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這一年,我們走過大街小巷,共同喚醒城市記憶!

2021-01-08 騰訊網

編者按 大街印象熙熙攘攘,小巷故事盪氣迴腸。2020年,365天,8760小時,525600分鐘,31536000秒。這一年,我們一直在行走,不斷探尋著新奇有趣的地點,發現每一個精彩難忘的故事,用腳步丈量合肥,用鏡頭記錄城市,用筆尖觸摸歷史。

讓我們再度回味,從2020年1月1日開始。

合肥歷史篇

合肥小嶺南景區,很多人誤以為,高仿複製大家熟知的華南地區「嶺南」風貌。而此「嶺」非華南「五嶺」,乃合肥土生土長的「將軍嶺」,「小嶺南」即將軍嶺之南。小嶺南景區以其獨特的地形地貌,清新的自然風光,厚重的農耕文化,正在吸引著一批又一批遊客前來觀賞遊玩。除了小嶺南景區,自雞鳴山至小嶺南,這五公裡路線上深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封面圖 | 張承宏 攝

合肥,一座諸多網友認為「沒有歷史」的城市。有人說,不對!合肥在解放前「至少是一座縣城(雖然很破)」。又有人說,「廬州月光,灑在心上!(許嵩《廬州月》)」三國迷們又說,張遼大戰逍遙津……人數越來越少,聲音越來越小,最終大家的主觀印象還是停留在一座「新興城市」上。另一方面,在漫長的網絡爭論中,出現了類似「合肥古稱廬州」的說法,成為一大敗筆。

封面圖 | 來源@資料圖片

今年是2020年,意味著我們告別了21世紀10年代,邁向20年代。每當這個時候,人們總是喜歡念舊。回想一百年前,已是1920年!

圖 | 來源@資料圖片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一周年,亦是合肥建市七十一周年,這座城市以「建制市」的名義與共和國同歲。很多網友常常稱合肥解放前是個「破縣城」,事實的確如此。但是,對於當時的中國而言,設市的又有多少呢?合肥,並不是沒有想過,特別是抗戰勝利後省府遷入以後。

安徽合肥:抗戰勝利後的安徽省會,合肥究竟何時設市?

封面圖 | 來源@資料圖片

今天,當人們去了解安徽每座城市,特別是她們的發展史及建置沿革,往往會發現「皖北區」或「皖南區」的存在。以合肥市為例:1949年4月,皖北行署設在合肥,合肥為皖北行署直轄市。1952年4月皖北、皖南行署合併後,於8月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合肥為省會、省轄市。由於存在時間短暫,很多人基本忽略了這一行政區,或者一筆帶過,即使曾經留意,小腦袋也是大大的問號。

安徽:什麼是皖北、皖南行署區?

圖 | 來源@資料圖片

生活在這座城市,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座座高樓大廈組成的「水泥森林」,一條條寬闊大道織起的「交通路網」,綠地、河流、湖泊等分布其中,共同構成豐富的現代城市色彩。看慣了現代城市的我們,很難想像古代城市是什麼模樣?千百年來的先輩們,曾在這片土地之上,創造了城池,也讓它「遍地開花」。

封面圖 | 王牌 攝

老城記憶篇

合肥,是一座擁有三千年建城史、得名(「合肥」)兩千年的古城。儘管因時代變遷、城市發展致使今日老城的舊址遺蹟所剩無幾,但這並不能改寫曾經輝煌燦爛的歷史。對於一座千年古城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她的城池系統。

封面圖 | 來源@資料圖片

民國時期的合肥,曾留有多張珍貴影像,令人懷古。時下熱門某視頻軟體,一時民國風盛行。如今的合肥亦建有銀屏街、半邊街、黌街等特色街區,民國風情頗足。

封面圖 | 來源@資料圖片

說起合肥的山,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大蜀山。這座人們攀登無數次的「高峰」,曾經是合肥縣第一鎮山,今天亦是合肥市區的制高點。其海拔雖尚不及三百米,卻匯聚了千百年來合肥人的記憶,歷代文人墨客多有佳句相傳。城外的山如數家珍,那麼老城裡有沒有山呢?有人默默翻開了衛星影像地圖,恐怕沒有那麼簡單。

