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在半島的動作還是比較大的。一方面拉著韓國不斷軍演,派出戰略轟炸機巡航,繼續炒作薩德問題,使半島局勢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另一方面持續對韓國的經濟進行打擊。繼韓國海運和三星之後,現代汽車工會又發起全面罷工。看樣子,美帝要打算整死韓國,榨乾韓國的最後一滴血了。這也驗證了之前在《東亞局勢分析》當中所做出的判斷:在東亞,我們是攻,美帝是守。美國明顯有撤退之意,並且正在進行針對韓國的焦土計劃。
其目的,一方面是繼續給韓國壓力,加深對韓國朝野的綁架程度,另一個就是驅趕資金到美國接盤。如果能把我國拖入戰爭則正中美國下懷,呼應了其所謂「中國威脅論」的論調,影響了我們的發展步伐,使我國無暇顧及中東。就算最後美國撤離半島,也是扔了一個被吸光的韓國,一個爛攤子給我們。從這點上看,美國在戰略問題上拿捏的非常老道,它這一招成本低,效益高,而且「一石多鳥」。
最近也不斷有網友問,現在韓國被美國綁架如此之深,部署薩德幾乎是板上釘釘。我們對韓國的仁慈是不是讓他們覺得中國是可以訛詐的?為什麼我們不痛下殺手把韓國打趴下呢?
在前面《東亞局勢分析》4篇裡面實際已經分析了,我們要從經濟,軍事,政治上對韓國進行反制。首先,我國在經濟上是有動作的。儘管沒有官方明確的制裁措施,但是根據商務部消息,1-7月,韓國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1170.0億美元,下降10.8%。其中,韓國對中國出口684.0億美元,下降13.5%,佔韓國出口總額的24.2%,下降1.0個百分點。政治上,我國也在不斷給韓國施壓,包括G20在內的各種場合,我們都明確提出堅決反對美軍在韓國部署薩德。至於在軍事上,因為薩德還沒有部署,所以我們實質性動作並不大。
實際上,我們針對韓國的動作都是表象。因為薩德問題實質上還是中美博弈的問題。我們分析問題要抓主要矛盾,那麼我國在東亞的主要矛盾是什麼?我認為應該是對東亞的整合。正因為美國反對,阻止我們對東亞的整合,所以中美博弈則成為這個主要矛盾的表現形式。這裡面韓國不是問題,甚至薩德都不是問題,我們如何破解美帝的焦土計劃,這才是關鍵問題。武力解決韓國,是我們的選擇之一,但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這會讓美帝的戰略損失最小化,也讓我們的戰略收益最小化。以前美國在南海挑事的時候,我們說在半島開打比較好。現在則不一樣了,為什麼?攻守之勢異也。
大國博弈,掌握戰略主動性非常重要,不能圖一時痛快就被敵人牽著鼻子走。所以我國對韓國又拉又打,並不是妥協,而是一種正確的應對方式。實際上,著急的是美國,而且美國也在不斷製造中韓民間的對立情緒,比如前一段時間的濟州島殺人案。韓國被美國用薩德綁架之後,可以視為韓國自己放棄了在半島局勢上的話語權和主動權,韓國已經成為死棋。我們給韓國一點希望是對的,這樣可以避免韓國破罐子破摔,任由美國擺布,甚至主動攻擊朝鮮,從而使美國的焦土計劃成功。這並非不可能,美國賣隊友向來是不會手軟的。
那麼我們如何更好的去破解美帝的焦土計劃呢?我國已經從下面三個方向開始進行反制了。
一,加大對美國霸權的打擊力度,促使其改變霸權政策。以前分析了,美國在東亞的駐軍和對日韓的控制,就是為了維護其全球霸權體系。當美國維持不了其霸權體系,不得不改變全球霸權政策的時候,日韓對其只能是包袱和負擔。這點川普已經很明白的說過了。目前看,一方面,敘利亞政府在中俄的支持下,佔據了敘利亞戰局的優勢。另一方面,我國不斷報導在量子衛星等高科技領域取得的巨大進展,這都是打破美帝軍事霸權的行動。本月26日,我國和沙特實現貨幣直接交易,更是給了美帝沉重的一擊。
二,朝鮮不斷提高反威懾能力。本月20日,朝鮮進行新型大推力火箭發動機試驗,不斷提高核武的投送能力。未來很可能具有真正威脅美國本土的能力。美國之所以吸引資本青睞,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其本土的安全性。如果三帥擁有威脅美國本土的能力,那對於美國金融市場造成的恐慌性是相當大的。薩德問題,應該是美國在半島局勢中的底牌。可以說只要美國不敢主動打朝鮮,那麼三帥今後怎麼玩都可以,美國將無能為力。而美軍主動攻擊朝鮮,則會喪失道義優勢,戰端一開,駐日美軍必然遭受打擊,這是美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三,劍指日本,考驗美國戰爭決心。美國想賣掉韓國,但是他目前還不準備賣掉日本,因為日本是美國西太安全體系的基石。美國製造薩德入韓,實際上是在弄險,考驗的是中美各自的戰爭決心和意志。美國既然想賭一下,那麼我們就可以強行給他抬高賭注。近期我國不斷在釣魚島海域巡航,海空軍不斷前出第一島鏈進行演習,就是這個戰略意圖。很顯然,美國不敢賭這麼大,所以才炮製出一個所謂美日南海巡航想轉移我們的注意力,當然,我們不為所動,繼續在釣魚島釣魚。另外中俄近期都在加強戰略飛彈部隊的戰備,26日,習大大視察火箭軍,次日俄羅斯軍方成功試射兩枚「布拉瓦」潛射洲際彈道飛彈。論戰爭意志和決心,美帝遠不如中俄,他終究是一個紙老虎,還是全球霸權被終結的紙老虎。
最後說一下日本問題。國防大學教授、中國著名軍事戰略評論家楊毅,前不久分析:「日本是最關鍵的變量。我們應該通過鬥爭、通過壓力、通過做工作等各種方式,不要讓日本完全死心塌地站在美國一邊,當然這可能是我們一廂情願。」。這點和俺之前對日本的判斷不謀而合。至於會不會是我們的一廂情願,要看日本想不想死,總有一天,美國也是會賣掉日本。很早之前分析過,日本如何脫離美帝的控制,是一個深度考驗各方政治智慧的問題。所以,值得我們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