是我的命,如果讓我失去這塊土地,我的創作將毀於一旦、不復存在。每當我描寫一段對話,我的耳邊就縈繞著現實中他們說話的情形。每當我描寫一片風景,我的眼前便是晨曦與夕照、連綿的山脈、起伏的平原和丘陵。哪怕是描寫一片葉子的墜落,我也能聽見金屬的撞擊聲。就連書中的地名我都捨不得虛構,它們就印在這塊大地上,太陽、銀河、李千戶、橫道河子……何必去虛構一些不高明、不講究的地名呢?」

在《貓冬記》中,堆積如山的白雪、寒冷厚實的冰河、鬱鬱蔥蔥的樹林、連綿不絕的群山等鮮活的意象和獾子、鷹、野豬、大雁、小雀、山雞等薛濤其他作品中常出現的老朋友,也在這裡相聚了。「還是秋天的時候,落葉漫山遍野。每片葉子都閃著光芒,每片都不簡單。」而「秋天的儀式還在進行,喬木按計劃落葉,灌木換上秋裝。冬天的特使突然從天而降,一層一層地抹去秋天的痕跡,秋草黃、秋葉紅,雜亂、炫目。冬天要抹去煩瑣的東西,一律改成白色」。

薛濤用詩意的筆觸繪出不同季節的風景,春去秋來,寒來暑往,每個季節似乎都是性格迥異的孩子,在薛濤的筆下迸發出旺盛而又充滿野性的生命力。

與天地自然物我相融、渾然一體的生命體驗,讓薛濤的文學世界開闊豁達、格局廣大。從星空到森林,從動物到人類,他都滿懷赤誠,深情款款。那些流水行雲、閒花野草、飛禽走獸,無一不在他的筆下充滿靈性。

在寶石溝這塊「世外桃源」上,孩子和動物能和諧相處,老貓能對狐狸發出邀請函,狐狸能拯救人類……他們能讀懂彼此、心靈相通、互相依存。當小狐狸因誤食了發芽的土豆而死去時的場景讓人感懷不已:

果子和星狐狸一前一後,緩慢遊動。不覺間,太陽落到西坡後面,把整個山脊染紅了。天黑透的時候,他們趕到西山坡下面。果子歪倒在一棵忍冬下面,呼出的白汽在臉上結成白霜,這是被雪坑吞沒的步驟。星狐狸把小狐狸扯下來,咬住它的尾巴一點點拖上坡頂,一直拖到橡樹下面。星狐狸也筋疲力盡了,臥在雪中哀鳴。哀鳴藉助山風,在空曠的雪野中散播。

這場大自然的葬禮在他詩意的文字中表現出更深層次的思考,體現了作者對於萬物有靈且平等的生態觀,流露出深沉的生命之思。他筆下的老貓和狐狸等小動物,知恩圖報、 克己慎行 、有情有義,這種描寫,絕不是簡單的修辭學上的擬人手法,而是從動物小說的理論出發,寫出了動物複雜的心理活動和豐饒的生命體驗。薛濤的生態書寫,既有一種返璞歸真、富有大地般堅硬的質感,又有對精神故鄉的溫情與敬意。

四、眺望心靈、追問生命的哲學之思

《貓冬記》是一部充滿象徵色彩的作品,故事的發生地寶石溝就是作者極力營造的一個哲思深厚、溫馨詩意的心靈棲息之所。尤其是作品中的老貓這一意象,極具隱喻性,承載著獨特的哲學視角和深刻的文化內涵。

老貓餡餅原本生活在友愛鎮上的一個小飯店,但它到了垂暮之年後便偷偷進了寶石溝,想尋一個隱蔽的地方默默等死。但是從深秋等到了寒冬,它還在苟延殘喘,還被善良的果子和老歪收留了。起初,老貓被老歪驅趕後,老貓的內心和身體就「是要尊嚴還是要食物」的問題不斷爭吵。老貓的內心追求精神的自由,可身體追求食物的滿足,這對矛盾體共存於一個身體,並且一次次互相妥協,尋求最好的和解、交融方式。內心與身體的對話流露出作者的哲思,探討了人和動物之間永恆的相通的東西:人格尊嚴、生命意識和存在價值。

