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佛緣的人,並非一臉佛相,而是這3種,看看你是不是

2021-01-18 千面略懂先生

為祈求家人朋友安康,我與友人相約來到寺廟拜佛,希望得以慰藉。進入寺廟後,守門的一位僧人笑呵呵地看著友人說:「施主,我見你很有佛緣,今日相見必定是有福之人」。

友人迷惑不解:「怎樣才算是有佛緣呢?讓你第一眼見到我,便這麼說」。

僧人說道:「佛緣有千萬種,有善心者可結善緣」。

我看了看友人,他的確有一顆善心,長相上來說也是慈眉善目。僧人也告訴我們,並不能以此界定為有佛緣,這僅僅是外化的表象,而佛緣需要人們用心來和佛交流,人心合一。

真誠待人,擁有一顆赤子之心。佛緣是將外化內秀為心性,摒棄世俗一切雜念,沒有貪慾,以美好的初心和佛的智慧來抵禦外界誘惑,得到內心深處的寧靜。

「真正有佛緣的人,並非一臉佛相,而是這3種……」僧人對著我和友人笑道。

01親近三寶的人

僧人介紹道:「自古以來便有『佛教三寶』的說法,佛寶、法寶和僧寶,這歷來是佛學的命證核心」。

他將這三寶釋義為「佛寶,是指已經成就圓滿佛道佛教三寶的一切諸佛。法寶,即諸佛的教法。僧寶,即依諸佛教法如實修行的出家沙門。」

相關焦點

  • 佛教:這5種人,「佛緣」深厚,與佛有緣,看看有你嗎?
    他不信,因緣不具足,你說再多也無用。佛緣淺薄的人,他感召不了善知識,障深慧淺,與佛暫時無緣。這要靠他以後的修行,可能多生劫以後因緣具足,才能遇佛得渡。「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今生有幸聞得正法,就要努力精進修行,以早證菩提、離苦得樂。
  • 這4種人,不拜佛,也佛緣很深,有你嗎?
    「佛緣」,就是說與佛有緣。佛教用語,指某人和佛教中的人物有感性上的聯繫,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聯繫可以是佛教中所認為的前世,也可以是今世。有佛教信仰的人認為:有佛緣的人一般都可以在人間受到佛、菩薩及其它佛教人物的愛護和關照。
  • 佛說:這4種人,不用拜佛,卻佛緣最深,看看有你嗎?
    沒有佛緣的人,你和他講佛法,他可能根本聽不進去你說的話,甚至還會產生反感的情緒,做出詆毀三寶的惡行,這樣就是造業了,無緣不得渡。佛陀曾經說過:佛是覺悟的人,人是未來的佛。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可成佛。只是這佛性大多時候都被湮沒了,世間凡夫被種種名利假相所迷惑,顛倒妄想,不畏因果、肆意造業,致使業障深重,障深慧命,苦海輪迴。沒有足夠的善根與福報,自然暫時與佛無緣。
  • 佛教:這三類人佛緣深厚,看看裡面有你嗎?
    佛教:這三類人佛緣深厚,看看裡面有你嗎?佛說:「萬發緣生,皆系緣份!」世間萬事萬物,皆有因果。前世種下佛緣善根,今生才會佛緣深厚,福報連連。反之,那些與佛無緣的人,證明前世修煉的還不夠,仍然需要靠今生繼續修煉,為自己以及後代積福、修佛緣。佛曰:「佛不渡人,人自渡」。
  • 與佛有緣的人,往往體現在這三方面,看看你是有佛緣的人嗎?
    不知道大家在品勢去一些寺廟啊或者和佛教有關的景點的時候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你很有佛緣」。那麼什麼佛緣呢?是不是那些慈眉善目的或者時常念經的人就是有佛緣呢?其實我們都明白這些都是一些表面工作,要是這就是有佛緣的話,天底下每個人都能成為有佛緣的人。
  • 佛度有緣人,這3種人與佛有緣,看看有你嗎?
