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芥川龍之介《竹林中》

2021-01-07 北柯講文史

之前我曾解析過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重點在於對「羅生門」和「皰疹」意象的解讀,而後能夠自然而然地看出芥川龍之介在這篇文章中對於人性的思考。而文章的主人公那位不斷徘徊於羅生門的家將其實是在「善惡」、「生死」之間做選擇,表達了芥川先生「醜惡」的事情即使再怎麼經過包裝也無法變更的事實,即使是面對生死,也應該如同孟子所說的「捨生而取義」。

今天將解析的這篇小說同《羅生門》一樣被收錄在同名的短篇小說集中,其名《竹林中》。這篇小說大概講的是:在一片人跡罕至的竹林中,一位武士帶著他的妻子真砂在穿過竹林的時候,不幸遭遇大盜多襄丸。武士被縛,武士的妻子真砂也被大盜凌辱;結果是,武士死去,多襄丸被抓,真砂逃到清水寺。

整個故事便以在公堂上審訊相關證人和犯人為主要線索展開。看來這是一件極為簡單的事情,在審訊相關的證人之時卻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況:七個人目睹了事件,卻有著七段不同的供詞。整部作品便是由七個人的審訊證詞構成,互相印證又互相矛盾,從中我們能確定的信息只有武士死了,他的妻子真砂被強盜多襄丸凌辱了。但至於武士究竟是怎麼死的,我們不得而知。

樵夫是第一個發現武士屍體的人,也是第一個在案發之後到現場的人。按理說,他應該是相對客觀的。畢竟他沒有直接參與到這件案子當中,因為他與武士並沒有直接的利害關係。但他說了真話沒有?

並沒有。為什麼呢?

從之後巫婆召喚的武士口中得到真相,他死於一把短刀。但之後捕快們並沒有發現這把短刀,不用多說,樵夫得到了這把短刀,所以他撒了謊。

連一個並沒有太過插入這件事情的樵夫都說了謊,那麼與案件緊密相關的武士、大盜多襄丸、真姬又怎麼可能毫無偏見地看待這件事的呢?

事實上,雖然《竹林中》一共出現了七個人的證詞,但只有前四個人是證人,通過他們的話能夠大概還原案發過程,並且勾勒出之後三位當事人的形象,為下文多襄丸、真砂和武士的出場做好鋪墊。

行腳僧主要表達他作為出家人的悲憫情懷,而且與下文捕手對於弓箭的描述形成印證。

捕手出於職業原因,認為好色並幹過許多壞事的多襄丸一定是兇手,這是不成立的。只是為了變現自己的悲天憫人和正義。

第四位證人——真砂的母親,她介紹了女兒、女婿的基本情況,強調女兒是忠於丈夫的,並認定兇手是多襄丸,這也是憑空猜測。於是,四段證詞都不能還原具有普遍意義的真相。

事實上三位當事人都在自白中承認自己是兇手,並在敘述內容上有出入,這就使真相越來越虛幻縹緲……

多襄丸說他因為對武士妻子見色起意,就把武士綁在樹上,侵犯了他妻子,武士妻子慫恿自己殺害了武士,他和勇猛的武士大戰幾十回合,才把武士殺死,但是武士的妻子因為過於害怕就逃走了。

武士的鬼魂說,自己的妻子被強盜侵犯了以後,竟然答應了強盜要求,背叛並想殺了自己,他痛不欲生要強盜殺了自己,強盜沒有這樣做,於是為了最後的尊嚴他自殺了。

武士妻子真姬說自己被強盜侮辱了,但是自己的丈夫沒有一點同情和原諒她的意思。反而一直露出一副冷冰冰的表情。當她拿出匕首想要自殺時,卻莫名其妙的昏倒,醒來後丈夫就被殺死了。

這也是短篇小說《竹林中》作者芥川龍之介之處理的最好的一段。從三人的說法來看,這三段都不可信。這些描述都是當事人為了將自己的形象顯得更加高大、立體的做法。

事實上,究竟是殺死了武士並沒有那麼的重要,這篇文章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懸疑小說」,而是通過一個故事來敘述自己對人性的思考。他索要闡述的是一種「利己主義」和「懷疑主義」。

多襄丸那怕是直面死亡,也要說武士是他所殺。是因為對於他來說,「名聲」大於「死亡」的威脅。多襄丸的供詞裡處處體現出他是一個光明磊落的漢子行,不在對手無力量的時候殺死對手;不用武器對待女人;棋逢敵手時感到滿足和快樂。無論多襄丸有沒有殺武士,只有承認自己是兇手才能塑造自己光明磊落大丈夫的行為。從側面來說,他成功地將自己塑造為了一個真性情的好男兒。但是,這能夠說明他不是一個強盜嗎?任你如何狡辯,淫人妻女、搶掠錢財如何能夠被看似花團錦簇的話語覆蓋呢?

