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皇帝真實死因究竟為何?為何史書對此都模糊處理?

2021-02-13 朝文社

作為清朝入關以來第一個死在北京之外的皇帝,史書中對於嘉慶皇帝的死因都沒有明確的說明。嘉慶為何突然去世?他的死因究竟是什麼?

►在清朝歷代皇帝裡,嘉慶皇帝的死因,確實是《清實錄》中記錄最模糊的,只有「偶感暍暑」四個字。區區中暑就要了皇帝命?這種可以寫驚悚小說的死因,也生出了各種奇葩傳言。甚至讓這位一生低調的嘉慶帝創造了「大清記錄」——死法最豐富的大清皇帝。

特別驚雷的死法,是說嘉慶帝是被雷劈死的。主流說法有三個,一說嘉慶在避暑山莊打獵,回來的路上碰到雷陣雨,不偏不倚就給劈著了。還有一種就恐怖了,說嘉慶在避暑山莊睡覺,突然電閃雷鳴,躺著就挨了雷劈,當場就駕崩了。

最汙的是第三種,說嘉慶生活很惡趣味,只愛眉清目秀小太監,正偷偷鬼混,突然平地一聲炸雷,竟就給雷一道劈了。

這三種驚悚劈法,在民國年間流傳很廣,那年頭清朝剛亡,清宮話題是熱門題材,文化圈又超亂,啥道德節操都沒有,當然各種神情節湧現,全是消費嘉慶賺錢。

也同樣是在民國年間,嘉慶皇帝的死法,還有比較窩囊的——燒死。大體是說嘉慶霸佔了避暑山莊一個工匠的老婆,工匠一怒之下就把避暑山莊給點了,嘉慶活活燒死在裡面。這故事可以腦補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嘉慶猝死之謎》,這醜事說的很細。

就連瑞典地理學家赫定也來湊熱鬧,這位北歐學者考證,當時嘉慶帝人老心不老,在承德避著暑,把眼鏡工匠王森的妻子董氏霸佔了,氣的董氏自殺,王工匠悲憤吐血而死。不久後發生神奇現象:八月份風雨大作,一道火光從天而降,把正與美貌嬪妃作樂的嘉慶給燒成了炭。

以赫定先生的原話說:「不孝之子嘉慶繼位不過幾日,就殺死了忠誠的和珅,這正是上天對他的懲罰」。看看這可寫科幻小說的研究,真不知道嘉慶帝與這瑞典人多大仇。

還有一些壯烈死法,比如「遇刺說」,說是被嘉慶鎮壓的白蓮教和天理教的餘黨們壯心不改,潛入避暑山莊復仇,終於手刃了嘉慶皇帝。這故事流傳在太平天國時的江南,原因我們應該懂。港臺電影公司也以類似題材拍了一票電影,捧紅了不少明星。這裡就不贅述了。

而以真實歷史看,生命彌留之時的嘉慶,確實自己也沒想到會這麼快駕崩。就在嘉慶二十四年十月初六,即他駕崩前一年,嘉慶還大張旗鼓,過自己的六十大壽。當時臣子們提議,要給嘉慶建壽壇,嘉慶興高採烈一擺手:等朕七十大壽的時候再建!對自家的壽命,相當信心十足!

而且就在嘉慶皇帝去世前五天,也就是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日,北上避暑山莊的嘉慶途徑密雲行宮時,還興衝衝的考察當地農業穀物。而且一直到他去世前一天,也就是七月二十四日,他都一路處理政務,每天工作時間雷打不動。甚至二十五日突發疾病臥床,還沒忘了發布幾條官職任命。誰知當晚就駕崩了!

最讓當時清王朝措手不及的是,由於嘉慶自己都沒想到這麼快駕崩,因此連自己指定接班人的「密詔」藏在哪都沒交代。這下事情嚴重了:大清自康熙起,確立了密詔建儲的傳統,美其名曰維護國家穩定,可最怕遇到這種突然死亡,連個準話都沒有,皇子們還不立刻掐起來?

