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死刑犯的最後人生:有人寫了一年遺書

2021-03-03 山東省人民檢察院


死刑犯最後的日子心理變化非常明顯,從一審被判死刑到執行死刑,時間跨度大多一年左右。生命將要或已經進入倒計時的死刑犯,在經歷了哭鬧和情緒崩潰,當對死刑的牴觸和恐懼慢慢消退後,一般便開始懺悔反省,反反覆覆直到想通,最後的執行其實是一種解脫。

 

監管死囚監舍多年,趙亮目睹了太多死刑犯最後的人生時刻。他說,犯罪嫌疑人一審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後,無論上訴與否,從法庭回到看守所就要調換到死囚中。

 

情緒的波動是難免的。「宣判後一周裡,死刑犯就很難正常作息,哭鬧是常有的事,面對生死大關,人難免抗拒逃避,甚至崩潰。」趙亮說,「哭鬧、崩潰、平復、懺悔、面對,幾種情緒周期性連續出現。最終最高人民法院死刑覆核下來時,又開始變化,這是人求生的本能。」


一名死囚臨刑前的五小時

趙亮說,終審死刑的罪犯,在看守所裡被稱為待決死刑犯,會加上更重的腳鐐械具,行走要手提著才可以挪動,走路時聲音很大。

 

對死囚的監管工作主要分為三塊內容:一是保持看守所秩序,防止死刑犯突然情緒崩潰發生意外;二是對死刑犯做針對性教育,使其逐漸接受極刑懲處這個結果,改造其扭曲的心理,面對罪行面對現實;三是保護死刑犯合法權益,並接受死刑犯的舉報和申辯。

 

「終審回來頭兩天晚上,多數人會坐在那裡仰頭空想,唉聲嘆氣或是小聲地哭。」趙亮說,很多死刑犯在宣判後幾天裡都會被安排吃病號飯,一般是雞蛋和麵條,有時會有肉菜,「這時很少有人去打擾,這個心理大關必須要死刑犯自己熬過去。」

 

一般要經過一周多的「折騰」,大多數死刑犯的情緒會漸漸平復,開始向別人打聽什麼時候執行,「有時也問我們,一般都說一年多。」趙亮說,「其實,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被執行,這是一種煎熬。」

 

等待執行之前,民警需要全天候、近距離監管,聊天成了民警和待決死刑犯之間的主要接觸。

 

「死刑犯對死刑的牴觸和恐懼慢慢消退後,一般便開始懺悔反省,反反覆覆直到想通了,要為自己的罪行接受極刑懲處,最後的執行其實是一種解脫。」趙亮說,這時,很多待決死刑犯會聊到自己的人生經歷,更會總結出自己走錯那幾步的前前後後。

 

幾乎所有待決死刑犯都會在這時袒露心扉,畢竟來日無多,能有人傾聽也是一種壓力緩解。


在監管民警的教育下,死刑犯激烈思想鬥爭後,一般會悔過,也會對受害人及其家庭表示愧疚,覺得是因為自己的罪惡才讓別人的人生和家庭發生了改變。「這時候大多懺悔是真誠的,等到要死時,死刑犯一般會將心比心地想,人家連認識都不認識就被殺了,這個事到哪兒都說不通。」

趙亮接觸過的許多搶劫殺人犯,幾乎都不認識受害人。

聊天之外,死刑犯會主動要紙筆寫遺書。因監管需要,大多數情況下,會由輕罪在押人員協助書寫,死刑犯只需口述。寫遺書很費時間,有的人甚至會寫一年,有的人則是斷斷續續地寫幾個月。趙亮和同事偶爾會遇到不寫遺書的死刑犯,「那是一心求死的,」趙亮說。

在死刑犯的遺書中,最常出現的句子是「別走我這樣的路」、「對××(受害者家屬)說對不起,我錯了」。

無論是連環殺人犯還是其他暴力犯罪,對自己的孩子和弟弟妹妹,最多的是這樣的告誡,有些人還要求監管民警或法官給受害人家屬捎話贖罪。

對於自己被終止的人生,大多數犯人會用很多字來記錄自己曾經引以為傲的人生成功片段,更會對自己走錯的幾步人生階段做細緻的解釋。

趙亮覺得,其實,「如果沒有犯罪,他們都是普通人,也有過努力和奮鬥,只是虛榮心太重了,犯下了大錯。」在許多死刑犯以往的人生中,高於常人的虛榮心和爭強好勝,表現得更明顯。


