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月初,Netflix 重啟版的經典電視節目《未解之謎》(Unsolved Mysteries)正式開播,其中包含了六集耐人尋味的未被破獲的案件或是沒有解釋的謎團。而如果各位在看過這六集之後還覺得不過癮的話,那麼下面這四檔節目或許可以滿足你的好奇心。
7月1日,Netflix 重啟版的經典節目《未解之謎》(Unsolved Mysteries)正式在其線上平臺播出。這檔最早開播於1987年、曾經輾轉多家電視臺的長青節目,主打的就是神秘事件。製作組通過鏡頭記錄未解之謎、未破懸案或者神秘失蹤案件,在節目中採訪相關人員,並提供可能的結論、試圖找到合理的解釋。在這新一季的《未解之謎》中,共包含了六起案件,其中包括難以確定兇手的《屋頂上的謎團》、《13分鐘》、《沒人載他回家》,神秘失蹤案件《恐怖之屋》、《失蹤的證人》,以及著名的 UFO 目擊事件《伯克夏郡 UFO》,涵蓋了老版《未解之謎》所涉及的各種案件種類。相信各位在小時候都有被書架上「未解之謎」這四個大字所深深吸引的經歷,「人體自燃」、「百慕達三角洲」等各種離奇而又古怪的案件成為了滿足好奇心的一大消遣。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經歷、在看過 Netflix 這次新出的《未解之謎》覺得還不過癮的話,那麼下面這四檔節目,或許可以滿足各位未曾隨年齡老去的好奇心。在插科打諢中娓娓道來:《Buzzfeed Unsolved》作為油管訂閱數拔群的一大頻道之一,Buzzfeed 旗下的這檔經典節目《Buzzfeed Unsolved》起始於2016年,迄今為止兩個主要欄目——偏向真實事件的《True Crime》和偏向超自然學說的《Supernatuarl》均已經更新了六季。在《Buzzfeed Unsolved》中,觀眾將隨著 Ryan Bergara 和 Shane Madej 兩位主持人的解說,共同深入那些未解懸案、陰謀論、甚至是真實的鬧鬼之地。《Buzzfeed Unsolved》最早在 BuzzFeed Multiplayer 更新,之後轉移到了自己的專屬頻道 BuzzFeed Unsolved Network,目前已經有393萬訂閱數。雖然談論的都是一些非常嚴肅、甚至會有些恐怖色彩的題材,但《Buzzfeed Unsolved》整體節目畫風卻帶著一絲喜劇元素,兩位主持人有著明確的分工——Ryan 作為主要講述者,而 Shane 負責端著他的咖啡杯在一旁聆聽,並時不時以插科打諢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於案件的觀點,二人還會進行討論。所以這檔節目中經常會出現二人被對方逗到哈哈大笑的場面出現。在基本陳述案情之後,Ryan 和 Shane 則會深入案件背後,提出一些理論並分析其中的可能性。然而由於其中大部分案件都是一直處於未解決的狀態,這檔節目最為標誌性的結尾,便是 Ryan 的那句「XXX remains unsolved」。當然除去 Ryan 和 Shane 二人坐在錄製間高談闊論,《Buzzfeed Unsolved》還會去現場進行拍攝。比如在《True Crime》欄目有關於倫敦著名連環殺手「開膛手傑克」的節目《The Grisly Murders Of Jack The Ripper》中,兩位主持人就前往了事件發生的倫敦東區,在夜色中重走了一遍當時的案發現場。而在超自然系列的另一個欄目《Supernatural》中,兩位主持人時常進入一些被認為鬧鬼的場所進行實地考察,當然這是讓膽子小的 Ryan 自己非常頭疼的一件事,他自己甚至說過每一季撐死只能做一次。不過 Ryan 和 Shane 最為想去實地調查的,莫過於18年播出的有關 Forrest Fenn 寶藏的節目《The Treacherous Treasure Hunt of Forrest Fenn》。二人在前期調查之後,前往藏寶詩句所指向的地點一通尋找,但可惜一無所獲。不過就在上個月,依然健在的 Forrest Fenn 通過網絡公布了他十幾年前所藏寶藏被發現時的照片,不知道這個時候 Ryan 和 Shane 是不是會捶胸頓足呢……在題材方面,《Buzzfeed Unsolved》除去涵蓋經典案件——「開膛手傑克」、「黑色大麗花」以外,還會覆蓋一些並不被常人所熟悉的冷門案件,例如著名作家埃德加·愛倫·坡的死因、1935年時好萊塢女星塞爾瑪·託德的非正常死亡、以及我曾經在 Slender Man 文章中介紹過的因這位瘦長鬼影而引起的未成年人傷人案件。《Buzzfeed Unsolved》目前沒有太多的搬運,在 B 站上可以看到由 天真無邪咯咯大 和 黑衣傳教士 兩位翻譯的中字版本。