當時情況嚴重到什麼地步?連嘉慶的皇后,即孝和皇太后,竟都不知道密詔在哪,幸虧這皇太后懂嘉慶心思,當場拍板立了二阿哥旻寧,也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那邊軍機大臣們翻箱倒櫃,也總算找到了遺詔,兩下一對照,恭喜孝和皇太后答對了,就是二阿哥旻寧。

大清這場最高權力交接,由於嘉慶的意外死亡,差點險過剃頭。

由嘉慶帝幾個顧命大臣託津戴春元等人起草的《嘉慶遺詔》裡,還不忘了有句「朕體素壯,未嘗疾病」。朕一直覺得身體很壯,真沒想到就這麼不行了。

這話可不是亂加,作為嘉慶的近臣,這些託孤大臣知道,嘉慶帝有多麼注意養生,他的《養生室記》直到今天,還被日韓好些專家奉為養生寶典。這麼個活蹦亂跳的大清皇帝,說不行就不行了?

綜合嘉慶的人品健康,導致嘉慶突然死亡的原因恐怕只有一個:表面強壯健康的嘉慶帝,心力已經到極限。父親乾隆留給他的,就是個腐敗橫行動亂四起的爛攤,在位二十五年,每天都似救火隊員一般忙滅火,到他六十一歲時,已經油盡燈枯。

這個真相,也是有嘉慶自己的詔書來佐證的,嘉慶十八年,發生了林清之變,天理教徒摸進皇宮,差點要了嘉慶帝命,事後嘉慶帝捶胸頓足,下了罪己詔,他的罪己詔很奇葩,別的皇帝罪己詔,都是檢討自己有啥地方錯了,嘉慶卻相反,整個詔書都說自己很辛苦,官員們太不爭氣,害自己被人刺殺……

這罪己詔殺傷力有多大?當時嘉慶脫險回宮的時候,當場宣讀詔書,迎接的王公大臣,集體一頓嚎哭,好些都哭癱在現場。

後人都說嘉慶這是抱怨,但仔細看看,嘉慶以私人品德說,確實是個好皇帝,勤儉節約沒不良嗜好,工作更是工作狂類型,天天一心撲在國事上,乾隆留下的爛事,一一料理乾淨,可大清朝的國事,早已糟的日落西山,他可以給大清續命,卻挽不回大清的衰落,二十五年如一日,越忙卻越出事,越奮鬥大清越衰敗!

駕崩,對於他來說,也許是最好的解脫!

