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名著《魯濱遜漂流記》,一部人類文明發展史

2021-01-09 圍爐夜讀8

《魯濱遜漂流記》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部世界名著。它是18世紀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作為一本冒險遊歷小說,描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克魯索一次次的歷險經歷,一經發行便風靡全球。

18世紀英國著名詩人和評論家科爾律治曾認為:「《魯濱遜漂流記》體現了人類的普遍性。」的確,小說主人公的魯濱遜作為人類的一個個體,在面對災難時的反應以及對生存的頑強抗爭都具有代表性的意義。小說的主體部分敘述了魯濱遜在荒島上二十八年的經歷,講述了他如何利用一點點人類文明遺留下來的生活資料在荒島上孤獨求生並且獲得巨大財富的過程。他的每一步發展,都有著人類文明發展的影子,他充分開發荒島的行為,正是人類一步步在自然中生存發展的縮影。

可以說,一部《魯濱遜漂流記》,就是一部人類文明發展史。

物質財富的從無到有

「我渾身溼淋淋的,沒有衣服可換,沒有東西可吃,除餓死或被野獸吃掉,我看不到任何前景。最叫我六神無主的是我沒有武器,無法靠打獵為生,無法保護自己免遭想吃掉我的動物的襲擊,我一無所有,只有一把刀、一個菸斗和一點裝在盒裡的菸草,這就是我所有的財產。」

這是魯濱遜剛漂流到荒島時的狀況,一無所有,要麼死亡,要重新奮鬥開始新的生活,這同樣也是人類起始的狀態,毫無根基,只能一步步成長發展。

在清楚了自己所處的現狀之後,魯濱遜開始了他的荒島求生之路。他到擱淺的大船上拿回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凡是於我有用的東西都扛來了,哪怕還能撈到機會走一趟,也沒啥可拿的」,這些物品為他今後的生存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接著他開始尋找合適住址,建造房屋;種植糧食;探索荒島地形,著手建造「鄉間別墅」;製造器具;造獨木舟;馴養家畜;縫製衣物……這些都是出於生存而必須要幹的事情,他都一步步做到了。

當然,這過程是漫長而艱苦的。從製造工具一處就可窺得其艱辛之處。

「能夠用來勞作的時間太短,這增加了我工作的艱苦性。許多時光浪費在缺乏工具,缺乏幫手,缺乏技術上,比如我花了四十二天做一塊長貨架的木板,架在我的山洞裡。兩個鋸木工,帶著工具在鋸坑裡工作,半天工夫就可在一棵樹上鋸出六塊木板。」

同樣,人類在衍生出精神文明之前,總是首先要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魯濱遜在荒島上的一步步開拓,實際上也是人類先祖在惡劣的自然中孤獨求索的過程,最後才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

精神境界的突破升華

笛福將魯濱遜塑造成中小資產階級心目中的英雄,儘管離開人群二十八年,但無論在物質還是精神上面,魯濱遜都是資產階級的一份子。這是他的階級性質,我們暫不討論。但從個人品行的塑造來看,魯濱遜在這二十八年間已經經歷了一次精神境界與道德境界的洗禮與重塑。

「九月三十日——我死裡逃生上岸後,沒有因為自己得救而感謝上帝。我吐出大量的水,稍微恢復了一點力氣,便在海岸上狂奔,絞著雙手,垂頭頓足,哭訴自己的悲慘命運。」

他沒有一點精神信仰,在突然墜入困境的時候,只能抱頭痛哭。他「沒有什麼敬神意識」,當他在海上被葡萄牙船長救起並受到公正、體貼和仁慈的待遇時,腦海裡竟沒有絲毫對上帝的感恩之情,「在危難中不知敬畏上帝,得救後不知感恩戴德」。在此筆者並不是要強調宗教的重要性,而需要強調的是此時的他內心沒有一點信仰,精神空虛,因而行事並沒有受到道德的約束。

但當他一病不起,面臨死亡的威脅時,「沉睡的良知開始覺醒,我開始痛恨自己過去的生活,就是這種異常邪惡的生活觸犯了天條,從而使我遭到上天異常的打擊和報應。」魯濱遜開始自我反省、自我懺悔,並從《聖經》中獲得精神上的慰藉。