趙亮說,當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執行覆核通知抵達後,原審中院法官會提死刑犯籤收。

「這時,死刑犯會有新一輪情緒變化,回死囚監舍路上幾乎都不說話。進了監舍,其他在押人員會問是不是見法官了?」趙亮說,在押人員一般都對死刑覆核很敏感,看守所裡在押人員的口口相傳,讓很多執行細節被熟悉。

一般情況下,得到死刑覆核通知的死刑犯會經過一個下午的沉默,在晚上恢復常態。因為同屋的人會提醒他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好,而犯人則會把自己所有物品清點一番,除了留給家屬的遺物,臉盆、衣服之類會分給其他人,私交好的在押犯會得到看起來好一些的物品。

「這時候,監室內的氣氛通常會顯得很好,有道別、有說、有笑,待執行死刑犯這時顯得很放鬆,他們說這是解脫,為犯下的罪孽贖罪。而死刑犯之間會道別,很多人說相信生命輪迴,至少嘴上這樣說。」


最後一頓飯,有人想吃臊子麵,有年輕的想吃「肯德基」

到了臨刑前一天,尤其是會見家屬後,死刑犯很少有睡覺的。在自己人生的最後一個下午,大多數死刑犯會喊幾次報告,想見一下熟悉的監管幹警和看守所負責人,說的都是些感謝的話語,並行禮,感謝自己受到的尊重和照顧。因為平時,一些死刑犯家屬遇到困難,看守所民警會趕去家訪,並會同當地的職能部門交涉維權或協助處理。

「在一起時間太長,都是有些感情的。所以民警和所裡領導不會待很長時間,安撫過後會向死刑犯詢問最後的願望,對一些不出格的要求,會儘量滿足。」趙亮說。

趙亮曾幾次開車出去買死刑犯的最後一頓飯,例如某某家的臊子麵、泡饃或者餃子,有的則是想吃一頓炒菜,有年輕的則想吃一頓「肯德基」。

只要市面上常見的,即使是香菸,死刑犯最後要求大多會被滿足。趙亮很少見到有把飯菜吃光的,很多人都是動幾筷子,說聲「飽了」就作罷。

女死刑犯晚上要忙碌一些,會洗澡梳頭,同屋的會幫著塗指甲或者修修眉毛,化些淡妝。

「死刑執行覆核下來三天時間裡,他們一般比較忙,這樣也好,能衝淡恐懼心理。」隨著臨刑日期臨近,監管民警的神經也緊繃起來。直到死刑犯被去掉腳鐐,移交給執行的法警,任務才算結束。


他們大多有被溺愛的童年,遇事應多問父母,少請教「兄弟」

趙亮長期接觸和關注死刑犯。面對記者,他說:「你們很多媒體關注罪行,很容易把死刑犯標籤化、臉譜化。他是犯罪了,十惡不赦,可背後,他也是常人,也有努力和掙扎,也有兒女情長。或許,他的生活裡95%的時間都是正常人,只有5%出現了偏差,嚴重犯罪最後判死刑。」

長期的工作經歷中,趙亮發現,死刑犯們大多有過被溺愛的童年。「小時候有錯誤,家人就護著寵著,年齡越大錯誤越大,最後誰也收不住。」對於獨生子女教育,趙亮也說不清溺愛的界線,只是建議家長守住樸素的社會道理底線,「對成年人來說,是對還是錯,要區分起來並不難。」

他建議,社會個體在遭遇衝突困惑時,最好問問自己父母,但有些年輕人卻願意相信所謂的「兄弟」,「那都是電影裡的橋段,問父母才能得到最好的答案。在這個世界上,只有父母會用命來保護孩子。」

在趙亮監管過的死刑犯中,絕大多數人在臨刑前會告誡弟妹或者子女,「一定不要走我的路。」趙亮和同事有時談論起某個死刑犯時,最終都會說成一個悲劇故事。

「幾乎沒有誰天生就是殺人惡魔,家庭環境和生存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很深遠。不過,很多死刑犯走到犯罪那一步,也有複雜的社會因素。本想好好生活,可自己周圍的現實很糟糕,出了事也沒有地方說理,化解不了,最後疙瘩越來越大,成了嚴重暴力犯罪。」

