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鬥魚風靡昆明 價格一漲再漲年銷售額達六百萬2014-09-14 08:3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昆明日報 瀏覽量: 4760 次 我要評論
鬥魚遊動時像身著長裙的姑娘翩翩起舞,廝殺時如英武颯爽的鬥士驍勇善戰。資料圖
近年來,昆明園博花鳥市場、景星花鳥市場、春苑花鳥市場裡,一種來自泰國的觀賞魚——泰國鬥魚佔盡風頭。因為健壯的體質、婀娜的泳姿、絢麗的花色,讓這種來自泰國的小魚迅速風靡。目前,泰國鬥魚在昆明年銷售額達600萬元。
據了解,昆明市場上的鬥魚部分從山東、廣東、北京進貨,「將軍鬥魚」、「馬尾鬥魚」等高檔品種則多從泰國進口。一位昆明魚友說,原產地鬥魚觀賞性和鬥性兼備,更符合觀賞魚愛好者的審美。
價格一漲再漲
泰國鬥魚(下稱鬥魚),又稱彩雀、五彩搏魚、暹羅鬥魚,體長4—6釐米,魚體五彩斑斕,絳紫、墨綠、大紅集於一身。背鰭、尾鰭發達,遊動時像身著長裙的姑娘翩翩起舞。
記者走訪了解到,昆明園博、景星、春苑三大花鳥市場裡,春苑花鳥市場2012年至今,鬥魚專賣店從3家增至5家,其他店鋪主營別的魚種同時兼售鬥魚。景星花鳥市場辦公室負責人孫立介紹,該市場去年至今銷售鬥魚商戶明顯增加,所進鬥魚品種也不斷增多。「2012年之前只賣中低檔的『獅王鬥魚』,現在已經出現『將軍鬥魚』、『半月鬥魚』、『雙尾鬥魚』等高檔品種。」孫立說:「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整個昆明市場鬥魚年銷售額約600萬元,位居觀賞魚類第一,排名第二的鸚鵡魚僅在400萬元左右。」
園博花鳥市場裡,銷售鬥魚的店鋪多達13家。「寶來魚店」老闆王海軍介紹,去年至今,鬥魚價格一漲再漲。「普通鬥魚從原先5元漲至現在的40元一條,品相好一些的『將軍鬥魚』漲到了500元。」
花鳥市場裡,其他品種的觀賞魚大都混養在一個魚缸裡銷售,唯獨鬥魚是一條魚一個袋子分開銷售。對此,雲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水產養殖專業教師許原解釋:「雌鬥魚體色暗淡,市面上銷售的都是雄鬥魚。雄鬥魚領地意識極強,一片水域內如有兩條雄性,便會攻擊撕咬對方,直至其中一方死亡,分開裝袋是為避免損失。其實,這個特性也是『鬥魚』名字的由來。」
養魚花銷不算小
在園博花鳥市場裡,記者採訪到鬥魚發燒友、「昆明鬥魚群」群主張希。張希認為,泰國鬥魚受魚友歡迎主要是因為體色豔麗、觀賞價值高,其次還因其生命力強,適合剛入門的觀賞魚愛好者。
在張希家裡,她拉上窗簾手持電筒,從不同角度照射一個杯子裡的小魚,令人驚奇的事發生了:順光時小魚顏色呈現藍色,側光時又變成了綠色。「這是昆明魚友們新培育出的孔雀綠鬥魚,魚鱗能一層層疊加,在不同光射下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體色遺傳改良是鬥魚愛好者培育鬥魚的一個重要樂趣。與孔雀綠鬥魚一樣,泰國鬥魚基因具有不確定性,能繁育出與親魚體色截然不同的後代。例如,兩條黑色親魚交配,可以生出紫色、墨綠色、深藍色甚至雙色、三色後代。能夠親手培育出新品鬥魚,對每名鬥魚愛好者而言,都是莫大的樂趣和榮耀。
為了讓魚兒長得好,飼養者都會飼餵紅蟲、線蟲、水蚯蚓等活食。張希家裡有30多條泰國鬥魚,「昆明凍紅蟲價格為4元一板,僅夠一條鬥魚一周的『飯量』。光在吃上,每個月都要花掉四五百元。由於鬥魚數量較多,不僅要分缸飼養,還必須配備大功率氧泵、潛水泵、滅菌燈和加熱裝置,電費就得花600多元。一個月花銷上千元,是很正常的事。」即便如此,張希仍樂此不疲。張希所在的「昆明鬥魚群」裡不乏「土豪魚友」,為求得一條「賽級鬥魚」,從昆明飛到泰國,花2萬元人民幣買下,再經由進出口公司帶回昆明。「我跟他們比,小巫見大巫。」
進口魚轉道廣州
