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無量壽經》可不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2021-03-03 驀直念去

《觀經》裡的一句話:


「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者,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

說這三種人是什麼人啊?

「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者,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這是《觀經》裡的話,有三種人肯定往生。什麼人?

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第三者,修行六念。

就這三種人能往生嗎?能不能?不一定。只讀經,方等經典還不行。

下邊還有回向發願。願生彼國。必須得回向,這個讀誦大乘和方等經典,任何大乘經典都可以。方等經典行不行?都行。

修行六念,六念指什麼?第一個就是念佛,念佛可不可以?可以呀!第二、是念法。第三個、念僧。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施、念戒。一共是六個,行不行?都行。

你行是行,必須以此回嚮往生啊!必須回嚮往生極樂!你讀經或者你持戒,你必須得回向,回嚮往生極樂。你能具備這種功德,一日乃至七日,皆當往生。

這裡給我們提示的是什麼?讀經到底能不能往生?能不能?不一定,以此回向就可往生。

這是以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作行門,讀經可不可以作行門?可不可以?

那有人說讀經不能往生,你信嗎?讀經能不能?不一定。念佛能不能?不一定。六念裡面有念佛了。就能保往生嗎?都不一定。沒信願,念什麼也不能往生。

你看慈心不殺,具諸戒行。這是從戒律上講的。律宗,可不可以?可以呀!讀經屬於教下,研究經教的,可不可以?可以呀!

所以讀經可不可以作行門?讀方等和大乘都可以,

那讀《無量壽經》可不可以?


不是可以,太可以了嘛!

因為你要讀其他經得回向,對不對?也得有「信願」。

讀《無量壽經》既修「信願」又修「行門」啊!信願行一次完成啊!高不高明?

讀經到底能不能往生?能往生。

尤其讀《無量壽經》,能不能?肯定能啊!大乘方等都可以,何況《無量壽經》!

那我們怎麼寫它?我們也寫成一個公式:以此回向是不是信願?信願加行,行指三種,都是行。

「信願行」,行是什麼?

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行不行?行。

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行不行?行。

三者、修行六念,行不行?信願行用讀經行不行?讀經可不可以作行門?

那有人怎麼說讀經不能往生呢?讀經念佛,有信願都能往生。沒信願,讀經念佛都不能往生,明白嗎?這是《觀經》啊!

這是《觀經》,證據確不確鑿?確鑿!這又一次證明念佛不是管往生的。如果管往生,這些就不能往生了,是不是?什麼管往生?信願管往生,證據充不充分?

還有其實《十六觀經》經題上,就已經說明白了。《十六觀》是什麼?《十六觀》都是行門,明白嗎?

《十六觀》是修行門的方法。念佛說了幾種?說了四種。「觀想」、「觀像」、「實相」和「持名」。行不行?都可以作行門。

用念佛作行門管品位的。你佛念到什麼樣,是品位高低啊!明白嗎?

但是條件是必須有信願。所以《觀經》證據充不充分?充分!

蕅益大師《要解》裡頭這樣說:

「然諸經示淨土行,千差萬別。」

這是蕅益大師開示。淨土的行門,千差萬別。說了很多方法:「如觀想、觀像、禮拜、供養、五悔、六念」等等,都可以。

「一一行成,皆生淨土。唯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故釋迦慈尊,無問自說。」

在《彌陀經》讓我們執持名號,是這個原因。你看收機什麼意思?機是根機。

最廣是什麼?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念佛方法下手容易,故佛無問自說。

用持名作行門,是首推持名。是第一,而不是唯一。這是誰說的?蕅益大師說的。

蕅益大師在《要解》裡說的,印光大師評價高不高?那等於誰說的?佛說的。

你看諸經,諸是多的意思。很多經論,示是開示,開示淨土「行」。淨土是不是信願行?是信願行。

開示淨土行,千差萬別。如觀想,可以作行門。觀像,可以作行門。禮拜,可以作行門。供養,可以作行門。五悔、六念,都可以作行門。

一一行成,什麼意思?只要你有信願,再有了行,都能生淨土,皆生淨土,明白嗎?行,你可以五悔。

第一觀想、觀像、禮拜、供養、五悔、六念,行不行?只要你符合信願行,不管你是懺悔也好,觀想也好。只要有信願加上一個行,都行,都行啊!皆生淨土,都能往生淨土。

但是為什麼持名最好?唯以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容易,所以佛無問自說。

說出執持名號,可謂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極圓頓。明白嗎?所以淨土最好選什麼作行門?持名。

所以說,我們通常都叫信願持名。這回知不知道,為什麼要持名?收機最廣,下手最容易。但是不能否定,用其他作行門不能往生。

以持名為第一,但不是唯一。觀想、觀像、行不行?觀想、觀像都是念佛,往不往生?往生啦!

