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的姿態永遠讓人心動

2020-12-19 人民日報

從欣賞的角度,凱魯亞克的《在路上》也許不是一個好的文本。通篇冗長、情節重複,隨便翻開一頁,都可以開始閱讀。在任何地方放下,好像也沒什麼損失。

疫情期間我用10天時間重讀了一遍《在路上》。這是第三遍讀這本書了,每次讀完都想不起什麼完整的情節,滿腦子都是那幾個小青年不停地跑來跑去和發洩般的胡鬧。讀這一遍的時候,我同時還在讀著其他幾本書。讀累了就拿起《在路上》翻幾頁,當成閱讀的調劑。

但是從感受的角度,就不一樣了。書中每一頁都充斥著幾個青年人的放浪形骸,莫名其妙的感傷、莫名其妙的亢奮、激動。生活一團糟,根本沒什麼計劃;抽大麻、飆車、大聲放搖滾;通宵喝酒,從一個酒吧轉戰另一個酒吧;滿嘴髒話、泡妞、兜裡叮噹響;搭車或者開著一輛破車,在美洲大陸上東西南北地穿越,好像也沒什麼目的。

這樣的生活多麼頹廢、多麼不合乎慣常的「道德」。可是很奇怪,它又給人一種強烈的憧憬,激動人心,令人嚮往。

1957年《在路上》剛出版,就有人指責它趣味低俗、不健康。60多年後的今天,以目前的標準看,肯定還會有相當一批人如此認為。

但是就是這樣一本「不健康」的小說,出版以來卻不停地再版,據說目前已有300多個版本。而無數青年人讀了《在路上》之後,更是仿佛受到召喚,打點行裝,甚至根本不做任何準備,紛紛上路。他們不清楚自己為何「在路上」,不知道、不確定前方等待的是什麼,但他們就是「在路上」了。

這種反差很耐人尋味。而如何理解這反差,恐怕也決定了如何理解「在路上」。

按照通常的解讀,《在路上》反映了年青一代對於當時壓抑的社會氛圍和現實的反叛,以及對於新的信仰和生活的追尋。這種新的信仰和生活是朦朧的,他們能夠感覺到,卻又難以確定。「你的路是什麼,哥們兒?聖人的路,瘋子的路,彩虹的路,孔雀魚的路,隨便什麼路」。

但是,對於「在路上」的意義,他們似乎又是確定的,「一直走下去,我知道我會遇到姑娘、啟示和一切;一直走下去,珍珠會交到我的手上。」

這真是一種率性的浪漫。事實上,這是《在路上》最吸引我,可能也是讓無數年輕人激動不已、心跳加速的地方:儘管前路迷茫,但僅僅「在路上」這樣的姿態,就足夠讓人心動了。小說出版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咖啡機和牛仔褲大賣,據說牛仔褲賣出了1億多條。無數青年像書中幾個人一樣,穿著破破爛爛的牛仔褲,蓬頭垢面地在路上東遊西逛。

這樣外在的模仿很容易被認為是一種膚淺。可是也得承認,人性中天生就有發洩、放縱、破壞的欲望。尤其是這種欲望被傳統倫理和秩序壓抑而不得不收斂的時候,一旦有了機會,必然會狂野地釋放出來。對於許多「在路上」的青年人,這個機會就是《在路上》。這本小說,激發起了壓抑已久的激情,在年輕的熱血面前,展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從未出格的人生,該是多麼無趣。

作者凱魯亞克個人的經歷,其實就是這種生活方式的縮影。他自己說自己「什麼都幹過」:廚房幫工、甲板水手、加油站服務員、鐵路司閘員、搬運工、採棉工、建築工人、報紙運動欄目撰稿人……這些複雜經歷雜亂無章,看不出一丁點兒所謂的人生規劃,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模仿的。可是這樣隨心所欲的生活,又顯然為無數人羨慕、期待。

說到底,這樣看似漫無目的的生活其實喚醒了沉睡的內心和靈魂,讓人意識到自我的存在。自我是獨立的,它不應被世俗所壓抑,它應該只聽從自己的內心。

這正是《在路上》讓人震撼的地方。邋遢外表下,自我意識和內心甦醒了。他們以放浪形骸和玩世不恭,嘲諷、反叛傳統的倫理和秩序,獲得原始欲望的滿足與快感,也使靈魂獲得了獨立。「他們瘋狂地生活、瘋狂地說話、瘋狂地被拯救」——這大約正是在路上一直走下去所要遇到的啟示和珍珠。