封面圖 | 王牌 攝

說起合肥市區的水系,人們往往首先想到的南淝河與巢湖,要是平時有所留意,還能想起四裡河、板橋河、二十埠河、三十埠河等南淝河支流,以及十五裡河、塘西河,等等。這些河流沿途又匯聚了無數條小支流,並連接著大小水庫、湖泊、池塘、乾渠。同時,在進行大規模的城市建設中,一些小河流逐漸淤塞,甚至走向消亡。再看老城以內,今天似乎除了兩處公園,其他地區連池塘都找不到幾方。

安徽合肥:曾經的「江淮水邑」,今日的大湖名城!

圖 | 王牌 攝

談起「合肥十景」,早在1995年,二十五年前,即已通過市民推薦、專家評審而選出當時九十年代的一批「合肥十景」(舊十景)。十一年後,2006年,由市民投票,又選出新世紀的一批「合肥十景」(新十景)。還有一個更早的「廬陽八景」,早到幾百年前的大明王朝,便有了熊敬筆下的《廬陽八景詩》。

安徽合肥:夢回明清合肥,縱覽廬陽八景!

封面圖 | 來源@資料圖片

合肥是一座擁有三千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自古人傑地靈,歷代人才輩出。除了大家熟知的那些位「大咖」,還有其他各行業的「明星」,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除了本地人物外,歷代又有文人墨客遊歷路過合肥,留下了足跡和作品,同樣值得人們去關注。

封面圖 | 來源@資料圖片

古代社會,人們往往因求學、遊歷、任職、經商或者其他原因,迢迢千裡,旅居他鄉。他們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而這場旅行往往沒有歸途,遊子在異鄉一待便是幾十年。歲月將滄桑刻在了他們的臉上,幾代人的打拼,漸漸地把他鄉當作了故鄉,但心中最深處依然銘記「原籍」的名字。合肥,水陸交通發達,自古以來便是江淮地區重要的商貿中心,歷史上外籍人在肥有八處會館。

安徽合肥:廬州城裡的會館,關於外鄉人的那份鄉愁!

圖 | 李明 攝

古詩詞,是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合肥,夾於長江、淮河、大別山脈三角之間,環抱巢湖而望吳越江南,自古要衝扼喉之地,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名士輩出群賢畢至,歷代詩詞層出不窮。

安徽合肥:合肥詩詞地圖 | 夢回千年,古人曾在這些地方打卡!

封面圖 | 王牌 攝

今年夏天,「地攤」成為了一大熱門詞語,人們在玩各種花式梗以及曬地攤圖片的同時,突然又回想起過去的「地攤文化」。年齡大的人則不以為然,地攤有什麼稀奇的?過去,城市裡、鄉鎮上,街頭巷尾,甚至在一些公路、村口,只要是人們聚集的地方,都會有它的存在。「地攤文化」又可以和「小店文化」,以及後來的「夜市文化」相融並進,共同組成城市的「煙火氣」。

安徽合肥:八十年合肥地攤影像史!

封面圖 | 來源@資料圖片

說起古代商業廣告,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那幅世界名畫——《清明上河圖》。北宋畫家張擇端用細膩的筆觸,再現了都城汴京的繁華景象,這也是宋代商貿經濟繁榮的縮影。而對於放眼古代合肥,似乎鮮少有這方面介紹。

安徽合肥:影像見證商業發展,經典廣告記憶銘心!