「雖然我的生活條件還很差,但我的心情卻比以往輕鬆多了。我不停地讀《聖經》上的文句,不停地祈禱,從中陶冶高尚的情操,內心因此而感到從未有過的慰藉。」

可以說,閱讀《聖經》的過程就是他精神上自我突破的過程,他開始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感恩,並為他積極開發荒島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撐。相比來說,人類在發展中也衍生了許多精神文明,這些不僅是指導人類進行生產創造的精神源泉,也是物質生產發展到一定地步所必然產生的更高層次的需求。

魯濱遜精神境界的升華在於他收服星期五,「用真神的道理教導他」,使之「成為善良、理智、溫順的人,讓他了解上帝,向上帝祈禱,過新生活」,他為了用基督教來開化星期五,自己也能夠更深入地進行與上帝的對話,「明白了要把自己託付給救世主以求得生命和靈魂的拯救;要洗心革面,服從上帝的旨意」。

魯濱遜和他的僕人星期五

這是一個文明傳播的過程,在人類發展史中,無論是暴力的殖民侵略還是柔和的文化交流,都是一個思想對另一個思想的影響碰撞,這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地步所帶來的開放性思維,是人類文明發展壯大的一個必經階段。

在生存環境中地位的變化

魯濱遜是因什麼漂流到荒島上來的?熱帶風暴。到了荒島上後,他又相繼遭遇到了暴雨、地震、山洞坍塌等自然災害的襲擊,以及野獸、野人等來自自然環境中的事物的威脅。

他在自然面前是無能為力的,作為一個渺小的人類,他從一開始就受到自然的擺布與威脅。這個過程也可以類推到人類發展的初期,人的命運就掌握在自然的手中,人類無法掙脫,只能臣服。

然而,這只是初期階段。隨著人類逐漸的發展成熟,便會發現自然似乎也不是那麼可怕。人類開始適應自然,設法規避自然災害,開始用自己的力量改造自然,進入了工業文明時代。魯濱遜在考察了荒島的情況之後,也開始開發這片島嶼,最後自然在他的改造下都成了他的「臣民」。

「首先這裡有我,這個島嶼的國王、王子和地主。我對我的臣民有絕對的權威,它們的生殺大權掌握在我手裡」。

其次,魯濱遜從孤身奮鬥,到收服奴僕星期五,再到在荒島上建立「統治」,這個在人際關係上變化的過程同時也是人類從孤立走向整體的一個縮影。「在這趟旅行中,我視察了我的新殖民地——那個海島。在那兒,我見到接替我的人,也就是那些西班牙人。」這是一個完整的殖民過程,同時也是人類文明演進的過程。而出於時代限制,笛福所代表的資產階級在18世紀正在積極向外殖民擴張,18世紀以後的生活笛福預料不到,這部偉大的現實主義著作裡的魯濱遜自然也就無法接著前行。這是歷史的局限性。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魯濱遜漂流記》這部18世紀的長篇巨作的時代價值是多方面的。它對於人類文明演進的啟示意義是巨大的,人類在物質財富、精神財富上的追求以及在生存環境中地位的變化都能夠在魯濱遜身上得到很好的體現。而魯濱遜這個人物,也因為其代表性的價值而被全世界人民所喜愛。

這是一場放逐自我、喚醒自我的漂流,魯濱遜在荒島上二十八年的傳奇經歷將為世人所傳頌。因為,二十八年的荒島歷險,也正是人類文明一步步發展的縮影。

創作不易,如果喜歡請點讚關注,主頁還有更多好看內容,麼麼噠!

