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器者》:我曾是一名死刑犯,母親的一個舉動拯救了我

2020-09-06 八卦不妮

不知道有沒有朋友看過一部韓國電影《成大器者》,影片講述了被報以期待能成大器卻成為死刑犯的兒子與為了不讓兒子被執行死刑而開始學認字寫請願書的母親之間感人的故事。我反覆看了三四遍,每看一遍就有不一樣的感悟,對成功的定義,對母愛的理解。今天,我想著重談談這部電影裡表達出來的對母愛的理解。

《成大器者》電影海報,實力演員金海淑和新生代演員孫浩俊

從小經歷父親一喝醉就打媽媽的兒子金奇強為了讓媽媽過上好日子,高中還沒上滿就輟學去首爾混。母親勉強靠開小餐館養活他和妹妹,所以也就沒有時間管孩子的教育問題。


她明明看到兒子有想偷錢的舉動了,可她除了說了一句「你在幹嘛?」就沒再說其他的,沒有教育兒子不能幹小偷小摸的事兒。而且在兒子夥同朋友偷村裡人大蔥去賣被抓了之後,母親選擇了給別人賠償損失把孩子保下來,也沒有打罵或者教育孩子,只是說「再發生這種事,我就跟你斷絕關係」,這為後面兒子在首爾從偷到搶埋下了隱患。

兒子在首爾一開始還是走正道賺錢,結果嫌這樣賺錢慢,就開始走歪門邪道,先是把醉酒人的手錶擼下來帶走,然後去澡堂偷人家柜子裡的值錢東西,再到當街打暈人後腦勺搶錢和拿刀逼迫計程車司機給錢,最後再到搶錢的時候,他的同伴犯下命案,他們一起被抓。正趕上韓國那會兒嚴厲打擊惡性犯案,他也被判處死刑。

宣判的那一刻,他瞬間眼神無光,心死了

當兒子被判刑的消息傳來後,母親不顧自己的身體不好,執意要帶著飯菜去拘留所探望兒子,路上花費了三天才到了拘留所,結果因為不識字也不會寫字而無法寫申請探視單,在一個同鄉律師的幫助下寫了申請單,結果拘留所這邊拒絕了她的申請。她很生氣地質問,然而沒有人理她。

還是律師好心把她帶到自己辦公的地方,告訴她可以請周圍的人幫忙寫請願書:金奇強本來是善良誠實的人,因瞬間的失誤而犯下了重大失誤,所以懇求免除死刑。母親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樣,請求村裡人幫忙寫請願書,可是村裡人嫌她兒子是死刑犯,不願意寫,就連自己的女兒也有怨言,覺得母親不該管哥哥的死活,讓哥哥死了算了。母親第一次打了女兒一巴掌,說必須要救的。

沒辦法,她只能請求幫她看病的醫生教她認字寫字,可收音機傳來了處決死刑犯的消息,她崩潰了,以為是自己的兒子死了,就又去拘留所,還好這次她見到兒子了。兒子不願母親見到這樣的自己,話都沒說幾句,就要離開,母親對著兒子的背影大喊道:

「就算所有的人都罵你,媽還是永遠都站在你這邊,絕對不能想不開,就算犯了罪,那也都是媽犯下的罪。就算天塌下來,媽也絕對不會讓你先走。媽在外面會想盡一切辦法的,你在裡面就誠心悔過求饒就行,你知道了嗎?孩子,讓我抓一下你的手。我可憐的孩子,哪怕抓一下他的手腕也好,不能就讓他這樣走啊。就讓我抓一下孩子的手吧,求您了,教官,求求你們了,讓我抓一下孩子的手吧。」

這段母親的喊話讓兒子淚崩,開始認真在拘留所裡悔過,並為了能爭取到跟家人在露天草地裡面對面與家人會餐的機會,他認真看書寫字準備考試。母親這邊則是繼續自己給各個單位寫請願書,等到兒子給她寫信可以去參加露天會餐時,她穿著韓服坐上了去往拘留所的火車。可是太過勞累的她,微笑著靠在火車窗前,安然去世了。

兒子廢寢忘食地學習準備考試

兒子聽到母親去世的消息後,直接崩潰了,哭訴道:「是我做錯了,我是死囚啊,可為什麼死的是我媽。教官,請讓我走吧,還沒有跟媽道歉,讓我走,等我回來我願意接受任何懲罰,所以讓我去看看媽媽吧。錯的是我啊,媽,媽,我對不起你啊。」

