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當了母親後,女人再也不同。李欣倫最新散文集《以我為器》細細描繪了女人從出嫁、懷孕、生產到育兒的「天堂路」。李欣倫大女兒3歲時曾因意外燙傷,住進燙傷加護病房。她選擇勇敢寫出來,並且期盼,淚水終能化作慈悲的力量。
2011年夏天從賽普勒斯(Cyprus)旅遊,於飯店冰藍的泳池中遊泳時,腦海突然飄進多年前黃韻玲一首歌的歌詞:「藍色啤酒海,我想要一個小孩。」可能就是所謂的「時間到了」,模糊感受漸成為堅定渴盼:我想要一個小孩。三個月後,驗孕紙上的兩條線讓我流下欣喜的淚,感謝上天回應:我將要有一個小孩。
2013年夏天,榕剛滿一歲時,我又從驗孕紙上看到兩條不容質疑的紅線,立刻放聲大哭,過去一年睡眠不足、自由剝奪、身兼母職教職的高速生活幾乎把我砸碎,完全不想要另一個小孩。然而,當我透過儀器聽到孩子的心跳聲,堅定的跳動宣告著:我在。然後我留下眼淚。
成為母親,我留下好多好多眼淚,有感動喜悅的淚,也有憤怒委屈的淚,更多的是無法命名區分的眼淚。哭點變低,憂鬱症的學生、受虐兒的新聞報導、自殺的人、災難、死於低溫的人們,好多好多,看了就不禁流淚。如果能估量,必定是藍色大海吧。
2015年夏天,榕肚腹和雙腿燙傷,住院超過兩周,經受兩次清創手術。期間我的胃總是緊縮,眼眶總是溼潤,直到現在幫她擦藥,腿上蜿蜒的紫紅傷疤仍善意提醒,當時我多麼害怕失去她,多麼對不起她。這次重新整理、校對文稿,發現自己逃避重讀關於女兒受傷的篇章。記得寫這些篇章時,電腦旁就是一大迭衛生紙,邊寫邊擦淚,但我知道,唯有寫下來,我才能原諒自己,停止自責。
也始終記得,轉普通病房的第一天,幾位醫生護士正壓著、架著、哄著歇斯底裡大哭的女兒,剛滿三歲的她對陌生人裸露著下體,瘋狂擺手踢腿,眼中儘是恐懼,抗拒換藥。我走出病房外痛哭,發生事件的餐廳老闆娘打電話來,我對著手機大吼:妳聽,這是我女兒在換藥,聲音悽厲,像在地獄一樣。妳也有女兒,想想如果是妳自己的女兒……聲線從憤怒大聲漸次虛弱無聲,眼淚鼻涕直流,話筒的另一頭,另一位母親也在啜泣。藍色汪洋。醫院塞滿了這裡那裡受傷的孩子,即使來探病的人,在看不見的內心深處,恐怕也都是傷吧。
後來女兒說:媽媽對不起,我讓茶弄倒,受傷了。她還說,媽媽,不是餐廳老闆娘的錯,她不是故意的,妳要原諒她。緊緊環抱女兒,我的眼淚洶湧而出,停不下來,哭溼了一條又一條手帕。我早就原諒她了,其實,我始終沒原諒的是自己。
觀世音見芸芸眾生受苦,流下的眼淚化成了綠度母。那是慈悲的淚水,也是有力量的淚水。期盼有一天,流盡了所有委屈、憤怒、哀傷種種淚水,眼淚不再為自己而流,能清澈如甘露,長養眾多受傷受苦的靈魂,在每一個鑿得深邃的傷口處,綻放蓮華。
作者簡介|李欣倫
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副教授。寫作及關懷主題多以藥、醫病、女性身體和受苦肉身為主,出版散文集《藥罐子》、《有病》、《重來》與《此身》。
★本文經木馬文化出版《以我為器》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標題經親子天下網站編輯,摘自〈後記〉
★點擊標題下方的【親子天下資訊平臺】就可關注我們,隨時收到最新、最實用的親子好文
★若您喜歡本文,可以點擊右上角的【‧‧‧】選擇【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