此外,作品中充滿哲理的句子更是不勝枚舉:「答案不止一個,有時候是兩個、三個,還可能更多。」「所有的新生活都一樣,欣喜、惶恐,有些手足無措。這就是新生活。」「面對讚美和批評,人們更願意相信前者是真相,而後者是令人討厭的謠言。」……

對於這種極具思想深度與哲學思考的書寫,薛濤曾說:「進行兒童文學創作時,別拿小孩當弱智。如果你擁有最深沉動人的情感,那就別克制;如果你擁有最深邃開闊的思想,那就別忌憚。總之,你確定你擁有最好的東西,那就都獻給他們。他們會接受,遲早會懂得你的珍貴。」無論是人、動物還是大自然,他賦予了書寫對象多層次的內涵,卻又以簡潔明朗的方式來表達,將成人思悟與兒童心性完美融合,體現了他對兒童文學的深度追求。

薛濤在創作初期的靈感大多來自幻想與虛構,但如今的薛濤的創作漸漸從「仰望星空」回歸到「俯瞰大地」,更為注重對現實世界的描摹。作為東北黑土地上忠實、倔強的守望者,薛濤繼承了蕭紅、蕭軍、端木蕻良等東北作家們豁達、真誠、質樸、豪邁的創作風格,同時他又能關注兒童的精神生活,洞察兒童的心靈世界,自覺觀照透童年的本質,呼喚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共存,用溫情脈脈又充滿哲思的故事展現生命意識和人文情懷。

三十年來,薛濤在自己的文學世界裡開疆拓土,構建出了一片風格獨特、氣韻宏大的天地。但更為可貴的是,他在堅守的文學品格的同時,又能在創作手法和表現形式上積極尋求突破,不斷超越自我,向心中的朝聖之地執著前行。

