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微信,和大家分享32張照片。這些照片可能你每一張都見過,因為它們流傳廣泛,並且曾真實地影響過世界。圖文選自《時代瞬間- 影響世界的100幅經典影像》一書。
攝影術誕生快200年,自誕生之時起,它就成為記錄和見證世界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到今天,攝影更是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溝通的主要方式。
願「通過攝影激發更好的世界。」(世界攝影日官網宣傳語)
由微信公號「理想國imaginist」(id:lixiangguo2013)編排製作
1.
窗外
史上第一張攝影作品誕生
時間:1827 年
地點:法國 勃艮第
攝影:約瑟夫·尼塞福爾·尼埃普斯
世界公認的第一張照片是由法國人約瑟夫·尼塞福爾·尼埃普斯於1827 年(有說1826 年)拍攝的。
從1793 年起,尼埃普斯就已開展用感光材料做永久性的影像保存的試驗。1827 年的一天,尼埃普斯在法國勃艮第的家中頂樓的工作室裡,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永久保存的照片。
他當時的製作工藝是:將塗有「猶地亞瀝青」的合金板放在繪畫的暗箱中,將鏡頭對準工作室的窗外,用8 小時的時間曝光,然後將合金板浸入薰衣草油中衝洗,因為未受光的部分很容易被薰衣草油溶解,而受光部分則會變硬。終於,他獲得了一幅能夠永久保存的照片,即人類拍攝的第一張照片。
2.
蘇伊士運河開通
連通印度洋和大西洋
時間:1869 年11 月17日
地點:埃及
攝影:佚名
1869 年,隨著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水利工程——蘇伊士運河竣工的慶祝儀式成功舉辦,這條橫跨紅海和地中海的人工運河,正式連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運河縮短了歐洲和亞洲之間的距離,至少對於海上航行而言,人們終於不再需要花費數日的行程向南繞行整個非洲大陸了。自古以來,這一直是一個虛幻的工程,就連拿破崙也不得不放棄。
這張照片的攝影師是誰已經不得而知,為了能使這一事件永遠留存,我們可以想像他將沉重的三腳架搬運到了高處——可能是一個平臺,也可能是特意搭建的腳手架。他成功地運用這種方法記錄下了1869 年11 月17日輪船隊伍進入運河的瞬間:畫面中的輪船被彩旗裝點著,上面搭載著法國皇后尤金妮(Eugénie)和埃及總督伊斯梅爾·帕夏(Isma,il Pascià)。現場還有一個樂隊,演奏著小約翰·施特勞斯特意為此創作的《埃及進行曲》。
3.
火車進站
人類第一部電影誕生
時間:不詳
地點:法國 拉西奧塔
攝影:奧古斯塔·盧米埃爾和路易斯·盧米埃爾
《火車進站》這部作品是電影發明和興起時期最早的短片之一。這個總長度只有50 秒的微型日常生活紀錄片擁有更高的歷史而非藝術價值。製作這部電影的是兩位以攝影見長的法國人,也就是著名的奧古斯塔·盧米埃爾和路易斯·盧米埃爾兄弟,他們於1895 年獲得了電影放映機的專利,並用這种放映機製作了短片《火車進站》及很多同時代的作品。正是得益於這項發明,盧米埃爾兄弟被稱為「電影之父」。這幅照片是電影膠片中一格放大的畫面。
4.
橫跨大西洋的無線電報
現代電子通信的始祖
時間:在1901 年12 月
地點:加拿大 紐芬蘭
攝影:佚名
此照片作為實驗的官方記錄,標誌著人類在科學領域又邁出了一大步,為現代電子通信打開了大門。
站在畫面左側的年輕人是義大利科學家、發明家伽利爾摩·馬可尼,時年27 歲,坐在旁邊的是其英國助手喬治·肯普。二人擺出的拍照姿勢是為了記錄首次橫跨大西洋的無線電報傳輸——正是因為這項發明,馬可尼在1909 年贏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5.
