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我們曾經寫過一家疫情中的小店。
當時,整個北京餐飲處於殘血狀態,這家位於東大橋的湖北小館,也在遭受著不一樣的困擾。
如今半年過去了,他家的生意是否恢復了舊觀?味道有沒有變化?重要的是,汪婆婆一家人還好嗎?
這次,飽弟帶你再去一趟!
其實,「變化」就是汪婆婆家的特色——
要做正宗湖北菜,原料全部來自當地,就要遵從時令,菜品四時輪轉,不時不食。
一道菜錯過了,就要等一年,於是,順著大眾點評來的食客,往往會遭遇如下情景:
「來一份花雕小龍蝦吧~」
「啊不好意思,最近小龍蝦最好吃的日子已經過啦,暫時沒有,要不要試試花雕蟹?最近蟹也很好吃的!」
「emmm不了不了。」
每到這個時候,汪婆婆的兒子,本店掌勺大廚兼第一梗王小汪師傅,就有點尷尬。
▲東大橋廖凡本凡了
「我感覺有點被這個招牌坑了。」
「滷菜·蝦烤」四個字作為招牌,看起來是人氣菜式,實際上對他家的定位,是個不小的局限。
小龍蝦只賣青蝦現燒,不賣死蝦過季蝦,所以時常沒有;相反,一大堆辛苦復刻的正宗湖北菜沒人吃,奈何?
所以,來汪婆婆家,適應了這種四時輪轉,才容易得到莫大的快樂。
比如這個時候,你可以試到更棒的秋冬新菜:
家燒大白刁,就是近來新上的時令魚鮮,趕上了日子,一定要來一份。
▲大白刁,學名翹嘴鮊,得名於永遠撅著的魚嘴
加青辣椒與年糕同燒,口感細密鮮嫩,作為一條河魚,它的鮮有些超綱。
▲此魚多刺,然而吃起來痛快
一家不賣大白刁的湖北館子,似乎是不完整的——在武漢魚界,它的流量僅次於武昌魚。
但在汪婆婆看來,武漢人愛它遠比武昌魚更深。
既然有著完整復刻武漢味道的野心,泥蒿和紅菜苔,也是必不可少的。
這兩種秋令蔬菜,北方人乍一看,沒什麼大驚小怪:泥蒿活像蒿子杆兒,紅菜苔,不就是個菜心嗎?
▲平平無奇如古天樂的泥蒿
但愛吃蒿子杆的人,絕不會拒絕泥蒿:
那股「蒿」的清氣,遠比蒿子杆的衝勁要溫潤和煦,這一來,就讓人上癮了。
▲聽了一位上海廚師的建議,小汪師傅加一點韭菜清炒,非常提鮮
初來他家的人,一點紅菜苔,很可能會觸發與汪婆婆的對話:「有沒有老鄉?」
老太太知道,只有在當地生活過的人,才明白霜降後紅菜苔的好。
點一盤酸辣紅菜苔,幹辣椒和醋一襯,趁著鍋氣,才更顯紅菜苔的肥甜脆嫩。
一盤青菜能吃出「肥甜」感,一定是道當時當令的好菜。
▲酸辣紅菜苔
牛三鮮鍋,湖北公安的老吃法,牛肉牛筋牛肚加牛油,口重人士最愛。
滷到極入味,牛油一煮亮閃閃,三五碗白飯也下得去。
排骨藕湯,都快成了湖北的另一大刻板印象——一層浮油,看起來很家常。
可在汪婆婆看來,這算一種奢侈品。
▲排骨藕湯
藕湯冬天才有,洪湖運來的好藕,口感和香氣像紅苕,更好的,會有慄子感——
丈夫汪爹爹是挑藕高手,九眼、十二眼的才是面藕,經他過手的藕,無一不香。
藕的另一種好吃法,在他家的滷菜裡。
來汪婆婆家點滷味下酒的,入門標配,是「經典雙拼」,滷藕拼香乾。
看起來平平無奇,口感卻跌宕起伏:藕片含入口,前調是滷香,入口一瞬後,辣味爆發出來,緊接著,才是香辣結合的美妙。
香乾柔和很多,沒有一味厚重,細嫩才是最大的特性。
不同於超市裡的「武漢滷味」總有一股川味的甜膩,武漢菜並不尚甜,「顧客吃出甜來,是要掀桌子的。」小汪師傅說。
一寫武漢小吃,不可能不寫熱乾麵——放在汪婆婆家,這成了個讓人困擾的問題。
武漢過早太有名,無數食客都以為他家是個賣熱乾麵的。
原本不愛吃熱乾麵的小汪師傅,只好拿出自己熱乾麵十好幾級學者的身份,復刻出了各種版本的熱乾麵。
