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建築學會室內設計分會(CIID)理事,喜舍創始人,同時也是古玩愛好者、收藏品鑑家。因為喜歡懶洋洋地躺在椅子上,他還被朋友們戲稱為「龎老爺」。看起來「玩世不恭」的他,於2013年創建了喜舍,建成後被媒體爭相報導,獲獎無數。「生活的狀態是什麼樣,可能你設計的東西就什麼樣。」年輕時候,他做過廣告、影視、戶外發行……與室內設計幾乎「八竿子打不著」。
龎喜偏愛器物,對石頭、古董、盆景、珠串等尤為喜歡。石頭一個個「搬」回家,珠串塞滿家裡的抽屜……隨著了解逐漸深入,龎喜似乎入了迷。從《藏物志》《陶庵夢憶》到李漁的《閒情偶寄》,每一處攜藏著物件的文字,都被他反覆琢磨。三年時間過去,龎喜近乎痴迷地研究著這些東西,金銀銅鐵錫竹木牙雕均有所涉獵。這塊石頭立起來肯定沒有落下來好看,因為它有落雨的這個部分,它其實有一個山頂的感覺;這塊石頭還不錯。因為它比較各種皮革都有質感啊,什麼皮革都有……」幾個人坐在壁爐旁,圍成一圈烤著火……就這麼憧憬著,房子的定金便交了過去。有人猜測,此為「慈悲喜舍」之意,龎喜笑笑:「其實很簡單,就是龎喜的喜好之所。」當時,他完全不懂畫圖,對施工工序也不甚了解。如果交給別人去裝潢,很難保證100%契合自己的心意。拉一個施工隊伍,組建好基礎的水電;再連同朋友,為房子設想合理的布局。可能先前對石頭盆景的痴迷打下了基礎,龎喜對空間構造特別敏感。看著眼前空蕩蕩的毛胚房,源源不斷的想法在心底勾勒成型。兩個月後,房子裝修完畢,藝術感與煙火氣兼具的風格,引發朋友們一陣驚嘆。
PXD 龎喜設計(杭州)事務所細節圖
接下來的時間裡,他不斷變換家裡的陳設,有時添一個盆景,有時放一個石雕。甚至遇上晚上睡不著的時候,他就偷偷起身,把客廳的家具全部挪一個位置。「不是說一個空間做完以後,它一如既往地多少年都是保持這個樣子,它可能需要不斷地動。所以,我覺得喜舍它是一個多年的作品。」特別喜歡石頭的時候,他會把一個個石雕搬回家,為了維持整體的基調,調整沙發茶几的擺放位置。偶爾,他也想在屋裡「種」一棵樹。可屋裡沒有水土,想要養活樹木談何容易。龎喜就買了一棵「木乃伊」樹,沒有真的枝葉,只有樹幹部分。接著,他用做盆景的方法,在樹上小心翼翼地插上松針。每日中午正晴,太陽光從樹頂的縫隙射下,在地上投下一片淡淡的陰影。這個設計,後來被他運用到鳳臨閣、綠城藍城等許多項目中。
綠城 相心谷·詩意農莊工區餐廳細節
每當有偏好的元素,他就忍不住放在喜舍裡,搭配調試。
連帶著生活,在喜舍的「化學反應」下,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各行各業的人聞訊趕來,許多都是以前完全不可能認識的朋友。知名企業的設計邀約也蜂擁而至,他終於有機會,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情。龎喜在採訪中幾次提到太太,圈子裡一些朋友,把他們夫婦稱為「神鵰俠侶」。「她是神,我是雕,大家開玩笑這麼說,但其實我很認同這句話。」因為我跟我太太大概是18年了吧,我們兩人一直相濡以沫。」結婚以來,龎喜和太太幾乎沒有吵過架。哪怕遇到分歧,他們也會平心靜氣地說出各自的觀點想法。那些天馬行空的構想能夠落地,與妻子的支持脫不開關係。生活上,龎喜柔和幽默,一旦切換到設計領域,他又會變得有些強勢。他的團隊裡沒有業務員,所有項目都由設計師與甲方直接對線。面對設計師們最為頭疼的「對手」,他的氣場卻絲毫不弱。「我從來沒有把甲方當成甲方,而是把甲方當做朋友對待,和他們進行朋友間的互動。」龎喜從小崇尚「文人氣質」,之前痴迷核雕摺扇,便與此不無關係。在他心裡,文人就算忙於生計,也不會忘記堅守某種底線。「一旦這種底線被觸犯時,作為文人,一定會反抗,會留下文化的『刻痕』。」抱著這種信念,他在接手項目之前,往往會對甲方提出一定要求。會不會尊重自己的意願、是否對設計師有相信度……對方具備一定基礎,才可能進行下一步的溝通。項目做到最後,龎喜和甲方都成了很好的朋友,許多人直到現在,依舊保持聯繫。
滬上會館會客廳陳設細節
大部分人的住所,不僅用以居住,也寄託了責任與情感。
當走入一個空間,整個人都會感到舒適愜意,安全感瞬間充盈時,所處的區域才能稱之為「家」。「你對生活是什麼樣的態度,生活就會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回敬你。」
順其自然,是龎喜對生活的態度,也是他一以貫之的設計理念。
好的房子,需要具有「主人氣質」,好的設計,需要具有「生活標籤」。網易聯合碧桂園以及博意設計舉辦「居住在中國——樣板間設計大賽」,致力於尋找最懂中國人居住的設計人才。大賽以「NEW LIFE IN CHINA居住在中國」為命題,向室內設計師群體徵集表達社會生活態度、彰顯現代生活方式的中國品質居住設計。作為本次大賽的合作方,碧桂園從「人居」需求出發,搭建「碧U好房」健康住宅體系:
鄰裡U,圈層社交、寵物陪伴、繽紛社區;
健康U,歡樂童趣、活力健身、頤養修身;
服務U,24小時管家、清潔社區、便民推車、便民藥箱、共享服務;
品智U,禮序歸家、無感通行、非接觸測溫;
安全U,智能安防、夜間安全歸家、無障礙歸家、安全衛浴;
以健康價值為導向,不斷提升安全健康智慧服務,切實為消費者提供更健康的人居生活。
設計無需刻意,生活,便是構建幸福最好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