相關焦點

  • 人間煙火|銀座小胡同裡的程氏麵筋王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7月24日訊 (記者 謝雯嘉 實習記者 李玥潼) 城市由人組成,煙火氣是城市應有的溫暖底色。堅守在菏澤街角巷陌的擺攤人、手藝人、追夢人……他們眼中有火,心中有光,組成了這人間煙火。城市,也在「煙火氣」中煥發活力,是熱鬧充實,是人間百態,也是許多人精神的棲息。人間煙火,山河遠闊,都交織著夢想和希望,生活和遠方。煙火人間,奔波碌碌,為一碗舌尖滋味。
  • 遲子建:深情書寫人間煙火
    如果說《白雪烏鴉》裡描繪的是100多年前黑與白交織而成的哈爾濱城,那麼遲子建的長篇小說新作《煙火漫捲》則如暴風雨後的彩虹,於這種絢麗中能看到風雨雷電的痕跡——一座自然與現代交融的冰雪城市,一群形形色色篤定堅實的普通都市人,於「煙火漫捲」中煥發勃勃生機。
  • 王松長篇小說《煙火》:無盡的黍離之念,散落為人間煙火
    王松長篇小說《煙火》: 無盡的黍離之念,散落為人間煙火 □劉詩宇 王松的《煙火》近似於「樹」形,但又多有一種「雪」的特性。《煙火》有明確的故事主線,但在此之外的次要人物、情節卻不像樹的枝杈,而像是「雪花」。自然界中的每一粒雪花雖然細小,但全是完整、精巧的六角結構。更讓人驚訝的是,在一場大雪中,這種造物的精巧數不勝數。 《煙火》開篇的人物介紹就有50多人,整部小說涉及到的人和事又遠不止這個數字。
  • 人間煙火,最美的是花箋有痕!
    人間煙火最美的是花箋有痕,或是一縷煙,或是抹春光,一朵夏花,心情都會為之燦爛。不管怎樣,與時光相戀總是心存美好。安靜的日子聽雨看花,雨簾絲幕無重數,不見愁怨,一頁墨香薰染,雨意纏綿,心念一轉,怎會有那麼多悲傷情緒?
  • 遲子建:我喜歡煙火人間的感覺(作家近況)
    繼《群山之巔》後,時隔5年,遲子建再次推出長篇新作——《煙火漫捲》。在這部作品中,作家聚焦於哈爾濱這座城池中的芸芸眾生,將人間的悲歡離合徐徐道來。從北極村到榆櫻院遲子建的童年是在北極村度過的,少年時代在這片大自然圍場中的生活經歷,讓她不斷書寫這片熟稔親切的故土。
  • RR·LIFESTYLE|冬日裡一煲人間煙火
    這是指食材,鍋物料理裡可容的食材可以包羅萬象、千變萬化,除了雞鴨魚肉、鮮果時蔬外,只要你想得到,只要鍋能容得下,實在沒有什麼不可能的。譬如啫啫雪糕,把雪糕與啫啫木瓜一起品嘗,美其名曰冰火兩重天——「鍋包萬物」。 鍋物,吃的就是人間煙火 鍋以優良的導熱和保溫性能成為人們冬日裡的首選。
  • 《煙火人間》CCTV9首播 一首好聽的「天府之歌」唱出最「煙火」的...
    其中就有成都廣播電視臺雲上新視聽精心策劃製作的《煙火人間》。  每座城市都有屬於它的聲音,每個時代也都有代表它的歌曲。《煙火人間》的創作思路是以小柯創作的《煙火人間》這首歌的流行和傳唱來串聯。「2019年夏天,這首歌在成都街頭巷尾流行,是什麼原因讓它『聲』入人心?從而引出話題『為什麼成都是人們心中的煙火人間』?從歌聲開始,以歌聲結束,折射出在這座城市奮鬥的人們當下的生活狀態。
  •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
    只有完美的心態,沒有完美的人生;有缺憾才叫現實,無缺憾那是一場黃粱美夢。有過喜悅、有過傷悲,才讓人生變得成熟;有過歡笑、有過淚水,才讓人生變得豐盈;有過失敗、有過成功,才讓人生變得堅強;有過落寞、有過希冀,才讓人生變得充滿憧憬。當我們洗盡鉛華,才深深懂得:喜怒哀樂,原本就是生命的交響曲。只是,初聞不知曲中意;如今,再聽已是曲中人了。
  • 小食單 | 煙火人間
    《許三觀賣血記》也不例外,瀰漫全書的煙火味讓人不覺得是在看一個編造的故事,反而更能從中讀出真實的人性,真實的人生。書裡的每一個人物,他們都是一些最普通的人,在小事上計較,在大事上開明,嘴上惡毒,內心柔軟。他們就是那些閒來沒事就會調侃嘲諷你,卻會在最關鍵的時刻拉你一把的人。
  • 華語女歌手雨婷新歌-相約,好聽極了!
    相約 作詞:自由飛翔/雨婷 作曲:自由飛翔/雨婷 演唱:雨婷 編曲:煙雨憾 後期:大海 發行:深圳明毅文化QQ音樂連結:https://y.qq.com/n/yqq/song/004c63qz0yhRYb.html
  • 書寫北方大地命運的交響——遲子建談新作《煙火漫捲》
    原標題:書寫北方大地命運的交響——遲子建談新作《煙火漫捲》在一個小時的交流中,她談了新作《煙火漫捲》,談了她一貫珍視的天上生靈與人間煙火,談了她筆下的女性形象,談了旅途中所見的渾然一體的風與雲,談了文學對「美」的永恆追求。1.「作家需要穿一雙舒服的鞋,用腳去丈量能夠企及的大地」問:為何在《煙火漫捲》中,會將「尋子」作為主題?答:「尋子」作為主題,這一表述不太正確。
