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譯叢||費爾南多·佩索阿詩選(下)楊子 譯

2021-02-19 生生之境

(插畫  鄭龍一海)

費爾南多·佩索阿 

1888年6月13日,費爾南多·安東尼奧·諾蓋拉·佩索阿(Fernando António Nogueira Pessoa)出生於裡斯本,父親約阿基姆·德·西伯拉·佩索阿是一位業餘音樂評論家。他們家正對著裡斯本歌劇院,小時候佩索阿跟父親去那兒看過演出。母親瑪麗亞·瑪德萊娜·諾蓋拉·佩索阿受過良好的教育,在佩索阿很小的時候就教他讀寫。1893年7月,父親在他剛滿五周歲時死於肺結核。六個月後,小弟弟夭折。不久母親改嫁駐德班的葡萄牙國領事。1896年1月,佩索阿隨母親乘船去德班。三年後進德班高中,在那兒接受了一流的英文教育。1903年大學預考時,他的英語作文在899名考生中拔得頭籌,獲維多利亞女王紀念獎。

17歲那年他回到裡斯本,次年考取裡斯本大學文學院,攻讀哲學、拉丁語和外交課程,常去國立圖書館閱讀古希臘和德國哲學家的著作,繼續用英文寫作。不久,他因學生罷課而輟學。開過一家很快就倒閉的印刷所,後來去商業機構任職,工作是翻譯和草擬英文或法文商業信函,業餘時間都用來研究文學、哲學、玄學、神秘學和星象學,將這一切糅入自己的創作。

1918年佩索阿自費出版了英文詩集《安提諾烏斯》和《35首十四行詩》。他的第一部葡萄牙文詩集《使命》出版於1933年。直到去世,他只在葡萄牙為人所知。

「佩索阿」在葡萄牙文中是「個人」和「面具」的意思。對佩索阿來說,這個名字有著太強烈的宿命色彩,似乎他命中注定要在一個又一個面具之下度過一生。佩索阿作品英譯者之一埃德溫·霍尼格說,「在佩索阿的作品中尋找另一個他是一件永遠都不會完結的事。所謂『他』,就是詩人在同時掩蓋和揭露的『本我』……遮掩的目的在於揭露,喬裝的目的在於揭開——從一個身份轉移到另一個身份……佩索阿之所以勇氣不凡,在於他這一生中都堅持做其他人。這就好像他一方面不斷地讓自己重生;另一方面又允許自己廢棄自己,不再存在——變成虛無」。

佩索阿在他的寫作生涯中創造了很多面具,這些面具被他稱為異名者和半異名者,他們各有各的生平,個性,思想和政治、美學及宗教立場。

埃德溫·霍尼格說,「佩索阿一生未婚,而他的異名者就是他的家人」。

1914年,三個偉大的異名者從天而降——卡埃羅、坎波斯和雷耶斯。這是佩索阿創造的眾多面具中最重要的三個。

帕斯在談論卡埃羅的重要性時說:「卡埃羅是太陽,他的軌道上運轉著雷伊斯、坎波斯和佩索阿。每個人都有否定或非現實的成分。雷耶斯相信形式,坎波斯注重感受,佩索阿喜歡象徵。卡埃羅什麼都不信。他只是存在著。」

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先在葡萄牙,後來在巴西,佩索阿贏得越來越廣泛的讀者。他的幾部詩集在他死後出版並且被翻譯成西班牙文、法文、英文、德文、瑞典文、芬蘭文和其他語種,其中最重要的是《費爾南多·佩索阿詩集》(1942)、《阿爾瓦羅·德·坎波斯詩集》(1944)、《阿爾貝託·卡埃羅詩集》(1946)和《裡卡多·雷耶斯詩集》(1946)。他的祖國將他和十六世紀大詩人卡蒙斯並稱為葡萄牙文學史上的兩座豐碑。葡萄牙的文學史家更認為應該給予佩索阿「與但丁、莎士比亞、歌德和喬伊斯同樣的地位」。1985年10月15日,為紀念詩人逝世50周年,葡萄牙舉行盛大的遷葬儀式,將佩索阿的遺骨移至裡斯本熱羅尼莫大教堂的聖殿,供人瞻仰。這裡也安放著卡蒙斯的石冢。