比較令人惋惜的是,《Buzzfeed Unsolved》的兩位核心主持人 Ryan Bergara 和 Shane Madej 在去年年末的時候與 Buzzfeed 另一檔王牌節目《Worth It》主持人之一的 Steven Lim 一道開啟了自己的獨立公司及頻道 Watcher。即便三人據稱仍舊將作為特約製作人回到 Buzzfeed 主持人節目,但似乎是受到疫情的影響,《Buzzfeed Unsolved》和《Worth It》這兩檔我個人非常喜歡的節目在今年年中都沒有再繼續更新,Ryan 和 Shane 更多是在他們全新的頻道 Watcher 上傳新視頻,並且也開始製作與《Buzzfeed Unsolved》題材類似的節目。雖然有些捨不得,在這裡也衷心祝願 Ryan 和 Shane 這兩位主持人能夠有更好的發展吧。如果你是機核三年以上用戶的話,LEMMiNO 這個名字或許你曾經見過,畢竟這位來自瑞典、20多歲、擁有性冷淡嗓音的小夥曾經做過有關多款遊戲的「Top 10 Facts」視頻,我和同事也在網站搬運過不少:當然如果你真的翻到 LEMMiNO 最早做的視頻,你可能會想不到這個聲音聽起來頗為性冷淡的傢伙最早是做暴漫視頻出身的……當然在 Top 10 類型的視頻之後,LEMMiNO 製作內容的方向開始了又一次的轉變——他開始將目標對準了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奇特事件,並竭盡全力通過自己能夠查找到的資料進行分析與解釋。而他所做的第一個視頻,便選擇了於1959年發生在烏拉爾山脈北部,九名登山者離奇死亡的「迪亞特洛夫」事件。與很多的其他未解之謎一樣,迪亞特洛夫事件經常被好事者當作與 UFO、雪怪甚至 KGB 有關的陰謀事件,某些事件中的細節也因此而被誇大。但在目前我所看到的各方分析版本中,LEMMiNO 在通讀了屍檢報告之後,給出了一個在理性認知範圍內的主觀猜測,也是我本人較為認同的一個版本。而相比於我們兒時看到的那些「未解之謎」類的書籍或者是電視節目,LEMMiNO 更關注於深入研究在這些所謂的「未解之謎」究竟是從何時開始形成的。比如很多人會在各種社交平臺上轉發過萬的所謂「讓你懷疑世界的XX個真相」中,看到下面這一條:似乎像是這種聽起來越不可置信的所謂「真相」,對於喜好新奇事物的普羅大眾來說反而越可信。在中文網際網路搜尋引擎上,我們就能看到很多僅僅是列舉這些所謂「真相」的文章:其實很多中文網際網路上,已經對於這件事情有了解釋,他們稱:「這是1993年由作家麗莎·霍爾斯特(Lisa Holst)在《電腦從業者》雜誌上發表的文章重新提到了這一事情,而在1954年作家 Lucy Wilhelmine Clausen 曾經在《有關昆蟲的事實和傳說》的作品中已經說明,蜘蛛不會被人類吞噬。但當 LEMMiNO 為了求證而買了一本 Lucy Wilhelmine Clausen 原著時,他發現整本書除去一句「蜘蛛不屬於昆蟲」(蜘蛛屬於節肢動物門蛛形綱)以外,並沒有這句所謂的說明時,事情就開始變得有趣了起來。除去這則與「八隻蜘蛛」有關的《The Eight Spider》以外,LEMMiNO 所選擇的主題還包括了:曼德拉效應、來源未知的大型線上 ARG Cicada 3301、神秘的 S 形符號來源、1942年發生的「洛杉磯之戰」、美國最神秘的劫機犯 D.B.Cooper 以及最為我們所熟悉的馬航 MH370 事件。於我個人而言,LEMMiNO 整個系列的視頻除去題材選擇較為新穎外,作者深入研究了大量的歷史資料,試圖從貼近史實的角度給出屬於他個人合理的推測,這是在「未解之謎」類作品中所少有的細緻與認真。另外 LEMMiNO 幾乎每一部視頻的封面與動畫設計均十分考究,看起來非常舒適,雖然作者是瑞典人但口音依舊屬於可以接受的程度。在飯前飯後,各位如果能有15~20分鐘整塊的時間集中精力看完 LEMMiNO 的一期視頻,相信你將會收穫頗豐。上面的《Buzzfeed Unsolved》以及《LEMMiNO》都是在油管上很火的「未解之謎」類節目,而隨著 B 站逐漸在內地網際網路平臺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也能看到很多以探究「未解之謎」為主要題材的 B 站頻道出現。而在這其中,我個人最為喜歡的便是《X調查》。自2019年3月上傳第一期視頻之後,《X調查》在 B 站以及油管兩個頻道經過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已經分別積累了70餘萬的訂閱用戶。而《X調查》所涉及到的主題,除去一些尚不為中文網際網路所熟知的驚天奇案外,也有很多期節目聚焦了國內外尚未確定真兇的謎案。