所以說有沒有經典依據?所以這證明念佛持名,不是唯一,它不是決定往生的。

他是具足信願之後,你修任何法門都可以回嚮往生,明白嗎?統統可往生。

但是以什麼為好?以念佛為最好,為第一啊!有沒有證據?這是《要解》。

--節錄自《大經分享》第四套第8集

相關焦點

  • 這部《無量壽經》一天讀十遍,讀上三年,沒有一個不往生
    就是幫你往生的。這部經叫什麼?往生經嘛!你看你學這個,淨土是不是以這本課本,做修學課本呢?你看你把他學透了,學明白了,才能畢業呀!學《無量壽經》什麼時候算畢業?信願足了就畢業了,聽懂了嗎?信願足了,就是畢業了!論文寫完了,什麼論文?往生論文。你一定合格,阿彌陀佛批准了,就是入學通知書,畢業論文啊!是畢業論文,信願就是你畢業論文。我真相信,信到什麼程度?
  • 以大乘作行門,住大乘者加上信願,都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可不可以往生?皆可往生。得不退轉乃至無上菩提。有沒有這話?「若有眾生住大乘者。以清淨心。向無量壽。乃至十念。願生其國。聞甚深法。即生信解。」可不可以往生?可以往生。「乃至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此人臨終。皆當往生。」有沒有這話?
  • 我們為什麼能往生極樂世界
    下面我們看念老居士的解釋,「《無量壽經》乃淨宗之總綱。我國清代彭紹升居士贊曰:無量壽經者,如來稱性之圓教,眾生本具之化儀」。這個贊得好!《無量壽經》是阿彌陀佛稱性的圓教,與自性完全相應,字字句句的經文,是從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圓滿的大教,這是從佛那裡說的;要從眾生邊上說,是眾生的自性,眾生本具的化儀,眾生的自性跟佛的自性是一不是二。
  • 在極樂世界往生,蓮花一開,身就現出來了!!
    「與《論注》」,《往生論》的註解,曇鸞法師的作品,裡面解,給我們講解「性功德成就」,這個性就是真心,用真心功德的成就。極樂世界不要,沒有染汙,永遠用不著清潔,穿的衣服一塵不染,身體也是清淨沒有染汙,他不需要飲食。法性身是真身,心是真心,真心現的真身,真心現的淨土,所以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沒有一樣不是清淨的,身體無量壽,沒有生滅的現象。我們在這個世界,我們的身、我們的心都是剎那生滅,所以它是假的不是真的。極樂世界樣樣是真的。   在極樂世界往生,蓮花一開,身就現出來了。
  • 淨空法師:我的目標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
    我們在念老集註裡面可以看到,第十八願念老用心用得最多,注得最詳細,這是稀有難逢,我們今天遇到了。請看集注,右第十八願,這是右面這兩行經文,「十念必生願」。往生極樂世界不難,臨終十念必定得生。難,實在是難信,哪有這麼容易的事情?念老繼續跟我們說,「日淨宗古德」,日本淨土宗古來的祖師大德們,「較量諸經」,較是比較,量是衡量。
  • 佛教,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會不會再墮落?
    如果本生造作惡業,臨命終時才遇機緣,又能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舍下一切,那麼就會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荷苞待綻」!這個荷苞待綻就是消除你累世積累惡業循環的一個過程。這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絕妙」之處!
  • 蓮光|《往生論注》告訴了我們什麼:奇妙的極樂世界三事之水篇
    西方極樂世界也有水,但是西方極樂之水卻不是生存之要,而是有著更加殊勝的彌陀大寶海之加持妙用,我們先來看奇妙的極樂世界之水。《往生論》曰:「莊嚴三種功德成就者,有三種事,應知。何等三種?一者水;二者地;三者虛空。」 那麼這與《往生論》前所講的「種種事功德成就」有什麼區別呢?既有相同,又有區別!
  • 【求生極樂】在極樂世界往生,蓮花一開,身就現出來了
    「與《論注》」,《往生論》的註解,曇鸞法師的作品,裡面解,給我們講解「性功德成就」,這個性就是真心,用真心功德的成就。我們這個世界,沒有修到明心見性,全是阿賴耶識為體,所以現的現象是阿賴耶的相分,我們起心動念這個心是阿賴耶的見分,它不是自然的,它是造作的。妄心有造作,所造作的就是有生滅的,是染汙的,不是清淨的。
  • 一位盲人姑娘給淨空老法師的一封信:我們以後在極樂世界再見!
    一位盲人姑娘給淨空老法師的一封信:我們以後在極樂世界再見!從古到今,站著、坐著、睡著往生了那麼多的人呢!經典絕不會騙人。我就專誦《無量壽經》,專念佛號。其他不是不好,八萬四千種法門都是平等的,因為《無量壽經》圓滿而又直捷成佛,世間所有一切事、災難和眾生的一切只有大家都去往生成佛,才能更圓滿地解決。人人都不想受苦,想長壽愛美,一家人永遠團聚,但是不免生死苦痛,不往生成佛是根本不可能辦到的呀!我期望無量的眾生都能往生成佛。唉!沒有六道該多好呀!
  • 講堂|《無量壽經大意》01講(上)