兒子聽到母親出世後,崩潰大哭

在母親請願書的作用下,兒子最終被判處無期徒刑。母親的犧牲讓他幡然醒悟,不僅認真表現爭取減刑,還最終成為一個牧師,專門去感化其他失足的人。

兒子出來後成為了一名感化他人的牧師

這個電影讓我最感動的地方就是母親對兒子的一番喊話和兒子聽到母親去世後的一番獨白。

一開始我也像男主的妹妹那樣不理解,明明兒子犯下了不可原諒的過錯,母親為什麼還要去管他,讓他自生自滅就好了。可是等我再次觀看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了,對於母親來說,兒子犯錯是自己沒有教育好;兒子犯錯了,其他人可以放棄他,但作為母親是不可能放棄的,畢竟,那是她懷胎十月生下來的。

兒子聽到母親去世後的一段獨白也讓我淚崩了,是啊,明明犯錯的是他,為什麼反而是母親過勞累死呢,他還沒有滿足母親想抓一下他手的願望,他還沒有跟母親說對不起,他將一輩子活在愧疚中。對於他來說,他的悔過來得太遲了。可是對母親來說,他什麼時候悔過都不遲。


不久之後,男主收到了妹妹寄來的母親未寄出的信,「致我的兒子奇強,你在那裡該多麼勞累孤獨受苦啊,我從來沒有怨恨或討厭過你,無論其他人怎麼罵你討厭你,我依然愛著你,因為我是你媽媽。假如媽媽先行一步,即便化作風,也會去到你身邊,你一定要堅強起來,好好活下去。」

這段話又是讓人忍不住落淚,母親一再跟兒子強調,就算全世界的人都不支持他,母親永遠站在他那邊,愛他保護他,他只要好好悔過重新站起來做人就好。正是母親無私的愛,讓他明白,他唯有好好活下去,活出人樣來才對得起母親對他的不放棄。


這部電影雖然講述的故事很簡單,但是其中蘊含的道理挺多的。母親作為孩子的第一位教師,家庭教育很重要。看到孩子的不良舉動一定要及時指出來,不然孩子可能就會一步步走向錯誤的方向。在孩子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後,也要試著去拯救一下,說不定就能讓孩子浪子回頭「」呢。但孩子回頭的代價是母親過勞去世,挺讓人唏噓不已的。

