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俗語:「秋分天氣朗,萬物沒希望」是啥意思?

2021-01-10 騰訊網

俗語也稱為「熟語」,是指約定俗成,廣泛流行,且形象精練的語句。從廣義的角度上來看,俗語包括諺語、歇後語、慣用語和口頭上常用的成語;從狹義來看,俗語又是具有自己語言特點的語類之一,與諺語、歇後語還有所不同,但還有一部分俗語介乎於兩者之間。但不管怎麼說,俗語都是勞動人民從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種經驗概況。

由於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因此,不同的地域又有不同的俗語,甚至,有些俗語的地域性還非常強,局限性還非常大。比如,關於秋分的俗語就有很多種,每一個地區的表述還不一樣。在南京地區,表述秋分時節天氣狀況的俗語是這樣的:「秋分天氣朗,萬物沒希望」;而在河南的部分地區,表述秋分時節天氣狀況的俗語則是這樣的:「秋分天氣情,來年好收成」。從其內容所要表述的意思來看,是完全截然相反的。

前幾天,有位剛從南京出差回來的朋友就聊起了在南京地區廣為流傳的這句俗語----「秋分天氣朗,萬物沒希望」,非要我解釋一下這句俗語的意思不可。說句實在話,關於這句俗語的意思我也不大明白,於是,我只好上網查閱資料,通過查閱,原來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所謂的「秋分天氣朗」是指秋分的這一天天氣比較好,比較晴朗的意思;而「萬物沒希望」則是指來年的莊稼有絕收的可能的意思。綜合起來就是說:假若秋分這一天天氣晴朗的話,來年莊稼的收成就會非常差,甚至還有可能絕收。

那麼,事實上會不會真的如此呢?

為了驗證這種說法的準確性,我特意又查閱了一些資料。

2016年秋分為9月22日,南京全市多雲,偏東風3到4級,最高氣溫 26℃到27℃;最低氣溫18℃到19℃。

而2017年江蘇省的糧食總產量為3539.8萬噸,比2016年的糧食總產量3466噸增加了73.8萬噸。

2019年秋分為9月23日,南京全市晴,偏東風2到3級,最高氣溫 26℃到28℃;最低氣溫17℃到18℃。

而2020年江蘇省的糧食生產並沒有出現絕收或歉收的狀況。

由此可見,這句俗語是不準確的,是不可以令人信服的。

俗語雖然是勞動人民從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但有些經驗的積累並不雄厚,甚至還具有片面性,因此,這些經驗應該說是一種不成熟的經驗,有些以偏概全的意味在裡面。如果採用這些不成熟的經驗去總結俗語,其準確度是一定會大打折扣的。因此,對於「秋分天氣朗,萬物沒希望」這句俗語我們是不能相信的。

