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生來就是奇蹟

2021-02-19 言戈

-永存溫清•與你同行-


相信自己

先聽首安靜的歌
<有想聽的歌曲可在下方留言>

▶前言

文章一共有6811個字符,

認真看完大約需要20分鐘。

希望本文能觸動你。

*生來就是奇蹟*


你知道兩個人相愛的概率是多大嗎?

據說,每個人一生大概會遇到2920萬人,而兩人相愛的概率僅為0.000049,大概是1/2萬

一位性成熟男性每天大約可產生1.5億個精子,一生射精45年(從15歲直到60歲)。那麼一般男人產生的精子大約為:45×365×1.5億=24637.5億。

也就是說,你來到這個世界的概率大約為1/3萬億

可是,我們還忽略了一點,你老爸老媽必須要先相遇、相識、相知、相愛、相結合才能生下你。

那麼,算上前面的1/2萬,你來到這個世界的概率大概是1/6萬億

所以,我們每個人能來到這個世界,都是奇蹟。

而這個奇蹟,恰恰是因為,父母對你獨一無二的愛。

不管你信不信,它就是。

*世界本沒有我*

這一段之後,才是我最想要寫給你的。

寫第一段,是因為我希望你也知道,我們存在於這個世界,是多麼獨一無二。

這是我想要強調的。

因為很多人都忘了,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多麼不容易,是多麼幸運。

我就是那個忘記了自我的人。

我出生在90年代,一個極為貧窮的小山村裡。村子裡『養兒防老』的觀念很重,而正好,我上面又是兩個姐姐。

我差點陣亡在我母親的肚子裡。

如果母親早結紮三個月,這個世界就不會有我。而母親結紮的時候,她自己都不知道,她已經懷了我。

我父親在得知母親結紮後,整個人都像是丟了魂似的,幹什麼都沒了精氣神。

後來,一位長輩對我父親說:『三兒,你別這麼氣餒。你老婆在結紮前就懷上了,這次肯定是個男孩。』長輩所說的肯定,其實是所謂的算命算來的。

父親聽到後,感動得痛哭流涕。

後來,他看著母親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才敢相信那長輩說的是真話。

題外話

90年代的計劃生育簡直就是慘無人道。

那時候,上面的人如果抓到你,直接就是做人流。如果抓不到你,就抓你家裡的人,甚至,你的房子也會遭殃。反正,要是你違反了國家政策,不死也要掉層皮。

那個年代,村子裡很多人都被迫害得家破人亡。

現在想想,我覺得他們很命苦。

但他們終究都是明白人。

他們明白,『養兒防老』的觀念,並不是迂腐的。

他們明白,除了自己,老了老了,能倚靠的就只有自己的兒子。

他們明白,二十年後,生一個兒子的重要性。

前段時間無意中看到一篇關於養老的文章,文中提到養老政策的變化,是這樣的:

1985年:『計劃生育好,政府來養老』。

1995年:『計劃生育好,政府幫養老』。

2005年:『養老不能靠政府』。 

2012年:『推遲退休好,自己來養老』。

我為什麼說他們是明白人?原來他們早就知道:

十年以後,養老不能靠政府;二十年後,自己來養老。

所以,二十年以前,最好是生一個兒子。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這也是那代人的智慧。

現在,我也慢慢明白,活在這個世界,你能倚靠的只有自己的親人。

我記得高中的班主任說過一句,我非常認可的話。

他說:

『讀書要想清楚一個問題,你們不是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你們讀書是為了自己,為了上一個好的大學。