相關焦點

  • 《成大器者》:母親的不拋棄不放棄終於換來了浪子的回頭
    「不拋棄不放棄」這句話大多用以形容對理想、信念的堅守,但用在韓國劇情片《成大器者》上,我想也是很合適的。《成大器者》由姜智恩執導,金海淑、孫浩俊主演,主要講述了金海淑飾演的母親至死都不放棄身陷牢籠、即將被執行死刑的兒子,為拯救兒子拼盡全力直至生命走到盡頭。金奇強和母親呂順玉、妹妹金奇順居住在全羅南道一個偏僻的小島上,靠著母親苦心經營的小飯店維持生計。1988年,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奇強不愛學習,平日喜歡和幾個朋友混在一起幹著偷雞摸狗的事。
  • 一名大理「死刑犯」的「最後晚餐」 一張圖是否震撼了你?
    這也許是無法回答的問題,尤其是對於死刑犯,心情就更為複雜了。吃不下飯、睡不下覺,焦慮、懺悔、害怕、擔憂……儘管是一名死刑犯,他也該享受最後的尊嚴。大理鶴慶警方最近發布了一條內容:《犯罪被判死刑不思茶飯 看守民警給他餵飯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裡面配有了一張圖片,這是一個很少被大眾觸碰的話題,但是這張圖片應該能引發很多思考吧。警醒大家「珍愛生命,遠離犯罪。」
  •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國人似乎把紀錄片拍出了另一個高度
    我記得我看過一個訪問,受訪者說他去監獄為受刑者朗讀的經驗,我記得他約略是這樣說:我發現與其引導他們理解那些書的內涵,不如朗讀書中的文字給他們聽,我相信故事自有它的力量,朗讀往往比導讀還能平靜人心。一念無明是常態,善惡難以一刀劃分。
  • 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解析:我們該怎樣做旁觀者?
    劇中加害者的母親林秀麗(謝瓊暖飾)對律師勸她不要放棄尋求兒子犯案動機所作的回覆,深切表現出加害者家屬的悲痛與困惑,我們也幾乎以為這就是加害者家屬之形象,若非唯一,其餘可能也都相去不遠。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透過三個死刑犯的真實故事道出「林秀麗僅是其中一種加害人家屬樣子」的事實,除了家屬,
  • 《以我為器》:成為母親,我流下好多眼淚
    李欣倫最新散文集《以我為器》細細描繪了女人從出嫁、懷孕、生產到育兒的「天堂路」。李欣倫大女兒3歲時曾因意外燙傷,住進燙傷加護病房。她選擇勇敢寫出來,並且期盼,淚水終能化作慈悲的力量。2011年夏天從賽普勒斯(Cyprus)旅遊,於飯店冰藍的泳池中遊泳時,腦海突然飄進多年前黃韻玲一首歌的歌詞:「藍色啤酒海,我想要一個小孩。」
  • 真實紀錄,《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它被噴死前我要頂風安利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還記得那部大火的臺劇嗎,《我們與惡的距離》。如果說《與惡》是一次對良心和公義的叩問。《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就是一次面對黑暗不加修飾,沒有溫度的窺視。主角之一,《與惡》的案件原型——捷運「殺人魔」,鄭捷。2014年5月21日,臺北捷運殺人案。
  • 《一個母親的復仇》:你敢欺負我女兒,我就殺了你
    作者:舜弦琴  &  大娛推薦:沉默的大娛樂家(ID:silentdayu)在介紹《一個母親的復仇》之前,大娛先說一下早上看到的一條被氣炸的新聞—— 江蘇,一個15歲的男孩,強姦一個7歲的小女孩後,將女孩從25樓推下!!!
  •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是時候談談死刑這件事情了
    「說到煙,我會想到與家人有關的不好記憶,這讓我很討厭煙,我連沒有拆封的煙都很討厭。但老師說,如果給我一千萬,我拍不拍煙的廣告,我就說不要。我才意識到廣告是這樣,那並不是一個跟創作有什麼關係的東西,但那時候我也不知道要做什麼。」大三的時候,政大創意實驗室的陳文玲帶了楊力州到政大,李家驊說:「那是我第一次看紀錄片,我才知道原來電影可以這樣拍,哇好好看哦。
  • 母親曾是我痛苦的根源 文茜大姐大
    我的母親與外婆教養孩子的方式完全不同。母親相信斯巴達式管教,對我的我行我素特別看不順眼。我17歲時,母親已是一名成功的職業婦女,但一個單親媽媽,無論外表多麼美麗,工作多麼有成就,壓力仍時時相伴。於是一個從小沒挨罵過的孩子,天天挨罵;一個從小沒做過家事的孩子,天天被要求洗碗、曬衣服。我的內心感受很簡單:我只是這個家庭「2+1」的小孩,一名闖入者。那一刻起,我的靈魂從幼稚快速蒼老。我開始理解世間情感不是天然俱生,它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一點一滴的回憶。
  • 揭秘|死刑犯的最後人生:有人寫了一年遺書