封面圖 | 來源@資料圖片

今年入梅以來,合肥市區累計降雨量達365毫米,為1953年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最大降雨量。同時,入梅時間和梅雨期也刷新了歷史紀錄。期間,市區部分區域出現了內澇,給民眾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1991年那場大洪水歷歷在目,29年過去,人們依然刻骨銘心。

安徽合肥:合肥水災簡史,那些年慘痛的記憶!

封面圖 | 來源@資料圖片

「井」,作為一個漢字存在了三千多年。人們在取水用水中,發現了地下水資源,學會了掘井技術。所謂「市井」,正是圍繞著「井」,聚集了大量人口,形成了村莊、市鎮,甚至是城市。如果說老街小巷是老城的枝幹,那麼古井和建築便是點綴其中的樹葉和果實,缺少了誰都會失去了本質。

安徽合肥:老城古井知多少?多處橫跨千年!

圖 | 董宅古井 束文杰 攝

去過拱辰老街的小夥伴知道,在老街的中段,向西延伸了一條小巷直通阜陽路,它便是——井巷。過去家家都有水井,若是問小巷因哪口得名,倒是沒人知曉了,可能當初隨口一叫大家便認同這個名字。如今,小巷西口的一家商戶門前有一口水井,尚在使用中。

圖 | 井巷 束文杰 攝

雨後的三坊廟巷,路面被淋溼地格外透亮,瑟瑟寒風急急吹過。忽而聽見路旁水管滴滴答答,匆忙腳步咚咚咔咔。儘管小巷深處城市商業核心,但周圍的環境依然沒能改變它的「寧靜」氣質。

圖 | 三坊廟巷 束文杰 攝

合肥,因水而生,得名於水,又興於水。今天的人們,行走老城街巷,腳步丈量時光,倚靠欄杆觀淝水潺潺,閒坐茶閣聞包河荷香。似乎,老城內倒是不易聽到水聲。其實在過去,老城的河水如同葉脈,百納精華,滋養百姓。縣橋,似乎在諸座古橋中獨以單字「縣」,而與眾不同。

圖 | 來源@資料圖片

有一次,一位外地朋友說,她來合肥只去過了逍遙津,但是那個公園「並不好玩」。又一想,別說是他們,就連本地市民,面對這座首批便被授予「國家園林城市」城市,日趨繁多、數不勝數的公園綠地,似乎選擇逍遙津的越來越少?我們不妨回溯歷史,重拾記憶,揭開逍遙津的前世今生。

圖 | 來源@資料圖片

說起杏花村,人們總能想到那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句當時不要緊,卻難為了一千年後的今人,引發了山西汾陽、安徽池州、湖北麻城三地的「杏花村」之爭。合肥,其實也有杏花村。

封面圖 | 王牌 攝

說起合肥的四牌樓,很多朋友可能就要拿出了這張圖:「吶!這就是過去的老照片!」當然,圖片中右下角往往有著一層層的水印,或者圖片被裁成了異樣的尺寸,又或者格外的模糊。不知何時,這張圖片開始頻頻出現在合肥四牌樓相關的各類文章之中。靜下心來想一想:這張是合肥四牌樓的老照片嗎?

封面圖 | 來源@資料圖片

清晨,一列飛馳的高鐵呼嘯而過,打破了城市的寧靜。忽而,它減慢了速度,平穩地駛入高鐵站內,車上的乘客揉了揉眼睛,一身疲憊地走下車廂。遠處傳來城中村一聲雞叫,整座城市開始甦醒了……很多人第一次來到合肥是某天的清晨,而對於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則是她的火車站。

封面圖 | 來源@資料圖片

地名文化篇

前幾年,網絡上出現大量關於「難讀地名」盤點,抑或是「易讀錯地名」。總之,很多人看到這些地名,雙眼一懵,張口就露了餡。當然,這也不能說明人們素質水平如何如何,實在是因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咱們合肥的地名,其實也有不少難懂的字。