相關焦點

  • 國外名著導讀,荒島求生作品推薦《魯濱遜漂流記》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大家應該都讀過,沒讀過的也應該有所耳聞,作為歐美國家《西遊記》一樣的存在,好多都是被中小學老師安利的,小編這就帶大家重溫這部經典。1《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在18世紀創作完成的。
  • 荒島求生的《魯濱遜漂流記》原來還暗藏哲學思考
    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國外經典閱讀名著《魯濱遜漂流記》,他的創作者是生活在18世紀的英國歐洲小說之父——丹尼爾笛福。說起笛福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是說起他的代表作《魯濱遜漂流記》,幾乎人人都聽過、看過或者了解過這本書。
  • 文明世界的再發現:從〈魯濱遜漂流記〉到〈漂流者〉
    文明世界的再發現:從《魯賓遜漂流記》到《漂流者》從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到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從戈爾丁的《蠅王》到小川一水的《漂流者》,文學作品對荒島題材的發掘從未停止。「漂流」和「荒島」帶給人們的直觀感受是環境的艱險和求生者的頑強,是人類與自然的博弈。
  • 靈魂漂流記——你沒讀懂的《魯濱遜漂流記》
    不關注靈魂的閱讀者都喜歡在故事中獵奇,看的時候精彩入勝,看完了,就完了,過段時間,故事也就忘了,又被另外的新奇故事取代了。當年的我就是一個這樣的閱讀者。那時我覺得《魯濱遜漂流記》是一本雖新奇卻膚淺的獵奇故事書,對當時那個正在尋求人生意義的年輕的我來說,這本書沒有多大的思想價值。但為什麼這樣一本書列在英國小說的經典之列,我甚為困惑。
  • 《西遊記》和《魯濱遜漂流記》的共性與差異:性相近,習相遠
    《西遊記》——傳統文化中的古典名著。《魯濱遜漂流記》——國外經典冒險小說。兩者的創作時間以及創作背景,都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一個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產物,一個是英國資本主義擴張時的作品。如果把這兩本書放在一起進行比較,似乎有一種風馬牛不相及的感覺。但事實並非如此,世界上任何文化都有不可避免的共性,同時也會由於各自的特色而存在差異。
  • 《魯濱遜漂流記》的真實版本
    🎨《丹尼爾·笛福肖像》1719 年 4 月 25 日他的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
  • 魯濱遜漂流記的主人公是誰 魯濱遜漂流記的主人公
    《魯濱遜漂流記》的主人公是魯賓遜·克魯索。魯濱遜在一次航行中船隻失事,流落荒島28年時間;在這期間,魯濱遜在荒島上建設家園,過著完全與世隔絕的生活;後來魯濱遜設法救出當地土著居民 "星期五",兩人成為生死之交;二十八年後,魯濱遜和"星期五"搭乘船重返英國。
  • 名著導讀 |《魯濱遜漂流記》必考知識點最全整理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一部長篇小說。作品通過塑造一個永不滿足、不斷追求、不斷進取的冒險家形象,歌頌了資本主義上升階段的資產階級冒險進取精神,表現了他們為創造個人財富而顯露的聰明才智、勞動熱情和戰勝困難的毅力。丹尼爾·笛福(1660—1731)被譽為「英國與歐洲小說之父」。
  •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真是太勵志了~
    最近,我讀了英國作家笛福的作品《魯濱遜漂流記》,讓我受益匪淺。《魯濱遜漂流記》主要講述了一個人徵服自然並拯救自己的故事。《魯濱遜漂流記》航行時,船在南美洲的一個荒島附近的巖石上,船壞了,所有的水手和乘客都淹死了,只有魯濱遜倖免於難。海浪把他卷到了岸上,克魯索開始了他28年的冒險。
  • 《魯濱遜漂流記》在逆境中生存
    《魯濱遜漂流記》是改編自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同名小說,喬治米勒執導,皮爾斯·布魯斯南、波利·沃克等主演的劇情片。經典電影不僅是因為其中人物的表演真實而富有情感,以及劇情精彩,才被當作是經典的,更多的是這些經典的電影中表現出來的人性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 97年美國電影,《魯濱遜漂流記》懷念他一輩子!
    看到最後一幕,特別感動,以前看過書版的魯賓遜漂流記,好久之前看過電視劇版的,那時候給我印象很深,電視劇版的星期五好像和男主一起回到他生活的地方,不知道記錯了沒有,電影版的時隔這麼久才看,特別感人,星期五真的很好,勇敢善良,如果我是魯濱遜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這個曾經陪伴過最好最好的朋友,懷念他一輩子,影片很好,希望更多的人看到!
  • 參考讀書|《魯濱遜漂流記》出版300年 影響深遠
    參考消息網11月16日報導 美國《對話》雜誌網站11月13日刊登了題為《<魯濱遜漂流記>300年:笛福的不可靠敘述引發經久不衰的殖民神話》的文章,文章摘編如下:英國廣播公司(BBC)在英國推出了塑造世界的100部小說系列。