或者是為了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把這個社會看得更清楚一些。

你自己過得好了,也就是為國家做了貢獻。』

你自己過好了,就是為國家做貢獻。

如果你的能力不夠,你完全可以捨棄義務與責任,你也不必忍辱負重地為這個國家的發展,而做多大的貢獻。

好了,回到主題。

母親結紮後,為了躲避村裡一月一次的婦檢,想盡 了辦法。她總是找各種各樣的理由,甚至還曾讓我姨去頂替婦檢。

母親是村子裡唯一一所小學的唯一一位幼師。

9月是開學的月份,而那時候我才7個月大。但是沒辦法,母親必須去上課,所以我也必須早點見到這個世界的陽光。

可能也是這個原因,我總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

母親在困難重重的條件下,冒著生命危險生下了我。

我出生後,唯一讓爸媽欣慰的是:有手有腳,有鼻子有眼。

再後來,我經過很多長輩的輾轉養育,慢慢長大。因為我是超生的,所以,一般人不知道我的存在,在我記事以前,也不在父母身邊。

在我的記憶裡, 我去過我姨家,去過一個已經過世的伯父家,去過一個另一個村子的伯母家,去過外婆家

我來到這個世界,受盡了長輩們的恩惠。

這輩子,我都需要懷著感恩的心,面對長輩們。也要面對這個渾噩的社會。

父母和長輩們告訴我,我幾個月大的時候,我奶奶帶過我。但是,我兩三歲的時候,她就過世了。我不記得她的樣子,完全記不起。

在長輩們的口中得知,我的奶奶是一個很厲害的角色。(以後有機寫寫奶奶的厲害之處)

這個故事的背景發生在90年代。

對於00後來說,這並不會引起共鳴,甚至會嗤之以鼻。但是對於60後的很多人來說,這是一段痛苦的回憶。關於90年代計劃生育對他們那代人的影響,網上一查一大把。

而我作為90後,後來才知道,原來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概率遠比我們想像中小太多。

用四個字形容那段歷史:不堪回首。

今年6月,最後一批90後也已經參加完高考了。

在00後的記憶裡,都不會再有那個年代的悲哀了。

現在物慾橫流,信息滿天飛,能看到真正為這個社會發聲的文章很少很少,或者說,能夠讓人聽到的聲音很少很少。

現在有的都是情愛泛濫、low逼賤人,然後陪你在床上談戀愛。

這是這個年代有的悲哀。我並不是在詆毀誰。但我想,國人都已經睡著了,你們就不要再催眠了,叫醒他們,或許更好。

我們的回憶,都已回不去。

未來的人,將沒有回憶。

*我浪費了7年生命*

從小,父母對我的期望就很高,為了我也受了很多氣。當然,我也挨了不少打。

在我20歲以前,我都不知道生命的重要性,也不懂別人口中的感情是怎樣的概念。我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思進取,目中無人,甚至越來越叛逆。

我曾在鎮上的中學讀書,後來因為打架鬧事、打牌賭博等一系列的事件在學校受了處分。父母為了防止我墜入深淵,把我託付給我的小叔。後來,我在省城長沙讀了一年半的初中。

那是我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看到大城市的繁華、看到同齡人的不同。

沒過多久,我在學校因為打架被叫家長了。

把我領回家後,小叔問我:『知道錯了嗎?』

我頂嘴:『是他搶我的書的,明明是別人先借給我看的。』

『……你知道,你父母為了你能來這讀書,花 了多少錢嗎?』

『又不是我要來的!』我囂張的火焰正旺盛著,回。

小叔『啪』地一個巴掌打在我臉上,也沒把那個16歲的少年打醒。

一個人要想變得成熟,必須要去社會磨練。

在學校,你就算讀到博士後,也還是個學生。

我真正開始變得成熟起來,是在正式進入社會後。

這個觀點也是進入社會後才有的。

後來,我考上了老家小縣城裡前三的高中。

高中三年,我依舊是我行我素,高一的時候,一戰成名,然後打打別人,再被人打打。

高三那年,我輟學了。

準備離開學校的前兩個月,我想了很多很多。

我想憑我的能力和目中無人,完全可以做一個人格獨立的人,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然後,開著拉風的跑車,再回到這個被我唾棄又把我唾棄的學校,讓學弟學妹們看看,當年學渣學長現在是多麼牛掰。

同時,我又想,我出去應該找什麼樣的工作呢?終於沒想通,我就沒再想了。

但是我最後,我想清楚了唯一一個問題。

我應該離開學校。

對於我來說,與其在學校混日子,不如去混社會。

第一

我不想面對這個延續了幾千年,而且還很不公平的高考。

歷年的高考試卷中,最難的是湖南、安徽、山東幾個地方的試卷,最簡單的是全國卷。而分數線又是驚人地不統一。

同樣一份試卷,在不同地區,考取同一所學校的分數線竟然相差幾十分。雖然不排除地方性的選拔人才,但某些一流大學的地方性選拔人才未免也太公平了。

第二

我不喜歡英語。不是我不喜歡學習英語,是我覺得強制性學習英文就是一種變相的侮辱。

中國五千年文化,中文的底蘊源遠流長,我為什麼要學習英語?我TM又不出國,再說了,我若有錢出國還缺一點英文知識嗎?

