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玉說
隨著2021年研究生考試大幕的拉開,2021年考研也被冠上「最難年」的稱號,不僅今年考研人數競爭激烈,上岸難,而是每個科目的試題都很難,尤其是英語,看到試題的那一刻很多考研黨直言,差點哭出聲來。
儘管如此,今年的考研報名人數依然達到了377萬,即便在考前仍會有大量的考生由於心態和備考不足而棄考,但上岸情況依然不容樂觀,而考研上岸並不是唯一的終點能順利畢業,才更關鍵。
「論文」是壓在所有研究生身上的一座大山
眾所周知,想要順利畢業「論文」是關鍵,很多學生因為不能發表論文導致延畢,還有些學生向期刊出版商購買版面,只為自己的論文能夠刊登,代寫論文、拼湊論文,成了研究生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所以,導致很多論文即便是發表了,也並不代表是優秀的論文,只能便宜了以此獲利的商家,加大了研究生畢業的成本。還有些研究生,為了能爭取發表論文,給導師提供免費的勞動力。
只為導師能提前帶學員進組做項目,早點寫出論文,也讓導師可以多指導一些。於是就出現了,學員幫忙給導師做很多與學術無關的事情和導師拉關係的現象,不然會影響順利畢業。
這樣不良的風氣也導致了研究生畢業極為不公平的現象,影響研究生對學術的研究,為整治這種現象,近日教育部出手了,採取了以下措施。
教育部出手,研究生表示幸福來的太突然
針對研究生在讀期間出現的一系列問題,近日,教育部明確提出了10 項要求,主要針對「唯論文」現象,提出了整改意見,其中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不得將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作為學位授予的唯一標準
這一點主要是針對那些為了能在期刊上發表文章,而花錢版面的研究生,只要能在指定的期刊上發文章,無論質量好壞與否都能順利畢業。這也導致了研究生為了發表論文不擇手段。
教育部明確表示,學校和導師對研究生的評價應該是多元化的,不能盲目和過度依賴甚至相信論文期刊,這也就說明今後,論文不再和畢業生捆綁在一起,很多研究生表示,幸福來的太突然。
第二,學校不能過度相信期刊,杜絕以刊評文、以刊代評、以人評文的現象
現如今,一提到好的論文,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有沒有在SSCI或者是CSSCI上刊登收錄過,來評價論文的好與壞,很多高校也是如此,接盲目的藉助數據來評價論文的質量。
並把它作為評定研究生獎學金、畢業甚至是導師們評定職稱的標準。所以,教育部再次出手,也是要整治這一現象,保證研究生論文的創新和貢獻,防止學校以期刊數據作為評定研究生人才的標準。
這樣的政策,對研究生無疑是天大的好消息,學生們可以專心研究學術,不再為了畢業而被與學術無關的事情支配。雖然,教育部解決了畢業生「唯論文」的難題。
而這並不代表著,研究生在校期間,就可以不寫論文,要把更多的心思放在科研上,學生應更加專研學術知識,為國家的科研事業做出貢獻。
研究生期間要做好以下幾件事情
努力學好專業課
專業課是搞科研的前提,只有把專業課的知識結構梳理清楚,掌握明白,你才能在自己研究的領域上做出貢獻,那麼日常就要多讀導師推薦給你的書籍,做好筆記,多與同學們交流探討,掌握獨立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爭取一些獎項
在研究生期間,有些獎項是非常關鍵的,學生最好要爭取拿到每一年的學業獎學金,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學生努力學習的一個見證,其次,爭取拿到一次國家獎學金,對學生順利畢業以及日後的就業都有幫助。
寫好一篇論文
在研究生期間,如果你對學術足夠專研是可以寫出一篇優秀的論文的,論文能訓練一個人的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更是學生日常學術積累的總結。
一篇好的論文並得到發表,也會對你評定獎學金有一定的幫助,但前提是,並不是花錢發表,是你的論文足夠優秀,你的學術想法和研究成果,獲得了認可。
今日談談話題:你支持不把論文和畢業證落榜在一起的政策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