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未來在中國?不,在拉美

2021-02-21 ELLEMEN睿士




最近幾年,世界影壇上湧現出大批傑出的拉美電影人。這片貧窮、複雜而美麗的大陸不僅培育出無數堪稱影史典範的藝術電影,還貢獻了許多走在商業電影頂峰的精英創作者。


細細分析他們的前行路徑,恐怕只能證明,在藝術面前從來不存在一個想像的共同體,不存在一個歷史泥潭中艱難起步的弱者形象,不存在一個無法醒來的第三世界夢靨。



在9月剛剛閉幕的威尼斯電影節上,除了最終捧回金獅獎的菲律賓電影《離開的女人》,口碑最炸裂的作品,恐怕要屬阿根廷電影《傑出公民》了。《傑出公民》講述的故事非常拉美:一位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知名作家,在收到一封「傑出公民」的頒獎邀請函後,決定重返自己闊別四十多年的家鄉阿根廷小鎮薩拉斯。經歷了歸鄉之旅的種種尷尬和詭異後,他終於決定永別故土。

這是一部典型的知識分子電影,開頭第一段就是老戲骨奧斯卡·馬丁內茲飾演的男主角達尼爾發表諾貝爾演說,鏗鏘的左派言辭,充分刻畫了一位時代的不羈者,尖銳而高級的幽默感,讓觀眾心有戚戚,又忍不住鼓掌喝彩——事實上,記者們確實在電影院集體鼓了兩次掌。


《傑出公民》、《野蠻地區》和《盲眼的基督》

緊接著,2013年憑藉《赫利》拿下了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墨西哥人阿瑪特·伊斯卡拉特,奉獻了堪稱本屆威尼斯「尺度最大」的《野蠻地區》,以出場鏡頭寥寥的觸手怪為隱喻推動劇情走向,將叢林變成了人與動物的失樂園。

還有這兩年風頭正勁的智利導演帕布羅·拉雷恩,憑藉由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傑圭琳傳記片《第一夫人》,進軍好萊塢首戰告捷,加上同樣來自智利的新人導演克里斯多福·穆雷出手不凡的處女作《盲眼的基督》,國際影評人們紛紛預言:拉美崛起,那裡才是電影的未來!


藝術電影高產區

其實今年的歐洲三大電影節上,拉美電影一直光芒無限。年初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墨西哥電影《我是尼羅》,聚焦移民題材;到了5月的坎城電影節,巴西電影《水瓶座》入圍主競賽,而導演雙周單元則有亞歷桑德羅·佐度洛夫斯基的《詩無盡頭》和帕布羅·拉雷恩的《追捕聶魯達》,兩部影片讓人一窺智利電影的風採。


《水瓶座》、《我是尼羅》

跟大部分拉美國家一樣,由於殖民時代留下的陰影,智利曾經深陷政治鬥爭的漩渦,很難要求一個國家形成成熟的工業結構,積累穩定的資本儲備來支撐電影發展,但即便如此,智利一樣誕生了第一流的藝術家。

後殖民主義時代最出名的智利電影人,恐怕要算亞歷桑德羅·佐度洛夫斯基了。他從小寫詩,青年時期去巴黎學習啞劇,之後致力於拍攝午夜電影。從《分離的頭顱》那股波西亞味兒,到巴黎左翼先鋒派風格,到《凡多和莉絲》的公路電影之旅,再到《鼴鼠》、《聖山》、《聖血》三部封神之作,以及流產的科幻神作《沙丘》,《現實之舞》之後開啟的自傳體藝術電影,「佐度洛夫斯基」的名字等同於奇詭的想像力、絢爛的色彩、少年人的夢幻。


《詩無盡頭》

他的個人編年史幾乎完美符合我們從文學世界中培養出的對拉美的想像,一個瘋狂、夢幻的藝術家,一個四處流浪、四處創作的後天吉普賽人,用畢生的作品擁抱不折不扣的魔幻現實主義。

走純藝術路線,智利電影界前有先鋒,後有來者。如今最炙手可熱的智利導演,一定是帕布羅·拉雷恩了。他雖然也是拍攝獨立藝術電影出身,但不同於佐度洛夫斯基,拉雷恩趕上了軍事獨裁統治失敗、電影業蓬勃發展的好年景。他的「皮諾切特三部曲」技驚四座,《殺手夜狂熱》、《後事》和《智利說不》都是以個人視角解讀歷史題材,用小切片透視大格局,在打磨技藝的同時,也形成了極強的個人風格。