武士懷疑真姬被強盜所誘惑,所以才背叛了自己。在他的思想中只有將「受辱的妻子」認定為「水性楊花的女人」才對他有利。於是他的證詞是自殺,只有自殺才能在「妻子被賊人凌辱」、「水性楊花的妻子」、「自己身死」的情況下令人佩服、憐憫自己的「悽慘遭遇」。事實上,這個武士並不是什麼好人,他先是因為貪財被強盜輕易欺騙,而後在賊人選擇放開他,讓他殺死自己的妻子時,竟然已經原諒了強盜。他寧願原諒一個強盜也不想面對一位遭遇「劫難」的妻子。

真砂作為一個女人,在遭受強盜凌辱之後,最希望得到的便是自尊,所以她在供詞裡塑造的是柔弱自尊的形象。但是丈夫全程看到自己受辱,又帶著「輕蔑」、「歧視」的眼神,她想要抹除掉看到自己汙點的人——自己的丈夫。供詞中,她說自己曾多次自殺沒有成功,聯想到之前可能殺死丈夫的行為,這點很有可能只是為了襯託出自己的「貞潔」。

從這些片段來說,芥川龍之介所要表達的「利己主義」和「懷疑主義」是極為成功的,因為在看完這篇小說之後,讀者對於故事的人性思考是大於對故事真相的追尋的。這篇小說所表達的正是:世上本就沒有絕對的真相,你所認為的「真相」,不過是你自己願意相信的。

也許《竹林中》的真相在不同人眼中完全不同,但是你的所作所為在自己的心中難道就沒有答案了嗎?

芥川龍之介對於多襄丸、武士、真姬的下場安排不就是答案嗎?

多襄丸終究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了代價,成為了死刑犯。武士因為對於妻子的不信任和歧視而死。妻子真姬因為自己的行為不敢跑到「竹林外」,因為那是個對於她並不友好的社會,她只能向竹林更深處跑去,去佛前懺悔。

