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的李連杰,拍了一部極具人文情懷的電影,口碑票房慘敗

2021-01-09 江陽沽酒客

各位23歲你在幹嘛?顯然用在李連杰身上,有點讓我們普通人望塵莫及。

23歲的李連杰,拍了一部強烈個人情緒的電影,口碑票房慘敗,人生也因此進入低谷,但是也再次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18歲憑藉《少林寺》一炮而紅,讓當時的香港功夫片導演和演員們也頗為震驚,甚至有些嫉妒。這個只是李連杰電影的開始,在拍電影之前,李連杰15歲已經達到人生的第一個高峰,武術冠軍,五連冠,而且還是跟成年組比,李連杰多努力我們不知道,但是你不能否認他在某些方面真的是天賦和能力俱佳,讓人難以望其項背。

可是這只是他第一個巔峰而已,一個人這輩子想能成一次已經很不容易,但是他無數次的超越。這個相信大家同時代的人都見證了。

李連杰現在不拍電影了,開始做他另外一個事情,公益和推什麼太極禪。反正他在不同年齡一直在執著地做到極致。二十三歲那年他的極致碰了壁,導致後來堅決不做導演,而且因為這部自編自導電影,李連杰遇到了人生最慘痛的低谷期。

那麼是一部什麼電影如此大的魔力,讓李連杰也壓不住。這部電影其實今天看來算得上經典,他唯一一次自編自導自演,雖然有徐小明的協助,但是融入了太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些超前,李連杰把當時外人看著自己榮耀,但是看不到的那些委屈和受傷,全部化作這部影片的鏡頭裡了。

這部戲就叫《中華英雄》,當然不是鄭伊健演的中華英雄,也不是什麼武俠片,這裡他不再是小和尚,也不是後來戰無不勝的大俠,他是一個民國時期退伍的年輕軍人,他叫小傑。

李連杰拍攝了少林三部曲《少林寺》、《南北少林》及《少林小子》,其中讓他最為憤怒的是《南北少林》的日子,本來我們看這部電影,以外劉家良跟李連杰合作,應該相得益彰,沒有想到的是,南北文化衝突,以及香港潛規則,讓李連杰憤怒了。雖然劉家良資格老,但是李連杰也是一個國家榮耀啊,顯然二人如果相互尊重更合適,恰恰,年輕氣盛的李連杰覺得受到巨大侮辱。

這個不僅僅是劉家良老氣橫秋,擺師父資格,以及導演資歷,還因為主角的李連杰,居然沒有香港過來的武師工資高,同工同酬沒有實現的情況,讓越來越見世面的李連杰不能接受,最後二人不歡而散,這裡不評價對錯,劉師傅這個人是有本事的,也算一個前輩,不過他那一套,傑哥顯然不服氣,這裡當然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於是萌生自己做導演的想法,自己的命運自己去主宰。

便誕生了這部《中華英雄》,實在是李連杰的「野心」之作,《中華英雄》是李連杰導演的處女作,那時候的他血氣方剛不服輸,不過由於是第一次做導演沒經驗,片子出來後反響一般,觀眾對李連杰拍的這類影片不太感冒。

其實最大的問題,還是這部戲超前於時代,像《中華英雄》這樣題材的影片在當時市場大家是不太感興趣的,如果放到現在放映票房隨便都能賣好幾個億吧。《中華英雄》雖然算不上太優秀的電影,但是比起當下很多抗日神劇可好千萬倍。

當時為什麼失敗,原因在於哪個年代都是美國英雄時代,以美吹為主,但是這部戲顯然是揚我國威,個人英雄主義的,香港和內地其實都有上映,票房不算差,但是海外票房不行,很多地方都沒辦法上映,雖然這部電影所有的打戲都是真刀真槍,非常的真實。但是這部電影在當時卻只有1100萬的票房,非常慘澹。

李連杰之後回憶起來也說道:本來想表達的是當時對軍人的區別對待表示不公,但是沒想到拍到最後只剩下了打戲,沒有一點深意,知道了自己不是當導演的料。

其實這部,如此露骨的反美故事,創作動機大概源自什麼社會背景呢?就是前面說的,年輕的李連杰受不了當時拍電影和香港演員同工不同酬以及有了錢也進不了只對外國人開放的友誼商店買可樂於是自導自演了這樣一部憤世嫉俗借古諷今之作。

