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頭髮、鬍鬚花白的「老伯」,抱著一把吉他,自彈自唱一首海南方言歌曲《日頭出出雨下下》的短視頻,悄然走紅於社交媒體圈。
在這段將近2分鐘的視頻裡,他戴著一副老花鏡,滿臉胡茬,彈唱時聲情並茂,文昌方言字正腔圓,其身份也讓不少人好奇。海南日報記者調查得知,他是文昌市第三中學教師陳育忠,已有35年教齡。
40多年前,懷揣著音樂夢想的陳育忠,考上了文昌中學文藝班,自此結緣音樂,後來又先後到廣東瓊臺師範學校(今海南瓊臺師範學院)和海南大學藝術系學習音樂。1990年畢業後被分配到文昌市第三中學(原清瀾中學)任教。
在30多年教書生涯中,陳育忠教過語文、歷史、數學、物理、體育、美術、音樂等學科,被當地師生以及家長稱為「全科教師」。
不修邊幅彈唱意外走紅
1月5日下午,恰逢周末,在文昌市三中靜謐的校園裡,聊起音樂視頻意外走紅,陳育忠侃侃而談。
在文昌市第三中學,陳育忠彈起吉他,吸引了學生前來觀看,拍掌應和。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當時也是一時興起,就自彈自唱了這一段,沒想到就在微信傳開了。」陳育忠說,那段視頻其實是2018年暑假期間拍攝的,當晚天氣悶熱,他獨自留校值班,恰遇一好友登門茶敘,就抱起吉他在宿舍裡唱了一首海南方言歌曲《日頭出出雨下下》,被好友用手機拍錄了下來。
「農村生活也不錯,早上睡起就去學(上學);讀書總是聲羅羅,放學就去抓鷯哥……」陳育忠介紹,《日頭出出雨下下》是近年來海南一本土樂隊創作並演唱的海南方言歌曲,抒發了人們嚮往悠閒自在的田園生活。此前,他對這首歌已琢磨多遍,但在此次彈唱時,不自覺地抬高了曲調,反倒唱出了與原唱不太一樣的精氣神。「當時我光著膀子,不修邊幅,沒想到被網絡傳開了,真是慚愧。」沒想到,時隔半年後,好友將這一段視頻發至微信群裡分享時,很快被當地自媒體公眾號紛紛轉載。
對於陳育忠彈奏時不修邊幅的「小尷尬」,在網友看來,其實也很接地氣,或許也是視頻走紅的原因之一,而他紮實的彈唱功底,也令人津津樂道。
陳育忠在文昌市文城鎮南陽村長大,六七歲時,就很羨慕同住一個街區的啟蒙教師韓定炎,此人擅長拉二胡,那悠揚且柔美動聽的樂曲,讓他著迷,萌發了學習音樂的想法,在課餘時間跟學了好幾年。
1980年,經過筆試、面試等層層考核,陳育忠考取廣東瓊臺師範學校音樂專業。
「聽說,當年有上千名學生報考這個學校的音樂專業,最後才錄取了4人,我就是其中之一。」陳育忠回憶,3年後,他剛一從師範院校畢業,就被分配到當時的南陽鎮第一小學任教;那時,音樂似乎只能算是一門「偏門」的副課,平時,陳育忠更多的時間用來教語文、數學等主課,期間,還兼教體育等課程。
陳育忠在文昌三中帶課外興趣小組,很受學生的歡迎。
教歷史19年,不放棄音樂
20世紀80年代,卡拉OK一度風靡海南,大家上臺唱歌,大多是手裡拽著一個有線麥克風,在舞臺上左右踱步,然後從頭唱到尾,難得一見抱著吉他彈唱的,而陳育忠就是那個不走尋常路的人。
1984年,恰逢文昌新年文藝匯演,陳育忠被學校推薦上臺表演,那時年輕時尚的他,選擇了抱著一把吉他走上舞臺,自彈自唱了一首粵語流行歌曲《萬水千山總是情》,贏得陣陣喝彩,一時間成了文昌教育系統的「紅人」。「1985年是二胡獨奏,次年好像是二重唱,往後幾年還有說唱表演……」自此,每逢新年或是教師節文藝表演時,陳育忠總被學校或所在鄉鎮推薦表演。為了讓節目不重樣,他到處翻找伴奏磁帶,一遍又一遍聽著錄音機,才能找準曲調的跟唱節奏。