相關焦點

  • 嘉慶皇帝猝死之謎!專家:史書上都不敢記載,太慘了!
    在禪位授印之時,遲遲不肯將大印交給嘉慶皇帝,幸虧左右大臣們委婉勸說,乾隆皇帝這才戀戀不捨的將權柄交給了嘉慶,但是要求嘉慶每頒發的一道詔書都要加蓋自己的大印,否則無效,可憐的嘉慶皇帝就在這種壓抑的環境下度過了三四年的時間
  • 清朝的嘉慶皇帝死因太過離奇,據說是被雷硬生生的劈死了?
    清朝嘉慶皇帝,是一個勤勉為政勵精圖治的好皇帝,嘉慶自一登上皇位,便絞盡腦汁的想辦法解決國家政治腐敗的危機,他經過多次失敗之後,發現事情並不是他所想的那麼簡單,即使他把當時最大的貪官和珅處理了,也無法再恢復到清朝鼎盛的狀態了,因為此時的清朝的內部結構已經腐敗到根深蒂固的邊緣了,所以即使嘉靖使出渾身解數也不能改變現狀
  • 嘉慶皇帝一生勤政,崇尚「祖制舊法」,為何沒有延續康乾盛世
    嘉慶是歷史上以勤政著稱的皇帝,二十五年的皇帝生涯中,勤勤勉勉絲毫不敢有任何懶惰怠政的行為,他給自己規定每年只休息兩天,一天是母親孝儀純皇后的生日,一天是自己的生日。除此以外,嘉慶都要埋頭於各種繁瑣的朝政奏章。
  • 和珅為人處世圓滑世故 為何搞不定嘉慶皇帝呢
    但其實真實的和珅,絕對不是這樣,能夠在乾隆朝權傾一時,得到乾隆的寵愛。事實上,和珅是個不可多得的既能文又能武的人才。和珅在乾隆晚期的確權傾朝野,但是他也應該明白一個道理,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在怎麼樣也已經垂垂老矣,隨時都有可能歸西。
  • 如此勤勉的嘉慶皇帝,為何挽救不了當時清朝的局面?
    在經歷了十二個皇帝後的清朝,有過繁華的康乾盛世和在衰敗中的同治中興。嘉慶皇帝作為清朝的第七位皇帝,承接著繁華的康乾盛世。當時的情況看,按理來說,在嘉慶皇帝統治下的清朝,或許比不上之前的康熙和乾隆,但也可以使清朝保持現狀。但是在嘉慶皇帝接手清朝後,清朝卻一步一步地走上了沒落的道路。如果嘉慶皇帝是一個貪圖享樂,不顧百姓的昏君,那麼清朝的衰落也情有可原,但是。
  • 乾隆皇帝17個兒子,為何傳位給了資質相對平庸的嘉慶皇帝?這點是...
    乾隆在繼位滿六十年時公開兌現登基時的承諾,將皇位傳給了皇十五子顒琰,也就是日後的嘉慶皇帝,自己則退位做起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上皇帝。從嘉慶帝即位後的種種舉措來看,實際上他只是一個守成的的平庸君主,他既沒有雍正皇帝那樣大刀闊斧、改革時弊的統治魄力,更沒有乾隆帝文治武功、縱橫捭闔的統治手段,除了快刀斬亂麻的處理了和珅外,嘉慶帝二十五年的統治生涯再找不出一個亮點,所以他的個人能力及統治手段被普遍定義為平庸。那麼為何英明一世的乾隆大帝會選擇資歷平庸、亦步亦趨的嘉慶帝作為帝國的繼承人呢?其最主要的原因其實就是一句話:無人可選!
  • 死因非常尷尬,史書不敢記載
    嘉靖三十八年,大明皇帝正在忙於修道煉丹,已經許久沒有上朝,大臣想見嘉靖帝一面都相當困難。
  • 一意孤行,抄家和珅,若干年後的嘉慶為何黯然神傷?
    在他被嘉慶皇帝抄家後,家中竟然搜出了8億到11億兩的白銀,再加上各種奇珍異寶以及古董字畫,大清第一貪官非他莫屬。其他幾個歷史上的巨貪也遠遠不如他但讓嘉慶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15年後他卻會對這個結果感到十分後悔,這是為何呢?嘉慶在少年時期就十分的厭惡這位朝廷中的蛀蟲,但是乾隆帝在位的時候他扳不倒和珅。
  • 嘉慶的皇后,為何要立別人的兒子為皇帝,她自己兒子結局如何
    然而,讓人吃驚的是,不論是正大光明匾後,還是皇帝的居住的養心殿,甚至就連圓明園裡,也都沒能找到傳位密詔。事情到了這一步,王公貴族和文武大臣們都著了慌。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再說了關於嘉慶皇帝的喪葬禮儀,及新皇帝登基大典等,都需要新繼位的皇帝來主持。就在大家大眼瞪小眼,急得直撓頭的時候。
  • 乾隆皇帝死後,嘉慶皇帝是如何處理乾隆的50多位妃子的?
    乾隆皇帝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風流皇帝,後宮佳麗三千,令人驚奇的是像這樣一個風流皇帝,竟然非常的高壽,在位60年,活到了89歲,在古代帝王中都名列前茅。那麼,在乾隆皇帝死後,他的兒子嘉慶皇帝是如何對待乾隆的50多個妃子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 雍正突然去世,乾隆為何要掩蓋死因?英明皇帝死得實在太荒唐!
