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言之,對於現在的韓國瑜來說,拼經濟就是最大的政治。所以韓國瑜越不談政治,越拼經濟,他在政治上也就越有空間,越能反擊那些對他可能離開高雄的批評,在可能的2020年選舉中居于越有利的位置。
試想,韓國瑜一直拼經濟,賴清德和蔡英文卻還在圍繞選舉搞各種動作,選民作何判斷?
對接大灣區兌現競選承諾
其實,當島內政治人物圍繞2020年選舉打轉時,韓國瑜早已把目光瞄準了更大的平臺。
上任不久後,韓國瑜便打算推動高雄成立「自由經濟示範區」。當時有學者直言此為高招,表示高雄想與全世界做生意,不能忽略大陸市場,設「自貿區」目的不僅在於租稅優惠、行政簡化,還能促成點對點產品對接,可實現「貨出去、發大財」的競選承諾。
遠在馬英九時期,中國國民黨就曾提出自貿區計劃,但因綠營長期「抹紅」而無法進行。目前正值全球貿易結構重組時期,而蔡英文執政下的臺灣既無緣美國提出、日本接盤的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又對大陸積極倡導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採取消極態度,長此以往,臺灣將有自外與區域經貿體系的危險。
如今,人口超7000萬,經濟總量約10萬億人民幣(約為臺灣的2.7倍)的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成為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經濟圈的中心。關於高雄對接、加入「大灣區」的呼聲此起彼伏。而現在,韓國瑜已經開始將對接大灣區付諸實踐了。
從其團隊挑選的四個城市來看:香港、澳門、深圳、廈門。前三個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圈,第四個則是同在大灣區輻射範圍,且在兩岸關係中意義特殊的海西經濟特區。
如此一來,通過點對點產品對接,韓國瑜不斷兌現「貨出去、發大財」的承諾。在綠營執政的大環境下,以地方官員之姿取得這樣的成績,臺灣其他縣市長很難想像。接下來的幾站還會有什麼驚喜,選民都將看在眼裡。
韓國瑜成國民黨當之無愧的「最強棒」
由此可見,韓國瑜早已跳出臺灣,2020年選舉都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其一,目前在所有2020年競爭者中,韓國瑜不僅是唯一一位把訪陸放在訪美行程前的人,也是唯一一位得到大陸、美國共同看好的人。
其二,通過率先、唯一訪問大陸,並將高雄「手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韓國瑜已鎖定自己在兩岸關係中繞不過去的位置。
對比之下,目前朱立倫、柯文哲先後訪美,尚無「登陸」跡象,蔡、賴更無機會打開兩岸關係之門。而韓國瑜在訪陸行程結束之後,又將啟程訪美,並與鄭文燦、柯文哲等拜會美方官員、智庫的行程做出區分,重點放在招商及哈佛、史丹福大學等學府演講。
那麼,如果2020年不得不接受徵召代表國民黨出戰,韓國瑜仍是國民黨毫無疑問的最強棒,近日連朱立倫也暗示願意支持。
如果選擇更穩妥的方式,把高雄市長任期做好做滿,那麼以其現在遠超市長的格局和實力,韓國瑜不僅是藍營頭號輔選大將,下屆地區領導人無論誰當,都不得不敬他三分。
總而言之,「韓流」異軍突起不是沒有理由的。它代表臺灣民眾對於藍綠「比爛」的唾棄和選舉政治的厭倦。韓國瑜自我打造「土包子」「賣菜郎」的形象和三句不離「拼經濟」的語錄,為何能橫掃藍綠主流政治人物,這不僅值得起於草根的民進黨深刻檢討,也值得自視精英的國民黨大佬們反思。
根據新華社、央視、臺海網消息綜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