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做好,才是最好的廣告。
我們都知道杜蕾斯一直是文案界的弄潮兒,不過提到它的產品其實就...soso了。
作為中國佔比率最高的套套品牌,小杜啊!光想著怎麼逗樂群眾可不行,套套再做好點才是真道理啊!畢竟這種剛需產品不是你蹭熱點出幾張圖就會改變本質的!
杜蕾斯的產品使用評價:
用過杜蕾斯的女生的真實吐槽:
「作為典型的85前的80後女生。我承認我喜歡做愛,套套是我的生活必需品。對它我有三個要求:薄,安全,味道好。在我眼裡,套套是典型的雙向型需求產品,雙方都要覺得好。當我們用過岡本,就會對杜蕾斯的氣味特別敏感,一打開就是濃烈的橡膠味!潤滑要比岡本的多很多,但是有點白白的,粘乎乎的。套的時候很好往下套。杜蕾斯的套套顏色總是有一種很混濁的感覺。水晶boy的感覺頓時消失!說它是最薄,快感真的比不上岡本。」
所以網上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句話:
營銷只服杜蕾斯,但我還是用XX牌子!
杜蕾斯營銷的策略,長久以來就是借勢熱點事件或熱門話題植入廣告,例如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收購Uber,杜蕾斯在保險套上打出「Du」的Logo。
8月7日,射擊運動員張夢雪在裡約奧運會摘得中國軍團首金,杜蕾斯很快發布「Good Shot」創意海報,一語雙關又點到為止。
這的確是杜蕾斯的拿手絕活:熱點跟進快,在創意大膽植入產品,在輿情高漲時借力打力。以致於有網友感嘆,世上走的最長的路,就是杜蕾斯的「套路」。
有意思的是,很多粉絲在杜蕾斯微博創意海報下評論:「廣告文案我只服杜蕾斯,但我用岡本」、「營銷我只服杜蕾斯,但我只用岡本」、「你文案出的再有創意,但我還是用岡本」等等,獲得熱情響應。
這恰好從側面反映出網友們「粉」的,僅僅是杜蕾斯的創意,而非杜蕾斯的產品。
如果把一個品牌的發展階段,用萌芽期、發展期和成熟期三個階段來表達。誕生於1929年的杜蕾斯無疑妥妥的已經是保險套屆的天皇巨星了。
但還有這樣一組數據: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在中國的安全套市場上,一半的市場份額屬於「計劃內」,另一半則由各個品牌在競爭市場中搶奪份額。在這半邊市場中,杜蕾斯一家獨大的局面正在逐漸被打破,最大的競爭者是被澳大利亞安思爾公司收購的國內最大安全套企業傑士邦和日本最大的安全套生產企業岡本,這三大品牌共佔據了中國安全套市場七成的份額。(小道消息是杜蕾斯的銷量在下滑)
所以保險套到底應該是技術驅動型還是營銷驅動型?
保險套本身就是一個用技術說事的產品,最終的根本是滿足雙方的身體和生理需求。男人需要它包裝設計必有講究,撕開它就像撕一張厚一點的紙,手感順暢,關鍵時刻一扯即開。尾巴處還不勒人;女人需要它無感,不幹不油,不需要擔心它是不是滑落了。
杜蕾斯的內容營銷雖然有情、有趣,有用、有品,我理解這種內容嘗試,其實也是希望和消費者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和溝通,從而提高用戶的品牌忠誠度。但對消費者來說,並不能產生實際的作用。看夠了葷段子的我們,更期待你多換幾個真誠的姿勢。
一個小時搬床,半個小時採訪,半個小時體操,半個小時吃水果,另外半個小時迷之沉默,最後放了一個屁。很多人在優酷、樂視、bilibili、鬥魚等平臺看一場秀:杜蕾斯AiR百人體驗活動直播。
雖然大家心知肚明不可能直播百人試戴杜蕾斯的保險套,但仍然會好奇想看到點什麼精彩刺激的畫面。沒想到,結果只是一群情侶搬了幾個小時床,吃水果,閒聊,做廣播體操——根據以上平臺的數據,一共有約500萬人看了這場「秀」。
這場活動晚上九點開始,一直持續到將近零點。在這期間,微博、朋友圈一直在被杜蕾斯刷屏。
官方給出的說法是:「杜蕾斯AiR空氣套三小時超長廣告第四季」,正式名字叫《百人試帶杜蕾斯》。觀看網友眾多,但這次直播卻引發了大量爭議,為什麼這麼說?不少網友吐槽,這場直播簡直就是一個小時搬床,半個小時採訪,半個小時體操,半個小時吃水果,另外半個小時迷之沉默,最後放了一個屁。甚至網友抱怨杜蕾斯做了一個比電影還長的廣告。
杜蕾斯可是網絡營銷的老司機了,每發一次微博就能立即引起轉發狂潮,影響人群在千萬人以上,不過這一次卻失了手。
作為國際著名的家化品牌,杜蕾斯千方百計地通過各種方式樹立企業知名度和品牌形象,但是營銷手段的濫用就可能導致過度營銷,過猶不及。在不夠規範的市場環境中,在其他品牌因歐讓因素爆紅等不良示範下,企業的決策者變得浮躁、急功近利、短視,催生了對短期行為的不斷嚮往,試圖通過營銷的手段來贏得市場,解決企業的所有問題,出現了過度營銷的趨勢。
杜蕾斯的新品試戴直播將營銷活動與整體運營過程割裂開來,只有營銷而沒有其他,片面依賴、誇大營銷的作用,試圖以營銷為手段解決企業的所有問題,不過卻造成了揠苗助長的效果。
用戶們對這次營銷並不買帳:
用錄像當直播?!
群眾們表示杜蕾斯這次營銷玩過火了!
最後小圈想說,小杜啊,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賣套的好好賣套,不要總想搞個大新聞!費盡心思搞噱頭,不如把產品做好來得實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