  • 遲子建:生命如歌,煙火漫捲
    2015年推出《群山之巔》之後,作家遲子建長篇新作《煙火漫捲》近日出版,作家於城市煙火中叩問天地、歷史、命運、靈魂等多重交響,以此奉獻給自己生活了三十年的哈爾濱。 在《煙火漫捲》這部長篇小說裡,它不僅是一個地理坐標,一個故事的發生場所,一個承載悲歡離合的歷史背景,更成為小說完整的主體,小說人物承載著城市的歷史,人物命運與城市歷史互相交融,渾厚悠遠。 平凡美好滿溢人間煙火「無論冬夏,為哈爾濱這座城破曉的,不是日頭,而是大地卑微的生靈。」
  • Hebe 日常 數字專輯 預購(人間煙火 首播)
    距上一張專輯,時隔兩年多,田馥甄一邊持續如果巡迴演唱會演出,一邊醞釀想法,等待好歌,以慢工出細活的步調籌備新專輯,終於將第四張個人專輯『日常』催生成型!專輯名為日常,田馥甄想要傳達的其實是最簡單但也容易被忽略的生活態度,就是好好享受每一天看似平常的事物,用心感受當下,讓每一個日常都變得不平常,因為無常是那么正常,所以應該珍惜如常,過好每個日常。
  • 慢品人間煙火色,閒觀萬事歲月長,做顆星星,有稜有角,還會發光
    「大概就是七月簷角的貓,誤闖了十一月初冬的窗頭。撓得心底痒痒的。世人將這種情感,稱作喜歡。」有些事穿過睡眠,比夢還遙遠。 十一月參禪讀史,十二月圍爐夜談。一一致藍雪文/韓星你曾經的故鄉是那麼的遙遠一瓣瓣一簇簇迷人的淡藍猶如天幕的底色
  • 《冬去冬又來》11.14上映 顏丙燕實力演繹
    在黑白潑墨的暈染間,定檔海報勾勒出東北大地的意象,蒼茫質感正呼應電影深沉悲壯的氛圍,其中一抹紅色圍巾奪目,暗藏著故事的重要線索。  作為近年來以風格見長的新導演,邢健新片《冬去冬又來》誕生之初便備受矚目,此前曾受邀參展國內外各大電影節,均驚豔眾人。不少業內人士感嘆「一部刺痛人心的佳作」,也有影迷稱讚該片是「『活著』版《鬼子來了》」。
  • 最美不過「人間煙火」
    一日三餐,年復一年 只是煙火罷了!小縣城裡的一條生活街道雖然有些破舊 但從早到晚都是人來人往煙火氣息撲面而來 有各式小吃 讓你欲罷不能種想停一停看一看煙火氣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它帶給城市的不止是一日三餐更是情懷和修養!
  • 邢健導演佳作《冬去冬又來》11.14「凜冽」上映
    今日,年度新銳導演邢健的又一佳作《冬去冬又來》正式宣布定檔11月14日。在黑白潑墨的暈染間,定檔海報勾勒出東北大地的意象,蒼茫質感正呼應電影深沉悲壯的氛圍,其中一抹紅色圍巾奪目,暗藏著故事的重要線索。       作為近年來以風格見長的新導演,邢健新片《冬去冬又來》誕生之初便備受矚目,此前曾受邀參展國內外各大電影節,均驚豔眾人。不少業內人士感嘆「一部刺痛人心的佳作」。
  • 金紅棉影展落幕,從《煙火人間》看見影像新趨勢!
    12月20日,隨著閉幕影片《煙火人間》的放映落幕,2020金紅棉影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國際紀錄片節組委會常務辦公室副秘書長張鸝女士對到場的所有觀眾致謝,並對《煙火人間》製片人王靜作為年輕創作者的堅持表示讚許,她認為:「《煙火人間》的創新形式是我們在當下需要探討的——在目前碎片化的新媒體越來越多元的形式上,我們也許應該考慮,一種新的記錄生活、記錄時代、記錄此刻的方式,去作為「明天的歷史」的見證。
  • 品蓬萊丨蓬萊:山海意境裡的人間煙火
    一些古老又熟悉的名字,從老時光裡緩緩挪移,帶著蓬萊沉睡的記憶,又其實,他們就是蓬萊的記憶。2人們,走在蓬萊閣的石板路上。走過彌陀寺,綿延自唐朝的嫋嫋香火裡,走過龍王廟,蘇東坡祝禱海市的殷殷詩文裡,走過蓬萊閣,戚繼光遙望海波的無限孤獨裡......一個個身影穿過一層層時光,踏在一個個看不到的腳印上,走在一條條前人走過的路上,知道或者不知道的路過古建築上、擊透了時空的刻字。
  • 金紅棉影展落幕,從《煙火人間》看見影像新趨勢
    12月20日,隨著閉幕影片《煙火人間》的放映落幕,2020金紅棉影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組委會常務辦公室副秘書長張鸝女士(前排左一)在金紅棉影展閉幕影片《煙火人間》放映現場,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組委會常務辦公室副秘書長張鸝女士對到場的所有觀眾致謝,並對《煙火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