    像《觀經》下品上生那個人,一輩子沒學過佛,沒讀過經,也沒念過佛,但是他臨終的時候聽到善知識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就「除卻千劫極重惡業」,這就是經題不可思議的力量;《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裡也說,如果有人書寫一四句偈,或者為人演說一句經文,都可以滅五無間業:這些我們讀了都覺得很不可思議。經文為什麼有這樣的功德?
  • 【故事心讀182】既然極樂世界可以帶業往生,為什麼好多念佛人去不了呢?
    這個人業障還沒有了(liao三聲),怎麼能上西方極樂世界呢?業障沒了(liao三聲),就不可以上西方極樂世界嗎?記得,極樂世界是可以帶業往生的。如果每一個人,都業障消盡之後,再去極樂世界,我估計西方極樂世界快空啦。地獄還沒空,極樂世界就空啦。為什麼?大家都是在無明中度過,舊業未了又添新業,對不對啊?今天呢,剛懺悔兩件事兒,上午懺悔完,下午又犯了其他兩件錯誤。
  • 這一生修行的歸宿,就是往生極樂世界
    在實際修行中,很多道友都存在疑惑:「我修的是大圓滿,即生成就,沒有必要再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吧……」「我最主要修的是本尊心咒,對極樂世界比較無所謂哎……」可能就是因為這樣的想法,所以對今年開始的阿彌陀佛念修不太重視,覺得和自己關係不大,念誦的意樂不強。
  • 學佛分享:為觸電男子念佛幾聲,當晚夢見他已往生極樂世界
    更多連結:極樂世界短視頻、MV集錦網友「過客」分享:2018.9.27 2000年夏天,一年輕男子早上五點鐘左右幫別人豎杆子不幸觸電身亡,下午四點多鐘我同別人去看,那人屍體放在外面樹陰下面,全身烏青,我站在屍體旁心中默念阿彌陀佛,念了幾句,晚上夢見他在極樂世界,我驚奇問他你是怎麼來的,他說是觀音菩薩把他接來的
  • 01 | 《往生論注》與《往生論》關係
    從今天開始我們分享《往生論注淺講》,此書是根據宗道法師在北京善導書屋講述的《往生論注》錄音整理而成。講述的時間是從2018年7月到2019年5月,共三十三堂課。全書總計62萬字。法師本次的講解重點貼循《論注》文面而作相關闡釋,主要參考淨宗法師的《往生論注講記》,著重選擇講記中精華且重要的思想重述之,風格輕鬆親切,通俗曉暢。
  • 五濁惡世開金蓮,極樂世界生白蓮,為何蓮花在佛教如此殊勝?
    而作為佛門十宗之一的淨土宗,顧名思義就是要讓大家都能夠往生西方淨土(也就是極樂世界),這個宗門以「念佛」為最高法門,只要誠心誠意念誦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馬上就會生出一朵白色法蓮出來(梵音芬陀利華),上面也會標上你的名字和影像——換句話說,這等於就是為你打開了通往淨土的一道門縫
  • 修持彌陀法門,往生時西方三聖會前來接引?
    這是修持淨土法門者每天必讀誦、發願的回向文,顯示西方三聖於臨終來迎是往生極樂世界的象徵。「西方三聖」是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西方三聖」又稱為「阿彌陀三尊」,是指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以及觀世音和大勢至兩大脅侍菩薩。
  • 威力無比的「往生咒」
    咒語全文只有57個字,非常容易背誦,但是卻有無比強大的威力,持誦往生神咒,絕不僅僅是能未來得生淨土,更是在現生當世就能收穫非常明顯而且巨大的功德利益。持誦利益由於「往生」二字易使人誤以為此咒只與往生有關,只能讓念誦者或所祈求的特定對象「得生淨土」,而忽略了它的另一個極其重要的功效與意義,即「拔一切業障根本」消除業障的現世利益部份。
  • 往生咒——智者學佛
    「枳多」意譯為「堅決」;「迦利」意譯為「往生」。表示有堅強的信念,相信只要有誠心,一定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意譯為「遍虛空宣揚甘露者」。 15、娑婆訶。意譯為「速疾圓成」,指很快達成目的,圓滿成就佛道。四、《往生咒》的出處。
  • 問師父:平時念無量壽經,沒有時間可以改念阿彌陀經嗎?
    問:我平時念無量壽經,最近沒時間念可以改為念阿彌陀經嗎?或者有時間就念無量壽經,時間少就念阿彌陀經?怎麼修持好一點?答:可以。不是靠念經往生極樂世界,而是靠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就是阿彌陀佛救度我們的大願船。佛經勸導我們要願往生極樂世界,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問:我是學淨土宗的。
  • 往生極樂世界,即生超出輪迴
    今起我等師徒諸會眾,依止無量事業之總持,稀有自在心境巧方便,令眾往生樂國我心語這一頌是說:從現在開始,我們師徒要肩負起一個責任,就是攝持一切有緣眾生往生極樂世界。比如一個人從小開始讀十幾年世間書,有的讀到十六年、二十年,這就是共業現象。過去不可能讀這麼長時間的書!而這樣讀下來,薰染上各種外道知見,造成心思複雜、分別心增盛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