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黃河,作為1997年的一件大事,有著極高的知名度。在飛越成功後的一年多的時間裡,我曾經問過許多我認識的或不認識的人,問他們看過飛越黃河嗎,得到的回答都是看過,而且印象極深。據飛黃的現場總導演張曉海說,電視轉播的收視率超過了春節晚會。直到不久前,我遇到了一個在電視行業的美國朋友,說起飛越黃河來,仍十分激動。他說,當時他在澳洲看到這一壯舉,認為是他所看到的最好的電視節目之一,他還專門錄了下來,寄到美國去給他的父母看。
但是在1996年秋天鳳凰衛視開始操作此事時,並沒有想到活動會有如此規模。
飛越黃河是怎麼提出來的呢?
1992年,柯受良駕駛山葉250CC型摩託車,躍過了長城烽火臺上空約30米寬的豁口,不到10秒鐘時間從河北的灤平縣躍到了北京的密雲縣,成為駕車飛越長城第一人
1992年11月,臺灣特技演員柯受良在北京附近,駕駛摩託車越過了金山嶺長城。飛越完成後,有記者問柯受良:你的下一個目標是什麼?柯受良頭上戴著花環,還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隨口答道:黃河。
當時是隨口一答,但事後卻記在了心裡。在之後的幾年裡,柯受良真的把飛越黃河當成了一件大事。他帶著一批人,幾次到黃河邊考察,最後確定的飛越地點是壺口。我手裡還保存著一份山西省旅遊局給山西省副省長劉澤民的文件,時間是1996年的11月22日,題目是:「關於『亞洲第一飛人柯受良』跨越黃河事宜的報告」。報告寫道:「近日,臺灣著名電影導演、『特技王』柯受良先生到太原,就他本人於1996年10月飛越吉縣黃河壺口瀑布的大型活動至函省旅遊局,與省旅遊局就活動的有關事項進行了會談。」
劉澤民副省長的批示十分明確:「這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活動,請省旅遊局會同有關部門予以大力支持,一定辦好。」
山西省表示了積極的態度,甚至也開了新聞發布會,全國許多報刊都報導了這一消息。然而,操作起來卻不容易。資金從什麼地方來?怎麼宣傳?飛越跑道由誰搭建?安全問題怎麼解決?一連串的問號堆在柯受良面前。
說到這裡,有必要介紹飛越黃河的兩個主角:柯受良和壺口瀑布。
柯受良1953年出生在浙江寧波,3歲時到臺灣,但也是一直生活在漁村裡。這個漁民的兒子直到16歲時才到臺北闖天下,開始是幹粗活,洗車、搬運。大概是在這一期間學了些武術,後來有機會進入電影界,當武師,當武術指導。20歲時,他在臺灣當了兵,就駐紮在金門,與大陸隔海相望。退役後,他重回影圈,既當演員,也搞特技。1980年,他主演了影片《泥鰍過海》。而真正出名是在1982年,柯受良首次到香港,為影片《最佳拍檔》作特技。當他駕駛摩託車從一棟商業大廈的三層破窗而出,飛降地面的時候,在場的人都驚呆了,甚至連一些外籍特技演員都認定這「絕無可能」。柯受良從此開始引人注目。就在這一年,柯受良又有驚人之舉,他在臺灣駕跑車飛越了近45米寬的峽谷,在港臺電影圈裡得到了「柯大膽」的稱號。不久,柯受良到南斯拉夫,在影片《龍兄鼠弟》的拍攝中,駕駛超級跑車飛越了一條車輛穿梭的高速公路,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中國特技人的實力。1986年,柯受良開始到香港做電影導演,處女作為《壯志豪情》,接著還有《咖喱辣椒》、《亞飛與亞基》、《戰龍在野》、《正牌韋小寶之奉旨勾女》、《芝士火腿》等。
柯受良長得比較黑,個子也比較小,所以,得了個暱稱「小黑子」。
再一個主角就是壺口。
壺口瀑布