《追捕聶魯達》和《第一夫人》

2015年他自編自導的《神父俱樂部》入圍柏林電影節,拿下了評審團大獎。而2016年無疑是拉雷恩的高產之年,《追捕聶魯達》和《第一夫人》兩部歷史傳記片,手法相似,舉重若輕,前者的文學影像化,後者微妙精準的傳記感,所向披靡,徵服了坎城和威尼斯的影評人。



橫衝直撞好萊塢

第三世界的藝術家,想要吸引世界的目光,靠販賣異域風情者有之,靠訴說苦難、訴說悲傷者有之,戰爭或者革命誕生了雙刃劍一般的歷史資本,成為創作者之幸,在拉美也不乏這樣的例子。不過更有棋高一著者,直接北上西進,像目標明確的移民,直奔電影工業核心淘金。

最成功的案例,這一輩裡恐怕要數被稱為「墨西哥三傑」的吉爾莫·德爾·託羅、阿方索·卡隆和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說實話,倘若不是名字拼法特殊,恐怕他們在我們心裡早就是不折不扣的好萊塢導演了。


在好萊塢闖蕩的墨西哥老鄉: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吉爾莫·德爾·託羅、阿方索·卡隆

終生迷戀怪物的託羅,是精通電影各個方面的全才。作為類型片行家,他的作品列表裡都是讓cult影迷兩眼放光的名字,《魔鬼銀爪》、《刀鋒戰士》、《地獄男爵》……更別提2006年闖入各大國際電影節的《潘神的迷宮》,2013年還執導過在中國大熱的票房電影《環太平洋》。託羅的積累、風格、趣味、方法,讓他一定程度上成為美式黑童話和恐怖奇幻電影的代言人。


《地心引力》、《鳥人》和《潘神的迷宮》

阿方索·卡隆出生於墨西哥城,也是電影圈的拿獎專業戶,從《小公主》到《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再到《人類之子》,更別說那部革新視聽語言形式的《地心引力》了。除了早年的名作《你媽媽也一樣》還有些墨西哥城遺風,大體來看,阿方索·卡隆可算是無痕地融入歐美主流文化了。

而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更為傳奇。DJ出身的他,早年靠「命運三部曲」——《愛情是狗娘》、《21克》、《巴別塔》走向國際舞臺,成為第一位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墨西哥人,也是獲得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第一個墨西哥人。去年的《荒野獵人》和前年的《鳥人》,讓他就此成為奧斯卡的傳奇。

巴西電影新浪潮

如今的拉美可以誕生這麼多優秀的電影人,除了軍事統治的消亡、意識形態的轉變和電影制度的放鬆等政治社會原因,必然離不開這塊土地上前輩們留下的傳統與傳承。最早緣起於法國的電影「新浪潮」運動,和義大利的新現實主義,一起席捲了全世界。在南美洲,先是阿根廷,然後是智利和秘魯,隨後的巴西電影新浪潮(Cinema Novo)將這場運動推至巔峰。


《吃掉自己的法國小丈夫是什麼味道》、《太陽帝國裡的上帝與魔鬼》

新浪潮中大批湧現的電影人中,影評人出身的格勞貝爾·羅查一躍成為了領軍人物,以其個人三部曲《太陽帝國裡的上帝與魔鬼》、《痛苦的大地》和《無法饒恕的安東尼奧》,將電影新浪潮變成了左翼知識分子表現訴求、體現力量的工具。而內爾森·帕雷拉·德桑託斯拍攝的《吃掉自己的法國小丈夫是什麼味道》完全拋棄了樸素的斯多葛主義理論,普通人的困境被搬上大銀幕,關注社會現實、觸及靈魂傷痛開始主導著拉美電影創作的主旋律,也展現出和歐洲新浪潮完全不一樣的拉美特質——粗糲、熱情、直白。儘管巴西新浪潮在上世紀70年代逐漸消亡,經濟一片慘澹的今天總是遭遇資金短缺的窘境,但以反殖民、反種族歧視、反剝削壓迫為主題的「第三電影」勢力已然形成。

追溯至此,拉美電影崛起其實是個偽命題,這裡也許沒有像歐洲一樣形成嚴格完善的審美邏輯和藝術評判標準,沒有像好萊塢一樣形成工業體系,沒有像寶萊塢一樣成為某種文化的定點打包港,但電影早已融入社會的血脈之中。誠如T·S·艾略特所言:「現在的時間和過去的時間,也許都存在於未來的時間,而未來的時間又包容於過去的時間。」電影的未來也許在別處,也許真的在拉美,誰知道呢。