相關焦點

  • 9月22日迎「秋分」,俗語「秋分西北風,臘月冬不淨」,啥意思?
    當然,由於二十四節氣多與農事有關,因此,在農村也流傳了許多關於秋分的俗語,尤其是以下三則,大家知道是啥意思嗎? 一、秋分日晴,萬物不生。
  • 兩天後秋分,「秋分響雷,遍地出賊」啥意思?秋分後會熱麼?
    導讀:兩天後秋分,「秋分響雷,遍地出賊」啥意思?秋分後會熱麼?秋分作為一個重要的節氣,而且正值秋收季節,自然少不了老一輩人對秋分節氣的一些經驗總結,就像今天這句俗語「秋分響雷,遍地出賊」,說的就是秋分節氣的天氣對於農作物的一些影響,而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說的是,如果秋分時節,天空響起了雷聲,那麼今年可能就是災年或者糧食會減產,有雷就有雨,那麼秋分時節的雨水對農作物到底有啥影響呢?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意思就是說在冬至節的當天,如果是大晴天的話,那麼春節期間的雨水就會比較多,或春節期間就比較寒冷;如果冬至節當天陰天,那麼在春節期間或就會以晴朗天氣為主。另外,老一輩的人還發現冬至節的天氣狀況,對後期的天氣或還會起到準確的預測作用呢!其實這句俗語跟「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是一個意思,都是經驗之談罷了。不過事無絕對,也要相信農民長久以來的觀察能力,也是有過人之處的。但是仔細研究這些農村老話俗語,就有不是這就是那的說辭,有些絕對和以偏概全。我國由於地域遼闊,各地的天氣情況肯定不一樣的,並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
  • 距離秋分還有3天,3句老農話在農村流傳近100年,啥意思?
    伴隨一夜寒一夜的白露節氣過後,轉眼間距離秋分節氣日又只剩3天啦!眾所周知農曆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節氣日,自2018年起,它還是國務院為咱們農民設立的「中國農民豐收節」,今年秋分八月廿五(2019年09月23日),關於秋分在農村流傳著許多有意思的習俗及農人老話,這不我的家鄉有這麼3句老農話在農村流傳近100年,一起來看看您有聽說過嗎,又是啥意思呢?
  • 夜讀丨秋分:晝夜均 寒暑平 思念中
    朗誦丨敬一丹  講解丨宋英傑配樂丨巫娜 - 水墨琴音 作者/宋英傑《天氣預報》節目悠揚的背景音樂
  • 農村俗語「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秋分節氣,此時天氣微涼,溫度降低,讓人感覺總體比較舒適。對於農作物來說,現在正處於秋季水稻和玉米收割的季節,在廣大的北方地區,收穫之後對土地進行耕作,再過一段時間就要開始種冬小麥了。農村有句俗話叫做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應時,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現在還適不適合呢?
  • 春分將至今年出九了嗎 俗語2月沒九,餓死雞狗啥意思
    春分將至今年出九了嗎 俗語2月沒九,餓死雞狗啥意思時間:2020-03-20 11:37   來源:文/農夫也瘋狂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分將至今年出九了嗎 俗語2月沒九,餓死雞狗啥意思 今天已經是3月11日了,三月份又將過去一半了。
  • 今日小寒,俗語「小寒寒,六畜安」,啥意思?六畜指哪些?
    導讀:今日小寒,俗語「小寒寒,六畜安」,啥意思?六畜指哪些?一年最冷的日子到來了,隨著小寒節氣的到來,我們也要準備從二九天迎接三九天了,俗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天寒地凍的時節要到來了,我們要做好對身體的防寒保暖。
  • 秋分將至,秋分為什麼叫秋分?秋分的意思是什麼?看完明白
    時間真快,今天都已經是9月12號了,9月已經快過去半個月了,而白露節氣也已經進入到第六天了,我們現在天氣的確已經涼快很多了,就像我們當地最近幾天,因為下過一場秋雨,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我們現在的氣溫很涼爽,晚上不開空調還要蓋個薄毯子睡覺。暑熱已經在白露節氣的露水中慢慢消退。
  • 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
    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時間:2020-03-20 11:3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 2019年3月21日,農曆二月十五日,迎來了今年的春分節氣。
  • 秋分將至,秋分三候是什麼?秋分天氣特點是什麼
    今天是9月21號,明天就是9月22號,明天將迎來我國二十四節氣的秋分,秋分節氣到來,天氣基本上告別了酷暑,秋老虎的範圍也被壓縮到南方一域了。這個時候的農民也要開始忙碌了。我們有今天的話簡單一點說,秋分節氣的時候太陽直射點直接赤道0°線,這個時候地球都是一邊有太陽,一邊是沒太陽,所以叫陰陽相半。在秋分節日這天會出現奇特的氣象現象,那就是晝夜等長平分和寒暑平分,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平分秋色」也來自這裡。今年秋分節氣具體時間?
  • 俗語:「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啥意思?你見過冬天打雷嗎?
    導語:俗語:「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啥意思?你見過冬天打雷嗎?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農老一輩人常常說的「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春打六九頭,吃穿不用愁」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不可全信
    「立春」中的「 立」,是開始的意思,而「春」是春天的意思,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立春,代表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之意,在這一天,中國古代也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立春的時候要吃春盤、春餅,多吃辛、甘、微溫的東西,還要多注重養生,因為春天的天氣多變,是細菌滋生的季節,如果不多注意衛生,很容易會患上春季流行病
  • 立秋馬上到來,農村俗語:「公秋爽,母秋兇」指的啥意思?
    立秋到來其實是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而產生的四季變化,而立秋則處在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排名第十三個。  秋天節氣有: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  而立秋雖然到來,但是人們剛開始依然還是沒有多少感受到一絲絲的涼意的,而酷熱的秋老虎同樣讓人們感覺到炎熱。
  • 雨水將至,俗語「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滿」,是啥意思?
    時間過得真快,感覺立春節氣剛過去沒幾天,後天就要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節氣,從雨水節氣的名字中就可以知道,從雨水節氣開始,降雨便會增多,降雨量也會加大。俗話說得好,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耕作的季節,萬物生長都離不開水分,由於在雨水在農民心中的重要性,在農村流傳著很多關於降雨量的俗語,比如今要說到的關於雨水和降水量的俗語,「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滿」,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雨水節氣降雨好不好呢?
  • 夜讀丨秋分: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9月22日21時31分,迎「秋分」節氣。秋分:平分秋色作者丨宋英傑出自《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秋分時節,天氣給人的感覺,兩個字:爽、朗。爽、朗,一個是爽,天氣感覺清爽了;一個是朗,天空感覺明朗了。於是,秋毫可以明察,秋水能夠望穿。董仲舒《春秋繁露》曰:「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被認為是晝夜均等,寒暑平衡的中間點,是「平分秋色」之時。但各地的溫涼更迭大不相同。
  • 明年是無春寡婦年,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倒春寒」,啥意思
    導讀:明年是無春寡婦年,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倒春寒」,啥意思?今天已經是12月27號,離明年只有4天時間了,在這即將跨年的日子裡,人們不免思索著有關2021年的一些事情,當然,農民更加願意把農村俗語說出來預測明年年景的情況,而這些民間俗語在給農民生活和生產過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今天我們來將一些關於數九天中五九的有關俗語。
  • 俗語『邋遢冬清爽年,清爽冬邋遢年』,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冬至』,天氣一片大好,農村幾個老年人沒事,找個有太陽曬暖的地方,又天南海北的胡扯起來,什麼過小年了,家裡也沒養雞,喝個雞湯都困難,這『冬至』在我們北方稱作『小年』,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聊著聊著來了句『邋遢冬清爽年,清爽冬邋遢年』的俗語,到底啥意思?有道理嗎?
  • 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啥意思呢?
    導讀: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啥意思呢?時間過得飛快,大寒節氣也隨即而來,今年的大寒節氣正逢臘月初八。臘八在民間是被認為是小年。也是一個傳統的祭祀節日,臘八到來,不但要喝臘八粥,而且還要祭灶王。
  • 俗語「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啥意思?明年是豐收年嗎
    導讀:俗語「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啥意思?明年是豐收年嗎?明年馬上就要來了,因為今天已經到12月16號了,陽曆新年只剩下半個月時間了,2021年要全新開啟了。冬月的天氣對於來年的收成是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的。比如俗語說「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冬月的天氣能預測來年的農作物生長情況。「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這句話是啥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