法警鄭君也有同感,他覺得現在社會裡維權成本太高,結果導致一些矛盾以連續悲劇出現,可是很快又被遺忘。

他們都建議能有更多社會學者關注死刑犯的犯罪背景和社會因素,「現在的犯罪成因各式各樣,是社會原因和個人原因累加在一起,才出現了一些狀況,要給社會吃藥,才是最大限度減少死刑犯的根本。」


死囚犯使用的房間

臨刑前,他們說……

美國公布500死囚臨終遺言還原死囚臨刑前內心世界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截至今年6月26日,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被處決的死囚人數達到了500人。自從得州1982年12月恢復死刑後,所有被處決犯人的遺言都被記錄了下來。近日,得州刑事司法部網站公布了一個資料庫,裡面存放了這些死囚的臨終遺言。

表示清白

很多死囚利用生命的最後一分鐘最後一次證明自己的清白。「我希望你明白,當我說我沒有殺死你的孩子們的時候,我說的是真相,」1997年4月被處決的戴維•斯彭斯表示,「說實話,我沒殺過人。」

表示歉意

「我想向受害者的家人道歉,」死囚科尼留斯•高斯被處決前說道,「我知道無論我說什麼都於事無補,但我希望上帝能因此原諒我。」

傑馬爾•阿諾德1983年搶劫一家珠寶店,槍殺了21歲的女店員瑪麗•桑切斯。他說:「你們失去了所愛的親人,我對此表示深深的遺憾。我也是個人,我知道這是什麼感覺。我無法解釋自己的行為,也無法給你們答案。我只能給你們一件東西,並且我今天就要把它給你們了,這就是我的生命。」

表示接受

有些死囚則在臨終前表現出對死刑懲罰完全接受。查爾斯•巴斯因殺死一名警察而被判處死刑,1986年他在30歲時被處決,他的遺言是:「我罪有應得,告訴大家我跟他們道別。」

詹姆斯•科爾本在2003年也說出了相似的遺言,他因誘姦不成謀殺一名女子而被判死刑,被處決前他說:「這一切本不該發生,既然我就要死了,也沒什麼好擔心的了。我知道這是個錯誤,只能怪我自己。」

表示委屈

有一些死囚知道自己犯了罪,但認為自己罪不至死。

「我已經坐牢8年半,7年前我成了死囚,我在監獄表現良好,我認為自己已經不會再對社會造成威脅了。我覺得對我的懲罰已經夠了。」死囚裡奇•格林表示。

「過去大約9年裡,我一直在思考死刑,這個懲罰是對還是錯,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我不認為處決了我之後,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更安全。」在2001年被處決的傑弗裡•道格第說。

