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
9月1日正式上映
它可能不像諾蘭以往的作品
談不上多燒腦、多刺激
但絕對會讓你看完久久不能平靜
從開始到結束,每分鐘都是重要信息。
和諾蘭以前大堆的鋪墊劇情的電影不同。
影片一開始就高能,結束更是高能
視覺音效畫風都無懈可擊。
推薦觀看MX4D版本
沉浸式體驗帶你親臨戰場
這場撤退行動,
不是人與人的戰爭
而是人與命運的搏鬥
《敦刻爾克》裡沒有什麼大英雄,也沒有那些既定的大無畏精神,甚至不見一個德國敵人。鏡頭對準的,只是那些想要活著回家的小人物,最真實最普通的士兵。面對死亡,他們會絕望會焦急,而這種心態,你並不會覺得是懦弱的表現。在這樣的環境下,需要的就是逃離。
可以說這部電影的「參與沉浸感」,是諾蘭給我們的最大驚喜!
影片開始即刻進入戰爭,沒有對歷史背景的鋪墊,沒有對觀眾情緒的刻意渲染,直接進入主題,將觀眾跟著集結的士兵帶入到「敦刻爾克」的環境中。開場的寂靜,突然開啟的槍聲著實被嚇到,這就是戰爭的突然感吧,沒有一絲防備。
影片每一個鏡頭都是真實而主觀的。就拿空中的那條敘事線來說,你不會看到英國飛行員視野之外的東西,甚至在飛機迫降時都能感受到那股衝擊力。這樣的主觀視角,一直貫穿全片。
在看《敦刻爾克》時,甚至不覺得是在看表演,就像你親臨戰場一般的,主角,就是你!
在觀影時,你會跟著諾蘭的鏡頭感受故事。諾蘭對鏡頭運用的巧妙之處,就是他會將鏡頭跟隨著士兵的視角,仿佛你就參與其中,士兵經歷的一切,也是你在經歷著...
在海上船隻因被襲擊爆炸漏油引起火災,士兵被迫棄船跳海時。鏡頭先是遠景介紹環境,緊接著切換到近景與士兵一同溺水。這種窒息感,看得人喘不上氣。
諾蘭甚至將鏡頭直接架在飛機上拍攝。這樣呈現出的視角正如你坐在飛機駕駛艙看向窗外自己的機身被打中般直觀。
40萬人在海灘上等待救援的情景是怎樣的?數以千計的士兵擠在碼頭渴望救援船到達的第一時間登船的心情是怎樣的?在《敦刻爾克》中,黑壓壓的人群,會讓你產生強烈的壓抑感。
擠滿人的海灘、碼頭、救援船...時刻提醒你,如果不努力往前排,不想方設法讓自己離開這裡,能夠生存的希望就會越來越渺茫。這就是《敦刻爾克》的巧妙,壓迫和緊張不需要演員說出來,看到畫面的觀眾,自然能夠感同身受。
諾蘭這次與前幾部作品最大的不同就是不用人物語言「演」出故事,而是用鏡頭詮釋劇情。「我不想要太多對話,我想要透過畫面與情緒講故事,因為在那個未知的當下,對求生的信念才是最真實的。」
這部電影更像是一部「默片」,因為在戰場上,沒有人會喋喋不休,只會全身心投入到戰爭中。看過電影後,你甚至記不住片中角色的名字,正如那些被淹沒在歷史塵埃中的戰爭犧牲者一樣,人,如此渺小。
沒有了冗長的對話,影片的107分鐘,每一秒都是精華!加上精巧的敘事結構、感人肺腑的情感塑造。這個安利,是給你們吃定了!