    雍正,是清朝時期一個充滿了神秘色彩的皇帝。從他在康熙末年的「九龍奪嫡」中,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勝利,到他引發各種爭議的改革,以及文字獄、血滴子等各種血腥傳說,讓雍正身上擁有了各種未解之謎。尤其是他的死因,更是演繹出了呂四娘入宮行刺取走首級的民間傳說。
  • 和珅罪惡滔天,為何只賜了自盡?三大護身符,嘉慶皇帝也畏懼三分
    君臣一場,乾隆皇帝對和珅也算仁至義盡,所謂的「保命遺詔」,雖然沒能保住和珅的命,但至少讓他保住了全屍。(乾隆皇帝與寵臣和珅劇照)當然,坊間傳說也只是坊間傳說,實際上,嘉慶皇帝之所以沒有嚴懲和珅,是有其深層考慮的。
  • 58歲的雍正皇帝,突然去世後,乾隆皇帝為何要隱瞞死因?
    然而,作為25歲便登臨大寶、御及四海的乾隆皇帝,其著急忙慌地遮掩先帝死因的心願,甚至超過了他對喪父的哀傷。箇中緣由,實在令人所不齒。公元1735年,在位13年的雍正皇帝突然去世。隨後,雍正皇帝第四個兒子弘曆繼承了皇位,弘曆的年號為乾隆,也就是著名的乾隆皇帝。當時,乾隆皇帝只有25歲。按照清朝的傳統,皇帝去世以後,需要公布皇帝的死因,同時總結皇帝一生的成就。
  • 嘉慶皇帝是如何「守成」的?
    嘉慶一朝的中樞大臣們,突出的特點是道德操守不錯,辦事謹慎小心。乾隆留下的老臣王傑因「忠清直勁,老成端謹」被嘉慶十分欣賞,稱讚他「直道一身立廊廟,清風兩袖返韓城」。劉墉也因向稱「清介持躬」而得到重用。另一名重臣董誥也是勤慎持正的人,史書稱其「父子歷事三朝、未嘗增置一畝之田、一椽之屋」。戴衢亨則「性清通,無聲色之好,辦事謹飭清慎。
  • 雍正皇帝死因已被鎖定!因他犯了一個致命錯誤,史書都不敢記載
    關於雍正死因,現代人經過深層次的研究已被揭開,因雍正皇帝犯了一個致命錯誤,史書都不願記載 。現在專家們針對雍正死因有三種推測:一種如官方記載的那樣,死於沒有任何名字的一種疾病,官方的記載說的模稜兩可,不免令人生疑。也有專家認為雍正是中風而死,但官方沒有描述,說中風不免太過於牽強。
  • 嘉慶隱忍3年,乾隆死後15天就把和珅定罪,和珅為何不早做打算
    他是滿洲正紅旗,八大姓之一的鈕祜祿氏,年紀尚輕,就步入仕途,靠著精明強幹的頭腦,深得乾隆皇帝寵幸。就這樣,聰明一世的和珅在49歲這年徹底拜拜,疑惑的是,按照和珅的裙帶關係,這種大事該早有察覺,為何不早做籌謀呢?還有嘉慶皇帝,為啥一定要這麼匆忙地查抄和珅呢?這事兒,還得從乾隆爺說起。
  • 為什麼臺灣人對嘉慶皇帝「情有獨鍾」?
    為什麼臺灣人對嘉慶皇帝「情有獨鍾」?為什麼臺灣人那麼喜歡嘉慶?9月7日上午,原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受邀來到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歷史詮釋與策展:細說清仁宗文物特展」講座,揭開了解密嘉慶皇帝的序幕。講座結束後,馮明珠獲聘擔任北京故宮研究院顧問,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為其頒發了聘書。
  • 身為一代權臣,和珅那麼聰明,為何沒早點投靠嘉慶呢?
    按理來說,像和珅這麼聰明的人,理應早早見風使舵,歸順新皇帝嘉慶。如果能夠儘早的選擇方向,或許他的命運還有可能會發生改變。可實際上,他卻並未如此去做。那麼,身為一代貪官和權臣,和珅明明那麼聰明,可為何沒早點歸順嘉慶呢?
  • 清東陵被盜墓賊盜空,為何雍正陵墓保存完整?其實38年前被發掘過
    清東陵裡有順治的孝陵、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鹹豐的定陵和同治的惠陵,還有清朝末年實際掌權的慈禧太后陵墓;清西陵裡有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緒的崇陵,宣統帝情況特殊去世後葬於八寶山,後於1995年遷葬到清西陵。
  • 嘉慶皇帝並不昏庸,為何成為清朝走向衰亡的開始
    許多人認為康熙是清朝盛世的開始,那麼嘉慶則是清朝走向衰亡的開端。可這是為什麼呢?要知道嘉慶皇帝並不昏庸。其實箇中原因並不複雜。都說"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在歷史大潮面前,一個王朝的統治者如果不能順應歷史的大潮,那麼這個王朝終究會被湮滅在其中。而嘉慶在當時正是首當其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