不過風流輪流轉,李連杰大概沒有想到,今天香港落差那麼大,現在內地娛樂厲害的太多,讓他們有點酸葡萄了。傑哥如今也是很難被他們請動人的人物。

最後補充一句,宋佳真漂亮,包括她演的《蛙女》,一不小心暴露了年紀,李連杰好像特別喜歡這款模樣的女人,你看她跟利智是不是很像。

相關焦點

  • 23歲的李連杰,拍了一部強烈個人情緒的電影,口碑票房慘敗
    23歲的李連杰,拍了一部強烈個人情緒的電影,口碑票房慘敗,人生也因此進入低谷,但是也再次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這個只是李連杰電影的開始,在拍電影之前,李連杰15歲已經達到人生的第一個高峰,武術冠軍,五連冠,而且還是跟成年組比,李連杰多努力我們不知道,但是你不能否認他在某些方面真的是天賦和能力俱佳,讓人難以望其項背。可是這只是他第一個巔峰而已,一個人這輩子想能成一次已經很不容易,但是他無數次的超越。這個相信大家同時代的人都見證了。
  • 那一年李連杰23歲,自導自演了一部電影,票房慘敗無奈去往美國
    李連杰電影路李連杰在如今已經功成名就了;他的作品如《黃飛鴻》、《方世玉》都是讓人難忘的記憶。巔峰時期,李連杰在國際上都極有名氣。在得罪劉家良之後,李連杰在香港感覺無法發展,就去了美國。在美國的兩三年間,李連杰也並沒有獲得什麼發展,只是參演了《龍在天涯》等影片;這些影片的票房和口碑只能算是一般般。
  • 那一年李連杰23歲,自導自演了一部電影,票房慘敗無奈去往美國
    李連杰在年少時就展露出十分出色的武術天賦,他在7歲時就被送進體校練習武術。《龍在天涯》等影片;這些影片的票房和口碑只能算是一般般。《中華英雄》,而當時他才23歲。23歲很多人還沒大學畢業,李連杰能有這個勇氣,真讓感覺後生可畏。
  • 《精武英雄》:李連杰最接近實戰的功夫片,票房大敗,口碑奇佳!
    94年,導演陳嘉上從李小龍的影片《精武門》得到靈感,要拍攝一部關於陳真踢館的電影。陳嘉上是李連杰上一部電影《中南海保鏢》的編劇,在那部影片拍攝的過程中,他就萌生出要和對方合作的想法。因此,《精武英雄》的劇本剛寫完,他就聯繫了李連杰。
  • 1986年,影壇失意的李連杰拍了這樣一部電影,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演藝圈有這麼一句話「演而優則導」演員戲演得好就想嘗試自己拍攝電影後,很多功夫明星都有自己的導演作品,比如李小龍的《猛龍過江》成龍的《笑拳怪招》甄子丹的《戰狼傳說》等,其中不乏很多優秀作品,有些不如人意,但怎麼說都是自己的「處女作」還是非常有意義的,今天我想起一部李連杰主演的電影 《
  • 李連杰版《霍元甲》成功後,電影公司又推出一功夫大片,票房慘敗
    回望2006年1月25日,由李連杰領銜主演的《霍元甲》於賀歲檔正式公映,儘管外界對於該片的評價呈兩極分化,但「李連杰最後一部功夫片」的宣傳語還是令它吸引了頗為可觀的票房,最終以1.02億人民幣的總收入位居年度票房榜第三。
  • 事實證明,這些武俠片因失去了主演李連杰,票房皆慘敗
    且不說王晶最終會呈現出一部怎樣的電影,就王晶曾發出的張無忌扮演者林峰的3張定妝照來說,網友們幾乎一片倒表示辣眼睛。時隔27年,主角幾乎全換,特別是少了李連杰,就算再拍出來也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味了。王晶是個聰明人,他在90年代他與李連杰曾有過一段親密合作,也知道李連杰的票房號召力有多大。事實上自1994年的與李連杰拍完《新少林五祖》後,至今26年,王晶一直都沒再碰過武俠題材電影。今天皮哥就給大家一起聊聊,那些曾因失去李連杰,而慘敗的導演。
  • 為何李連杰《倚天屠龍記》、徐克《青蛇》等港片,會票房慘敗?
    很多網友都表示憤憤不平,因為那電影的確有可取之處,不失為一部充滿愛國情懷的良心好片。實際上在2000年之前的香港電影圈,像《一刀傾城》這樣的「冤案」不勝枚舉。李連杰的《倚天屠龍記》就因為票房不佳而慘遭腰斬,趙敏郡主在大都熬成婆都沒能等到張教主。
  • 《流浪地球》長篇影評:這是一部極具人文情懷的正能量科幻電影
    一部電影優劣最直觀的體現的就在於票房的高低,好的電影票房不一定高,但票房高的電影一定不會差。它帶給人的不僅僅是一時的娛樂,更多的是對人的教育啟發,如果一部電影內容空洞,又有什麼看的意義呢?誰又會願意為它的票房買單呢?好的電影會讓我們在觀看的時候心情跌宕,會讓我們體會到有些生活中感受不到的情感變化,給我們提供生活中還沒遇到過的事情的方案借鑑,讓我們對當下,對人生,對未來有新的感悟。
  • 王晶再拍《倚天屠龍記》,是圓夢還是消費情懷?
    當時,電影公司決定投資拍攝電影《倚天屠龍記》,找來了剛拍完同樣出自金庸小說《鹿鼎記》的王晶導演。事實上,按照當年原計劃,王晶本將《倚天屠龍記》拍成上下兩集,但當時電影上映之後,香港地區只賣了1185萬港幣,位列年度票房榜第29名,因此下集就再也沒有了下文,這也成為了影迷心中的執念。