觀影后除了視覺的享受,不得不說這一個多小時裡,耳朵也被震撼了!諾蘭也表示,《敦刻爾克》中配樂與故事情節的配合完成度是個人作品中最高的。
配樂大神漢斯·季默這次又給我們帶來了不少驚喜。配樂中加入鐘錶指針的滴答聲,印象非常深刻,分秒必爭的緊迫感,時刻在耳邊提醒著觀眾。
最後再來說說諾蘭一貫貪玩的「非線性敘事風格」。講真,這是一部需要帶腦子高度集中觀影的影片。因此在觀影前,院長溫馨給你梳理下三條故事線,以便你的思路不被繞暈。
《敦刻爾克》以海陸空三條線索並行又交叉,三個原本獨立的故事線,最終相交的那一刻,著實讓人動容。
三個時間維度,同時推進。這三個故事分別發生在一個星期、一天和一個小時的時間裡。也就是說,當電影鏡頭從一個鏡頭切換到另一個鏡頭時,你看到的是發生在不同時間維度中的故事。
陸地 1周
在敦刻爾克海灘上的士兵
拼命求生
海上 1天
從英國開往敦刻爾克私人漁船
為了拯救被困士兵
空中 1小時
英國空軍戰鬥機飛行員
阻擊德軍戰機的襲擊
1、不了解歷史也能看懂
如果你觀影前是歷史小白,別擔心,看完電影會幫你完全了解歷史。
當然如果你願意提前做好知識儲備,對觀影就更有幫助了!
2、別遲到
電影沒有過多的背景渲染,一開始就直入敦刻爾克戰爭主題,別錯過。
3、2D電影
是的,諾蘭向來堅持以2D的制式呈現最清晰的畫面。其中的身臨其境感,不輸3D,這才是真正大師的水準啊!
5、適合人群:
女性觀眾也不會覺得枯燥的戰爭題材
影片中會有突然的槍聲和壓迫感,心臟病人、心理承受能力弱者不宜觀看
當40萬人無法回家,家為你而來。
也許你觀影時並不會有太過強烈的衝擊力
可以說,電影很平靜,絲毫不戲劇
但戰爭和歷史,正是像你看到的一樣,
平靜中充滿緊張和殘酷
在觀影后的幾小時甚至幾天,
內心都久久不能平靜
感謝諾蘭的這部電影瑰寶
為我們帶來的思考...
預告片
▼
在看電影之前,或許你會想知道:
1、法國怎會駐守那麼多英軍?
納粹入侵波蘭後,英法向德國宣戰,可是從1939年9月開始到1940年4月這半年多,雙方只有輕微的交鋒,沒有大規模的衝突,也被稱為「假戰」。
假戰期間,除了原本在法國境內的英國遠徵軍,英國又陸續增援9個師,與法軍主力駐守在東部的馬其諾防線。
2、英法聯軍是如何被包圍的?
當時法國國境北鄰比利時,有「阿登高地」為天險,機械化部隊難以行軍,因此法軍有恃無恐;法國東部則直接與德國國土相接,因此法國在此部屬了馬其諾防線以抵擋德軍。德國方面,則先派B集團軍佯攻荷蘭跟比利時,欺騙英法聯軍北上救援;接著由主力A集團軍越過防禦鬆散的「阿登高地」,繞過馬其諾防線,一路殺至法國北海岸,從上下兩側將聯軍圍在比利時跟法國北境,。
3、敦克爾克撤退前後用了幾日?撤了多少人?
從1940年5月26日到1940年6月4日,歷時9天,共有338,226人從敦克爾克撤回英國,其中英軍約215,000人、法軍約95,000人、比利時軍約33,000人。
4、希特勒為何沒派陸海空三軍輾壓聯軍?
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希特勒擔心兩集團軍深入敵境風險太大,在當時只靠空軍基本上就能慢慢地擊潰被困的聯軍。
也有人指出,希特勒希望以40萬被困的聯軍作為人質,日後好跟英國談判,甚至要求其投降。
5、英國只派三架噴火戰機掩護撤退嗎?
英國在掩護敦克爾克大撤退期間,總共出動2,739架次戰鬥機進行空中掩護,擊落德機約140架,損失戰機106架。
6、有多少「小船」被擊沈?
英國當時共出動了貨輪、汽艇、漁船、遊艇等船隻等超過850艘,但有200艘以上的小船沉沒,6艘驅逐艦被擊沉。
7、撤退後法國發生什麼事?
6月4日英國主力部隊逃回家後,負責斷後的40,000名法國軍隊被俘,德軍攻克敦克爾克。10天後(6月14日)巴黎陷落。20天後(6月25日)法國投降,希特勒在西歐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8、為什麼噴火戰機的飛行員要找Tom Hardy來演?
這個……
推測是導演們公認他的眉毛看起來最帥,吧……大概……
看電影|到金逸
團體/包場/合作:0518—82323588
影城地址:連雲區嘉瑞寶廣場5樓(中國銀行旁電梯直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