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美國就把伊朗視作中東地區最大的「宿敵」,這也導致美國憑藉著其霸主地位而「圍剿」伊朗。自20世紀以來,美國對伊朗實施了一系列制裁,那麼,伊朗到底犯了什麼大忌,值得美國這樣窮追猛打呢?其實其中的緣由,一句話就能概括,那就是伊朗的存在讓美國的全球石油決策感受到了威脅。當前,美國在全球的主要決策之一就是石油美元,通過油價鎖定美元價值。
實際上,美國一直利用石油來影響世界經濟格局,最經典的例子就是:美國通過操縱油價、操縱蘇聯經濟,成為蘇聯解體的主要誘因之一。但這其中還有一個美國石油美元決策影響不到的一個孤島,那就是伊朗,它擁有豐富的石油儲量、高品質的石油成分,是世界各國石化工業的首選石油品種。但伊朗所做的一切都與美國的全球石油決策背道而馳,為此,伊朗也成為了美國的「眼中釘」。
圖為遭遇襲擊後的現場據環球時報的消息稱,伊朗高級核科學家穆赫辛·法克裡扎德在11月27日當天,在首都德黑蘭附近遭到「武裝分子」襲擊,經搶救無效死亡。據了解,事發當時,法克裡扎德乘坐的是伊朗國防部的車輛,在行駛至一處較為荒僻的路段時,突然,一輛裝著炸藥的黑色日產卡車出現在前面,卡車司機在成功撞到駕駛室後,果斷採取了自殺性的行動,立即引爆了卡車上的大量炸藥。造成現場一片狼藉,法克裡扎德也就此失去了意識。
雖然法克裡扎德被隨後趕到的直升機送到醫院搶救,但還是搶救無效。需要知道的是,截止至目前,美國方面依舊對此事保持沉默,僅僅是對外透露,他們正密切關注此事,但不願意公開談論此事,給出的理由則是以免進一步加劇已經十分緊張的局勢。不過,沉默的美國才更讓外界擔心,此舉是否會引爆美伊戰爭?伊朗方面真的會就此善罷甘休嗎?
圖為美軍正在撤軍分析認為,美國未必就是兇手,或者說並非是唯一的兇手。要知道,雖然美國一定是最不希望伊朗擁有核武的那一個,但有太多的國家不希望伊朗擁有核武器了,而不僅僅美國或者以色列,土耳其和阿拉伯國家對伊朗的敵意並不比美國和以色列兩國差多少。只是相比之下,伊朗在擁有核武后對於美國,以色列來說更具現實威脅。不過,如果換個角度想的話,說明美國人這次可能是真的想要撤軍了,但有人不想美軍離開中東。
而不讓美軍撤離中東,最好的辦法就是製造矛盾。矛盾一旦形成,伊朗就很有可能展開報復,於是乎,為了保護自家的盟國,美軍就有可能會停止撤軍計劃。所以,在事情還沒有調查個水落石出之前,希望伊朗高層不會輕易下令做出報復。畢竟,如果在此階段引爆美伊戰爭,最大的輸家顯然會是伊朗。
圖為抗議的民眾不過,適當的表態將是必然的,伊朗方面的損失如何暫且拋到一邊,單就伊朗國內的憤怒情緒而言,「幕後黑手」的目的顯然是達到了,在法赫裡扎德遇害數小時後,伊朗民眾就「自發」地舉行了示威抗議,並且還呼籲:向美國開戰。而這一輿論勢必會影響到伊朗方面的決策,但當務之急其實並不是展開報復。從此次的襲擊畫面來看,這顯然是一場有預謀的伏擊行動,襲擊如此精準,說明這個內鬼來自伊朗內部,攘外必先安內,找出潛伏在伊朗內部的內鬼才是伊朗目前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