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美國天文學家、科普作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主持的一檔宇宙科普電視節目《宇宙:個人遊記》(Cosmos: A Personal Voyage)在年輕人心中燃起一把科學的火苗。
34年後,他的學生尼爾·泰森(Neil Tyson)與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攜手打造13集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Cosmos: A Spacetime Odyssey),將恩師手中的火把繼續傳遞下去。
紀錄片裡,一艘水滴形態的酷炫飛船——Ship of the Imagination將帶領觀眾縱橫穿梭於時間與空間的無窮無盡之中。它既能穿越到138億年前宇宙誕生的瞬間,亦能領你入座銀河系與仙女星系在數十億年後壯觀碰撞的最佳觀賞席位;它能縮小到剛好鑽進一枚碧綠的樹葉,參觀平靜的葉面下運作得熱火朝天的葉綠素工廠,也能潛入原子內部,靜觀電子的神出鬼沒。總之,它了解如何滿足你的好奇心。
紀錄片沿用卡爾·薩根的宇宙年曆:如果用一年365天來丈量宇宙誕生至今的138億年,那麼宇宙年曆的一個月大概是10億年,一天是4000萬年。我們的太陽系直到9月初才誕生,人類出現在最後一天的最後一個小時裡,人類書寫的悠悠歷史僅僅只是須臾之間。今日的時事紛爭、吵吵嚷嚷,在宇宙年曆裡,連一個響指的時間都不及。
宇宙的神秘、浩瀚、瑰麗,令人著迷。在宇宙面前,人類太渺小,但渺小的人類與偉大的宇宙之間,發生過的和正在發生的故事同樣激蕩人心。紀錄片用動畫的形式生動呈現一個個關於科學家和他們追尋真相的故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與兒子在海邊散步時的智慧對話、地質學家克萊爾·帕特森在利益集團壓力下堅持的禁鉛運動、法拉第在科學之路上的執著、痛苦和善舉……人性的善與惡、自負與謹慎、貪婪與堅守。紀錄片用謙遜但堅定的態度娓娓述說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
分享一下片尾談到人類掙脫無知的牢籠,需要銘記的五條簡單規則:一,質疑權威。
二,獨立思考。
三,自我質疑。不因為自己想要相信而去相信。
四,不輕信事件表面,通過觀察與實驗驗證觀點的合理性。相信證據,不論它指向哪裡。
五,誰都會犯錯,哪怕最頂尖的科學家。
在這五條的鼓勵之下,我鬥膽質疑一下片中的一個觀點,關於銀河系和仙女星系的碰撞。紀錄片提到,由於恆星之間的距離非常遙遠,因此兩大星系在碰撞過程中,星系內的恆星幾乎不會相撞。真的是這樣嗎?不知那時候還有沒有人類來親眼見證這壯麗的一幕。
(字幕翻譯錯誤,「行星」應為「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