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9歲的伊朗首席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遇襲身亡。
他是一名物理學教授,但更重要的身份是,他是伊朗核計劃的負責人。
在伊朗國防部周五的聲明中,他們說道:
「武裝恐怖分子襲擊了法赫裡扎德的車輛,他是國防部研究與創新機構主管。」
而他遇襲的地點,就在首都德黑蘭附近,僅僅只有40公裡的寬敞的主要街道上。
下午兩點半,科學家的車輛正在這條路上正常行駛,他的保鏢也就坐在身側。
但一輛大貨車悄悄靠近,在任何人都沒有反應過來之前,這輛大貨車上的炸藥直接爆炸。
爆炸的衝擊波直接迫使科學家所在的車輛停下來,但這並不是這次刺殺的結束。
在科學家所在車輛被迫停後,從另一輛已經埋伏已久的車中,竄出了五名武裝分子。
他們持槍,衝著車內掃射。
很快,現場就變得千瘡百孔——汽車的前蓋因為爆炸脫離,而擋風玻璃也被子彈擊碎,不再能夠保護到車內人員。
可以看出,這次刺殺行動相當專業。
他們的戰術十分嫻熟:爆炸恰到好處,而補槍也確保了暗殺成功。
雖然法赫裡扎德的安保人員和這些刺殺者產生了激烈的槍戰衝突,並且當場擊斃了3-4名武裝襲擊者。
但他們已經成功了。
在一段公開的視頻中可以看到,車內,科學家已經血流不止、失去了意識。
直升機很快趕到,把這位嚴重受傷的科學家迅速送到了最近的醫院進行搶救,然而已經太晚了。
幾分鐘後,醫院宣布了他的死亡。
法赫裡扎德遇到暗殺,並不是第一次。
因為,他是很多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2018年,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曝光其所謂的伊朗秘密原子檔案館時,公開點名法赫裡扎德,並且說道——「記住這個名字」。
他的身份太特殊了。
2014年,一名西方外交官就對路透社說道:「如果伊朗選擇核武化,那法赫裡扎德將會成為伊朗核彈之父。」
要知道,伊朗核問題,一直是全世界都重點關注的難題。
伊朗是中東地區少數幾個具備工業基礎的國家之一,即使美國長期制裁,他們依然研製了眾多武器裝備(彈道飛彈、巡航飛彈、反艦飛彈),並且也對核武器蠢蠢欲動。
伊朗在從事核技術研究,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雖然他們堅稱,其核項目用途是和平的……但誰不明白呢?
他們正在進行濃縮鈾的提煉,建設專門的核反應堆,而濃縮鈾是製造民用核電與軍用核武的關鍵材料。
而這次被暗殺的科學家法赫裡扎德,就是這些計劃的負責人。
身居高位,手握機密,矚目而公開。
在多年前,他就曾經遭遇過暗殺——那一次,他大難不死,活了下來,暗殺失敗了。
但是,只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一旦被這樣盯上,自然會有第二次暗殺、第三次暗殺,直到成功為止。
為什麼現在搞他?
這,可能還是和美伊關係有關……
2015年,伊朗與包括中國、美國在內的六個國家籤署了《伊朗核協議》。
伊朗承諾不繼續研究核武器,而美國解除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
然而,2018年,川普宣布,美國要退出這份核協議,沒有任何迴旋餘地。
就算其他國家一直想勸美國維持核協議,但仍然沒能阻止兩邊真正撕破臉——
今年1月,美國用無人機刺殺了伊朗高級將軍蘇萊曼尼。
國家二把手被刺殺,伊朗民怨沸騰,美伊對抗升級。伊朗卯足了勁,發誓要報復回來。
但美國也下定了決心,一次次加大力度。
今年9月,美國宣布恢復對伊朗最高級別的制裁,甚至對27個相關實體也要進行出口管制。
而上個星期,在美國大選結束後,川普還被曝想要對伊朗核設施發動飛彈襲擊,阻止拜登承諾的,「上任之後將帶領美國重返伊核協議」。
即使他的顧問幕僚大驚失色,告訴他發動攻擊將引發大規模衝突,讓他按下暫停鍵,卻依然沒有放棄攻擊伊朗的想法。
而後,就發生了法赫裡扎德被刺殺事件。
川普連轉了三條關於此事的報導,兩條是以色列的資深記者,還有一條,甚至是他平時很不喜歡的紐約時報。
但出人意料的,關於這個事件,他保持了沉默,除了轉發,沒有發表一個字的評論。
以色列資深記者: 對伊朗來說,法赫裡扎德的死亡是一次的重大心理和業務層面的打擊
