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缺錢的中國影視界 何時才能擺脫五毛錢特效

2021-01-08 電科技

 《長城》上映4天破5億票房,對比媒體對該片的一片吐槽之聲,倒是該片的特效贏得了壓倒性的好口碑。張藝謀大氣磅礴的氣場、匠心獨運的中國元素和瑰麗的色彩布局,被工業光魔、維塔等好萊塢頂級製作團隊製作出了極強畫面衝擊感。這一次,終於不再是 「五毛特效」了。由此帶來的思考則是:這一次老謀子用的還是好萊塢團隊,但中國自己的特效團隊呢?在一點也不缺錢的中國影視界,我們自己的製作離擺脫「五毛特效」,距離還有多遠?


長久以來,中國的影視特效總是處於疲軟的階段,在網劇、網大快速迭代過程中,中國影視製作的「五毛特效」開始備受詬病,一度被奉為很有網感的PS型特效也開始失去受眾,而高質量的特效似乎仍很難誕生。為此,骨朵傳媒走訪了國內著名特效公司及相關業內人士,捋清中國影視特效行業的的問題所在,中國影視特效想走出「粗陋」困境,還需要在哪些方面發力?

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特效

國內著名特效製作公司MORE的製作總監趙浩強在2016年加盟MORE之前,曾有近20年的特效製作經驗,並為Base FX服務過多年。Base FX是國內最著名的特效公司之一,曾憑藉在HBO迷你劇集《太平洋戰爭》第1季第5集中的特效製作,獲得第62屆艾美獎最佳視覺特效獎,這可能算得中國特效公司在國外獲得的最強殊榮了。作為Base FX的 合成總監、特技總監,趙浩強參與過好萊塢大片《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金陵十三釵》等作品,也因此對好萊塢級的特效製作有過頂級經驗。

在趙浩強看來,中國影視界的特效製作領域,首先是整體起步很晚,大概在2010年左右才算正式起步。他介紹說,在當時,CG(Computer Graphics計算機動畫)對很多客戶和特效公司來說還都比較陌生,就像早先拍的《讓子彈飛》裡一開始的火車翻跟頭、《無極》的人體風箏等,雖說有滿滿的槽點,但在當時也算新鮮事,中國製作團隊當時普遍還沒有達到那種水準。

差不多從2010年肇始,受到《阿凡達》在內地創下高票房紀錄的刺激,國務院在當年推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大量的資金投入這一領域。其實如果按這個時間起步的話,發展還算快,現有像Base FX、天工異彩等幾家較大的中國本土特效公司,有的已達到上百員工的規模。其中天工異彩憑藉去年的《尋龍訣》中超級刺激的兩個小時,奇幻絕倫的冒險旅程和巨大的視覺衝擊,做出了不輸好萊塢大片的正宗摸金範兒,給特效製作業內打了一針強心劑。

缺乏培訓機構,是趙浩強指出的第二個問題。中國本土製作人員對CG的理解普遍處於淺層階段,「只會利用Maya等製作軟體,還不能完全理解製作背後的意義,就像即使現在還沒有《2012》,中國的團隊能清晰的描繪出100級地震的場景嗎,即使今天還沒有《阿凡達》,中國的團隊能清楚的描繪出一個美輪美奐的潘多拉星球嗎? 」答案是不能!因為這些製作人員普遍沒更沒受過正統的訓練,沒有學習機會,都是靠看別人的片子加一點一點的自我摸索做起來的。這種學習也許不僅是軟體的使用,還應當包括基礎的藝術感覺,而我們的大學院校或各種培訓機構的速度遠遠沒有跟上。

「中國特效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另一位從業者、Dr_Red動畫製作有限公司的張曦直接了當地表示。由於特效製作是一個高度工業化的流水線工程,需要大量人員投入和分工合作,但在國內,太多小型的特效公司無力解決高難度的設計和製作。據張曦了解,目前座標北京的視效製作公司約有100家,但佔大多數的仍是工作室類型的小公司,開發能力很弱,整個行業尚未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大多都是用一些像Maya max、finalcut等比較成熟的商業軟體,而一個完整成熟的特效行業是分工精細化,這才是中國影視特效走向全球化的有力支撐點。雖然中國已有些規模較大的特效製作公司,但還未形成行業中的精英或巨鱷格局。