撰文:顧草草 編輯:費斯基 插畫:畢勝


相關焦點

  • 新生代:拉美中國研究的未來
    比如1987年成立的秘魯天主教大學東方研究中心起步於日本研究,1994年就在該中心從事日本經濟研究的卡洛斯·阿基諾從21世紀初開始將研究重點擴大到中國經濟和中拉關係。而阿根廷二月三日國立大學亞太和印度研究中心教授卡洛斯·莫奈塔2000年之後將研究焦點從拉美一體化轉向中拉經貿關係。正因如此,這個時期涉足中國研究的學者,儘管擁有較深的專業功底,但通常不懂中文,跟中國也少有聯繫。
  • 「拉美陷阱」與中國的城市化進程
    12月20日,讓我們一起,回首2017,盤點重大經濟事件;展望2018,把脈未來商業趨勢。然而許多人所不知道的是,貝隆夫人與其丈夫貝隆總統的一生儘管致力於幫助窮人,提高社會福利,但也正是因他們的政策使得阿根廷經濟發展急轉直下,陷入「拉美陷阱」。
  • 中國企業在拉美的商業活動及挑戰
    當然,中國企業很可能像西方同行一樣尊重拉美本地的法律,但為了贏得項目合同並獲得優先待遇,他們有時候會靈活處理「不幹涉別國內政」的外交準則。  中國商品進入拉美市場已經引起該地區強烈的抵制,遭遇到了提高關稅、反傾銷等反制措施,這在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行業組織發達的國家尤其明顯。這種貿易摩擦最近擴展到了中國在拉美地區的企業收購、初級產品開採以及建設項目融資等服務領域。
  • 當代拉美電影中的情節現實主義特徵
    武亮宇 中拉智訊近年來,拉美電影在國際電影節上屢獲殊榮,部分影片更是在票房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當代拉美電影成為了世界民族電影體系中一面新的旗幟,其中呈現的情節現實主義特徵值得我們關注與分析,可以為其他民族電影區域的電影創作與批評實踐提供頗有價值的參考。
  • 英媒:拜登時代,拉美仍會親近中國
    路透社12月15日報導,原題:在拉美,拜登將面對崛起的中國 川普執政期間對拉美地區發出的信息很明確:別跟中國做生意。但消息未發送成功,拉美不買帳。當拜登準備入主白宮之際,北京對這一大片曾被視為美國政治後院、資源豐富地區的影響已增強。
  • 一帶一路和中國在拉美的投資:危機中的新一波投資?
    在2008 -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在支持拉丁美洲經濟復甦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新冠狀病毒(COVID-19)危機後,情況會再次出現嗎?許多人說,中國在這一過程中並非無關緊要,許多分析家預計亞洲國家將快速復甦。但是,仍然不確定中國是否會像過去那樣有能力提供幫助和投資。
  • 獨家丨商務部研究院周密:中國和拉美遠隔萬裡,為什麼還能合作?
    近日,中國一帶一路網邀請到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美洲與大洋洲研究所的副所長周密,為我們講述中國和拉美在「一帶一路」合作方面的進展。周密在採訪中表示,拉美國家認同「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理念,中國和拉美國家在經貿合作領域成效顯著,未來可以加強新科技領域的合作。
  • 美國近期緣何在拉美「壓左扶右」?
    原因在於,拉美左翼在政治上堅持獨立自主,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不認同甚至拒絕美發展模式,在外交上對美的門羅主義、「後院思維」本能地牴觸。而在美看來,更為擔憂的還是中國、俄羅斯這兩個非盟友大國對拉美的「擴張」勢頭。據相關學者和媒體報導,近20多年來,中國通過投資、貿易等方式,大力發展同拉美多數國家的經貿關係。到2017年,中國就已成為整個拉美地區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國,中國對拉美地區的直接投資在當年也達到175億美元的高點。中國目前已成為巴西、智利、秘魯等拉美數國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發展模式對拉美部分國家的吸引力在上升。
  • 「不變」與「變」:一位拉美外交官眼中的中國減貧經驗
    中國在減貧方面的經驗為拉美地區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拉美各國應學習借鑑中國扶貧治理體系,以實現該地區成功減貧的目標。政策穩定「不變」措施求新求「變」圖片來源:新華社中國減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央將「脫貧攻堅」視作全國頭等大事來抓。
  • 從切·格瓦拉到馬爾克斯,拉美知識分子是救贖者還是攔路人?