壺口位於黃河的山西陝西交界處。黃河在滾滾東流的同時,曲曲折折地時而向南,時而向北。在流經晉陝峽谷時,正好是由東向南拐了一個彎。大自然在這裡奉獻了一個奇觀:400餘米寬的浩瀚水面在兩面山勢夾擊下,驟然收成一束,傾入寬約50米,高差30餘米的石槽中,成為聲形粗獷、氣勢壯觀的黃色瀑布,在瀑布轟然而下時,激起50多米高的水霧。如此壯觀,被古人稱之為「千裡黃河一壺收」。
柯受良不知多少次站在瀑布前,他是默默的,而瀑布是咆哮的,似萬馬奔騰。默默的人要越過奔騰的水,是要越過一道常人難以想像的難關。
柯受良是條漢子,他下了決心的事,就義無返顧。他放棄了在電影圈的活動,放棄了其他生意,甚至賣了房產,把資金集中起來,還專門註冊了一個「飛越黃河有限公司」。但柯受良也是常人,在困難面前,他也急躁,也發火,也曾經打過退堂鼓。據說,在他最困難的時候,臺北的小酒館裡,常常出現小黑子喝悶酒的場景。那不是演戲,而是為了那困難重重的飛越。
也就是說,兩個主角出場了,戲還是演不起來。這時,第三位主角登場了。
這個主角就是鳳凰衛視。
那時說鳳凰衛視,指的就是鳳凰衛視中文臺,於1996年3月31日開播,就是說,當1996年的夏秋之交,柯受良在飛越黃河的籌備中舉步維艱時,鳳凰衛視剛滿半歲。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鳳凰衛視真有股不怕虎的勁頭,硬是把這麼一副擔子挑了起來。現在回過頭去想,如果經歷過後仍能選擇,恐怕要猶豫再三了。飛越過後,我的同事也是飛越黃河組委會辦公室主任的劉慶東把飛越黃河的工作證珍藏起來,對我說了這樣一句話:我要把它掛在牆上,遇到困難就看看它,飛越黃河都過來了,我們還有克服不了的難處嗎!
說這句話時,他的神情是認真的。
世界上的事情,在很多時候是偶然因素起作用。
柯受良在北京有兩個朋友,北京賽特文化公司的董事長宗璐璐和總經理王彥軍。這個宗璐璐的老公,就是大名鼎鼎的王雪冰,當時是中國銀行的行長,而王彥軍是宗璐璐的髮小,王雪冰被「雙規」後,他也在監獄裡蹲了一陣。王彥軍因為長得黑,有個綽號叫「黑子」。這個黑子在北京的文化圈裡,頗有點名氣。柯受良沒想到,通過多年前結識的這兩個朋友,認識了鳳凰衛視的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劉長樂。
至於劉長樂,說起來有不少內容,但不是本文的重點。我們只要知道這是個有魄力、有能力,想做大事的人就可以了。至於鳳凰衛視,由於剛開臺,資金又有限,正好需要一個有大影響的活動來提高知名度。
在某種意義上說,柯受良是幸運的,在他走投無路時,遇到了鳳凰衛視,遇到了劉長樂,想做事的和要做事的雙方又是一拍即合。
經過不長時間的研究,1996年的11月9日,在北京的梅地亞賓館,鳳凰衛視的廣告招商會上,鳳凰衛視、賽特文化發展公司和柯受良正式籤定了合約。
合約的其他內容現在看已無關緊要了,但要緊的幾條可以記述於下:
「『飛越黃河』活動的內容為:由柯受良先生駕駛汽車從黃河的一岸飛越至另一岸。」
「『飛越黃河』活動時間1997年5月底、6月初。」
「『飛越黃河』活動地點定為山西省與陝西省交界處『黃河壺口瀑布』」
「甲方(鳳凰衛視)作為本次活動的主辦單位之一,承擔提供全部資金,作為本次『飛越黃河』活動的活動資金。」
今天看來,這份合約文字很不講究,條文也很粗,可見當時的倉促。但合約的籤訂,使柯受良激動萬分。當天,他駕駛一輛摩託車,在梅地亞的演示廳裡為觀眾表演了特技。還說了這樣一句話:鳳凰衛視救了我的命!
他把飛越黃河看成了他的生命!
其實,對於鳳凰衛視來說,又何嘗不是生命歷程中的重要一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