第三

老師越來越不像老師,學校越來越不像學校,學生越來越不像學生,人也越來越不像人。

老師沒有了應有的教書育人的情懷,學校也是。如果要比喻,學校像一個工廠,老師就像催命的小線長。

甚至,學校會變著法子亂收費,導致怨聲載道,罵聲一片。

我想,不僅是我,每年那近千萬的高考生都是牢籠裡的小囚鳥。

只是有時候,他們不承認而已。

第四

大學學的東西在社會上用不到,除了文憑。

這是一種現象,80%的大學生進入社會都很迷茫,他們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想要的合適的。

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越來越多。

我一直知道我離開學校是遲早的事情。

但朋友們都不信,在他們印象裡面學習成績很好的我,為什麼會選擇放棄繼續讀書的機會。他們也常常問我,你後悔沒讀大學嗎?

後悔什麼呀?讀大學能讀出清華北大,卻讀不出禮義廉恥與生存能力。

很多東西書上學不到,僅此而已。

早在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村子裡的一位算命先生就為我們三姐弟算過。說我讀書像坐牢,待不住。兩年前,我大姐這麼跟我說。

原來,我不喜歡讀書,最後輟學都是命運的指引。我不得不相信,有些事情真的是命中注定。

以前,我不知道吃苦是怎麼一回事。

但我輟學後,因為找不到工作,託我姐的關係,去了工地。去工地的時候,我21歲。在我們村子裡,21歲的男生很多都已經結婚了。

我在工地足足待了一年。

那一年,我學會了很多東西。我似乎明白了很多,也終於知道,以前的所作所為,是多麼難以啟齒。

在那一年裡,我沒有隨波逐流,反而有了一些想法。我不想我的一生將在工地度過,我一直沒有明確的方向,但一直在思考。

那時候,我才真正變得迷茫起來,常常在深夜裡轉輾反側,睡不著。

準確地說,我的迷茫期是從15歲開始的,一直到22歲才結束。我浪費了7年的時間,用7年的時間來成長,然後走向成熟。

還記得大姐夫對我說過一句話:沒有在深夜裡痛苦的人,不適合談人生。

社會如此混亂,

希望也有出淤泥而不染的人。

*成長是一瞬間的事情*

這幾年裡,讓我的心態有很大變化的有幾件事情。

第一件事

這幾年,我每次回去都感覺父母老了,那些長輩也都慢慢老了。他們慢慢變得不像我們想像中那麼年輕力壯了,也開始對我們變得小心翼翼起來。

每次離開家看著二老眼角的淚水,總是覺得於心不忍。

『姐,我每次回去的心境都不一樣。』

有一次,我和二姐一起回去,在車上我這麼跟她說。

『肯定啊,因為人是在不斷成長、變化的。

她這麼回我。

第二件事

一次很偶然的通話,大姐和我說了很多關於她,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情。

大姐是整個家族裡的老大,也是我們村子裡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人。

她告訴我,其實每個人都不容易,也包括她。

她剛剛出來工作的時候,一個月才800塊錢。她是堂堂正正的大學生,剛去公司的時候,被安排到工地去點撥材料。那地下室又黑又臭,夏天蚊子還很多。但是沒辦法,她只好照做。

因為,她沒有人脈,沒有背景,什麼事情也都只好忍著。

大姐說,她印象最深的是,她生日那天,單位領導非要她迫加班到凌晨。

最後她只好留著眼淚將事情做完,在哭泣中睡去。

我不知道,那些一個人默默承受著一切又無處訴苦的夜晚,你們都是怎麼過來的?