萊特兄弟的試飛
人類踏向天空的第一個腳印
時間:1903 年12 月17 日
地點:美國 北卡羅來納州 基蒂霍克
攝影:約翰·T·丹尼爾斯
1903 年12 月17 日,兩名來自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的自行車經銷商——萊特兄弟從北卡羅來納州的海灘成功起飛,這一瞬間被永遠載入史冊。他們進行的實驗正是要將第一架有人駕駛的機動飛行器飛行者號駛入天空。這張照片如今被珍藏在史密森學會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中,並成為這一偉大事件的寶貴見證。
6.
摩天樓頂上的午餐時光
關注城市背後的群體
時間:1932 年 9 月29 日
地點:美國 紐約
攝影:查爾斯·克萊德·艾伯茨
1920—1935 年,紐約興建了一批令世人驚嘆的摩天樓。然而,在施工過程中,保護建築工人的安全措施卻不到位。查爾斯·克萊德·艾伯茨拍攝了一組照片,一是為了暴露安全措施的缺失,二是為了展現建築工人的辛苦和極其危險的工作環境。
這些照片是他於1932 年9 月29 日在建造中的洛克菲勒中心第69 層(倒數第二層)拍攝的,絕大部分為抓拍而成。在這張照片中,11 名建築工人正坐在一根細細的鋼梁上吃飯、聊天,他們腳下240 多米就是車來車往的紐約街頭。1932 年10 月2 日,《國際先驅論壇報》的星期日版刊登了這組照片,引起了巨大反響。當時正處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因此這樣一張特殊的照片背後的歷史意義和代表性成為一個不朽的符號。
7.
移民母親
大蕭條時代的象徵
時間:1936 年3 月
地點:美國 加利福尼亞州 尼波莫
攝影:多蘿西亞·蘭格
《移民母親》這幅作品是多蘿西亞·蘭格在1936 年3 月於加利福尼亞靠近尼波莫的地方拍攝到的。這張照片迅速成為美國大蕭條時代的一個象徵。
蘭格一共為湯普森拍攝了6 張照片,《移民母親》是最經典的一張。照片的構圖相當完美,湯普森的兩個女兒——凱薩琳和魯比對稱地圍繞在她身邊,年幼的小女兒諾爾瑪則躺在懷中。相機雖然沒有展現出兩個小女孩的面龐,卻更增強了畫面的情感色彩——她們靠在母親肩上的小腦袋強調了母親肩負的責任。照片體現的強烈張力全部融於最簡單的人物之中,而黑白的對比色調則勾勒著主體的輪廓。
8.
陣亡的一瞬間
用影像反抗戰爭
時間:1936 年
地點:西班牙 塞羅姆利亞諾
攝影:羅伯特·卡帕
一個西班牙民兵被一顆不知從哪裡飛來的子彈擊中,正向地上倒去。他身著平民服裝,手持步槍,正在為了西班牙第二共和國與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率領的民族主義軍隊戰鬥。馬上,他的血液就會滲進安達盧西亞的土壤,這裡已被熾熱的太陽烤乾了。這是1936 年的悲劇之夏,西班牙內戰即在此時爆發。照片的意圖相當明顯,它毫不遲疑地捕捉到了慘劇發生的瞬間。它是如此震撼人心、殘酷無情,迅速成為戰爭的標誌之一。
9.
納粹集會
獨裁的幻象
時間:1936 年
地點:德意志第三帝國
攝影:佚名
權力,秩序,氣勢恢宏,祖國的神秘性,在年度「國慶日」——紐倫堡黨代會期間舉行的軍事集會上,納粹黨將這些準則傳遞給了全世界。
照片拍攝於1936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沒有開始,希特勒正準備對世界發出戰爭的信號。這張照片完美地抓住了此次集會的主旨——「德國榮耀」。我們可以看到,整個軍隊像是一臺無情無欲的戰爭機器,而每一名士兵都沒有面部細節描繪,他們只是遵守紀律的小卒。金屬頭盔組成的隊列形成透視感,焦點匯聚在了三面印有納粹標誌的大旗上。三面旗幟直挺挺地立在盡頭,極為標準化。就連風都不能吹亂這裡的秩序,集會的過程體現出近乎非人的完美。
10.