雖然他自己更堅持白芝麻醬版,然而,由於他做的各個版本都不難吃,導致這一份堅持偶爾在顧客面前失去說服力。
▲白芝麻醬拌勻,麵條閃耀著一種奇異的光澤
武漢人不願被熱乾麵代表,是有原因的——過早江湖裡,熱乾麵的地位,就那樣。
往上,還有牛肉麵和豆皮,真正的太上尊者,是魚糊粉才對。
從前武漢人打魚,有極小的魚兒不忍扔掉,於是搗碎熬成糊,加大量胡椒來煮細粉。小汪師傅說,小時候要表現很好,爸媽帶著去走親戚時,才會故意路過一下魚糊粉鋪子,給小孩解饞。
而在婆婆看來,魚糊粉是武漢女孩子的減肥食品:
吃完飯還覺不足,來一小碗,魚肉和米粉熱量相對小,味道卻足,身為零食小吃,滿足感巨大。
▲蘸油條是更普遍的吃法
這一桌,還只是汪婆婆家菜單的一小部分——
「吃不盡的汪婆婆」,有時也讓汪婆婆一家頭大。
別家小館,有三四道招牌菜就夠,好菜太多,顧客吃不過來,可怎麼辦?
一說到這,小汪師傅的話就多了。
要聊汪婆婆,還是得先聊汪婆婆的兒子,小汪師傅。
作為本店官方發言人,他的吐槽天賦之強,往往讓客人會記住這一餐——畢竟去哪吃個熱乾麵還帶送大廚現場講座的。
於是他的狀態,與店的狀況形成了一種出奇的一致。
一個被廚藝耽誤的話癆,在一家被快餐店氣質耽誤的私廚店裡,掛了一面被「滷菜·蝦烤」耽誤的招牌。
一般來講,話癆都要有相對良好的自我感覺。然而,在這種整體的「錯位」狀態面前,小汪師傅也不免撓頭。
他首先要面對的,是疫情過後,依舊不見漲的上座率。
雖然上回飽妹那篇《小店生死錄》吸引了一批小夥伴來支持,然而勢頭總有下落時,如今的午晚高峰,小店依舊安靜得很。
「人們對新事物總是容易抗拒。」小汪師傅說,湖北菜對很多人來講,還很陌生:食材拼不過粵菜,精細比不上淮揚,拿什麼吸引人?
▲店裡經常很幽靜
在小汪師傅眼裡,武漢最輝煌的時代,明末漢口鎮興起的老故事,已經一去不返。
現在要打起精神應對的,是餐飲界新的紛繁。
首先要應對的是一個個改不過來的刻板印象,比如武漢美食=熱乾麵,還是黑芝麻醬的。
一次,有位在店裡吃熱乾麵的顧客,面對碗裡的白芝麻醬,發出了抗議:
「我在武漢吃了三次熱乾麵,就沒有一次是白芝麻醬的!」
好!就讓吃了三十年熱乾麵的本座給你看看。
小汪師傅決定逆風飛翔,推出了史上最離經叛道的「鴛鴦醬熱乾麵」,你不是要黑芝麻醬嗎?來,一半黑一半白,試試看。
結果這面衝上了大眾點評店內推薦菜第一,他不知道說啥了。
「流量是爺爺,誰跟爺爺過不去。」
於是,店裡現在有了黑芝麻醬熱乾麵、紅油牛肉熱乾麵、90年代款鹼水熱乾麵,滿足大家各路「不正宗」的美好回憶。
然而,堅持也好,不堅持也罷,還是有一些人力無法改變的東西。
一家人開店的初衷,就是讓熱愛這些味道的人,歡聚一堂,熱愛日料和酒的小汪師傅,也願意打造一家溫馨的深夜酒館,啤酒買一送一。
熱心小夥伴苦笑一聲:哥,這是個偽命題啊。
下班以後,沒有人願意待在建國門。「我們工作完就很壓抑,就想回到家裡,在樓下吃一點,喝大了也不怕,溜溜達達就回家了。」
小汪師傅趕緊問:你們住哪兒?一聽,東四環、北五環,沒轍了。
如今為了一口好味道,跨越十站地鐵的距離,在北京顯得過於奢侈。
人們更願生活在自己的社區裡,當他們帶著味道前往下一個社區,往往不再回頭,或者意味著離開北京。口口相傳的味道,最終沒有留下。
小汪師傅說,他也想要流量,可流量是需要不斷刺激的。
汪婆婆家能給予的變化,只是順應自然。夏有蝦秋有蟹,這種四時輪轉,偏偏不符合多變的北京唯一需要的恆定。
然而,汪婆婆的臉上,似乎從來見不到擔心,見了誰,依然是笑呵呵的。她似乎喜歡看人聚在一起。