趁著年輕,去瘋狂一回。每一代年輕人,都能從「在路上」獲得生命的激情。這就是《在路上》一版再版的奧秘。

不過,疫情期間的這一次閱讀,我卻沒有感到往日的激動和興奮。倒並不是因為自己已不年輕了,而是我發覺迪恩最後回到了家裡:「迪恩的生活終於安頓下來了,陪伴他的是卡米爾,他最恆久、最讓他痛苦和最了解他的妻子。」這句話,在我前兩次閱讀時完全忽略掉了。而此刻我覺得,這才是這本小說真正刺痛人心、讓人啞口無言的地方:無論怎樣恣情放縱,最後還是要回到原來的軌道。

當然還有不甘。迪恩的破皮箱就放在床下,仿佛隨時拎出來就可以繼續上路。他也曾突然出現在薩爾面前,語無倫次得好像又回到了路上。可是他們還是分手了:薩爾要去聽朋友的音樂會,而朋友不願意迪恩搭他的車。這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沒有在路上的自由自在,而是纏滿社會的成見和秩序。可這些,卻是他們曾經極力想要擺脫的。

如此結局自然讓人嘆息。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從這個角度,《在路上》其實是一曲生命的悲歌。因為太年輕,很多人恐怕都誤讀這本書。不過也正因年輕,卻也能敏銳直覺到「在路上」的啟示:內心一旦甦醒,就不會再沉睡。