第三件事

那是第一次去深圳,也是我第一次去工地。

那時是高二的暑假,我想趁著這個機會離開學校去外面闖蕩。其實,我也只不過是像其他人一樣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罷了,我也只是追隨那些人的腳步而已。

那天天氣異常晴朗。

到了工地往地下室走的時候,因為還在裝修,通往負一樓的樓梯一片漆黑。

來接我們的人走在前面,我們在樓梯間裡伸手不見五指。

『姐夫,怎麼辦?』我心裡哆嗦著,語氣也哆嗦著。

『跟著我。』他摸著牆壁,心裡也沒底。

突然,下面傳來一個聲音。

『沒事,你們往下走就是,那裡都是臺階。』

聽到這個聲音的時候,我們都長籲了一口氣。

這件事,最後都成了我們最刻骨銘心的記憶。

姐夫還總結出一條名言: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裡,你需要一個能給你指明方向的聲音。

我雖然還在黑夜裡,但方向已經有人指明了。

這很重要。

第四件事

我二姐小孩現在7歲,大姐的小孩現在3歲。

相對來說,二姐的小孩我帶得多,跟我也很親。我回去的時候,她還特意跑到樓下來接我,這樣的待遇,家裡誰都沒有過。

她小的時候,我曾一整天一整天地帶她玩耍,是我看著長大的。

她剛出生那會,我姐一個晚上起來五六次,慢慢地,次數變少了,但哭的次數也就越來越多了。有時候,一哭就是半個小時,性子都磨沒了。

真驗證了那句話:一孕傻三年。

第五件事

前年,外公被醫院診斷患有阿爾茲海默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痴呆』。

這事讓我越想越覺得不自在,外公有可能會在某一天突然將我們忘記,他要把我們這群從小圍著他轉的後輩。

正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待』。當我們長大了有能力贍養他們的時候,他們就老了。

人活著,其實也很有意思。

我們不得不捨棄生命中大半的時間,來獲取生活保障的物質。

然後,等我們老去的時候,我們的後輩們也會像我們一樣,捨棄和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來換取讓我們苟且的物質。

人生就像是跑接力賽。

第一輩人出生→成長→老去,

第二輩人接著出生→成長→老去。

第一輩人將一切都奉獻給第二輩人,也包括他們落下的病疾。

第二輩人接過第一輩人留下的棒子,繼續跑著。

他們的終點有第三輩人在等待,還有他們需要承受的病痛與空巢帶來的孤獨。

第六件事

去年,不知道是我姐還是我母親打個電話給我說,父親住院了,可能要手術。我來不及問是什麼病,我也不知道嚴不嚴重,只知道手術需要錢,而我沒有。

當時又趕上公司裁員期,那段時間做什麼都沒幹勁,整天渾渾噩噩地,就像行屍走肉一般,活得迷迷糊糊,天昏地暗。

要不是二姐是護士,要不是大姐當時墊付的手術費,我不知道我能怎麼處理這些事情。

這讓我們明白了獨生子女的孤獨與心態,也讓我更加體會到手足情的溫暖。

兄弟姐妹在關鍵的時候,總會發揮你意想不到的作用。

*我沒有故事*

這篇文章是一篇自我解剖的文章。

有人說,樂嘉是個鳥人,我不敢苟同。

我比較喜歡他用自己當案例,自我解剖、自我修煉、自我突破的寫作。

早在中學時代,我就已經開始寫文章了。當時只是寫一些自己的心情,當做日記,沒事的時候也會寫散文。

我真正對寫作有興趣,是在高中時期。我記得有一次考試後,班主任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誇我的作文是他教的兩個班裡寫得最通順的。這對我來說,是莫大的鼓舞。

印象比較深的是,高一的時候,有人曾誇我為才子,那時候,很多同學都喜歡看我寫的文章。我還幫外校的一個朋友在一個星期寫了十篇不同類型的文章,那是她的假期作業。後來,她告訴我,那些文章被老師點評,她的同學們爭著搶著看。

還有一件比較有意思的事情。

有次語文考試的時候,同一個命題,我寫了兩篇風格迥異的文章,其中一篇是給一位女同學寫的,老師評卷的時候都說寫得還不錯。

我本不想給她寫,但是,她是英語課代表,我不得不幫她。這也許就是各取所需吧。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我能堅持這麼久。

