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學術寫作
寫文章、寫作文這件事大家從小學就開始了,但是所謂的「學術寫作」可能對大家來說有一定的陌生。
學長在劍橋的第一堂課,老師講的就是「什麼是學術寫作「。
劍橋的講師告訴學長 「academic writing is another language,which different from the English, Chinese, and other languages. 」也就是說,學術寫作相當於另一種獨立的語言體系,即使native speaker也不是天生就會寫學術論文的。
換句話說,學術寫作是個技術活。
學術寫作自己是有獨立的規則、約束和章法的,與一般的英文寫作(比如雅思託福written test)是不同的。所以即使是雅思寫作7分、託福寫作29甚至滿分的同學,讓他們寫學術論文的時候,也會遇到一定的困難。
所以說,同學們要抓住相關的要點特徵,明白學術寫作區別於其他寫作的特點。熟悉寫作方法,是寫好論文的關鍵所在。
根據學長自身的學習經歷,他覺得學術寫作區別於其他寫作主要是三點。
第一點是學術寫作有一定的規律性和章法。可能其他人會用「套路「這個詞,但這並非所謂的套路,而是一些約定俗成的文章結構、行文方法以及邏輯脈絡。
第二點是學術論文有一定的功能性。每篇論文絕非是無病呻吟,而是旨在解決一定的學術問題。 第三點學術論文一定是嚴謹的。論文不是opinion-based 誇誇其談,而是用事實說話,有根據的客觀表達。
(1)規律性
學術論文到底是哪些地方有規律有章法呢?學術論文的規律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方面:論文整體的思路有據可循
絕大多數的學術論文是根據「提出問題——拿出理論——提出假設——擺出數據——說明方法——驗證假設」這個思路寫出來的。
這裡面包含了幾個要素:問題、理論支撐、作者的假設、證明作者的假設、用了何種方法證明。
所以,學術論文的整體思路背後隱藏的是以上這幾個關鍵要素。
任何論文都是需要理論基礎引導,客觀數據支撐,還有主觀數據解讀。
第二方面:學術論文的行文方法都是有約定俗成定結構。
這個結構就是「Introduction —— Literature Review —— Methodology —— Discussion —— Conclusion 「。
在開篇 introduction部分,簡單告訴讀者這篇論文的研究對象是什麼?研究目的是什麼?研究方法是什麼?有的論文會有Literature Review部分,這一部分主要是概述以前論文都在這個領域研究過什麼。
通過引用別人的文章,不但能闡述出你研究領域的相關重點概念,更能通過和其他論文的比較,體現出自己這篇論文的價值所在,也就是所謂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aper。
文獻回顧之後,就需要闡述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闡述,主要是為了證明研究是可行的,方法是科學的,得出的數據是可信的。由於在不同學科、不同研究領域中研究方法不同,在此就不細說了。
接下來就是論文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Discussion。這個部分要求學生對得出的數據進行解讀,任何一個單獨的數據是沒有太多意義的,只有在一定的情況下,一定的背景下才有價值。Discussion就是闡明數據與現實的關係,這一點很重要。
最後,也就是文章結尾部分,需要把以上提到的每一個section的最重點的內容總結下。好的結尾或者說更客觀的結尾,會提到文章的局限性或是這個課題之後的研究方向等等。
以上就是學術論文行文結構的規律性。
(2)功能性
每篇論文都不是無病呻吟地誇誇其談,而是為了尋求一個問題的真實答案,解決學術問題。
一篇好的論文還會澄清研究中的局限性和不足之處,有待後續進一步證明。這個就是學術問題的功能性。
然而這個功能性是決定論文好壞的必要不充分條件。也就是說,到底你研究的問題值不值得研究,你的研究有沒有價值。
這一點對於申請海外名校也是十分重要,在申請的過程中,大家可能會經歷面試。面試中考官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你為什麼要學習研究這個領域?你的研究會有什麼貢獻?
這個是PS個人陳述中要回答的問題,甚至在博士申請的RP研究計劃書裡也需要主要回答的問題。
(3)嚴謹性
這個嚴謹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內容嚴謹,另一個是語言本身的嚴謹性。
內容的嚴謹性體現在在論文中對每個提出的觀點都需要有嚴謹的解釋。為了做到更加客觀和嚴謹,需要排列出不同聲音、不同解釋、結論不同的文獻,通過討論不同的觀點,從而進一步加強論點。
換句話說,不僅要做到有理有據,還要做到百家爭鳴,不能一家獨大,要承認在這個領域的其他態度和看法。這一點,在人文社科領域尤為重要。
語言的嚴謹性是指要用professional language,而不是日常隨意的口語表達。論文語言要儘可能的客觀,表述要準確,用詞要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