說起合肥地名,也許有歷史因素,或是同一類型,又或是偶然巧合,逐漸形成了顯見的規律,構成奇妙的組合。就像人們熟悉的合肥數字民謠,過去有一個版本,隨著時光的流逝,民謠裡的地名大多消失,如今又出現一些新版本。

封面圖 | 九獅橋 來源@資料圖片

封面圖 | 北油坊巷 束文杰 攝

封面圖 | 紫蓬山 王牌 攝

四縣一市篇

合肥浮槎山東麓,有一條古老的河流,自北向南匯納了兩岸諸多小河之後,在中垾河口村匯入了巢湖。曾經這裡是凹入的湖灘,歷經數年自然變遷和勞動人民的改造,漸成通航水道。這條水道的目的地,即河流的六公裡處,坐落著一個千年古鎮——柘皋。不出意外,這條河因此得名「柘皋河」(古稱石樑河、柘皋水)。

圖 | 束文杰 攝

說起長豐縣吳山鎮,很多人不會對她感到陌生,特別是當地的一道名食——吳山貢鵝想必很多人品嘗過。然而,去過吳山的人都知道,那裡地處江淮分水嶺脊背,地勢較低,就連整個長豐縣最高點崗集瑤山(臥龍山主峰)不過才104.6米,不及大蜀山(284米)的一半高度。那麼,「吳山」如何得名?

封面圖 | 束文杰 攝

說起龍城,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但使龍城飛將在」。那位遠在蒙古大漠,又叫「龍庭」、「蘢城」,匈奴單于庭所在地。前不久,蒙古國學者宣稱在後杭愛省額勒濟特縣發現了「龍城遺址」。肥東縣也有個「龍城」,之所以被命名為「城」是這裡真的有一座古代城池,追溯時間的話甚至可以將其年代推向三千多年前。

封面圖 | 束文杰 攝

記錄截至2020年12月18日。時光捲軸完全展開,請諸君共賞!這,就是我們的2020!

作者:束文杰

參考:往期文章(2020年)