如果不是因為我偶然進入了網際網路,不是偶然學了點公眾號排版,不是偶然有點小時間,我不太可能繼續寫文章的,就算寫也不可能像現在這樣有勁。

其實一個人能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很爽的一件事,又是很難的一件事。

爽是因為你喜歡這件事,難是因為堅持起來很難。

不過,所有的偶然,都不是偶然。

是一種因果。

有一次,工地即將完工,但建築公司沒有給我們發工資。老闆帶我們集體到他們臨時辦公的地方去討工錢。

他們見我們去了後,不是躲在辦公室,就是躲在宿舍吹空調,而我們在走廊連坐的地方都沒有。

『你看他們坐辦公室、吹空調,我們卻在工地上幹著苦力活。還是讀書好啊,小言你說是不?』其中一哥們抱怨著。

『讀書和坐不坐辦公室沒有直接關係吧?你也有可能坐辦公室啊,這個說不定的,說不定十年後,他還沒你過得好呢!』我回答他。

『小言你還小,以後就知道讀沒讀書的差別是多大了?十年後,我們還是搞工地的,他們還是我們的領導。』哥們又說。

『話可不能這麼說啊,只要你努力,你也是可以的。你首先要相信自己,然後去努力。』我開始反駁他。

『小屁孩就是小屁孩。你要知道自己的位置,這才是最重要的。不然,別說那麼多沒用的。』他似乎有點煩了。

我也懶得和你說,時間會證明一切。』說這話的時候,我只是出於氣憤。

從工地離開後,我在家和母親聊天。

我們說到關於我工作的問題,我到現在還是記憶猶新。

『小言啊,你說你在工地這麼辛苦,還那麼髒。要是能找個晴天曬不到、雨天淋不到,還乾乾淨淨的工作多好啊?』母親語重心長地對我說。

『那也有啊,去工廠啊。』我回答。

『廠裡要上夜班啊!』她又說。

『那你這樣說,滿足要求的就只有像姐姐他們那樣,坐辦公室了。不僅曬不到淋不到,還不需要上夜班。但我有那個機會嗎?』我自嘲。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要是實現了呢?』母親認真地對我說。

▶後語

《海賊王》裡面有句話這麼說:

如果因為承認錯誤就丟了面子,這種面子根本一文不值。

我只是在承認年輕的我犯下的錯誤而已。

這是我自我解剖的第一步。

不管怎麼樣,有些該有的品質,我們一定要有。

可以遲到,但不能不來。

很多事情,除了命中注定,我也相信事在人為。

END

微博|簡書:@言小戈

個人微信:lxp28360

郵箱:846030470@qq.com

(不僅接受吐槽,還接受投稿)


