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兩天時間,播出以來一直不溫不火的《創造營2020》,因為學員陳卓璇的爭議行為,連續上了兩次微博熱搜。
陳卓璇的第一步操作成功將自己送上了5月25日的熱搜
5月26日再上熱搜
先是在5月24日播出的第四期下半期節目中公開喊話節目贊助商,坦言自己希望得到在節目的插播廣告露臉的機會。
然後是在5月26日被爆出來在直播時,直言自己上次看見希林娜依高去拍了中插廣告,「一股子怨氣上了我的頭」。
陳卓璇同學一來一去連續兩波操作,成功立起了自己「敢想敢說」的人設,同時也成功給本來有點悶的《創3》帶來了一波關注度。
真是:
熱搜女王陳卓璇,臺上開懟求帶鹽。
一頓操作猛如虎,微博熱搜排第五。
順帶提一下,陳卓璇也算是位演員,她在創造營舞臺的首秀,也是蹭了她本人去年參演的大熱劇《陳情令》的餘溫。
《陳情令》的出品方是企鵝影視,播放平臺也是騰訊視頻。
且不說是否帶有「劇本」的嫌疑,本周這波操作,著實讓《創3》出圈這件事,變成了一門「璇學」。
有一說一,陳卓璇這種懟完學員懟教練,懟完教練懟金主爸爸,懟天懟地懟空氣的表現,放在選秀綜藝節目的角度來看,確實很有意思,很能引爆話題。
會搞事情的人,正是綜藝吃瓜群眾所期待的,要不整個節目一路波瀾不驚,看著都嫌悶。
然而《創3》畢竟要選出7人成團,從最終成團以及團隊合作的角度來看,就有點不太和諧的觀感。
實際上,5月24日的節目開啟了第一輪淘汰,精簡了編制,將一大票沒啥記憶點的學員刷掉,留下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高光時刻。
往後就是一輪一輪的縮編與淘汰,學員之間為了爭奪成團位的矛盾與衝突會表現得愈發激烈,目測將來《創3》製造的能上熱搜的話題少不了。
這也是這類帶有競技色彩的真人選秀節目的標準套路。
因此對於節目來說,好戲才剛剛開始。
第一次論次排位,標誌著第一階段賽程的結束。
整個第四期節目,相比前面三期來說,儘管沒有什麼太具有實質性的內容,但是就這短暫的鬆弛,實際上也是製作組為了更多展現學員們多方面的形象,挖掘學員的綜藝感,進一步讓觀眾看到學員們更鮮明的個性而設置的一個中間環節,同時為第一階段畫個句號。
站上屬於自己的位次發表感言,其實就是在第一階段結束、第二階段開啟之時,給每個進入下一階段的學員一次強化自己形象和人設的機會。
粉絲畢竟是一種挺看人設的生物。
而陳卓璇在這個時間點站出來公然製造矛盾衝突的話題,適時將路人的目光往《創造營》身上引導,其實也正是製作組在節目來到這個階段所需要的一波營銷宣傳素材。
因此有網友抨擊陳卓璇情商低,我看未必:這妹子太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節目組想要什麼,以及觀眾想要什麼。
兩個字:衝突。
一路平平淡淡,在網友一片「創造營糊了」的聲音中過了四期,也該讓觀眾們聞到點兒火藥味了。
爭議人設又如何?黑紅也是紅啊!
你不喜歡又如何?自會有人喜歡。
狠話都撂這兒了,就看往後怎麼實現了吧。
暫且不提「劇本論」之類的說法,人類天生就是一種對矛盾衝突感到興奮的生物。
我們將綜藝節目放在一個廣義的「戲劇」框架內,可以用「戲劇衝突」的概念來理解類似陳卓璇這樣的行為表現,對於整個節目推進的意義。
從劇作的角度來說,矛盾衝突的來源其實是欲望的對立與衝突,而欲望則來源於故事/劇情中的人物。
通常來說,人物是一部劇本的起點,人物的欲望和目的,會決定該人物在故事中的言行舉止;人物為了實現自己欲望而作出的行為努力,是人物塑造的重要組成部分。
劇本/故事中的人物在實現自己欲望與目的的過程中所做的行為會產生衝突和摩擦,進而構成了故事的內容,並影響甚至決定了故事的結局。
所以影視作品、比賽、遊戲、小說、動漫,無不充斥著衝突: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人與自然之間的衝突、組織與組織之間的衝突、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的衝突,甚至人類與未知世界的衝突,都是我們感興趣的內容,也是吃瓜群眾喜聞樂見的話題。
你成功的引起了林俊傑的注意!
在陳卓璇身上的衝突,與其說是她與學員、教練、贊助商之間的衝突,不如說是她的人設形象與社會大眾期望值之間的衝突。
既然話題熱度有了,接著該來點兒真材實料的東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