但時機已到,雖然整體水平低,但也偶爾能爆出亮點,除了大製作的院線片,電視劇、網劇這幾年已經開始有亮點爆出。比如前不久上線的網劇《器靈》,這部專注於影遊互動的公司對CG的理解更深入,也由此更精心地設計了特效。無論是霸氣御姐赤霄、英氣十足的雪月、還是充滿異域風情的小蘭,都讓人眼前一亮。炫酷的打鬥場景和由頂級特效團隊捉刀的精緻特效也都顯示出了劇組的良苦用心,不少網友都表示被器靈們圈粉。

《器靈》視效指導、V-Nuts聯合創始人遲宗旺在分析備受關注的原因時坦誠表示:雖然相比電影,這個級別的特效遠遠不夠,但「主要原因是大家對網劇特效的整體期待不高,突然有一部比較好的片子超出了期待,就得到了認可。」可見只要製片人有這個意識,並精心去和特效團隊溝通,項目還是很容易用特效話題脫穎而出的。

明星片酬過高,抑制了特效市場的發展

投入跟不上,也是「五毛特效」被詬病的根本原因之一。

好萊塢對特效製作向來是大投入,甚至佔據預算的一半以上。比如《復仇者聯盟》這樣的好萊塢大片,50%的預算都用來製作特效,明星片酬大概佔35%,剩下的15%才是拍攝費用。這些大片的總投資很多都在2億美元以上,也就是說光特效一項的花費就超過6億人民幣,所以很多好萊塢大片的海報不是在賣明星,而是在賣特效。

對比而言,中國目前的特效市場投資,體量只有美國的一半不到。國產電影的現狀是:總投資遠遠不及好萊塢,特效製作費用也很少能達到總投資的30%,但卻有很多電影投資的80%都用在了演員片酬上。對特效的投入,遠遠比不上在明星片酬上的大手筆支出。

低投入當然只能帶來「五毛效果」,遲宗旺說,好的特效製作跟投入是成正比的,「只花100塊就想要做出1000萬的效果,那是不可能的,最好也只能達到200塊的效果」。而如果一個投資人本身只是低投入一部電影的製作,表示他本身對特效效果就保持了低期待,自然就出不了好的作品。

這樣的投資意願可能來自於資方對特效能否吸引觀眾,持有懷疑態度。雖然國產片這兩年成長迅速,但明星作為票房的引吸力可能更直接,寫在項目書裡也更有噱頭。 「關鍵在於,大投資不見得會回本,」遲宗旺說,「像諸如 《北極大冒險》之類的不知名的片子,大量的砸錢在特效上面,而票房就不見得能保證,所以也就放低了要求,因此大家只會投有名的片子。」對此趙浩強也表示,「對於中國的投資方來說,除非特別有情懷,才會投。」

在明星片酬的抑制下,國內製作人員的成本提高成為了另一重阻礙。遲宗旺提到:「之前在美國需要100美元做出來的東西,在中國花20美元也可以做出來,但只限於那些低技術含量的東西。而現在,中國人力成本已長到了30至40美元,價格優勢沒那麼明顯了。另外,不統一的、混亂的市場價格,導致優秀人才很難集聚到一起,自然也會影響到最終作品的品質。」

中國影視特效與好萊塢之間,隔著一個特效總監的距離

放眼中外電影市場,特效作品中最經典的案例無疑是《阿凡達》,據報導,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在最初拿到1000萬美金投資後,只做了一件事——全部投入到10分鐘樣本的拍攝中,並運用了堪稱震撼的特效技術,成功的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得以維持後續拍攝。

遲宗旺介紹說,國外更追求專業上的極致。好萊塢的在特效製作方面的要求較中國高出不只一個等級,比如要在一個鏡頭裡面將一個杯子抹掉,首先要還原出這個杯子的模型,同時由於好萊塢的影片多為3D或4K的畫面,畫質要求相當高,模型和實物的像素差距最多只允許相差3至5個像素。