不求讚賞,只求分享

相關焦點

  • 《我們生來就是孤獨》完整版
    旁註:     時隔兩年,把這篇《我們生來就是孤獨》歸總,整理出完整版。
  • 我們每個人都是奇蹟《奇蹟男孩》8.6分
    電影帶給我們走進生活無法到達的地方,我是你們的小更更同學,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部電影《奇蹟男孩》。影片的開始,小男孩的媽媽生下一個面部有缺陷的孩子,那個孩子就是小男主奧吉(Auggie)。在電影最後,畢業典禮上,校長宣布獲得亨利·沃德·比徹獎章的人是奧吉(Auggie)(學校一年一度的亨利·沃德·比徹獎章,這獎章只屬於品學兼優、為他人做榜樣的學生。),所有人起立,為奧吉(Auggie)熱烈鼓掌。《奇蹟男孩》是根據R.J.
  • 出生在幾點鐘的孩子,生來就是上等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有的孩子福分是爸爸媽媽給的,有的孩子是自身有福分的,有的孩子的福分是祖上陰德所帶來的,每個孩子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那麼,哪個時辰出世的孩子,生來就是上等命,將來必定有出息,註定非龍即鳳呢?丑時出世(凌晨1:00-3:00):聰明靈敏出世在丑時的寶寶,他們聰明靈敏,胸襟開闊,為人大度,遇到什麼事情都可以想開,不會墮入死胡同。
  • 《我們由奇蹟構成》每個人都有獨特性
    看似以動物研究,實地考察為題材的電視劇,實際上更多是探討每個人的獨特性。本來前六集都沒理解劇名跟劇情有什麼聯繫,第七集才娓娓道來,我們每個人都是由奇蹟構成的,我們身上每一個點都是難能可貴的。從中讓我思考更多的是對於兒童的教育與培養。從小我們就被教導,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但是很多時候這一切都基於——別人也是這樣的。
  • 被常石磊選中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是奇蹟,都是倖存者
    他根據每個人的參賽視頻進行分類,然後開始線上面試。在此之前,《未來在前行》這首歌還沒有著手創作,因為常石磊必須先了解每個人的特點後,才能分配各自在作品中扮演的角色。為了讓每位候選人能夠清楚他的作品構思,他在面試時將自己對新歌的構想和每個候選人從頭到尾都仔細溝通到位。也就是說,他連續說了40遍!
  • 【動漫雜談】我們所經歷的每個平凡的日常,也許就是連續發生的奇蹟
    我們所經歷的每個平凡的日常,也許就是連續發生的奇蹟。(真的真的超級喜歡《日常》裡的上面這段話!)大家好,今天光源氏x給大家帶來的是關於京都動畫出品的《日常》的雜談。說到京都動畫,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人類聖經」《紫羅蘭永恆花園》,情頭之王《玉子市場》&《冰菓》,開啟」京都臉「時代的《輕音少女》,催淚(不止催淚)名作《CLANNAD》……京都動畫已經給我們帶來了太多太多的感動與驚喜。而今天講到的這部《日常》則是目前較少人提到的(其實曾經是初代B霸,當年滿站都是《日常》的二次創作作品),也是個人最喜歡的京都作品。
  • 《我們由奇蹟構成》當你意識到,其實每個人都是由奇蹟構成的時候
    如何和討厭的自己相處,如何直視自己的不同尋常甚至是「怪異」之處,如何發現自己那些細小的不為人知的優點,如何學會和自己和解,是我們一生都要面對的課題。 很多時候總會考慮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自己的做法又會得到別人什麼樣的目光,這些大多是自己給自己強加的枷鎖。別人到底是誰,究竟又會用什麼想法看待自己,其實並不能確定。
  • 尊重每個人,就是尊重我們自己
    人與人之間相處得恰到好處,是需要技巧的,但更多的還是需要互相尊重,因為我們不只是自己,還是很多人的一面鏡子,你對別人的態度,別人也會時刻反射在你身上的。相應的禮儀我們都是可以時刻叮囑自己去做的,常將請、謝謝、對不起掛在嘴邊,你將會擁有愉悅的心情,也會化解很多隱形的衝突,以和為貴,大抵就是這種意思的吧。
  • 《我們由奇蹟構成》他本身就是奇蹟
    只是我們經常連第一步都做不到,不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或者只喜歡吃和睡這些滿足生理需求的事情。所以談何舒服?高橋一生飾演的一輝,從小就與眾不同,特別好動,對大自然萬物充滿無限好奇。他之所以能保持小時候的原始好奇與興趣,成長為劇中那位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以自己的原則「任性」活著的人,是因為他一路上遇見的人,都是構成他的奇蹟啊。
