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播了一年的《爸爸去哪兒6》,終於改名為《一起出發吧》,悄咪咪的在芒果TV國際版播出了!
沒想到在陳小春、包貝爾、耿樂、楊爍、何猷君這一眾明星奶爸中,率先登上熱搜的竟然是楊爍。
「原本以為楊爍就是油膩了一點而已,沒想到對孩子竟然這麼兇!」 「到底是楊爍瘋了,還是節目組的惡意剪輯啊?這樣教育小朋友真的沒問題嗎?」 「天吶,看他的樣子感覺隨時要打人似的,他兒子小心翼翼的樣子也太可憐了……」
不僅網友們都在吐槽楊爍的教育方式,就連暴脾氣的「山雞哥」陳小春,也忍不住在節目裡說:
「他好像太兇了吧?」
於是Gigi專門去看了一下這兩期節目,發現楊爍這就是典型的「詐屍式育兒」啊!
令人窒息的「詐屍式育兒」
所謂的「詐屍式育兒」,是在「喪偶式育兒」大火之後出現的一個新名詞。 專指一些爸爸平時完全不管孩子,但他們「死」又沒「死」透,偶爾心血來潮了喜歡蹦出來瞎管一通。
具體的特點和表現,可以用楊爍在節目裡的一系列行為來解釋。
首先,因為工作太忙而缺少陪伴,楊爍和大兒子楊雨辰之間的父子關係,可以說是完全不熟。 在旅行出發前,節目組的工作人員問7歲的楊雨辰:「你喜歡爸爸在家裡嗎?」 孩子給出的回答是:「不太喜歡。」
楊爍其實也很清楚,兒子從心理上對自己的排斥。
父子之間就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並且已經到了「能不見就最好」的地步。
所以當他們到達旅行第一站的目的地後,一系列令人窒息的畫面就開始了! 因為楊雨辰下車後沒跟他一起從車後繞行,楊爍立馬紅著臉、瞪大眼睛,衝著孩子大吼:
「楊雨辰,我從哪邊走的?走回去!」 雖然他的出發點沒錯,但教育方式實在有些過激,怒目瞪眼的樣子真的太可怕了……
並且之後的一路上,兒子衣服沒穿好要罵,走路姿勢不對要罵,走得太慢了還要罵……
總之,十句話裡有九句都在罵孩子,基本上沒有心平氣和、好好說話的時候。
罵到最後,嚇得楊雨辰都不知道該怎麼走路了!
別人家都是歡歡樂樂的準備開始旅行,只有他們倆搞得跟軍訓拉練似的,孩子一臉緊張的樣子,看起來特別可憐。
然後是選房子的環節,楊爍一開始想要選1號,但兒子楊雨辰說自己幸運數字是5,所以最後他們還是選擇了5號房。 但公布房子後發現,1號房的環境非常好,而5號房則又高又遠。 當然,誰都不願意住差房子,有情緒也很正常。但一般情況下都是父親去安慰孩子,教小朋友要學會承擔後果,只有楊爍完全相反。
楊雨辰還沒說什麼,楊爍倒是陰陽怪氣的抱怨了一路,不停的責怪兒子選的5號不好,還是自己一開始選的1號更好……
因為旅行地點是四川稻城亞丁,地處高原,海拔較高,去往5號房的山路很不好走。 7歲的楊雨辰看起來很累、很喘,旁邊的工作人員都有點不放心了,擔心小朋友的身體會受不了,於是提醒楊爍可以適當的抱一下孩子。
但楊爍卻毫不理睬,依舊黑著臉說:「我不管,他自己選的,自己承擔。」
他這一米八幾的大個子,還真的就只顧著自己往前走,完全不管小朋友的步伐跟不跟得上。
並且一直催促兒子快點走,說如果比他晚到的話,就罰他自己再去走一遍。
天吶,一場拉近父子感情的旅行,搞成這麼嚴肅的訓練,真的有必要嗎?