南京大屠殺
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的歷史
時間:1937 年12 月13 日—1938 年1 月
地點:中國 南京
攝影:佚名
1931 年「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1937 年「七七」事變後,日本開始了對中國的全面大規模侵略。8 月13 日,日本侵略軍在上海及周邊地區展開淞滬會戰。11 月12 日,日軍佔領上海,並趁勢分三路急向南京進犯。12 月1 日,日軍攻佔江陰要塞,同日下達進攻南京的作戰命令,南京保衛戰開始。13 日晨,日軍攻入南京城,開始了長達40 多天的南京大屠殺。
11.
華沙猶太區的毀滅
審判納粹的最佳罪證
時間:1943 年4 月19 日—5 月16 日
地點:波蘭 華沙
攝影:佚名
12.
時代廣場勝利之吻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象徵
時間:1945 年8 月14 日(美國時間)
地點:美國 紐約
攝影:阿爾弗雷德·艾森施泰特
13.
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世界從此走向多極
時間:1949 年10 月1 日
地點:中國 北京
攝影:侯波
14.
愛因斯坦與相對論
物理學界的跨越
時間:1961 年
地點:瑞士 伯爾尼
攝影:埃裡希·萊辛
一支鋼筆、一枚印章、一個文件夾、兩個墨水瓶、幾本書,以及數張寫滿字的紙張——這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瑞士伯爾尼聯邦專利局工作時的寫字檯,上面留下了他最卓越的思想。這間辦公室位於記憶大道一棟建築的三層86 號。攝影師埃裡希·萊辛是瑪格南圖片社的創建者之一,他於1961 年——當時愛因斯坦已去世6 年、相對論已發表50 餘年——將這一奉獻給科學的聖壇永遠定格。
15.
柏林圍牆
冷戰的標誌
時間:1961 年8 月
地點: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柏林
攝影:佚名
一家人聚集在柏林圍牆前,年輕的父母將兩名幼童高舉過有刺的鐵絲網,只為讓身處高牆另一側的祖父母看看他們。
16.
我有一個夢想
美國種族融合的基石
時間:1963 年8 月28 日
地點:美國 華盛頓特區
攝影:佚名
17.
約翰·甘迺迪總統的葬禮
20 世紀頭號犯罪事件
時間:1963 年11 月25 日
地點:美國 維吉尼亞州 阿靈頓
攝影:艾略特·厄威特
18.
18 周的胎兒
生命孕育的神奇
時間:1965年
地點:美國
攝影:倫納特·尼爾森
生命的孕育是一個非常神奇的過程,但是在20 世紀60 年代之前,人們還沒有通過影像展示胎兒的發育過程。1965 年,當瑞典攝影師倫納特·尼爾森(Lennart Nilsson)拍攝的胎兒在子宮中發育的圖片被美國《生活》雜誌刊登後,引起了巨大轟動。幾天之內,胎兒發育照的完整印刷版便售出800 萬份。
19.
切·格瓦拉之死
一個全球性符號的誕生
時間:1967 年10 月
地點:玻利維亞
攝影:弗雷迪·阿爾伯塔
1967 年10 月9日,格瓦拉被玻利維亞政府軍執行槍決,身中9 彈。隨後,格瓦拉犧牲的消息迅速傳遍整個世界。照片是由弗雷迪·阿爾伯塔拍攝的。照片中,一名玻利維亞將領正用手指著躺在擔架上的屍體,成為切·格瓦拉死亡事件的經典意象。
20.