而謎案發生地也從日本擴散至世界各地,其中不乏需要三期節目才能夠完整敘述的案件,例如在紐西蘭非常著名的「普克卡瓦血屋謎案」,從案件發生、警方偵破以及最終審理,甚至到多年後的再度翻案,前前後後過去了數十年的時間。而《X調查》也用整整三期節目將這一案件從頭到尾完整地進行了闡述,條理十分清楚。比起上面兩檔節目,《X調查》對於內地的觀眾群體來說有著語言上的先天優勢。節目一開始會先行大致敘述案件的基本詳情,其後會從案件有記錄在案的時間線從頭開始詳細描述,之後再按照警方進行調查的方向跟蹤案件發展,到最後會給出可能的嫌疑人和理論。這一套邏輯從第一期視頻開始便有了非常清晰的脈絡,對於《X調查》整體節目觀感也有著非常卓越的提升。而在題材方面,除去上圖我們可以看到的在歐美頗為著名的謎案,《X調查》還涉及到了諸如「坪野礦泉失蹤案」、「八王子市超時懸案」等在日本民間廣為流傳的未解懸案。而我個人最為喜歡的,則是有關在紐西蘭發生的「貝恩家庭滅門案」的兩期視頻。如果經常聽網易雲主播電臺的朋友,想必或多或少都有聽過日談公園這個主播電臺。由李叔和小夥子共同主持的脫口秀類播客節目,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會邀請各行各業的嘉賓共同暢聊。而當時間進入2020年,日談公園也開設了他們的副頻道——由小夥子和日談常駐嘉賓之一的李淼二人主持的《日談物語》。多年來淼叔專精於日本罪案,在個人開設的公眾號撰寫過不少相關的文章。而在來到日談公園作為常駐嘉賓主持之後,他也和小夥子、李叔聊過不少發生在日本的罪案以及其背後的歷史由來。此番開設副頻道,也是給了淼叔一個獨立的發揮平臺,更是方便了喜歡他節目的聽眾。鑑於播客類節目與視頻類節目的不同,淼叔得以在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裡詳細展開在視頻節目中受時長所限無法延伸出的案件時代與社會背景。而這也是日談物語這一系列節目得以在播客類節目中獨樹一幟的原因。在淼叔條理明晰的介紹之中,加上小夥子老師恰到好處的評論,日談物語的系列節目非常適合在上班摸魚/下班通勤時聽一聽。當然也有朋友會問,好像上圖節目列表中出現的案件,似乎與「未解之謎」關係並不是很大。當然了,在淼叔和小夥子所錄製的節目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案件都是最後得以找到真兇、進而回溯兇手作案動機的節目。而與此同時,諸如日本戰後最為著名的「下山事件」這樣真正無法被合理破解的謎案,也是淼叔鍾情於的主題之一。這位戰後擔任日本國有鐵道第一任總裁的下山定則,究竟是為何離奇失蹤、又為何最終慘死在了鐵軌之上,淼叔用了整整三期節目詳細的分析了事件的來龍去脈。而這三期節目,我個人非常喜歡,也反覆聽過了很多遍。由於「下山事件」的特殊性,以及這一謎案與日本戰後社會緊張態勢的密切聯繫(當然主要是李叔想參與錄節目),這三期節目被放在了日談公園的本站。如果各位在聽過和三期節目之後,對於淼叔講故事的方式感興趣的話,最近他們也上架了一檔付費節目《李淼談怪談》。其中包含的15期節目,有大量我們耳熟能詳的「未解之謎「事件:北京著名的「315公交車失蹤之謎」、世界末日預言、眾多都市傳說的成因等等。而淼叔也通過他所搜集而來的資料,層層剖析這些怪談的歷史與社會背景,進而找出這些事件背後的真正成因。喜歡的朋友可以在微信搜索日談公園公眾號一探究竟。以上就是我個人為各位推薦的四檔不同的「未解之謎」類節目,如果各位喜歡的話不妨前去觀看/聆聽一下這四檔節目,看是不是符合各位的胃口。隨著網絡在廣大普通百姓生活中的迅速普及,「未解之謎」這四個字已經越來越成為了媒體奪人眼球的噱頭以及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也有很多當年被傳為「未解之謎」的事件最終隨著真相的浮出水面而煙消雲散。在這個依託網絡便利條件快速運轉的現代社會,似乎「未解之謎」的生存空間正在逐漸被壓縮。比如當年很多「未解之謎」書籍都曾列舉的下圖這張照片,早已被挖出是一位名叫 Péter Guzli 的匈牙利小夥子自己 P 圖並通過 Chain E-mail 病毒傳播開來的惡搞作品。當然,在這幾年的社交網絡上,更多的像是都市傳說一樣的「未解之謎」也正在以超乎尋常的速度廣為擴散開來。而無論各位是將這些「未解之謎」信以為真、亦或是僅僅當作笑料或是飯後談資,這都需要作為龐大社交網絡一員的我們擦亮自己的眼睛,熟練運用手中可以使用的查詢工具,辯證地去看待這些「未解之謎」。(請點擊圖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