    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有佛緣的人,才能接受佛菩薩的教誨,解脫苦惱,不過從深一層角度上講,眾生皆有佛性,也就是說,每個人也都與佛有緣。經云:「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吾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 佛教:佛緣最深的3種人,有沒有你?
    有此因緣,我來為他剃度。」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一聲佛號就是與佛結緣,種下得度的善因。反過來說,佛有三不能,其中就有不能化導無緣。因為佛具足一切福慧,卻不能代人成佛。佛不渡人,唯人自度,有三種人佛緣最深,看看有沒有你?第一種人,觀佛面心生讚嘆。佛是過去人,人是未來佛。狹義上的佛,指應化在娑婆世界,圓成佛果的釋迦牟尼佛。
  • 這4種人,佛緣深厚,與佛有緣,有沒有你
    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分別未能證得。」意思是眾生本來就有佛性,只是沒有證得而已。為什麼沒有證得?因為自己的欲望無明阻礙了自己對本性的認識。這樣的人,欲望越多,無明越多,智慧越淺,離佛越遠。與佛結緣的人,都是有大善根和福報的人,沒有善根和福報的人即使與佛相遇也會擦肩而過。如果你沒有福德因緣,佛也你對面你不相識,對佛法也不會相信。甚至業障一現前,就開始毀謗三寶。
  • 佛緣深厚的人,往往有這三個特徵,你有嗎?
    生活中我們也常說那句話「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世間的一切由緣分牽定。有些人信佛禮佛,喜歡到寺院裡聽經聞法、廣種福田,這就是與佛有緣。其實,因緣也就是佛門裡常說的因果,「諸法皆空,因果不空」,有善因就有善報,有惡因就有惡報。這個「因」不但指善因,還包括惡因。「緣」也是如此,不止有善緣,也有惡緣。
  • 與佛有緣的人並非身在佛門,而是有這3個特點,看看你有嗎
    佛門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樣的人才算是有緣之人呢?與佛有緣的人又有什麼特徵呢?有些人認為和佛有緣就是拜佛燒香,誦讀經書,發發善心,行行善舉,其實不然。念佛誦經沒錯,但那只是修行的手段,不是最終目的。不管學什麼,首先要以做人為本,人都做不好,何以成佛呀?真正信佛學佛,就是把佛法落實到實際生活中的人,不能依教奉行就是無緣。
  • 佛說:這6種人,不用拜佛,卻佛緣最深,看看有你嗎?
    太多的人將燒香拜佛視為了迷信,覺得自己香燒的越高、頭磕的越響,功德就越大,就必能得佛菩薩加持,這是妄想。「口念觀音心不善,喊破喉嚨也枉然」,一切功德不離心地,內心的慈悲善良與覺悟,才是對三寶最好的供養。佛菩薩不會因你供養得多,就對你有偏愛,更不會因為誰沒有做供養,而降罪於誰。我們信佛拜佛,是信因果,不是迷信神通,拜佛是懺悔,是放下傲慢之心,不是求取保佑。
  • 佛說,這3種人,天生「佛緣深厚」,佛祖常保佑,有你嗎?
    有的人以為是指自己與佛祖之間的緣分,以為佛緣深厚或薄淺,主要是取決於佛祖看自己是否有眼緣。殊不知這樣的想法其實是大錯特錯了。其實,所謂佛緣薄淺或深厚,並不取決於菩薩,而是在乎於信眾自身。大勢至菩薩將所有的眾生,視作是佛的孩子,如果佛與眾生互相憶念,他們在將來,必定相見。
  • 佛說:這三種人,佛緣最深,一生平安順遂,享有福報,看看有你嗎
    ,我們常說的「佛緣」,也是指一個人高尚的思想品德,正如佛說:這三種人,佛緣最深,一生平安順遂,享有福報,看看有你嗎?想要今生遇貴人,必廣種善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這樣對待你。多於人為善,結交善緣,日後也能順理成章得福果。佛學素來講究善待生命,不要老是殺生,濫殺無辜,否則福會漏。若是某天怨氣衝天,災難也會趁機而入,而這恐怕怨不了別人,只能怨自己平日殺生太多,招感業果。