而在國內,尤其是網劇方面,由於大部分的播放行為是在電腦或手機移動端進行,無論是觀眾還是片方對像素和畫質的都不太高。趙浩強提到,大多數導演對特效製作沒有什麼了解,一開始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等拍完了才發現原來還可以拍的更好。就像新版《西遊記》開播的一次媒體見面會上,張紀中聽到有記者質疑新版《西遊記》引以為豪的特效「太坑爹」,張紀中眉毛一挑:「是有遺憾的地方,你都看出來了,難道我看不出來?只能說,在現有的投資和中國特效製作水平下,我們已經盡力了。」

當然,最主要還是中國的特效製作方本身的要求就不高。中國很多製作成員都是半路出家,把特效製作當一份打工。遲宗浩說:「甚至有的公司直接找一群畢業生進行製作。」這可能是由於中國嚴重缺乏能做統籌、協調的特效總監。

在國內,大部分沒經驗或者要求不高的導演,腦子裡最初對畫面很難形成具體要求。遲宗旺說,「有時製作方會準備10種方案做備選,但最終一個都選不中。這樣長時間就會造成人力和特效製作成本上的加大,好多團隊正是因此而倒下的。」所以如果能夠有一個全程參與統籌、策劃的特效總監來綜合做指導,那麼效率必然就會有一個極大的提升。此外,統籌人員跟不上,就容易導致技術環節的不完整,也大大影響了呈現效果。

相比而言,國外特效水平的高超之處就在於很會運用團隊,國外特效團隊大都以數學或計算機動畫專業技術人員為主,人人都是某個技術領域的專家。像《復仇者聯盟》、《侏羅紀世界》這樣的好萊塢商業大片,後期製作動輒動用上千人的團隊,很多都是有著多年工作經驗的動畫師、合成師等。尤其是,國外製作團隊通常會有一名負責統籌的主要負責人,以及與編輯和拍攝團隊溝通的專業人員,這極大地提高了製作方與拍攝團隊的溝通效率。「中國尤其缺乏特效製作綜合管理人才,」趙浩強說,「只有在製作、拍攝方案、管理方面擁有個近10年經驗的人才能承擔這個責任。」

此外,影視特效是一個需要精雕細琢的功夫活。以《器靈》來說,V-Nuts團隊從《器靈》劇本前期就介入了,和導演、製片、編劇一起分析劇本,了解編劇的初衷是想表達什麼樣的效果,之後通過現場實例場景和實景輔助去實現,然後做出一些概念圖或動態預覽給到導演和製片人。

後期製作時,先將素材精簡到規定的播放時間長度,加上片頭、片尾、字幕、植入廣告等素材,之後才進入正式的視效製作。20多人的團隊,各有分工,包括美工處理、模型(道具)、動畫綁定、CG特效、燈光材質渲染、合成、以及專門的跟蹤人員(相當於攝影師將現場拍攝數據還原回來)。

但整個流程中,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要不破壞一個房間實現爆破場景,需要將整個場景全部還原,通過現場採集的詳細數據,進行後期重新建模,然後製作出爆炸場景,再與現場拍攝的素材融合,給觀眾以真實房間爆炸的感受。

《器靈》裡很多類似場景都是通過這種實景建模後模擬完成的。比如,一個人身上著火了,會建一個接近於100%真人的CD模型,在模型上加火,同時匹配相應的動作和表情。

但這只是粗略的過程,合成的每一步都需要精細的比對,以防止出現音畫不同步、特效內容跟實際動作不相符等細節問題。《器靈》第一季裡有一把飛刀,因為衝擊力不夠、路徑不對等因素,光飛刀繞圈運動軌跡就改了20多版。「所以真正重點在於對小細節的把握,才能避免發生低級的失誤。」 遲宗旺說。