    為何拉美的社會困境如此深重,其文化藝術卻如此璀璨?在歷史上,面對著拉美社會的「不幸」,這些拉美作家、詩人和學者又是如何思考拉美未來的?拉美知識分子的思想又如何塑造著拉美社會?眾所周知,在清末民初,中國面臨「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在歷史曲折的行程中,知識分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引進各種各樣的觀點,希望能實現國家的轉型,以救亡圖存。
  • 中國新冠疫苗成救命稻草!拉美多國幡然頓悟,歐美根本靠不住
    北京科興中維生物公司研發的「克爾來福」已經在巴西投入生產,這條生產線的建立,不僅吸引了巴西多州目光,更讓不少拉美國家開始將目光鎖定中國疫苗,希望能夠通過購買中國疫苗幫助自己的國家擺脫新冠疫情。
  • 拉美詩歌雜誌《筆記本》首次為中國詩人辦特刊 莫言、吉狄馬加...
    據悉,本次「中國當代詩歌」專刊由北京語言大學教師、目前在智利大學任教的西班牙語翻譯家孫新堂策劃並翻譯,收有中國當代詩人、作家莫言、吉狄馬加、李少君、周瑟瑟等20人的詩歌。「經過漫長的等待,中國當代詩歌開始進入拉美,打破了中外翻譯不平衡的狀態。」
  • 探訪拉美|什麼是Reggaetón?
    當你走在拉美的大街小巷或偶爾路過中國大媽的廣場舞行列總會聽到一些節奏感極強的西語歌沒錯,這就是——Reggaetón/Reguetón(雷擊頓)這種拉美「土嗨」能在你疲憊的時候給你帶來歡樂和力量順便,也可以學到一些課本裡不會告訴你的拉美俚語
  • 拉美國家發展血淚史
    2001年左右記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中國在不斷的工業化過程,進化成了世界加工廠,這個時候拉美這種出售資源的國家經濟才得以高速發展,在2003年到2008年這個期間,拉美的經濟是蓬勃發展的,然後2008年的經濟危機以來都徹底涼了。
  • 「中拉關係研討會――後疫情時代的拉美投資營商環境」在京召開
    12月15日,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拉美中心、歐美同學會拉美分會聯合主辦的「中拉關係研討會――後疫情時代的拉美投資營商環境」在京召開。與會學者就後疫情時代的中國與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關係、中國企業在該地區的投資與營商環境等相關話題進行了研討。
  • 【動態】演繹中華神韻 深化中拉友誼——第十二屆中國—拉美企業家高峰會專場文藝演出珠海舉行
    ,參加中國—拉美企業家高峰會的各國嘉賓觀看了演出,親身感受中國文化與拉美文化的交融與對話。當晚的文藝演出共分天下共舞、樂動絲路、韻味中國、美美與共四個篇章,演出節目包括中國傳統樂器、舞蹈及拉美特色舞蹈等多種形式,中西合璧、美輪美奐, 來自中國、拉美及加勒比地區的藝術家們通過獨具匠心的藝術設計和舞臺呈現,把中國傳統文化、南粵文化與拉美文化同臺呈現,完美融合,為第十二屆中國—拉美企業家高峰會中外嘉賓呈現了一場集多種藝術形式為一體的藝術盛宴,詮釋中拉和睦相處、歷久彌新的友誼。
  • ...新篇章|厄瓜多_時政|一帶一路|吳思萱|拉美國家|卡洛斯·拉雷亞
    中國的脫貧成就創造了奇蹟,經驗值得拉美國家借鑑。相知相遇 共建共贏2016年,厄瓜多與中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18年,厄瓜多共和國總統萊寧·莫雷諾·加爾塞斯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與中國籤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目前,中國是厄瓜多第二大貿易夥伴,厄瓜多是中國在拉美第十大貿易夥伴。
  • 陳佩潔總領事出席2019年中國品牌商品(拉美)展開幕式
    7月29日,陳佩潔總領事應邀出席2019年中國品牌商品(拉美)展開幕式。
  • 被忽視的6部拉美經典電影,你看過沒?
    說到電影,一般都是美國大片、英國捷克片、日本韓國片… 但是今天,我們來聊點不一樣的 話說拉美的片子,因為經濟落後,地理位置離我國甚遠 所以經常被忽視了 但是,經濟落後不影響他們為影視貢獻經典好片
  • 新聞分析:拉美疫情依然嚴峻 多國復工「情非得已」
    新華社墨西哥城5月14日電 新聞分析:拉美疫情依然嚴峻 多國復工「情非得已」新華社記者吳昊 趙凱拉美地區14日新冠疫情數據顯示,該地區確診病例數超過44萬例。分析人士認為,拉美國家未來一段時間在防控疫情方面將面臨很大壓力。智利聖地牙哥邁普醫院醫生瑪塞拉·馬丁內斯指出,該國一些民眾防疫自覺性不夠,未嚴格執行自我防護、居家隔離等措施。在智利醫療資源緊張的情況下,疫情短期內的反彈可能導致醫療系統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