  • 佛教:有這幾種特徵,不用去禮佛,你也是佛緣深厚之人
    這是一種有效增加佛緣的辦法,但是並非是唯一的,佛陀度人只看人心,而不是他表面的行為,有這幾種特徵,不用去禮佛,你也是佛緣深厚之人。一、每天反省人生而無明,在生活中就沒有辦法去辨別自己哪些行為是錯的,而這些行為又因為自己內心深處「貪嗔痴」所迷惑而做出錯誤的行為方式,而一個人如果通過每天反省自己的過失,實際上他就是在不斷的在積累自己的佛緣。
  • 佛教:佛緣深厚的四個特徵,看看有你嗎?
    俗話說「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只要一個人沒有到絕症的地步,經過醫治,就能得到一定的康復甚至痊癒。而一個與佛有緣的人,終究會遇到佛,最後修行成佛。有人說:「與佛有緣就能成佛嗎?是不是太不可思議了?」現今社會,的確很多人不信佛,甚至與佛無緣。但也有無數的眾生,與佛有緣。即使現在沒有修行,在經過某種條件的激發後,在他心靈深處,種下的「道種」,就會生根發芽,在緣分的感召下,最後遇見佛。緣是佛家對生命之間的一種詮釋。認為眾生,都曾經是佛,或者與佛有緣。只是由於多了許多妄念,造成自己迷倒在娑婆世界,無法回到原來的世界。所以,真正說來,眾生都與佛有緣。
  • 佛教:這4種人,佛緣深厚,與佛有緣,有你嗎?
    就像我們提及出家人,並不是誰都出得了家的,出家需要大福報,因緣不具足的人難以真正安心出家修行。「與佛有緣」,這個「緣」不是指表面上的距離,不是說我今天守在佛菩薩像前,我就離佛最近了,不是這樣。「佛在心中,莫向外求」,一切福田,不離方寸,距離在心、不在形。心中有佛、有善良、有慈悲,並能以實際行動踐行菩薩之道的人,佛緣最深。
  • 命好之人,並非面相生得好,而是有這三點,看看你是不是
    俗話說,「有福之人不用忙,無福之人跑斷腸」。這世上,人人都希望自己是個有福之人,尤其是那些長年累月運氣不佳的朋友,更是希望自己能夠好運相伴。其實,該怎樣才能判斷一個人是否命好、是不是有福之人,除了從面相上能看出來一點,更多的,是來自因果。佛教認為:「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一個人內心怎樣,多多少少會反映到臉上。臉就是一個人的名片,享福的人是一種模樣,受罪的人又是另一種模樣,都是有跡可循的。
  • 判斷一個人佛緣的深淺,就看這7點,看看你佛緣如何
    佛家有一種說法:「佛是過去的眾生,眾生是未來的佛」,每個人都可能具備佛緣佛性,能否顯現佛緣,受諸天菩薩感召和關照,關鍵在自身與佛的深淺,最終的領悟程度。佛緣深淺決定修行進階速度。佛緣深厚者,學佛悟道很快,在參悟佛法時更容易覺悟;佛緣淺薄者,在修行時坎坷艱難,領悟的慢。
  • 這3種人佛緣深厚,越老越有福,看看你是其中之一嗎
    最後佛友感嘆道,那些只是為了一己之私想要通過拜佛請願來達成自己目的的人,不但在佛道上不能夠做到持續精進,佛緣善報也只會越來越少,到頭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佛友這番話讓我想到曾有幸得到過的一位高僧的指點:修慧不修福,羅漢託空缽;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瓔珞。通俗的來講就是指在佛道上若想有所成就,並不是純粹的依靠修行就能夠達成的,同樣也需要一定的智慧。
  • 佛教:佛緣的兩種表現,看看你有嗎?
    中國人很講究緣分,認為有緣才能相遇,有緣才能相知,或者有各種交集。沒有緣分的人,根本就不會遇見,也不會有任何交集。真正的緣分,其實是佛教中講的。佛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一個人的一切,哪怕細微到吃飯喝水,走路說話,都與因緣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