當前中國「五毛特效」作品普遍,大多是製片方為了趕時間,壓縮了特效製作的時間。而特效製作需要精雕細琢,面對緊張的檔期要求,只能犧牲效果和細節。為此,有些製作方想到的辦法是:將一部影片的一部分重要效果交給水平較高的製作公司,餘下的就降低要求。「這也導致一部電影裡,常常有些鏡頭感覺很好,但有些鏡頭簡直不能看,差距很大,」遲宗旺說,「因為留給特效的時間太少了,最後只能採取大家同步,由十幾家製作公司同時完成一個影片的辦法。」

而對這個長時間、精細化的過程,統籌人員就顯得分外重要。如果能有一名早期即參與影片策劃的特效統籌,儘早參與拍攝前期的溝通,留給特效團隊更多的時間,也就能更高效地完成特效製作。如果導演本人對特效引發重視,又注重和團隊交流,才能呈現出更好的效果。

據骨朵了解,《長城》全片共有1300多個特效鏡頭,拍攝時,特效總監全程在片場看片,並與張藝謀時時交流;後期特效在洛杉磯做了15個月,據片方透露,有的鏡頭被改了30多次,張藝謀一遍遍看,一遍遍和特效人員討論修改方案,這裡加點菸,那裡打點光,力圖呈現出中國味道。

「光是饕餮的造型,維塔工作室就設計了一千多稿,我都看暈了。包括衍生品的開發,過去中國電影不重視這一塊,這一次我們也很早就開始準備了。」張藝謀在接受採訪時透露說,「長了很多見識,也磨練了很多,這些經驗都會用到以後的拍攝中。」

什麼時候我們中國自己的特效團隊才能崛起到國際大片之中?趙浩強說,國內需要一部像《阿凡達》這樣的標杆作品,來引領中國特效向前發展方向,這也是目前國內特別缺乏的。也許《長城》之後,這個局面能被逐步改變。

電科技專注於TMT領域報導,青雲計劃、百+計劃獲得者。榮獲2013搜狐最佳行業自媒體人稱號、2015中國新媒體創業大賽總決賽季軍、2018百度動態年度實力紅人等諸多大獎。