倆人好不容易走到他們的房子了,楊爍竟然還不忘對孩子來一番冷嘲熱諷:
「你不是說五是你的幸運數字嗎?太棒了!」 看到這裡,Gigi是真的有點火冒三丈了,請問您這是在「PUA式育兒」嗎? 真的好擔心小朋友會因為自己的幸運數字「不幸運」,而對自我產生懷疑啊……
在整個過程中,楊爍都表現出了一種極強的壓迫感。
總是以主觀的方式去強迫孩子的行為,用偏激的語言去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觀眾隔著屏幕都感到強烈的不適,就更別說是孩子自己了。 在他的眼裡,兒子很懶、喜歡糊弄、不夠懂事……但事實上,楊雨辰真的是一個非常聰明、非常懂事的小男孩兒。 當爸爸不在的時候,他會主動承擔起照顧妹妹的責任,特別溫柔的去安撫妹妹不要再哭了,簡直就是一個超級大暖男啊!
所有小朋友一起玩遊戲時,他能夠背出很多我都沒聽過的古詩,整個人看起來特別的自信、特別開心。
跟和楊爍單獨在一起時,瑟瑟發抖的樣子完全不同。
即便一直被爸爸罵,他也絕不在鏡頭面前掉眼淚。
總是盡全力去完成爸爸的要求,小心翼翼到大氣也不敢出一聲,懂事得令人心疼…… 終於忍不住躲在車上偷偷的哭了,還是被其他的小朋友看到了才說出來的。
都說童言無忌,但孩子的話往往是最真實的。
所以就連小小的 Jasper,都能夠看出來:「那個楊雨辰不喜歡他爸爸。」
但最戳我心的一個畫面是,村長李銳誇獎楊雨辰作為大哥哥表現得非常棒,希望爸爸楊爍能表揚一下他。
可楊爍的第一反應竟然不是為兒子感到驕傲,而是拿出了中國父母的大殺器——「別人家孩子」。
一個勁兒的在那說,像之前的多多啊,還有其他的小朋友們都很棒,balabala誇獎了別人家孩子一大圈,就是不願意誇自己兒子一句。
現場的嘉賓們有點看不過去了,都在說他還是應該誇獎一下孩子的,他這才極其扭捏的說了一句:「兒子你真棒!」
而節目裡一直強忍著不哭的楊雨辰,這才忍不住哭了出來,真的讓人看了好心疼啊……
雖然他嘴上說不喜歡爸爸,身體上也表現得很抗拒,但其實小男孩的內心一直特別渴望能得到爸爸的認可。
你不是「嚴父」,你只是脾氣差
就像很多「刀子嘴,豆腐心」的中國式父母一樣,楊爍雖然脾氣差,其實心裡是愛孩子的。
在罵完孩子之後,他也會幫孩子烘烤溼掉的鞋子、擔心他下樓梯會不會摔倒、睡覺時會不會著涼……
不過這些都不是錯誤教育方式的藉口。
節目播出後,有很多人拿陳小春和楊爍來做比較。 因為陳小春和Jasper在2017年參加《爸爸去哪兒5》時,也是父子間完全不熟的狀態,也曾經因為脾氣太兇而上過熱搜。
但陳小春就完全不會讓觀眾有壓迫感,更不會讓孩子害怕到不敢說話。
比如在選房子的環節,他們當時也是選到了很差的房子,Jasper嫌棄房子太臭太髒,不願意進去。
於是陳小春就很耐心的,開始給兒子講道理:
「爸爸小時候住的就是這種房子哦,我們不要撒嬌,要學會珍惜眼前的好不好?」
當問題發生時,父親應該是站在孩子身邊,鼓勵他一起去直面困難的角色。
而不是站到孩子的對面,不斷的去打擊他、否定他。 所以哪怕陳小春脾氣不好、說話很兇,但Jasper並不會真的害怕爸爸,依舊該撒嬌的時候就撒嬌。 最經典的一幕就是,他敢在陳小春正在氣頭上的時候,用喇叭對著爸爸喊道:「can you stop angry now?(你可以不生氣了嗎?)」
面對這樣可愛的寶寶,即便暴躁如陳小春,也瞬間沒了火氣。 但最難能可貴的,還是他之後的反應。
在意識到是自己的態度不好後,能夠立刻拉下面子向兒子道歉:「對不起,你可以原諒我嗎?」
很多父親喜歡拿「嚴父」作為自己脾氣差的藉口,認為:老子打兒子,天經地義。
但卻忽略了孩子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獨立平等的生命個體,他們也會感到被羞辱、被打擊、被傷害。 所以,陳小春和楊爍的育兒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陳小春雖然脾氣不好,但對孩子特別溫柔,會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反省自己的錯誤,還會擔心Jasper的自信心會不會受到傷害。
而楊爍則是以一種近乎於精神暴力的「打壓式教育」,主觀的想要把兒子塑造成他心目中的「男子漢」,卻從沒有用心的去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他用他父親曾經對待他的那種粗暴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兒子;將他在童年裡遭受過的痛苦,再一次轉嫁到了兒子的身上。
讓這種原生家庭的悲劇,一次又一次的發生……
其實在《爸爸去哪兒》的節目中,從來都不缺「暴躁老爸」,像之前的郭濤、吳鎮宇、胡軍,簡直一個比一個更兇! 但他們在發火之後,都會道歉,會主動修復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會設身處地的去了解孩子的感受。 就像改造成功的郭濤,後來自我反省時說的:「發脾氣,說明你沒有足夠的智慧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所以,真的希望楊爍也能像各位「前輩」們學習,早日改造成功,學會好好當爸!