雖然泰國鬥魚產地不在中國,但山東、廣東等地漁場引入種苗進行繁殖,目前已能大批量投入市場。不過,因為原產地氣候、水質等因素,泰國培育的魚不易患病,色澤更加鮮豔,同時更具「鬥性」,深受昆明觀賞魚愛好者喜愛。
王海軍笑著說,現在昆明魚友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去搞幾條『搏擊』來玩玩」。「搏擊」正是從泰國進口的鬥魚統稱。「國產鬥魚大多售價40—100元,但進口鬥魚隨便就能達到一條500—1000元。」
進口活體鬥魚,入關檢疫是個難題。雲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介紹,「國外的物種攜帶進國內,必須經過檢驗檢疫。如若不然,存在讓外來物種入侵以及帶進病毒的風險。」
昆明雲錦觀賞魚研究開發有限公司門市負責人黃孟介紹,昆泰兩地距離近,昆明商戶進口鬥魚前,都會親自飛往泰國,尋找一些正規、信譽好企業進行合作。找到優質貨源後,再委託廣州的進出口公司代理進口事宜,「這些公司熟悉進口鬥魚業務,一天內就能將鬥魚從泰國空運至廣州。昆明商戶再從廣州提貨,短時間內可以讓進口鬥魚進入昆明市場。」
據了解,昆明觀賞魚協會已將鬥魚繁育作為重點研究科目,指導本土商戶生產抗逆性更強和更具觀賞性的品種。雲南農業大學水產養殖學專業已將鬥魚等觀賞魚養殖納入到教材。一些有實力的公司也將研究重心放在泰國鬥魚市場需求上,引進和繁育更具市場競爭力的品種。
許原介紹,「泰國鬥魚屬於植食性,水溫低於10攝氏度就會死亡。即便不慎流入自然水域,也很難度過昆明的冬天,對昆明水體原生物種帶來危害的可能性很小。」
未發現「鬥魚賭博」
由於泰國鬥魚「善鬥」,國外很多人喜歡通過鬥魚比賽進行賭博。早在19世紀,泰國就有人專門舉辦鬥魚比賽,吸引人下注賭輸贏,然後由莊家放水抽頭。「這個玩法一直延續至今。」張希告訴記者,現在每年馬來西亞和泰國舉辦國際性鬥魚比賽,都是鬥魚愛好者的一個狂歡。
不過,昆明目前還未出現利用鬥魚賭博的行為。網友「蠻嘟嘟」說:「辛辛苦苦把一條鬥魚從小養到大,有感情了,誰願意拿出來拼得你死我活?」魚友林宇介紹,鬥魚一旦發生爭鬥,常見結果是兩敗俱傷,即便僥倖存活,體色、魚鰭會嚴重受損,降低觀賞價值。「我接觸過的昆明魚友對這種行為比較排斥,大多數人都是文明養魚。」
小貼士 
怎樣選鬥魚?
怎樣挑選鬥魚呢?業內人士介紹,無論顏色和品系都要選擇健康的個體,只有健康才能體現鬥魚的絢爛美麗。
1.看顏色,色澤豔麗的為好。
2.看體態,健康的鬥魚背鰭直立性強,尾鰭大,舒展起來如孔雀開屏。
3.身體上沒有傷疤。
4.選擇2.5—4個月的魚,「年富力強」的魚適應新環境快,繁殖能力也較強。
5.儘可能選擇純色的魚作為繁殖用親魚,這樣繁殖出來的後代顏色基因比較穩定,一般不會出現太大的變異。
6.應該選擇在正規、信譽好的水族點購買。
連結
東南亞南亞觀賞魚「暢遊」昆明
昆明觀賞魚市場上,無論中低檔或高檔,淡水觀賞魚或海水觀賞魚,都不乏來自東南亞、南亞的觀賞魚。
目前,昆明各大花鳥市場熱賣的「花羅漢魚」產自馬來西亞,招財魚產自泰國、越南,接吻魚產自泰國、印度尼西亞,藍鯊產自泰國、馬來西亞,銀鯊產自泰國,七星刀魚產自印度、緬甸,虎皮魚產自馬來西亞,紅尾黑鯊產自泰國,銀曼龍魚產自泰國、馬來西亞,藍星魚產自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南部,受市民喜愛的「潛水艇魚」、「珍珠馬甲」分別來自泰國和印度尼西亞。
相對於淡水觀賞魚,動輒上萬元的高檔海水觀賞魚類裡,黑白關刀魚、曙光蝶魚均產自印度尼西亞,獅子魚、藍吊魚則產自印度。除了觀賞魚,昆明觀賞魚市場中逐漸流行的觀賞蝦和觀賞螺中也有不少來自東南亞和南亞國家。例如,渾身淡綠的綠晶蝦產自印度,蜜蜂角螺產自泰國、緬甸。
與鬥魚一樣,這些觀賞魚、蝦、螺大部分是從原產地進口種苗,在國內漁場擴大繁殖。當然,也不乏從東南亞原產地直接進口的產品。(記者呂惠鈞)
資訊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