投稿請登錄:http://www.diankeji.com/member
商務合作請洽:marketing#diankeji.com

聲明:本站原創文章文字版權歸電科技所有,轉載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本站轉載文章僅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電科技立場,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明明不差錢,為何國產電影裡的特效,總被稱為五毛錢特效
    的確,想想當年的《盜墓筆記》號稱投資多少億,粉絲還指望著他能還原小說,結果呢來也就是五毛錢的特效。花千骨劇組連一個包子都要做特效,這做出來的包子,觀眾隔著屏幕都覺得尷尬。不過這就奇怪了,明明劇組不差錢兒,為什麼做出來的特效卻總是撲街呢?問題出在哪兒呢?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聊聊特效這個話題。
  • 日版《微微一笑很傾城》上映,男女主顏值被嘲,五毛錢特效太辣眼
    隨著影視界的發展,今年頻繁出現翻拍現象,一部經典好劇逃不脫被翻新的「魔爪」。不僅如此,中日韓泰之間也出現相互翻拍的現象,就比如我國經典之作《步步驚心》,被韓國買下版權翻拍,並在上映之後受到很多觀眾的歡呼聲。
  • 詳解|國產影視劇五毛錢特效頻出,究竟是哪些原因在掣肘?
    這些並不是個例,甚至可以說是中國特效影視劇的普遍現象。與其說是觀眾已經對國產特效影視劇失去了信心,不如說是極度差勁的「五毛錢特效」的輪番轟炸下,澆滅了觀眾那僅存的希望。時至今日,中國影視劇特效的發展如此滯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也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讀。
  • 同樣是五毛錢的摳圖特效,為何《孤芳不自賞》被罵的那麼慘
    除此之外,這部劇中的五毛錢特效也是經常被吐槽。比如男主角寫字等等一些場景,還有一些外景,都能夠明顯看得出來是摳圖而成的,但是,觀眾吐槽歸吐槽,喜歡也是喜歡的。而且,這部劇現在都已經播出結束了,男女主角都憑藉這部劇得到了很多的關注度,說明這部劇還是很受觀眾歡迎和喜歡的。只不過同樣是摳圖和五毛錢的特效,當年的《孤芳不自賞》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 五毛錢的特效,處處有特權的欒雲平,《德雲鬥笑社》這是要逆天?
    當然作為一檔綜藝節目,能夠吸引觀眾的遠遠還不止這些,節目裡那五毛錢的特效,處處有特權的欒雲平,越看大家越覺得,這節目如今是準備逆天?只是背後秦霄賢拿著衣服看熱鬧的吃瓜表情太讓人出戲了,拜託德雲男團們做特效要做全套啊!而且這種粗糙的特效一看最多五毛錢工資,嚴敏做節目經費不足是常事,可沒想到和財大氣粗的德雲男團合作之後仍然捉襟見肘的,真是見識了。
  • 《醉玲瓏》可看的不僅是五毛錢特效
    世界只有不到1%的人關注了影視後期你是個很特別的人影視後期定期推送「AE+PR+C4D 影視特效合成
  • 《有翡》發布預告片,被嘲粗製濫造,五毛錢特效
    可是都受到了不小的爭議,很多人看後發現有粗製濫造的跡象, 五毛錢特效之所以出現這種粗製濫造的跡象這部大型的古裝劇毫無疑問特效的量是非常大的,所以需要消耗很長的時間,最起碼得消耗七八個月。主演演技、服化道、配音都不太行。。。。。
  • 國產山寨版《哈利波特》,全片五毛錢特效,讓看過的人都懷疑人生
    我們先來看看「異能學院」之異能,首先登場的是念力,其用途是掀女同學裙子掀裙子也就罷了,居然連個小小的安全褲都奈何不了,這個異能也太弱了。接著是另一位同學五毛錢摳圖特效加持的隱身術名叫異能學院,異能都是這種程度也太糟糕了,然而叫人想像不到的糟糕還在後頭。這部電影抄襲《哈利波特》就算了,偏偏還抄的一點也不走心。
  • 五毛錢的變裝特效,爆火的爆米花大叔,你是否也想get同款特效?
    五毛錢的變裝特效,爆火的爆米花大叔,你是否也想get同款特效?一直以來,短視頻上都非常流行變裝視頻,畢竟這種小投入的短視頻製作便能吸引來大批粉絲的圍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近日一個貴州女孩兒和爆米花大叔利用爆米花來變裝的視頻火爆了全網。
  • 打破五毛錢特效的科幻電影《變異九頭蛇》826上映,等你來看