相關焦點

  • 《這座城:合肥》!一年拍攝,只為這3分50秒!
    城市百態,生活多彩,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是高樓林立的繁華,還是古色古香的儒雅?是四衢八街的熙攘,還是依山傍水的天然?是四季如春的舒適,還是萬裡冰封的壯觀?《延時·中國》這座城系列節目,帶你體驗中國城市的多姿多彩。
  • 尋訪創新合肥 安徽衛視《閃耀安徽》第二期開播
    央廣網合肥12月24日消息(記者趙家慧)《閃耀安徽》將於今晚9:20在安徽衛視播出第二期,在本期節目中,主持人周群、白羽和李子涵作為新老合肥人的代表,將一起探訪這座城市的創新力量。  合肥:「大湖名城,創新高地」  合肥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匯合而得名。如今,這座徽州古城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 安徽哪座城市是「天價彩禮」,合肥落榜,反而是這座三線城市
    (文:旅行日記官,歡迎轉載與分享,創作不易,請註明出處)說到安徽的城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合肥。作為省內各個領域的中心城市,合肥自然是安徽省內存在感最高的城市,也是安徽發展的領頭羊。隨著城市的發展,老百姓關注的最多的還是民生問題。比如城市的房價、城市的工資水平等等。
  • 安徽「彩禮」較高的城市,不是合肥和馬鞍山,是這個靠北的城市
    不斷的相逢,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失去自己的想法,不斷的更新自己的記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的有錢人也越來越多,同時全國範圍內的彩禮價格也在上漲,「天價彩禮」在城市已屢見不鮮,而網絡上也不斷傳出各種「天價彩禮」的消息,有很多年輕的因為「天價彩禮」而分手,甚至在結婚當天因為價格談不攏而直接不結婚,因為彩禮而影響了幾年的感情,這無疑是很可惜的。
  • 尋訪創新合肥 《閃耀安徽》第二期開播
    閃耀安徽》將於今晚9:20在安徽衛視播出第二期,在本期節目中,主持人周群、白羽和李子涵作為新老合肥人的代表,將一起探訪這座城市的創新力量。  合肥:「大湖名城,創新高地」  合肥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匯合而得名。如今,這座徽州古城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新一線城市、合肥速度、大湖名城、創新高地等一系列具有時代感的名片和標籤,正在成為新合肥人的記憶。
  • 大道道來 2016 我們共同走過
    音樂 | 大鵬    編輯 | 吳曉明▼2016—我們共同走過 又一年走過。2016年——天津科大校友組織中,四川、安徽、陝西、山東四地校友會先後成立,更多的校友們在家鄉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園!四川校友會成立大會
  • 三項「安徽第一」加持,合肥這所明星學校再也藏不住啦!
    三項「第一」的加持,讓這所學校成為安徽教育界令人矚目的「明星學校」,甚至吸引了省外學子的關注。與國際接軌的教育資源、豐厚的認證資質、雄厚的教學師資,豐碩的教學成果正在逐漸變為這所學校的「標籤」,這所學校就是合肥六中劍橋國際。以小窺大,從局部了解整體,那麼我們就從三個來之不易的「安徽第一」入手,細細了解合肥六中劍橋國際這所「明星學校」的優秀所在。
  • 安徽「不爭氣」的城市:當過省會還緊靠合肥,如今卻是現在這樣
    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得到了非常好的改善,當然城市也在不斷發展, 在此期間,國內出現了許多黑馬城市和有發展潛力的城市, 有些城市的發展速度驚人,但有些城市的發展令人發笑, 安徽作為我國長三角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接近江蘇、浙江, 近年來安徽省受到長三角經濟區的帶動
  • 安徽的第二個有地鐵的城市,經濟僅次於合肥,卻少有人知!
    我們通過旅遊去感知世界看到祖國的日益變化,我們為之自豪,為之振奮,在看到了燈火闌珊的街道時,不由得感嘆中國的發展如此之快,那趕快一起乘坐「改革開放」的列車,迎接美好的春天吧!說到安徽城市,我想很多外國朋友都知道合肥,畢竟安徽很多城市相對安靜。 平時也不太活躍,不怎麼宣傳! 我們今天想說的是安徽最安靜的城市,而且其經濟實力僅次於合肥,最重要的是這個城市的環境也很棒!
  • 安徽兩座「兄弟城市」合併,將成為皖南第一城,合肥都得「低頭」
    安徽兩座「兄弟城市」合併,將成為皖南第一城,合肥都得「低頭」,自上個世紀70年展開的經濟改革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可謂突飛猛進,許多城市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許多沿海的小村莊現在都一躍成為現代化城市,當然,經濟發展肯定很強勁,靠近沿海的省市由於地理優勢,發展迅速是理所當然的,即使內陸省份發展緩慢
