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5日,我正在株雷路旁一水田邊拍攝林鷸,突然有兩隻絲光椋鳥闖入畫面。絲光椋鳥:體型大小和其他椋鳥相似,體長20-23釐米。嘴朱紅色,腳橙黃色。多棲息於開闊平原、農作區和叢林間以及營巢於牆洞或樹洞中。絲光椋鳥雄鳥整個頭和頸白色微綴有灰色,有時還沾有皮黃色,這些羽毛狹窄而尖長呈矛狀,披散至上頸,懸垂於上胸。背灰色,頸基處較暗,往後逐漸變淺,到腰和尾上覆羽為淡灰色。肩外緣白色。兩翅和尾黑色具藍綠色金屬光澤,小覆羽具寬的灰色羽緣,初級飛羽基部有顯著白斑,外側大覆羽具白色羽緣。頭側、頦、喉和頸側白色,上胸暗灰色,有的向頸側延伸至後頸,形成一個不甚明顯的暗灰色環。下胸和兩脅灰色,腹至尾下覆羽白色,腋羽和翅下覆羽亦為白色。雌鳥和雄鳥大致相似,頭頂棕白色,頭頂後部至後頸暗灰色,其餘上體灰褐色,往後變淡。腰和尾上覆羽灰色,額、頦、喉、眉紋和耳羽灰白色,胸淡皮黃灰色,其餘下體灰白色,兩翅和尾似雄鳥。文章中第二張圖片為雄鳥。繁殖期5-7月,孵卵主要由雌鳥承擔,有時雄鳥亦參與孵卵,孵化期12-13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以昆蟲為食,尤其喜食地老虎、甲蟲、蝗蟲等農林業害蟲,也吃桑葚、榕果等植物果實與種子。無危。絲光椋鳥在中國種群數量曾經較為豐富,而且分布也較廣,在海南屬於候鳥,也有部分留鳥。絲光椋鳥常在農田和村落等人類居住的區域活動和覓食,一方面易受農藥對環境的汙染等危害,另一方面也常被人為捕捉,作為籠養觀賞鳥出售。正因如此,絲光椋鳥無論是分布區域還是種群數量,都已呈現明顯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