    說了是科幻電影,影片中肯定少不了特效場面,比如這九頭巨蛇嗜血成性的形象,就是通過特效的加持才能展現出來了。國產科幻電影一直被觀眾嘲笑是五毛錢的特技,但是在這部電影,即使你將畫面放到非常大,也依舊能看到逼真的畫面呈現,甚至連九頭巨蛇面的幾顆獠牙都顯得非常清晰。注重細節,讓這部科幻電影更受觀眾的認可。
  • 《琉璃》上線惹爭議,「五毛錢特效」遭吐槽,男女主演技也被質疑
    古偶的特效如果做的不好,同樣也會讓觀眾「出戲」,不少古裝武俠劇中都會有一些和怪物神獸打鬥的場景,一般的怪物神獸應該都是令人膽顫的存在,然而《琉璃》目前出現的幾個古偶都被觀眾吐槽特效太假,沒有上古神獸應有的樣子。
  • 《盜墓筆記2》被指節約過度,五毛錢特效打造海底墓
    令人驚詫的是,這部劇播放量驚人,短短幾個小時便已經達到將近八千萬播放,可口碑卻一落千丈,撇開選角和劇情不談,光這部劇中的特效便已引發網友無數吐槽。實在令人替它捏把冷汗。按照劇情顯示,吳邪得到了蛇眉銅魚,同時又知道三叔在南海失蹤的消息,為此,他接受了三叔合作者的邀約,前往南海去尋找三叔的下落。整個故事發生的背景,便在南海海底的一座古墓之中。這座海底墓其實是整部劇的亮點。
  • 《隱秘的角落》竟然有五毛錢特效,網友質疑這也算網劇清流?
    《隱秘的角落》上映了,豆瓣評分9.0,其中的演員演技炸裂,有主演秦昊的貢獻,也有小演員們的精彩演繹,更有很多配角的不著痕跡的表演,但是,你知道裡面有特效嗎?章子怡回應稱:只要不跟秦昊,就去。秦昊回覆:好懷念多年前的爬山。不跟秦昊去爬山成為一個梗。在這裡電視劇裡面,竟然有特效。在第一集最後出現過,這個特效是秦昊堅持下才拍的。三個小孩子在拍照,背景對著秦昊他們,意外看到了秦昊將兩位老人推下去的場景。
  • 中國電影的特效那麼差,為什麼不聘請好萊塢的人才?
    其實並不是中國電影的特效差,而是投資方的錢並沒有花在刀刃上,眾所周知,如果一個億的製作費,那麼有一大半都會給小鮮肉和大牌明星的片酬上,而剩下的一些錢除了道具和舞臺的構建,那麼才給特效
  • 專訪易小星丨《萬萬沒想到》:這次不是五毛錢特效
    「之前預告片就是個坑,雖然我們的特效趕不上現如今的好萊塢頂級水平,但是5年前的水平還是有的!」《電影》:電影的名字是《萬萬沒想到:西遊篇》,為什麼會選擇「西遊」這個題材?做完這部片子之後我心裡也沒底,到底哪裡好笑哪裡不好笑,我自己也不知道。當時我們就做了兩輪試映,根據觀眾的反應來調剪輯。這一段我覺得好笑,但觀眾沒笑,拿掉。易小星:儘量尋找一個平衡點。當初做角色海報的時候,我和海報設計師黃海定了一個波普風格的設計,我倆都很滿意。當第一張陳柏霖飾演的唐僧的角色海報出來後,很多觀眾都說海報設計得好村炮啊。
  • 丁燕來、魏明、周逸夫 過去十幾年中國電影特效進步非常大...
    時光網特稿 曾經,中國電影特效的價格在全世界都是最低的,大家都說,給一部電影做特效只要花五毛錢。      「五毛錢特效」是一句玩笑話,但生動展示了中國觀眾面對粗製濫造的電影特效時「怒其不爭」的心態。
  • 1號專訪 | 謝寧:我們怎樣造就中國最強電影特效團隊
    總共42部影片入選特效電影的分析樣本,數量佔比16.8%;累計票房270.26億,佔五年250部影片總票房的34.0%。由於票房佔比超過數量佔比, 所以初步說明特效電影比普通影片具有更強的票房號召力。圖片來源:新傳智庫《中國影視特效白皮書》作為電影製作中最具技術性的環節,特效是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領域之一,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中國的影視特效行業逐漸顯示出朝氣。
  • 徹底告別五毛錢特效,這份AE視頻特效攻略至關重要!
    為了追求更好的視頻效果,創作者們紛紛轉入視頻特效的製作,而AE這款軟體正是大家所需,它廣泛的應用於影像作品後期特效製作之中。學會熟練地運用AE軟體,不論是精美的視頻,還是華麗的特效,我們都能夠輕而易舉的製作出來。
  • 尊龍:被中國影視界辜負的男人
    文/胖卡西前段時間一條不起眼的消息映入眼帘——奧斯卡最佳影片《末代皇帝》32周年全新修復版將於5月15日在中國臺灣地區重映。不僅這條消息沒能在內地掀起水花,如今重映已經15天,網絡上依舊沒有任何關於《末代皇帝》的討論。更別提如今已經68歲的男主尊龍了。尊龍這個名字,好像已經被國內的影視界遺忘了。
  • 陳佩斯、葛優、梁天和謝園,當年中國影視界的四大醜星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影視特別讓人懷念,各種類型電影和電視劇層出不窮,電視劇不像現在動不動七八十集注水劇,電影也不是靠特效和場面拉動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