持花的女孩
美國民眾反越戰的象徵
時間:1967 年10 月21 日
地點:美國 華盛頓特區
攝影:馬克·呂布
1967 年,美國民眾已經在越南戰爭的恐慌中度過了許多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反對戰爭。10 月21 日,星期五,華盛頓特區的林肯紀念堂附近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遊行示威活動。人們聚集到結束奴隸制的林肯總統腳下,然後向著五角大樓前進。那裡有2 000 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正等候著他們,隨時準備壓制這些和平主義者的「進攻」。
人群中有一位17 歲的少女簡·羅斯·卡斯米爾,她凌亂的波波頭瞬間抓住了法國攝影師馬克·呂布的目光。這位少女穿著一身淺色碎花連衣裙,神情放鬆,直面著士兵,還為他們獻上了一朵小雛菊。
21.
入侵布拉格
「布拉格之春」改革中斷
時間:1968年8月
地點:捷克斯洛伐克 布拉格
攝影:約瑟夫·寇德卡
22.
人類登月
人類的「一大步」
時間:1969 年7 月20 日
地點:月球
供圖:N A S A
23.
尼克森訪華
改變世界的一周
時間:1972 年2 月21 日
地點:中國 北京
攝影:拜倫·休梅克
1972 年2 月21 日上午11 時30 分,美國總統尼克森乘坐的空軍一號降落在北京機場。尼克森總統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周恩來總理伸出了手。中美兩國領導人的這一握手,結束了20 多年來兩國的隔絕狀態,標著著中美關係一個新時代的開始。當時,隨行的白宮攝影師拜倫·休梅克拍下了這珍貴的瞬間。
24.
戰火中的女孩
一張照片結束一場戰爭
時間:1972 年6 月8 日
地點:南越 浪滂縣
攝影:黃功吾
25.
柏林圍牆倒塌
民主德國與聯邦德國合併的象徵
時間:1989 年11 月9 日
地點:德國 柏林
攝影:亞歷山德拉·阿瓦吉安
26.
釋放納爾遜·曼德拉
非洲反種族隔離運動的象徵
時間:1990 年2 月11 日
地點:南非共和國 開普敦
攝影:亞歷山大·喬
27.
蒂姆·伯納斯_李與網際網路的發明
開啟信息革命的大門
時間:不詳
地點:瑞士 日內瓦
攝影:羅伯特·希爾弗
28.
飢餓的蘇丹
非洲大陸遭受災難的象徵
時間:1993年
地點:蘇丹 阿約德
攝影:凱文·卡特
29.
歸零地
開啟新的「反恐時代」
時間:2001 年9 月
地點:美國 紐約
攝影:克裡斯·柯爾德
30.
拆毀薩達姆·海珊雕像
第二次海灣戰爭結束
時間:2003 年4 月9 日
地點:伊拉克 巴格達
攝影:邁克·摩爾
31.
貝拉克·歐巴馬
美國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總統
時間:2009 年1 月20 日
地點:美國 華盛頓特區
攝影:蒂莫西·A·克拉裡
32.
馬拉拉·尤薩夫扎伊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女性也要發聲
時間:2014 年12 月10 日
地點:挪威 奧斯陸
攝影:奧德·安德森
這是一位年輕的巴基斯坦女性,頭髮烏黑,披著珊瑚紅色的頭巾。她站在演講臺的麥克風前,把右手放在了心臟的位置上,正在面向一群照片中無法看到的觀眾演講。她叫馬拉拉·尤薩夫扎伊,於2014 年12 月10 日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在成為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之前,馬拉拉就已經聲名顯赫。17 歲時,她曾冒著生命危險反抗巴基斯坦的塔利班組織,努力推動著理性與蒙昧主義、思想自由與宗教激進主義之間的永恆鬥爭。
|
正文圖文選自《時代瞬間- 影響世界的100幅經典影像》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中信出版社,2017.08
[意]瑪格麗塔.賈科薩 著 孫陽雨 譯
|
——END——
點擊以下 關鍵詞 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大自然的聲音 | 星野道夫 | 好的照片背後 | 時尚廚房 | 雨林精靈 | 薦書 | 最有愛的男攝影師 | 高鐵上的泡麵 | 風景,人的回憶 | 堅果裡最壞的那個 | 高原珍稀野生動物冰箱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