當年兒子離家來北京工作,老兩口退休,汪爹爹愛撿鐵條擰成小自行車,汪婆婆則賣起了滷菜。
滷菜的緣分,也跟「聚」有關:1976年初八,一家人難得一聚,趕上武漢暖冬蓮藕便宜,父親做了一盤當時見不到的滷藕,味道她一直記得。
不過在北京,聚也奢侈。在京的湖北老鄉本來就少,如今又一個一個的走。
她曾經記得,有一個常客在某天晚上突然說,自己離職了,要離開北京,走之前要再來吃一頓。她明白,這句話意味著難有相見之日。
對此,一家之長汪爹爹,有著武漢男人特有的心寬和安定。
也許是做老師的,對每個人的畢業都看慣,他依舊每天下午陪汪婆婆一起擇菜,店裡人少時偷閒打個盹兒。
作為挑菜聖手和武漢「賢外助」,菜市場才是像講臺一樣讓他容光煥發的地方。
但是,不愛說話的老爺爺也有倔的時候,尤其在吃上。
工作時一到寒暑假,學校組織老師去旅遊,汪老師就變得特別難搞,說什麼也不去——
最大的原因,是除了家裡的菜,別的一概吃不慣!
所以,當飽弟問起他家來北京,菜的味道有無變化時,聽到老爺子一句斬釘截鐵的「沒有!」,就放寬了心。
幾十年只吃一種菜的人,對盤中味道的變化,判斷一定是準的。
也許,對小汪師傅來說,他正需要適應的變化,是如何讓顧客適應變化;他正在探索的狀況外,是讓顧客逐漸接受狀況外。
如今,他也開始努力在外賣平臺上打主意——
現在打開他家的美團外賣界面,是這樣一番景象:
凡以武漢「湖」為主題的,都是熱乾麵套餐,以武漢老城門命名的,都是飯類套餐。
這點小心思,大概只有熟悉武漢的人才能看到——
「哎呀就是想弄得有文化一點嘛,不過應該也沒什麼人在乎這些。」小汪師傅繼續著他的自黑畫風。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套餐的畫風普遍厚實、管飽,初學「外賣經濟學」「外賣心理學」的小汪師傅,開始越來越適應這個時代的打工人需求了。
正在我們聊天時,不斷有美團小哥進店取餐,把這些加量減價的美味,送到一個個嗷嗷待哺的你我手中。
汪婆婆家的變與不變,就在這一次次傳遞之中發生著——那些我們嚮往的味道,就在越來越貼近我們的路途上,變得溫暖。
汪婆婆滷菜·武漢蝦蟹燒烤鍋仔酒館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大橋路8號尚都SOHO西塔一層1128號(可從西門入口進入)
電話:010-56422096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四11:30-22:00;周五至周六11:30-23:00
人均:¥84
推薦:家燒大白刁、酸辣紅菜苔、清炒泥蒿、魚糊粉、排骨藕湯、熱乾麵、滷味(菜單隨時變化,建議提前致電諮詢)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福桃九分飽(futaojiufenbao),關注公眾號第一時間閱讀福桃的推送。
在公眾號後臺回復【關鍵詞】,可以查看更多美食:
1.【鈣奶餅乾】——沒吃過鈣奶餅乾,算什麼山東人
2.【北京】——老北京真的沒有好吃的嗎?
3.【烤鴨】——北京烤鴨鄙視鏈
4.【麻辣拌】——拯救東三省,全靠麻辣拌
5.【自熱火鍋】——自熱火鍋哪家強?我們幫你試了試
6.【牛奶】——什麼樣的牛奶才更健康更好喝?全國各地有哪些好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