表示輕鬆

一些死囚則試圖用幽默輕鬆的話來緩和一下刑場的沉重氣氛,比如傑斯•赫南德茲。赫南德茲曾用手電筒擊打一個女孩和一個11個月大的男嬰的頭部,結果造成男嬰死亡。

2012年3月,赫南德茲被處決,在死亡來臨前他選擇給自己最愛的橄欖球隊加油,他喊道:「加油,達拉斯牛仔!」

來源|人民網


相關焦點

  • 在重慶,我為130個死刑犯寫遺書.
    他們將人生講述給了一個人,在這生命中的最後一個夜晚。他,專門聆聽遺言,為死刑犯們寫遺書。 而就是在吃這人生最後一餐的時候他流淚了。」歡鏡聽這樣回憶道。除去艾強,還有一位令他印象深刻的死囚。20出頭,五官清秀,易笑梅是位漂亮的姑娘。因為販賣毒品,被判死刑。從被關進監獄的那一天起,到行刑前的那晚,她一直重複唱著同一首歌。易笑梅的遺書就是歌詞。
  • 一名大理「死刑犯」的「最後晚餐」 一張圖是否震撼了你?
    這也許是無法回答的問題,尤其是對於死刑犯,心情就更為複雜了。吃不下飯、睡不下覺,焦慮、懺悔、害怕、擔憂……儘管是一名死刑犯,他也該享受最後的尊嚴。大理鶴慶警方最近發布了一條內容:《犯罪被判死刑不思茶飯 看守民警給他餵飯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裡面配有了一張圖片,這是一個很少被大眾觸碰的話題,但是這張圖片應該能引發很多思考吧。警醒大家「珍愛生命,遠離犯罪。」
  • 中國的八九十年代,死刑犯被槍決之前,最後一頓飯吃什麼?
    在前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八九十年代,死刑犯被執行死刑之前的一系列的過程。今天,我們聊聊死刑犯的最後一餐。對於死刑犯的最後一頓飯,一直存在各式各樣的傳說,例如最後一頓都是大魚大肉等等。認真的說,在中國的八九十年代,死刑犯被執行死刑之前,基本上沒有大魚大肉。
  • 臺灣最後一位政治死刑犯的無悔人生 陳明忠回憶錄
    1995年,臺灣導演侯孝賢拍攝影片《好男好女》,著名女藝人伊能靜出演白色恐怖時期的犧牲者、共產黨人鍾浩東的夫人蔣碧玉。蔣碧玉父親的角色,侯孝賢特意邀請鍾浩東曾經的獄友陳明忠先生扮演。陳明忠,臺灣「二二八」事件親歷者,前後兩次入獄共二十一年,臺灣最後一位政治死刑犯,統派的旗幟性人物之一。
  • 90年代的最美女死刑犯,20歲被槍斃,留下5字遺書,內容讓人唏噓
    她被稱為是90年代的最美死刑犯,具體是怎麼一回事情呢? 1971年,陶靜出生在了雲南一個普通的家庭,然而因為父親的外遇,父母的婚姻因此破裂,而陶靜跟隨母親一起生活,在中學時期,由於一次事故,母親腰部受到重創,從此失去了勞動能力,一家人生活更加艱難。
  • 死刑犯的最後24小時......有人嚇得拉了一褲襠
    有的州還很人性化,允許死刑犯自選一種死法。                                              倒數24小時
  • 死刑犯最後24小時都經歷了什麼?有人拉一褲子...
    在經過長達幾年甚至十幾年的不斷上訴掙扎之後,總有幾個罪大惡極的混蛋會迎來自己的死刑執行令。而這個執行令就是死刑犯最後24小時計時開始的標誌。死刑執行令這時候獄警會來提人,也就是把死囚從被關押的監獄裡轉移到行刑室,而監獄也會列出一張詳細流程單,上面寫滿了執行死刑的具體流程,具體到每小時甚至每分鐘的行程。
  • 死刑犯最後一餐吃什麼?他花8年工夫揭秘,看完淚目···
    紐西蘭攝影師亨利,就以死刑犯的最後一餐為主題,拍攝名為「A Year of Killing」的照片,探尋食物與死亡的關係。在《No Seconds》中,有人最後一餐,點了一顆帶核的橄欖。紐西蘭攝影師亨利,就以死刑犯的最後一餐為主題,拍攝名為「A Year of Killing」的照片,探尋食物與死亡的關係。
  • 有名的三大女死刑犯:個個美若天仙,其中一人要求取避孕環再行刑
    對於死刑犯,大家最多的都是痛恨,因為他們都曾犯下不可饒恕的罪過。可對於那些正當青春妙齡的小女生,相信你在可悲的同時,也很疑惑她們是如何走上這條不歸路的。今天筆者為大家講述中國的三大美女死刑犯。第一位 任雪在網上關於美女死刑犯任雪的故事版本很多,有人說她是四個孩子的母親,其實不是這樣的。任雪,河南新安縣人,70年代出生.技校畢業後在當地一家鋁礦工作,知情人的回憶是任雪被鋁礦礦長丁某長年欺壓,並以任雪一家人的工作為要挾,不允許任雪報警。1993年,任雪與另一同案犯曹琳琳將該礦礦長之女小丁殺死,並用汽油焚屍滅跡。
  • 田村淳說:寫了遺書,重要的事情變得明確了,活著變得輕鬆了
    如果不是健康健康的時候,就不能談論自己最後,如何結束人生。所以,我想創造一個服務,可以在我健康的時候留下這樣的事情。 一開始我以為遺書是為了別人而留下的,但是自己寫了一下,就會回到自己身上。因為是想死才寫的,所以重要的事情變得明確了,在生活上變得非常輕鬆了。在此之前,一直在思考「這也是,那個都是」的人生,面對遺書,變成了「最重要的就是這個」。我很感謝你的母親。