不管孩子的話,就請管好嘴
不過可惜的是,現實中很多父親並不具有這種智慧,所以老母親們也只能默默祈禱:快閉嘴吧!
因為「詐屍式育兒」傷害的可不僅僅是孩子,還有為了育兒筋疲力盡的媽媽們。 雖然咱們一直在說,育兒是一件團隊協作的事情,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努力。但你我心裡都很清楚,殘酷的現實依舊把育兒的重擔一股腦全壓在了媽媽的身上。
為此,Gigi專門採訪了幾位被育兒折磨到焦頭爛額的老母親,她們對此表示很有話說:
寶媽A:「我娃因為不愛吃青菜,便秘到肚子都漲起來了,每次我逼她吃菜就跟討債一樣艱難。
可前幾天我老公看到,突然來了一句:『孩子不想吃就不吃唄,幹嘛逼她啊?』,然後娃兒就像的拿到免死金牌一樣,可把我給氣死了!」
寶媽B:「我老公是連孩子班級都不知道的那種,昨晚不知道抽什麼瘋,非要給孩子檢查作業。然後一邊檢查一邊罵,先是罵我兒子笨,後來又怪我沒有教好,罵到最後還是把作業丟給了我……
每次孩子表現得好就是繼承了他的優秀基因,表現得不好就是我沒教好,簡直氣死人。」
寶媽C:「前幾天他聽說同事的小孩在上編程課,然後一回來就問我,怎麼不給咱們兒子也報一個。
我立馬懟得他無話可說:『鋼琴課的學費你都嫌貴了不願意出,還想學編程呢?』」
總結了一下,大家吐槽的重點基本就是:瞎指揮、唱反調、愛說風涼話。 而育兒是一條不斷探索、沒有捷徑可走的路,這些爸爸卻總是在媽媽們把髒活累活都幹完了之後,突然蹦出來指點江山。
儼然一副教育專家的樣子,甚至開始指責、打壓和否定媽媽們的教育成果。 就像在楊爍他們家,楊雨辰的媽媽一定是花了很多心思在兒子的教育上,才能在父愛嚴重缺席的情況下,還能將一個天性內向的孩子,培養得如此溫柔、懂事又聰明。
可惜媽媽平日裡費盡心思的教育、鼓勵和關愛,是很容易因為父親一句「詐屍般」突然出現的責怪,而瞬間被瓦解掉的…… 尤其是對於性格內向的孩子,之前100次鼓勵建立的自信心,都抵不過一次精神打擊帶來的傷害。
所以這些「詐屍式育兒」的父親,他們既不了解自家孩子的性格特點,也不了解伴侶為育兒做出的努力,只是想當然的去釋放他們突然爆棚的父愛。 正如一位知乎網友所說:「我的父親在時隔20多年之後,才突然想起來要教我做人,但他根本不是為了我好,他只是為了滿足他自己中年危機、父權缺失的存在感罷了。」 這樣看來,「詐屍式育兒」比「喪偶式育兒」更可怕!
因為喪偶式育兒雖然讓媽媽們抱怨、不滿、喘不過氣來,但詐屍式爸爸的突然出現,才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讓媽媽們之前的努力全部功虧一簣,也讓孩子們對爸爸的出現更加牴觸。
最後,希望每一位父親都能明白: 有參與才有了解,有了解才有發言權。 如果你真的忙到沒時間管孩子,也千萬別當個「詐屍」的豬隊友。 當你無法給出靠譜建議時,記得閉上嘴巴,然後給老婆一個擁抱、給孩子一個鼓勵。
他們一定會更愛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