即便身體被禁錮,靈魂也一定要永遠在路上。正如老迪恩·莫裡亞蒂,破皮箱就塞在床下,說不好哪一天,拎出來就在路上了。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越是有分量的人,姿態越低
    為什麼功勞最大,最後卻沒有好職位,甚至還被人往嘴裡塞馬糞? 一個原本舉足輕重的人,最後落得如此沒有分量,和他姿態過高是分不開的。 他動不動就自稱「焦大太爺」;把賈府的人從小字輩開始罵,一路罵上去;而且當著客人的面揭露家族醜聞。
  • 《姿態 第二季》世紀末的紐約在哭泣,但驕傲永遠不死
    痛苦能夠喚醒力量,作為《姿態》領銜角色、家族最早期成員之一的Candy在一家汽車旅館中被人殺死,而她之所以去高危場所工作,是因為要養活她自己家族的成員。而《姿態》想要告訴全世界的觀眾的是:權利都是自己爭取來的,如果自己都不為自己去爭取權利,那麼你所幻想的平權永遠只是一個觸不可及的烏託邦;不論是去實際行動還是用你的文字發聲,永遠都不要放棄與不公正鬥爭。
  •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我們要以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深化標本兼治,堅決清除一切腐敗分子,保證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對於新時期的黨員幹部來說,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堅定信念守初心。總書記強調:「堅定信仰、信念、信心是應對風險挑戰的內在要求。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會愈挫愈奮、愈戰愈勇。」
  • 風景永遠在路上,幸福永遠在心裡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最多最美的風景都在路上。人生的風景,都是由心而生。心裡有風景,眼中才有風景,所做所為才能呈現風景;心裡無風景,眼裡也無風景,你就無法遇見和創造人生的風景。最好的生活,就是用心甘情願的態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
  • 成長、進步的路上,姿態笨拙一點又何妨
    假的永遠真不了。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後來,我們帶著孩子,一小截一小截地上,最終到達最高處,那幾個景也都拍到了。我們都特別高興。雖然我們上得很慢,雖然我們抱孩子也很累,但重要的是,我們做到了。又在網上三番五次地問人,最後慢慢摸索,總算會了。可能並沒人根據我插入的連結進行購買,但get到一項新技能,本身就很令人高興。例如,我註冊百家號以後,只是傻傻地更文,對於如何關注別人,如何被別人關注,甚至如何看到別人發布的內容,始終摸不著頭腦。後來,雖然被指點著下了百度APP,依然窺不到門徑。
  • 打底褲時尚搭配,整個人看起來十分靚麗有型,實在是讓人心動不已
    打底的話,能顯示腰和上體完美的曲線,能表現有魅力的臀圍,同時,彌補下半身不足,可以通過無骨的裁剪來製作腳的線條,褲裝時尚不失優雅,充滿時尚感,在緊身褲上加上時尚的氛圍,給人一種穩重大方的感覺,您可以試試快捷鍵,配合運動風格的裹腿,很帥,請把你的運動衫藏起來,像底褲一樣的運動型,裹腿的時尚搭配,
  • 勒布朗永遠在路上:如果你準備好了,就永遠不必準備
    勒布朗永遠在路上:如果你準備好了,就永遠不必準備
  • 四月初,甜蜜相戀,幸福永遠,白頭偕老,將會遇見緣人三星座
    四月初,甜蜜相戀,幸福永遠,白頭偕老,將會遇見緣人三星。四月初,甜蜜相戀,幸福永遠,白頭偕老,將會遇見緣人三星座天秤。天秤座而天秤座的人非常聰明,心地善良,講義氣,在別人需要幫助時一定要伸出援手,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不求回報,所以天秤座的人很好。同時,天秤座的人能力也很強,他們總能做到最好。面對愛,天蠍座的人顯得猶豫豫。
  • 我最愛的人,如果不曾對你心動
    我最愛的人,如果此時不曾對你心動過,也許如今我的心就不會痛了。心很痛,很痛,已經痛到麻木了。可是,即便如此,依然不想忘記你,不想放下心中最愛的人。曾經的心動,很美好,想一輩子用心守護那段情意。但是,忘不掉的人,就像是身上的一道傷疤,永遠的在內心深處,留下來了,成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即便已經分別,卻還是無數次會夢見你,忘不掉,放不下。在歲月裡,執拗地在心底給你留下了一個小小的位置。因為心動過,此生一直忘不掉你。
  • 《永遠在路上》開播:反腐關乎人心向背
    繼去年年初播出專題片《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引起全國的驚豔與熱議後,昨天,中央紀委再度出手,用一部《永遠在路上》,再度吸引了眾多關注。
  • 一眼心動的歌詞文案
    一眼心動的歌詞文案 摘不到月亮的人說肝腸寸斷.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 追逐理想的姿態,從來都是明亮、正直且坦蕩,他永遠是肖戰
    他的野心,明亮而踏實;追逐的姿態,無比坦蕩,流淌的血和汗或許也有狼狽,卻因為毫不保留的拼搏樣子顯得無比漂亮。他的當下,大概比之普通人的分外的專注且長。「28歲的我會先下手為強,告訴38歲的自己不要太過分,因為我現在真的已經盡力了。」「向前看,向上走,不回頭」。
  • 《美狄亞》:她有美且永遠美麗的姿態
    在古希臘人眼中,諸神和英雄們聰明而勇敢,卻並非道德的楷模。從他們身上往往看到的,不是崇高的神性,而是複雜的人性。劇作家們塑造起戲劇人物時也是毫不手軟,將人的命運與自我的彰示揮灑自如。 一段關係中,美麗的開始,不一定有美麗的結局。美狄亞和伊阿宋的這場愛情故事最終就是以悲劇收尾。
  • 心動(Heartbeat)
    ;心動>排練片段)(電影<心動>宣傳海報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1.關於<心動><心動>是中國臺灣女歌手林曉培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林夕作詞,黃韻玲作曲,發行於1999年7月1日,作為電影<心動>的插曲,收錄在電影原聲大碟中,後因在《我是歌手》節目中被新加坡女歌手陳潔儀翻唱而再次被人關注。
  •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以上率下 改進作風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以上率下 改進作風 2020-10-16 1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永遠在路上》引起「全民追劇」 網友邊看邊感慨
    ­  永遠在路上,這個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的八集專題片,作為一個嚴肅的電視片,在網上引起了廣泛討論。­  從「期待已久」到每天「圍觀」­  在微信文章搜索中,以「《永遠在路上》」為關鍵詞,發現至少有3000多篇文章,在過去一周多時間裡,談論過這個電視片。在這背後,是無數網友的熱議和點讚。
  • 陳文通:孝親敬老,永遠在路上
    此外,他還經常邀請親戚、鄰居們多來家裡串門,因為每次家裡來了人,老母親都特別高興。  老人家愛看莆仙戲,村裡或者鄰村有演莆仙戲,他準會陪母親前來觀看。 在他看來,贍養上輩既是義務也是責任,既需物質方面也需精神方面,而且精神方面難度更大。
  • 延慶,創城永遠在路上
    攻堅六載,一朝功成,延慶,創城永遠在路上。站在新的起點,延慶區將矢志不渝,揚帆再起航,繼續以「創文明城區,辦百姓實事,迎世界盛會」為目標,常態化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工作,匯聚起服務保障冬奧會和地區高質量綠色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 正風肅紀永遠在路上
    十八大以來,全國各地反腐敗鬥爭和黨風廉政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堤壩」進一步築牢,但是黨風廉政和反腐敗鬥爭一直在路上,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 《樂隊的夏天》2來啦 | 搖滾—永遠年輕 永遠在路上 永遠熱淚盈眶
    聽《生命因你而火熱》,跟著節目裡的人一起哭,聽《你要跳舞嗎》,恨不得自己也要跳起來,聽《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感嘆著人終究要放下妄想,歸於平淡。第一季讓我對搖滾有了更深一點的認識,我原本《樂隊的夏天》2來啦 | 搖滾—永遠年輕 永遠在路上 永遠熱淚盈眶以為搖滾樂就是嘶吼、炸裂、瘋狂,但是這個節目讓我看到了更多的搖滾類型,可以抒情,也可以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