  • 北交大學生跳樓身亡遺書曝光:扛住人生的從來不是所謂的成績優秀
    北交大學生跳樓身亡,遺書曝光揭隱情事發是在12月15日,北交大一大三學生疑似因「失去人生目標」,留下遺書後跳樓身亡,帶給父母無法挽回的遺憾。如今遺書曝光,揭秘更多隱情。從遺書中可以看出,墜樓身亡的大三學生,是在保研無望後選擇了自殺。看到此很多人感慨,這是多少大的事值得犧牲生命?有句話說得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對這位墜亡的大三學生來說,保研無望成為壓到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 死刑犯最後一餐吃什麼?他花7年時間揭秘,看完淚目···
    西方對待死囚,同樣有最後一餐的傳統。今天就一起來看下死囚的最後一餐紐西蘭攝影師亨利,就以死刑犯的最後一餐為主題,拍攝名為「A Year of Killing」的照片,一個BBQ三明治,布倫瑞克燉菜,薯片,涼拌捲心菜,檸檬水,糖果。
  • 死刑犯最後一餐吃啥?他花了7年時間揭秘,看完淚目···
    西方對待死囚,同樣有最後一餐的傳統。紐西蘭攝影師亨利,就以死刑犯的最後一餐為主題,拍攝名為「A Year人生的最後一餐,尤其如此。在《No Seconds》中,有人最後一餐,點了一顆帶核的橄欖。生死關頭,這最後的美食還有什麼意義。
  • 死刑犯臨行前的最後一句話,值得相信嗎?
    想告訴你一個秘密:我把自己搶劫到的最後一筆救命錢,悄悄地埋在了XX鎮XX村,村口倒數第三棵槐樹下面,樹下有一塊大石頭。我在那裡埋有三個旅行箱、60萬元左右。反正我要死了,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一直待我很好,這筆錢就留給你吧。」這位獄警確實對這個死刑犯很好,又反覆問了他一些細節,以及埋錢的位置,死刑犯還給他畫了圖,標明了埋錢的具體位置和記號。
  • 死刑犯在監獄裡的最後一晚,是如何度過的?恐怕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不過,除了死刑犯以外,並沒有人能準確預言自己的死亡。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死刑犯最有發言權。而和古代的午時三刻不同,我國現代的死刑執行時間一般都是在早上或是凌晨4、5點。那麼,在死刑執行前的最後一個晚上,得知自己即將赴死的死刑犯又是如何度過的呢?
  • 【引人深思】死刑犯最後一餐吃什麼?他花7年時間揭秘,看完淚目···
    死囚的最後一餐中國有句古語:不做餓死鬼,吃飽好上路。西方對待死囚,同樣有最後一餐的傳統。紐西蘭攝影師亨利,就以死刑犯的最後一餐為主題,拍攝名為「A Year of Killing」的照片,探尋食物與死亡的關係。
  • 你知道死刑犯的最後一餐吃什麼嗎?
    但總有人是例外的,特別是當,晚餐是人生最後一餐的時候,內心會是一種什麼滋味?中國有句古語:不做餓死鬼,吃飽好上路。西方對待死囚,同樣有最後一餐的傳統。紐西蘭攝影師亨利,就以死刑犯的最後一餐為主題,拍攝名為「A Year of Killing」的照片,探尋食物與死亡的關係。
  • 390名死刑犯被大赦,一年後如約歸來受刑卻無一人逃跑,且都是死刑犯
    歷史竟然有這樣的事情:一個國家釋放390名犯人回家探親,然後如期自動歸來受死,竟無一人逃跑,而且全部都是死刑犯。這樣的事情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那我們就說一說這個真實存在的歷史故事。
  • 死刑犯最後槍決時,為何會出現救護車?不是救人而是大有用處
    眾所周知,當代是法律社會,但凡有人犯了罪,都會得到來自法律的制裁,如果是涉嫌殺人的嚴重案件,大部分情況下都會被判處死刑。死刑的方式一般都是槍決,特例的會實行安樂死。法庭在審判過程中,會宣判罪犯執行死刑的日期,到了那一天,死刑犯會在警方的安排下到達刑場接受槍決。但令人好奇的是,為何死刑犯最後槍決時,隨行隊伍中會出現救護車呢?
  • 【最後的菜單】國外死刑犯最後一餐原來吃這些,看完我忍不住多吃了兩塊肉...
    >當一個人知道自己要死了,人生中只剩下最後一餐可以吃,他會選擇吃些什麼呢?美國的一名攝影師就將他的好奇付諸了行動,拍攝了12名著名的死囚最後的晚餐。不過,目前美國的一些地方,如德克薩斯州,已經開始廢除死刑犯可以對最後的晚餐提特殊要求的規定,所以,可能不久之後,所有死刑犯在被處決前都不得不吃規定的食物。也因此,這些照片就顯得更加珍貴了。男,28歲。他因綁架和謀殺被處以絞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