——選自《每天都在悲欣交集中醒來:佩索阿詩選》譯序

相關焦點

  • 費爾南多·佩索阿:我永遠生活在現在,不了解未來,也不再擁有過去
    讀睡費爾南多·佩索阿(1888-1935),葡萄牙詩人、作家,葡萄牙後期象徵主義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使命》等。費爾南多·佩索阿於1888年生於葡萄牙裡斯本,父親在他不滿六歲時病逝,母親再嫁葡萄牙駐南非德班領事,佩索阿隨母親來到南非,在那兒讀小學中學和商業學校。在開普敦大學就讀時,他的英語散文獲得了維多利亞女王獎。
  • 帕斯 不識於「我」 ——序《百年佩索阿》
    這些虛構是詩人阿爾貝託·卡埃羅,阿爾瓦羅·岡波斯,裡卡爾多·雷耶斯,以及,尤其是,費爾南多·佩索阿自己。這樣,回憶他生活的顯著特徵並非徒勞,既然我們知道這是我們追尋的那個陰影的步蹤。真正的佩索阿卻另有其人。 1888年他生於裡斯本。生父過世,母親再嫁。1898年她和孩子們移居南非的德班,第二任丈夫被派往那裡做葡萄牙駐南非領事。受英語教育。
  • 佩索阿 | 陽光普照時活在陽光裡,風雨飄搖時活在陰雨中
    詩歌及詩人簡介上面的詩句節選自佩索阿的詩歌「 If I Die Young」。費爾南多·佩索阿 (Fernando Pessoa, 1888-1935),葡萄牙詩人、作家、翻譯家、文學評論家、哲學家,葡萄牙語文學史上最優秀的詩人之一,20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
  • 細數王源文字中蘊藏著的那些讀過的書籍——下
    「我的心略大於整個宇宙」《冬夜回望》一文中,寫到《我不知道》這首歌的誕生是沒有什麼特別意義的一天,只是腦海裡突然想到葡萄牙作家費爾南多-佩索阿的這句詩,而這句詩就是佩索阿的作品《佩索阿詩選》中的。這本書裡的詩歌,幾乎丈量出了人性的每一個裂隙,心靈的每一處皺褶。
  • 佩索阿:當你徹底放下,那些被剝奪的,早晚會回來
    ——佩索阿費爾南多·佩索阿(1888-1935),葡萄牙詩人、作家,葡萄牙後期象徵主義的代表人物。佩索阿於1888年生於葡萄牙裡斯本,父親在他不滿六歲時病逝,母親再嫁葡萄牙駐南非德班領事,佩索阿隨母親來到南非,在那兒讀小學中學和商業學校。
  • 《盜火者譯叢》專輯(2版)
    《理想國譯叢》專輯註:文件名為《MIRROR譯叢》(33冊).rar——原名《理想國譯叢》發不出來。資源 | 63.《當代學術思潮譯叢》專輯資源 | 131.《現代性研究譯叢》專輯資源 | 116.『資本主義』專輯之一資源 | 116.『資本主義』專輯之二資源 | 116.
  • 油脈 ‖ 西奧多·羅特克 詩選18首
    預 感楊子/譯走在這片曠野我想起另一個夏天。很久以前!我緊跟在父親身後,緊跟大步流星的他一路走到河邊。中部大風楊子/譯整天,整夜,風在樹木中咆哮,讓我以為巨浪來了,有我臥室地板那麼高;當我站在窗邊,一根榆樹枝猛掃我膝蓋;藍色雲杉鞭打,如海浪砸門。
  • 漢英對照《徐春芳詩選》(顏海峰 張智中 譯)出版
    漢英對照詩集《徐春芳詩選》「SelectedPoems of Xu Chunfang」(Chinese-English),由中國著名翻譯家、詩人、學者、山東政法學院教授顏海峰先生、南開大學教授張智中博士聯袂英譯,其譯筆紮實、地道,該詩集既可作為賞閱詩歌的優秀讀本,也可作為英語讀物提升外語水平。
  • 翻譯《藝術史名著譯叢》,「是把生命嵌入藝術的律動」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aer.cn)獲範景中先生授權,特刊發此譯叢的總序。「把翻譯看為一種值得度過的生活方式,現在可以再添上一種理由了:人活在現象世界,何謂獲得古典意義上的autark[自足],難道不是把他的生命嵌入藝術的律動?翻譯這套書也許正是生命的深心特筆。」範景中說。
  • 法語翻譯家鄭克魯去世,曾譯《悲慘世界》《茶花女》等
    公開資料顯示,著有專著《法國文學論集》、《繁花似錦——法國文學小史》、《雨果》、《情與理的王國——法國文學評論集》、《法國詩歌史》、《現代法國小說史》、《法國文學史》(合作),譯著《蒂博一家》、《康素愛蘿》([法]喬治·桑著),《失戀者之歌——法國愛情詩選》、《法國抒情詩選》、《巴爾扎克短篇小說選》、《家族復仇》([法]巴爾扎克著)、《茶花女》([法]小仲馬著
  • 新史學文庫已出書目之四——新史學譯叢(6種)
    「新史學譯叢」作為「新史學」的重點系列之一,自2017年第一本書出版以來,已有6種圖書面世,10種即將出版。今天,新史學編輯部以該系列的集體亮相,來慶祝「新史學」品牌誕生15周年。希望更多的人關注「新史學」,以經典閱讀擴展生命的廣度與深度。
  • 馬克·斯特蘭德(美國)的詩 ‖《外國詩選》
    >在黑暗的圓屋頂內, 或在白雪覆蓋的山谷中 月亮潔白的凝視下。 強攻弱受,她就是你將娶下的女孩。(畫皮譯)  ◎郵差 那是午夜。他從人行道走來敲響了門。我衝過去歡迎他。他站在那兒哭泣,向我晃抖一封信。他告訴我那裡面裝著可怕的私人消息。
  • 荷馬獎章桂冠詩人譯叢 | 《加莫內達詩選》
    天要亮了多條蛇在空氣的牢房叫喊進入你的身體,你的疲勞充滿著花瓣7我曾喜愛消失損失在燃燒(節選)(1993—2003,2004)遺忘來了光在我的眼瞼下沸騰我看著垃圾場穿過光的刀子來了一朵白花在將團結偽裝我抖動眼瞼的灰燼光將我撫摩我愛過我在坎塔米拉諾斯的垃圾場胡安,過來被螞蟻光顧,在鐘樓之間雌斑鳩沙啞的調門今日清晨我進入了自身我死亡中的一朵花一個陌生人在我心裡露水在受摧殘的樹下沸騰
  • 我們輸了,愛情也沒有贏——外國詩人精短詩選20首
    雨下起來了。雨就是我的家。我在想那渴望的言辭:風景伸向無盡的邊緣。我記得你揮動的手像正在拭去窗玻璃上的薄霧,還有你的臉,像是一張模糊不清的舊照上放大出來的。我曾經向自己和別人犯下那可怕的錯誤。天國的濃煙和烈火揭去了你們的冠冕,只因你們越出了常人的界限;而此刻我坐在白雲下(朵朵白雲都顯得安詳)坐在枝繁葉茂的橡樹下,坐在小鹿追逐的草原上,只感到,先人們的靈魂陌生,且已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