  • 經典名著《魯濱遜漂流記》:告訴你,人生幸福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活在這珍貴的人間,泥土高濺,扑打面頰,活在這珍貴的人間,人類和植物一樣幸福,愛情和雨水一樣幸福。尤其是「人類和植物一樣幸福」這一句,讓我想起一本書《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著名丹尼爾·笛福,根據一個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真實經歷,啟發創作而成的一部長篇小說。
  • 搞笑漫畫:真人版「魯濱遜」遇見「漂流美女」!最後他居然……
    搞笑漫畫:真人版「魯濱遜」遇見「漂流美女」!最後他居然……大家都知道一部名著《魯濱遜漂流記》吧,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冒險家,因為一場海難而最終漂流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而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就是一個真人版的「魯濱孫漂流記」,而這個男人也是一個唄困在荒島之上的男人。
  • 【福利】國慶假期,看《魯濱遜漂流記》電影咯!!!
    3D動畫大片《魯濱遜漂流記》《魯濱遜漂流記》觀影券記得分享給大家,機會更大哦!!《魯濱遜漂流記》精彩預告!在一個孤零零的荒島上,住著一群相親相愛的小動物們: 有擅長學舌又敢於冒險的鸚鵡麥克,老花眼卻又貪吃的山羊老伯,愛吃菠蘿的可愛刺蝟等等,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外面的世界,只有鸚鵡麥克對未知的世界滿懷熱情。
  • 六年級課外必讀《魯濱遜漂流記》閱讀指導課教案
    一、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和交流,使學生了解《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內容,並能從魯濱遜的身上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習他的頑強與樂觀精神。2.學會由表及裡的閱讀順序,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3.以一篇帶多篇,激發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確立正確的閱讀思想,讓讀書成為自己的生二、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1、今天這節課,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共讀一本書,一本名著,它就是《魯濱遜漂流記》。2、我看同學都把書帶來了,這本書你讀了嗎?3、我隨便問一問啊,你都是什麼時間讀的課外書?每天都讀嗎?
  • 《魯濱遜漂流記》:他孤獨、冷血,獨愛錢,力證資本的背後是貪婪
    《魯濱遜漂流記》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但是故事的開頭和結尾並不相同。魯濱遜的現實原型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他於1676年出生於蘇格蘭一個鞋匠家庭,青年時做了海員。1704年12月,當船行駛到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時,由於他和和船長發生了一些爭執,於是被拋棄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這個島叫馬薩捷爾島。
  •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分享
    記得剛懂事那陣子,我讀了一本名叫《魯濱遜漂流記》的書。「魯濱遜」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名字,就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中,他從小就幻想著能雲遊四海,在一次航海中,風浪把他捲入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在如此困境下,他以超強的毅力在孤島上勞作生息,開拓荒地,生存了整整二十八年!這讓我明白很多,遇到困難哭沒有用,只有堅強地面對,才能戰勝困難,遇到事情不能慌張,要沉著冷靜。
  • 讀書手抄報內容:魯濱遜漂流記
    魯濱遜漂流記(又譯作魯賓遜漂流記,直譯作魯賓遜·克魯索)是一本由丹尼爾·笛福59歲時所著的第一部小說,首次出版於1719年4月25日。這本小說被認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記形式寫成的小說,享有英國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的頭銜。  這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
  • 與《魯濱遜漂流記》相比,這部韓國「漂流」電影更撩人
    單純做一個以動物為主角的《魯濱遜漂流記》,並未打動廣大影迷的興趣。某影評媒體稱:「《魯濱遜漂流記》這部電影誠意滿滿,在尊重原著經典的同時又不乏創新,將魯濱遜賦予了全新的定義,人物造型與性格刻畫亦是鮮萌可愛,極具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