「有機會,還是要多學習,多深造,才能有能力把學生教好。」1988年,懷著對音樂的熱愛,陳育忠參加成人高考並考上海南大學藝術系音樂專業。2年後,學成畢業的他被分配到清瀾中學任教,當上了專職音樂教師,負責全校12個班級的音樂教學。
「學生們一看到我抱著吉他、二胡等樂器來上課,開心得很,學得也認真,那種感覺很好。」在教了10年音樂學課後,由於當年學校師資不均,再加上陳育忠平時注重文史知識積累,深得學校賞識,他又被調整去當歷史教師,自此,就基本「告別」了音樂課程,而這一幹,至今已是整整19年。
對於陳育忠而言,熱愛音樂的人,從來不缺對生活的熱愛。這些年來,陳育忠熱愛音樂、熱愛校園的初心始終不改,在他的張羅下,學校成立了學生課外興趣小組,他利用課餘時間,教學生們彈吉他、拉二胡、彈唱電子琴等,既培養了學生們的課餘愛好,也讓師生感情更為融洽。尤其是自進入不惑之年後,陳育忠也開始嘗試創作海南方言歌曲來表達對生活、對校園的熱愛。
校園裡的「高人氣」老師
2003年,清瀾中學更名為文昌市第三中學,成為市直屬學校,自此,校舍環境大為改觀,師資力量也得到很好充實。校領導讓陳育忠創作一首海南方言歌曲來體現學校所取得的可喜變化,且要求歌詞樸實,曲調積極向上。
「今天又回到校門口,心中有萬分的激動,昔日的面孔眼前一張張,同學友誼地久天長……」陳育忠回憶說,當時為了寫好這首歌,在課餘之時,他曾無數次踱步校園,尋找靈感,最終以一名畢業多年的學生返校看望老師的故事展開,創作了《三中,你好》。
2003年,陳育忠在學校新年晚會上演唱。
那年,學校舉辦新年文藝晚會,陳育忠動員全校的音樂教師以及有一定音樂基礎的教職工共10人加入這一原創歌曲的排練,有的演奏電子琴,有的拉二胡、吹笛子,而他則抱著吉他上臺,用海南話唱了這首歌,成為校園裡的「高人氣」老師。
「從歌詞、曲調、演奏班底,全都是咱學校的教職工,多牛!」一晃十多年過去了,這首歌在三中校園裡依舊傳唱不衰,這次演出,也成為陳育忠登臺表演以來最美好的回憶。正是這次成功創作的嘗試,也讓陳育忠更關注海南方言歌曲。
「從教學角度來說,在校園裡推廣普通話是必須的,但海南方言是我們的鄉土文化,也要更好地傳承。」在他看來,海南方言歌曲具有濃厚的鄉土文化氣息,群眾基礎也不錯,值得熱愛音樂的有識人士推廣。
時隔多年,當年參加演奏的成員們要麼外調、轉行,要麼已經退休,如今,校園裡的音樂知音,只剩下年齡相仿、擅長吹笛的歷史教師張國藩。每逢假期值班,陳育忠會找來張國藩彈唱《三中美,三中靚》《西沙,我可愛的家鄉》等曲目,悅耳的曲調縈繞在靜謐的校園,別有一番味道。
陳育忠最近正在構思創作一首海南方言歌曲。「詞曲已有了初稿,還需要不斷推敲、完善,希望能儘快完成創作。」陳育忠說,待到退休頤養天年時,會利用空暇嘗試創作更多「接地氣」的海南方言歌曲。
文\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採訪對象提供
註:本圖文由文昌發布編輯發布,轉載須註明出處。
聲明: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直接聯繫我們,我們會進行刪除或者協商許可使用事宜。
感謝關注中共文昌市委宣傳部官方微信
支持我們請轉發、點讚或使用評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