  • 安徽有望合併的兩座城市:倘若成功,有望成為下一個「合肥」
    說起安徽省,在第四次全國經濟調查的過程中,安徽省的整體GDP提高了4000億元以上,省城市合肥的總GDP接近了萬億,現在在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的牽引下,安徽省內的蕪湖、馬鞍山、喬州等城市融入了南京都市圈,徽章除了省會合肥,沒有發展比較光明的城市,今天介紹的安徽省這兩個城市在安徽省內不太有存在感
  • 安徽這座城市,土地面積雖為合肥1/3,經濟實力卻超安慶、滁州
    當然,在故事中提到安徽這個省,首先想到的地方就是這裡的黃山,黃山的黃半石也聞名於世界,黃梅戲是著名的黃梅戲,每年都是來這裡觀賞奇石,聽黃梅戲的遊客較多,近年來,隨著道路交通的完善和省多元經濟的發展,這些省中的許多城市也嶄露頭角,成為最出色的人物。
  • 繼合肥之後,安徽又現「黑馬城市」,有望躋身二線!
    說到安徽,相信很多人會想到徽州,安徽省也是一個生意好的省份,經濟實力很強,自古以來就是江南的一個富裕的地方,但是,安徽省的經濟實力雖然不弱,但是在城市建設方面處於尷尬的地位,到現在為止省內還沒有新的城市誕生,在省會上,合肥也只有中國的二線城市,但大城市的數量明顯低於浙江、江蘇等,幸運的是
  • 安徽這個城市在省內屬於第二梯隊,但論到交通地位,超越省會合肥
    現在各城市都在發展,每年都有各省的GDP比賽,廣州、山東都是GDP第二經濟發展很快的省份,提起安徽省,所有人都會認為經濟增長不是很好,但是現在安徽省也在努力追趕,安徽這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一直比較落後,屬於省內第二梯隊,但交通地位在省內無疑,甚至超過了省會合肥。
  • 安徽「最有望合併」2座城市,或成區域大中心,將比肩合肥!
    安徽省經濟最發達的城市是省會合肥,合肥市的GDP為7800億元,已成為該省的老大哥,但是了解安徽省城市發展的人們需要知道,實際上,安徽省一直是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中的「雙核心」,另一個核心是蕪湖,但是,就規模和影響力而言,今天的蕪湖實際上很難與合肥相比。
  • 愛吃老母雞的合肥到底是不是一座特別高調的城市
    有人欣賞合肥的發展速度,對於其經濟發展給予肯定,有人覺得合肥搶走了太多的關注度,在尚未羽翼豐滿的時候太過高調難免傷仲永。其實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細心的朋友可以發現無腦吹合肥的或多或少都跟房產有關係,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收益。那麼合肥這座城市是否是一座特別高調的城市呢?
  • 中國美麗城市之合肥
    說說合肥: 時光荏苒,記得那個酷暑即將過去的季節,我也即將要離開了「合肥」——這座我印象中美好的城市,踏 上回校的旅程,又要開始我那看似美好、快樂,其實既天真又蹉跎、 草蛋的大學生活了。多有不舍,於是站在這座城市的大街上,抬起頭 看著周圍的高樓大廈, 周圍是來回穿梭的人群, 閉上眼睛想像這座城市,慢慢地周圍的建築物、街道、人群與腦海中的印象重合了,瀰漫 著往日的氣息, 但又似乎不一樣了, 使得腦海中他們的重合又漸漸的分離了,因此睜開眼睛看向周圍,發現,原來它變了,經濟、精神文 化、社會生活都變了,它一直都在變。
  • 安徽將不再合肥「一城獨大」:這座城市才是黑馬,你去過這裡嗎?
    說到安徽省,大家可能都知道, 它位於我國華東地區,有八百裡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經濟帶,是長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於安徽省應該也不知道,但我相信安徽省和很多省走路的模式也是差不多的,處於一城獨大的狀況, 全省生產總值37114億元,省會合肥GDP達到9409.4億元, 但是,這幾年,這種狀況還在改變
  • 合肥「明星」場館,為慶祝50周年國慶而建,堪稱「安徽文明史」
    合肥是安徽的省會城市,也長期是安徽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歷史上從隋朝到明清時期都是如此,合肥在古代還擁有一個相當詩意的名字,叫做廬州或者廬陽。除了經濟發展,合肥市的城市文化發展也相對興旺,這裡四面環抱美麗的巢湖,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詩篇,在現代也評為最愛閱讀的城市。
  • 安徽沿江高鐵,走安慶池州是最短路徑,為何非要向北拐到合肥
    安徽沿江高鐵,走安慶池州是最短路徑,為何非要向北拐到合肥?一種觀點認為,合肥的高鐵已經夠多了,沿江高鐵走合肥,擋住了湖北和四川東出的通道,或者說高鐵走合肥,使湖北四川到長江三角洲的時間,至少多了一個小時,已經使高鐵喪失了一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