    在趙亮監管過的死刑犯中,絕大多數人在臨刑前會告誡弟妹或者子女,「一定不要走我的路。」趙亮和同事有時談論起某個死刑犯時,最終都會說成一個悲劇故事。「幾乎沒有誰天生就是殺人惡魔,家庭環境和生存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很深遠。不過,很多死刑犯走到犯罪那一步,也有複雜的社會因素。
  • 戒色宣誓詞--我是一名戒者
    我仔細回想了下,我也不例外,剛科學戒色時,由於比較順利戒到100天,我也曾懷疑戒色的難度,驕傲自大,認為戒色就是這麼簡單容易的事,那些戒油子怎麼會戒不掉呢?強化自己是一名戒者的身份,不論你誰,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戒者,我們是師兄弟!我們相互幫助!天下戒友是一家!
  • 《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影評:拯救你的愛
    這樣平凡的人物可以把觀眾更好的帶入到劇情裡,可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人,他不停地穿越在時空裡,拼命地想拯救每一個將要陷入危險的人。這樣的為了光明拼搏的舉動著實讓我感動。這種話語在心裡日復一日的研磨,但其實卻沒能發酵成『後悔』這種切實的感覺,說到底也不過是過眼雲煙般的藉口罷了。我對深入自己的內心感到恐懼。」在他小學時,周圍人遭遇了不幸,許多孩子被殺害,警方對兇手卻毫無頭緒,直到在他最信任「勇氣哥」那裡找到了懷疑的物品,勇氣哥入獄,在一次次的上訴裡,勇氣哥沒有被拯救,反而被判了死刑。藤沼悟一直將愧疚留在心裡,如果那個時候反對的堅決一點,勇氣哥會不會逃過這個罪名。
  • 在重慶,我為130個死刑犯寫遺書.
    他們將人生講述給了一個人,在這生命中的最後一個夜晚。他,專門聆聽遺言,為死刑犯們寫遺書。 他一口一口的吃著酸菜魚,眼淚大顆大顆的落在碗裡。「他在之前說自己犯罪的時候,沒有。講到母親的時候,也沒有。而就是在吃這人生最後一餐的時候他流淚了。」歡鏡聽這樣回憶道。除去艾強,還有一位令他印象深刻的死囚。20出頭,五官清秀,易笑梅是位漂亮的姑娘。因為販賣毒品,被判死刑。
  • 臨刑前讓死刑犯張開了嘴巴?
    也難怪,平時,根本不用這麼早起床,9點鐘上班,和我一樣的單身漢們一般都是8點50分,從床上起來,利用在警校練習的快速起床法,9點之前,準時到打卡機前,打卡上班。但是,一個月總有那麼一兩天,要出一趟任務,就像今天一樣,得早起。我是一名法警,也就是專門槍斃死刑犯的。這是我第26次出任務。這回,有四名死囚犯要執行死刑。
  • 外媒:日本人質母親懇求安倍拯救兒子性命
    參考消息網1月28日報導 外媒稱,目前仍被「伊斯蘭國」組織綁架的日本記者的母親懇求首相安倍晉三救她兒子的性命。此前在網上的一段視頻中,據稱是日本記者後藤健二的聲音說,如果約旦不在24小時內釋放一名伊拉剋死囚,他就要被激進分子殺死。
  • 《大衛·戈爾的一生》一個聖母為兩個釣魚執法的欺騙者痛哭的故事。
    拋開所有電影本身的敘事,拍攝技巧,演員演技等硬體問題不談,單單就電影本身傳播的價值觀就值得我一星。這部電影夾帶私貨嚴重。電影不遺餘力的向人們宣傳「廢除死刑」的人們做出了多少所謂的努力和犧牲,甚至自導自演了一出偽造自殺案為他殺案的戲,白白犧牲了兩個人的生命。別跟我說什麼犧牲兩個人可以救更多其他的人這種經典悖論,一個人的生命和一萬個人的生命一樣寶貴。
  • 《砂之器》一次偶然事件造成宿命輪迴
    日本推理大師松本清張的不朽名作《砂之器》又被搬上銀幕了。日本人拍推理劇,就像中國人拍金庸劇一樣。同一部小說,那是拍了一遍又一遍。永遠不會煩。2019版的《砂之器》,在角色關係上做了很多改變,但是故事核心還是沒變。一個有悲慘過去的苦命人,為改變宿命做的最後一次掙扎。很現實,很悲劇。但卻找不到一個壞人。
  • 被忽視的懸疑神作,教授淪為死刑犯,《沉默的真相》都在模仿它
    ,對方是一名死刑犯,即將被送上刑場。,淪為姦殺前同事的死刑犯的。因為她的脖子上牢牢的被繫上了一個塑料口袋,她是在一個極端絕望的情況下活活被悶死的。而唯一的能夠解救她的鑰匙,在她自己的胃裡。在所有媒體的報導中,大衛成了那個為自己堅持一生的理想而獻身的殉道者。
  • 被忽視的懸疑神作,教授淪為死刑犯,《沉默的真相》都在模仿它!
    影片有一個標準的懸疑片的故事框架,開場也是從一起事先張揚的冤案重審開始說起。女記者貝茜(凱特·溫斯萊特 飾),心懷新聞理想,是個正直有原則的調查記者。最近她剛剛接到一個採訪工作,對方是一名死刑犯,即將被送上刑場。就在將要行刑的四天前,對方點名要貝茜去採訪他,並提出了50萬美元的採訪費用。
  • 多米諾骨牌效應:我的天哪!一個韓某某毀掉一座城的?
    4月24日,「最難啃的硬骨頭」重症、危重症也隨之清零,這是一個喜大普奔的好消息……這是一場生命之戰,尊嚴之戰,全民之戰,無硝煙之戰終於取得勝利。在全國大範圍疫情都已經得到控制之後,黑龍江突然出現了反彈。武漢已經0增長,但是我的大哈爾濱卻發生了一些列的多米諾骨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