  •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奇蹟男孩,但每個人又不可能是奇蹟男孩
    奇蹟男孩前一段暖心《奇蹟男孩》在電影院上映,很多人都是摸著眼淚走出電影院的,我看完電影後是不停的回憶過去的時光裡我有沒有碰到過一個像奧吉一樣的人,我在他身邊到底扮演過怎樣的角色,是jake 是summer還是julian
  • 《我們由奇蹟構成》世界是由每個活著的人所構成的
    從上周開始,我開始看日本新播的電視連續劇--《我們由奇蹟構成》。這部劇是由高橋一生主演的,而在此之前,我並沒有看過他演的劇,這是第一次。在這部劇中他演了一位在大學教授動物行為學的講師--相河一輝。他痴迷於生物,喜歡各種各樣的物種,並且喜歡研究它們,和它們去相處。
  • 《奇蹟男孩》: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誰都可以創造自己的奇蹟
    《奇蹟男孩》是一部特別適合全家一起觀看的電影,尤其對於孩子而言,學會善良和勇敢,是他們一生的財富,而對於我們這些大人而言,所得到的感觸,可能會更多。當我們逐漸成年,已經習慣於以世俗的眼光,甚至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判斷乃至定義周圍的一切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種感知是否準確?
  • 屬雞人的最佳婚配,註定大富大貴,生來就是絕配!
    屬雞人的最佳婚配,註定大富大貴,生來就是絕配! 2021年開始屬雞的朋友,總算迎來了運勢的高峰期,掃去之前帶來的陰霾,開始興旺發達,特別是在事業運上,生意場的屬雞人,因為訂單和客源的逐漸增多,財富自然而然也會越積越多,職場上
  • 《小偷家族》我們所過的每個平凡的日常,也許就是連續發生的奇蹟
    第一次看到這部影片,是在微博上看見一個片段:低矮侷促的小町房裡,擁擠而簡陋,明明外邊煙火聲歡快的響起,但是一家六口人透過屋簷的夾縫看出來,卻什麼也看不見,唯獨看見的是這一家六口臉上洋溢的笑容,一家人溫情幸福,每個人的笑意都到達了眼睛裡,即使煙花不曾光顧,也有仰望的笑臉,這不就是我們稀疏平常的日常生活嗎?
  • 每個人都不容易,請善良一點,電影《奇蹟男孩》教會我們的那些事
    無論何時何地,愛總會讓人感覺到溫暖,東東今天帶給大家的,是一部極其溫馨的電影,但是,他的愛源自於包容與理解。這部電影就是《奇蹟男孩》。影片的主角是一位長相異於常人的小男孩。他有著畸形的臉蛋,但是卻有一顆赤誠的心。
  • 孩子出生以下時辰,生來就是「大富大貴」之人,長大父母跟著享福
    他們總是忠於自己對別人的承諾,對自己的感情也是如此,他們永遠不會有兩顆心,所以這樣的人通常能夠得到天堂的保護,這樣事業就能升天,生活就不會擔心生計,註定要富足的生活。生於陰曆二個月孩子出生在農曆新年的第二個月,靈活靈活。他們有很強的才能和執行力。他們中的許多人在十幾歲的時候就能出人頭地。
  • 《我們遇見的奇蹟》我們相遇的奇蹟
    我們相遇的奇蹟 其實我一直在想,我們相遇的奇蹟的「我們」到底指的是誰。一開始我以為是兩個相互交錯的家庭,比如胖大叔和慧珍?支行長和姸花?直到看到結局 我才知道,原來這個「我們」可以是任何人。可以是人類和神 也可以是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 可以是曾經不堪的自己和未來改變後還不錯的自己因為 相遇本身就是一種奇蹟很多人都說胖大叔也太委屈了吧。
  • 善良一點,因為每個人都在與人生苦戰!(奇蹟男孩)觀後感
    《奇蹟男孩》電影在宣傳的時候有一句經典的宣傳語:「影片就像一根救命稻草,在我們迷失在自私的汪洋時,為我們帶來希望!」在這個浮躁又顏值至上的時代,這部電影就敲打著我們自我反思和修復,我們都應該善良一點,因為每一個人都在與人生苦戰!如果在正確與善良之前選擇,必選擇善良!
  • 豆瓣8.6分《奇蹟男孩》:善良一些,因為每個人都在與人生苦戰
    《奇蹟男孩》以小主人公奧吉為起點,以點帶面,以分章節敘述的方式,讓影片中的每個人都成了自己故事中的主角,包括奧吉的爸爸媽媽、他的姐姐、還有他在校園的朋友。為觀眾提供了更廣闊和客觀的視角,來看待每個人身上有關生存與成長的故事。
  • 《奇蹟男孩》:每個人都值得大家站起來為他鼓掌一次!
    所有那些想認識你的人,都會明白這一點。」媽媽告訴奧吉:我們每個人臉上都有印記,但它們不醜陋,因為它們是地圖,記錄了我們經歷過什麼,我們在何處。也正是媽媽的鼓勵支持,爸爸的熱情關心,姐姐的溫情呵護,讓奧吉始終保持內心的溫暖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