相關焦點

  •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在《紅樓夢》裡:「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是太虛幻境中的大牌坊上的對聯,被賈寶玉和甄士隱夢中見到過。我以為,這是紅樓夢裡面最為深刻的一句話。讀懂了這句話,就基本上讀懂了紅樓夢。這句話含有很多層的意思。
  • 曹雪芹《紅樓夢》句子摘抄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3.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4. 如花美眷,怎敵似水流年。5. 莫失莫忘 不離不棄6.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7. 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   8.
  • 《無雙》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深度分析細節篇)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真真假假,沒人分得那麼清楚。誰都沒有見過畫家,誰都可以是畫家。——————劇透分界線——————葉秋臣的這篇影評,會涉及大量劇透,因為不劇透就沒辦法做細節分析,所以請沒看過電影的朋友們慎點。首先我想表達一個觀點,也是網上討論比較兇的,李問究竟是不是真的「畫家」?
  • 「春草香45」舞臺如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無論是演戲的人,還是看戲的人,都有那麼幾瞬是分不清楚的。正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感謝「愛唱戲的七七」,這句話用在這裡恰到好處。討厭「一眼看到老」之模式,喜歡探索人生之「未知」。文字靈動,可容天納地,也可道盡滄桑。大家好,我是皓月君。執我之筆,寫我之心。
  • 紅樓夢,假亦真時真亦假。賈寶玉是假!
    本人近來重讀《紅樓夢》,細細琢磨,有了些許想法。今日突發奇想,想將其記錄下來。算是紅樓的讀後感吧。相信即便沒讀過《紅樓夢》的人,也知道書中有一個人物叫做做賈寶玉,此人是貫穿全書的男主角。而讀過《紅樓夢》的人,應該都知道書中有一個人物叫做甄寶玉。雖然此人在書中出現次數不多,但是令讀到的人印象深刻。因為根據書中描述甄寶玉和賈寶玉除了不同姓之外幾乎沒有其他區別。模樣長相,性格愛好很是雷同,他們二人像是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書中第一次出現甄寶玉是在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賈雨村提到的。本人初看時就覺得二人很相像,都是一樣的色鬼。
  • 假作真時真亦假
    假作真時真亦假 ——電視連續劇《雪花那個飄》觀後 近日,一位同窗在群裡發了個貼,說,有一部電視連續劇叫做《雪花那個飄》,寫的是77級中文系學子的寒窗生活,看起來還真有點兒像當年我們班上發生的事情,希望各位同學都能看一看。字裡行間充滿讚許之意。
  • 《無雙》: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在「假故事」中這兩重人格分別幻化為李問和吳復生兩人,前者善良怯懦,後者陰狠毒辣。 《無雙》中有真、假兩個故事,大部分時間電影都在細緻的講述那個假故事。 因此假故事不復贅言,我們來聊聊其背後的真實故事。
  • 假作真時真亦假
    假作真時真亦假   春節是美好而溫馨的節日,是重大而神聖的節日,我們應該讓春節傳統在今天和將來一直繼承和發揚
  • 《死無對證》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
    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翻拍的電影很多,但是百分百翻拍的卻極少。本片是完全意義上的翻拍,除了角色名字和發生地不同以外的其他細節全都一模一樣,可以說沒有任何改編,甚至連電影海報都如出一轍。如果看過西班牙原作,看本片完全等同於再看一遍。
  • 假作真時真亦假,網絡時代如何保證官方帳號的權威性
    1996年,由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UNCITRAL)制訂、聯合國大會通過的《電子商務示範法》中就確立了「技術中立」和「功能等同」的原則。其第五條規定,各國法律不應僅僅因為信息所採用的形式而否認信息的法律效力或(其中所包括條款的)可執行性。
  • 整本書閱讀 | 芥川龍之介《竹林中》評點
    芥川龍之介《竹林中》評點艾蓮 譯 王召強評點
  • 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 生活短詩:海市蜃樓
    生活告訴環球慢旅程,你眼中所見的真實也許就是假的,你見不到的地方也許有真實存在。環球慢旅程創作了本詩,表面上是一首愛情詩,實際上是想表達一種觀點,對於世界的錯誤認識,許多時候是我們認知能力的問題,而不是事情本身的原因。
  • 芥川龍之介《竹林中》:一個靠謊言編織起來的世界
    讀書第十期芥川龍之介《竹林中》:一個靠謊言編織起來的世界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這樣想過,在一篇被認為是「詳實」的網絡推文中,裡面有多少是真實的內容,有多少是作者編造的話語?或者說,你在讀一篇史料的時候,你會認為裡面有多少是真實發生的情況,又有多少是記錄者故意編造的所謂的「事實」?
  • 紅樓夢裡有句話,你知道不,叫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
    臨近正午,就去吃了齋飯,走出飯廳,外面有一條小道,小道盡頭是兩個路口,一個路口通往主殿旁邊的羅漢堂,一個路口通往主殿一側。由於寺廟施工,這條小道坑坑窪窪的。以往我都是吃過齋飯,便去羅漢堂,今天也不例外。
  • 真亦假來假亦真,無為有處有還無
    一定是假的嗎?未必!但一定不全是真的。不僅因為每個信息輸出者的目的不同,亦因為沒有人真的在用上帝視角生活。別人的話語,尤其承諾,在對方承諾當下,全然相信,得當下的踏實穩定、滿心歡喜即可。對方說完了,就當沒聽過。
  • 閒來無事,推薦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給你
    這是因為傳統文化的薰陶,讓芥川龍之介對古典文學產生了極大興趣,為他後期的文學創作打下堅實基礎。芥川龍之介的作品在日本受到高度的認可,他將人性剖析得非常透徹,受到一眾讀者的喜歡。許多專業作家也對他極為讚賞。日本著名文學家荒正人評價他:芥川代表了從大正到昭和元年,日本知識分子最優秀的一面。
  • 假作真時真亦假——淺析甄寶玉
    正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是也。開篇以甄士隱、賈雨村最先出場,就暗合所謂「將真事隱去」「用假雨村言,敷演出來」之意;正文大量隱晦曲折的象徵、暗示、燈謎、詩讖等等,目的則是要將主旨含而不露地傳達給讀者,「真」、「假」等詞句,也是作者的提示用語之一。
  • ——芥川龍之介
    本節目希望能給大家推送一些精簡但卻很有深意的文字,漫漫長夜,總得有點東西可以去想。作者今天的這句話,出自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這個被稱作鬼才的男人,有過許多著名作品,其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應該就是他的《羅生門》與《竹林中》。這兩篇文章,被蜚聲國際的大導演黑澤明改編成了電影——《羅生門》。
  • 《檢察方的罪人》: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影片探討了「正義」這個話題:什麼是正義,以及誰有資格界定正義並維護。故事是這樣的:東京地方檢察廳刑警部檢察官衝野啟一郎是其上司最上麾下的一名得力幹將,橘沙穗則是衝野的事務官。他們經手的案子是一對老夫婦被殺:通過現場勘察刑警列出了幾個嫌疑人;進一步偵察,疑點落在蒼松、弓岡兩位嫌疑人身上。
  • 經典悅讀(227) | 芥川龍之介:竹林中(短篇小說)
    【作者簡介】芥川龍之介(1892年3月1日~1927年7月24日),日本小說家。代表作《羅生門》《竹林中》《鼻子》《偷盜》《舞會》《阿富的貞操》《偶人》《橘子》《一塊地》及《秋》等。芥川龍之介生於東京,本姓新原,父經營牛奶業。生後8個月,母精神失常,乃送舅父芥川家為養子。芥川家為舊式封建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