  • 很多年前票房慘敗的武俠片《一刀傾城》,你是否還記得?
    這是洪金寶第一次正兒八經的拍一部歷史改編的武俠電影,這部也是洪金寶一生中再也無法超越的巔峰之作,很多年之後,首次看到這個片子的人,無不感嘆,洪金寶竟能有此神作。這是羅維第一次把大刀王五這個人物拍進了香港電影,羅維想把戊戌變法時那段英雄事跡講出來
  • 上映24天票房收644萬,謝苗新作遇冷,他終究未能接班李連杰
    在影壇遲遲沒機會,這兩年他也放低了身段,並且嘗試拍網絡電影,這裡面大多反響都不俗,但也呈現一部比一部差的趨勢。這不他的新作《酒劍》票房就遇冷了,都推出播放快一個月了,但票房連700萬都沒突破,不少網友都感嘆他終究還是未能接班李連杰。
  • 多部本土電影亮相票房冷熱不均 鄉土情懷如何更動人?
    圖為劇照   近日,多部地域色彩濃鬱的本土電影先後登上大銀幕:潮汕方言電影《爸,我一定行的》登陸院線兩天內就斬獲過千萬元票房;同期另一部客家方言電影《純真年代》卻票房慘澹;隨後還有一部在潮汕地區拍攝的愛情影片《草戒指》即將上映。同樣是主打濃鬱的本土情懷,為何《爸,我一定行的》能成為「黑馬」?這類小眾電影應該如何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撬開市場缺口?
  • 《急先鋒》疑似成龍最後一部電影,卻票房口碑雙崩,這是誰的錯?
    ,甚至不要再拍電影,可是成龍卻心情複雜地跟妻子說: 「這可能是我拍的最後一部電影,以後再也沒機會了。」 但是,成龍就像喝了牛血的鐵牛一樣,永遠不知疲倦,拍了一部又一部電影,而《急先鋒》就是成龍、 《急先鋒》自9月30日上映,截止到10月8日,口碑在豆瓣低至4.9,票房也只收穫2.2億。而《家鄉》斬獲18.62億,《姜子牙》也有13.77億,這讓人不禁發出疑問:成龍也救不了港式電影了嗎?
  • 李連杰為了還人之常情,才拍的這三部爛片,輸了票房卻贏得了口碑
    提起功夫天子李連杰,他這一生確實帶給各人好多精美的文章,乃至闖進了好萊塢,讓各人看到了華夏功夫巨星,在好萊塢也是「毫不遜色」。但是李連杰的文章,並不是統統是經典之作,也是有著爛片的保存,並且甚至於「公認的爛片」,不外李連杰是為了還人之常情才拍的這三部爛片,儘管輸了票房但是卻贏得了口碑。
  • 《無間道》原來拍了兩個結局 內地版因為票房慘敗,許多人不知道
    從上個世紀末開始,香港電影就越來越不景氣,無論是成龍,李連杰,周潤發等大哥影帝,還是底層的小明星,都很難在香港娛樂圈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一些大咖紛紛遠走好萊塢,近年來更是選擇北上發展,香港電影市場陷入了落寞。要回到當年的鼎盛時期,幾乎已經是不可能的事兒。
  • 口碑炸裂,票房卻慘敗的好萊塢經典電影
    很多電影在當時上映的時候並沒有引起過多的關注,導致票房一賠再賠,但是經典是經得住時間考驗的。一些好萊塢電影就是如此,上映時雖然把導演賠哭了,但是經過了時間檢驗,經典的將會被人們銘記,今天大溼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那些票房慘敗卻經典的好萊塢電影。
  • 李連杰辭演的三部電影,部部票房大賣,其中一部創北美歷史紀錄
    文:李連杰辭演的三部電影,部部票房大賣,其中一部創北美歷史紀錄李連杰,享譽國際的功夫巨星。他出演的電影不僅大賣,還為自己帶來了良好的口碑和大獎。在80年代,一部《少林寺》,一毛錢的票價,斬獲1億票房。放映了兩周之後,這一部電影收穫了6090萬新臺幣(1449.42人民幣)。到了1年之後,這部電影在北美地區上映,直接突破了1億美元的票房,成為了美國電影史上第一部超過1億美元的外國片。也成為了國產電影在北美至今都無法超越的票房。全球票房2.13億美元,轟動好萊塢。
  • 1988年,沒有了李連杰的張鑫炎,拍了一部經典,卻在香港票房慘澹
    而李連杰也因為這部作品,開啟了自己的打星之路。《少林寺》熱映之後,李連杰、于承惠、計春華、於海等人與電影出品方香港「銀都機構」籤訂了「五年十部電影」的拍攝合同。隨後的《少林小子》、《南北少林》等作品,也因此相繼誕生。
  • 1991年,李連杰「黃飛鴻」的輝煌下,五位知名導演跟風,部部慘敗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1991年,徐克搭檔李連杰,在關德興最後一部「黃飛鴻」電影《勇者無懼》上映的十年後,重啟「黃飛鴻」這個大IP。由徐克設計,李連杰塑造的青年版黃飛鴻,一改以往版本老成持重的宗師形象,顯得帥氣、謙卑又富有活力,給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