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心陀羅尼經和淨土三經往生條件一覽表

2021-02-19 守月亮

【上品上生】: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

發三種心: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

三種眾生:慈心不殺,具諸戒行;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修行六念。

【上品中生】: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

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回向願生極樂國。

【上品下生】: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

【中品上生】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惡。以此善根,回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惡。

【中品中生】:若有眾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

一日一夜持八戒齋,一日一夜持沙彌戒,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

【中品下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行世仁義。此人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大願,聞此事已,尋即命終,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

孝養父母,行世仁義, 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大願,聞此事已,尋即命終, 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

【下品上生】: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贊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

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贊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

【下品中生】: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法而自莊嚴。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贊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贊彼佛光明神力,亦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

命欲終時,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贊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贊彼佛光明神力,亦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人聞已,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

【下品下生】: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歸命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相關焦點

  • 如何持誦大悲咒,消世業、生淨土、增福慧除災厄(長文,請耐心看)
    由此顯現的感應事跡和所獲得的成就,多如天上的繁星。這個神咒是漢地叢林功課之一,每天清晨在全中國大大小小的寺院中,四眾弟子都要在大雄寶殿念上一遍大悲咒,來祈求觀世音 菩薩和大悲神咒的加持。有關大悲咒的修法和功德,完整地記錄在《大悲心陀羅尼經》裡,這是一部觀世音菩薩和釋迦牟尼佛對大悲咒所作的重要開示集。想了解大悲咒、修持大悲咒,這是必學的經典。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原文
    佩服此經咒者。種種惡趣。種種苦害。鹹相遠離。鹹得圓融。超登妙道。若此海波沾濡。下風吹觸。業釋障消。獲是勝果。非但耳之所聞。實目之所睹。明效大驗者也。若智慧福德之士。根器深厚。堅持佩誦。勤行不輟。又能廣為演說是經咒。功德不可思議。若薄福不信者。亦心生信解。亦得同超佛境。真實不虛。夫觀世音誓願弘深。發大悲心。以濟度群生。朕君臨天下。閔眾情之昏瞀墮五濁。而不知以此經咒。用是方便。覺悟提撕。俾一切庶類。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 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所謂的開示也就是修行與我佛結緣的開始,本人修行太淺,能力有限,如講得不好的地方,欠缺的地方,還請菩薩們多多指正,以後沒有特殊的因緣,本人和菩薩們見面的機會不多,希望借這一次特殊的因緣,和菩薩們接個法緣。佛教傳到中國以有二千多年歷史,佛教以入法正念入緣結緣,讓眾生行善,感恩慈悲,萬法平等為宗旨。
  • 往生咒——智者學佛
    三、《往生咒》的注釋。《往生咒》,又名《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經》、或《阿彌陀佛根本秘密神咒》、或《往生淨土神咒》、或《四甘露咒》。《往生咒》是《佛教早晚課誦集》中十小咒之一,一般我們念完《佛說阿彌陀經》都會念三遍《往生咒》。
  • 一旦往生淨土,四十八願的利益統統圓滿具足
    在四十八願當中,所說內容非常廣泛,大體來講有三方面,第一是「攝國土願」,說到極樂世界清淨莊嚴;第二是「攝法身願」,說到阿彌陀佛有無量光、無量壽以及度眾生的能力;第三是「攝眾生願」,攝取我們眾生到西方淨土去往生。善導大師是以第十八願來看整個四十八願,將第十八願稱為阿彌陀佛的本願,叫做「念佛往生之本願」。