甚至美國的其他人,白宮,中央情報局,都拒絕置評。
CNN稱,美方官員告訴他們,美國在密切關注這件事情的後期影響,但拒絕公開發表言論,以免造成已經緊張的形勢進一步升級。
不過,儘管沒有任何組織立即宣稱對這次襲擊負責,更多的人還是相信,這件事情的主導,是以色列情報部門「摩薩德」。
伊朗國營電視臺、伊朗媒體Al-Alam,就公開指控:摩薩德謀殺了這位科學家,發動了國家恐怖主義。
因為多年來,法赫裡扎德一直被摩薩德通緝著。
而更重要的是,刺殺核科學家,是以色列一直以來的行事手段。
伊朗說:「暗殺核科學家是阻止我們進入現代科學的最激烈的對抗。」
怎麼阻止一個滿心是復仇的國家研製大規模殺傷武器?殺死這些核科學家,也許就能讓伊朗的和研究停滯十年。
伊朗外交大臣穆罕默德·賈瓦德·扎裡夫暗示以色列是襲擊的幕後黑手
這是有先例的。
在德黑蘭有一座烈士紀念博物館,裡面陳列著2010年至2012年間,四名伊朗核科學家遭到「定點清除」時乘坐的汽車。
而伊朗方面普遍認為,他們都是被以色列刺殺。
圖源: 蔣曉峰Terry
法赫裡扎德也是一樣。
伊朗總統公開指責以色列的刺殺,煽動了地區緊張形勢《衛報》稱,對於伊朗來說,暗殺法赫裡扎德,嚴重性與暗殺蘇萊曼尼相當。
即使美國和以色列對於伊朗來說,都是不應該招惹的硬骨頭,但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依然發誓——
「我們將會發起報復行動。」
哈桑·魯哈尼(Hassan Rouhani)表示,伊朗肯定會在適當時機進行報復。
伊朗民眾,也都因此而憤懣不堪。
在法赫裡扎德遇難後幾小時,伊朗民眾就聚集在了總統官邸外,開始示威抗議。
他們高聲呼喊著向美國開戰。
「不妥協,不讓步,只向美國開戰!」
「絕不能向美國讓步,只有與美國戰爭。」
「沉默就是在鼓勵更多暗殺!」
蘇萊曼尼的車隊在巴格達國際機場外遭到美國無人機轟炸
抗議者甚至呼籲驅逐監督伊朗核項目的國際核查人員。
因為他們認為,正是這些核查人員,洩露了法赫裡扎德的信息,讓他被暗殺死亡。
年初是蘇萊曼尼,年底是法赫裡扎德……對於伊朗人來說,這幾乎像是國恥一樣。
民眾的悲憤需要一個出口,他們想要一次報復,哪怕是以卵擊石,也想要讓對方付出代價。
但伊朗,不一定能做得到。
很難說,在看到這些泣血悲憤的時候,我們是什麼樣的想法。
作為中國人,我們當然不希望伊朗有核武器。
當初,我們推動籤訂伊朗核協議,也是為了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
像核武器這樣可以完全毀滅一個星球的大殺器,當然不應該被更多人所擁有。
但看著他們,我們也會想起一些……我們自己曾經經歷過的血淚和恥辱。
我們曾經也有過弱小的時候。
當年,我們自己搞兩彈一星的時候,也有很多敵人在伺機搞破壞和暗殺。
而那個時候,兩彈一星的功勳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沉默地做到了。
他們放棄了海外優渥的生活,放棄了花園洋車,回到了當時還沒有發展起來的中國。
然後,在深山沙漠之中,在地圖上不存在的小城裡,隱姓埋名了幾十載。
這群頂級的科學家們,研究著驚天的事業,卻自願過著沉默的人生。
甚至連他們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們在幹什麼。
是為了絕對保密,更是為了自己的安全、國家的安全。
他們付出了這些,就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挺直腰板,在國際上能夠擁有聲音。
現在,世界仍未和平。
但我們卻已經擁有了自保之力,即使有衝突,也許會有經濟制裁和貿易戰,卻很難再起戰火,不會再讓硝煙再次侵蝕這片土地。
世界的叢林法則之下,唯有更強大才能保護自己。
但如果我們那個時候——沒有研製出核武器呢?這甚至讓人現在想起來,都會覺得心有餘悸。
如果我們錯過了那個時期,在這個數位化年代,又要付出多少精力,才能真正做到「絕對保密」?
我們,又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擁有站直身體說話的骨氣?
感謝老一輩科學家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