  • 藥師佛的「琉璃淨土」與彌勒菩薩的「兜率淨土」的4點特色是什麼
    琉璃淨土政清明,治安良好,在藥師佛的琉璃淨土中出現。第四個特色是「身心康樂」。琉璃淨土的居民,身體都非常健全,生活都很快樂,不必為醫藥衛生而憂愁,尤其是與無上醫王的藥師如來在一起,不但沒有身體上的各種疾病,連心理上的貪瞋痴也沒有。人人身心康泰,完全在解脫聖道上精進用功。
  • 往生論淺示(1999年盤錦)01
    ,慈法法師從雲南雞足山華首放光寺來到東北大地,根據淨土法門三經一論傳承,為大家開顯了天親菩薩《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的教法體系。通過《阿彌陀經》勸化大家,如此因緣是一切諸佛攝受法門,十方諸佛皆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來給我們作證,使我們生信,以此因緣導歸於無量壽經。無量壽就是無量壽之成就。無量壽者,就是諸佛所成就之教化因緣,諸佛所安住之地,所以稱為無量壽。淨土一法我們要從概念上有個轉變性的認識。因為常規方法都是以資糧道,所謂信願行三資糧而發起的利益。
  • 佛教:修行淨土法門,悟透這4點,帶業往生淨土!
    佛是我們的慈父,不斷指引我們善巧地處理一切和洗滌我們的心靈。《阿彌陀經》指出:「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意思是一旦誠心念佛,雖然我們的肉身仍活在娑婆世界,但心已在當下往生淨土。
  • 發願往生極樂決不再回來,也能往生淨土嗎?
    問題:一位淨土同修說,如果去了極樂世界就絕對不再回來了,因為娑婆世界太苦了,不願意回來遭罪了。我的問題是,這種想法與阿彌陀佛希望眾生成佛度眾生之願是否相違呢?這種信願行也能往生淨土嗎?淨土法門要的就是這種信願行:一心一意要去淨土,與娑婆世界絕緣,萬牛都挽不回來。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你現在擺不脫,你所謂的成佛度眾生只是藉口。你現在度眾生了嗎?你自己都沒有度。眾生稍微對你不好一點,你恐怕就想害他,還談什麼度他呢?但是這裡也是打保票的,為什麼呢,因為你往生以後,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法境下,就沒有不發菩提心的。
  • 讀《無量壽經》可不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者,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說這三種人是什麼人啊?「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者,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 很多密行者沒有往生就到達極樂淨土了
    ,都在密修潛行。以前麥彭仁波切身體不好,他的侍者沃莎為上師的健康著想,時常把前來拜見的信眾擋在門外。有時仁波切趁沃莎不在偷偷會見客人,一邊往外看一邊說:「我們得快一點,千萬別讓沃莎看見,不然,他要對我們不高興了。」顯現上,沃莎對上師很嚴厲,作為弟子和侍者,似乎不應該這樣做,但他對上師的關愛是那樣真切強烈,以至於顧不上過多地注意自己的言行表現。
  • 淨空老法師:有人問我,你怎麼往生?我最好在講經時往生,經講完跟大家拜拜走了!
    淨空老法師:有人問我,你怎麼往生?我最好在講經時往生,經講完跟大家拜拜走了!我們不參與,怕的這個經沒人相信,沒有人學習;我們積極參與,我們承擔這個責任。自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萬緣放下一向專念,自己將來往生跟大家做一個最好的榜樣。我一生勸大家,最後走的時候為大家作證轉,自在往生沒有痛苦。那有人問我,那你怎麼往生?我說我最好在講經的時候往生,經講完了跟大家拜拜,我走了,這樣就往生了,好!沒有生病,歡歡喜喜、快快樂樂,我的任務完了,後頭有人繼續再幹。
  • 消除業障用什麼方法比較好,你把《往生咒》全名讀一遍就知道了!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經》簡稱《往生咒》,持此咒須身口意悉皆清淨。焚香跪拜佛像,合掌念誦此咒,日夜各二十一遍,能滅五逆、十惡、謗法等重罪。持誦此咒,現世心生歡樂,喜悅無比,消除一切煩惱;臨終往生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淨土。
  • 往生論淺示(1999年海雲寺專輯) 01
    淨土法門有三經一論,三經是《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佛說阿彌陀經》。後人又把《普賢行願品》、《大勢至念佛圓通章》加入,稱為淨土五經。淨土五經大家若不能有個詳盡了解,就很難完整地來學習、修證,很難完整地知道這種利益所在,就難免走一些彎路,難免出現一些過失。淨土一法有個標準,是於此娑婆世界雖然在五濁惡世,亦是但得諸樂遠離諸苦,這樣方是淨土法門的教育意義所在。
  • 天后梅豔芳的前世今生,她是否往生極樂淨土了?
    用佛教的語言來說,梅豔芳往生了。往生,意謂開始,另一個階段的開始,而非終結。目送著她上路的好友、為她修法助念的仁波切描述阿梅莊嚴殊勝的往生過程。2003年12月29日晚上,阿梅病情告緊,各方友好都湧到醫院去。病房內,放著佛陀圖和阿梅師父的照片,牆上懸掛著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圖畫,那是阿梅發願要投生的地方。
  • 念阿彌陀佛,就能做得到往生極樂淨土嗎?你做好自然就懂了
    有關往生極樂淨土的方法,在《佛說阿彌陀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佛說無量壽經》等經典中有詳細闡述。我之前在《同生極樂國》這篇文章中也對此有講解。簡而言之,往生極樂世界需要具備往生四因並斷除五無間罪和謗法罪。
  • 香港明星天后梅豔芳是否往生到極樂淨土了呢?
    用佛教的語言來說,梅豔芳往生了。往生,意謂開始,另一個階段的開始,而非終結。目送著她上路的好友、為她修法助念的仁波切描述阿梅莊嚴殊勝的往生過程。 2003年12月29日晚上,阿梅病情告緊,各方友好都湧到醫院去。病房內,放著佛陀圖和阿梅師父的照片,牆上懸掛著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圖畫,那是阿梅發願要投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