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黨媒是黨的喉舌,也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工具和力量。近年來,濟南廣播電視臺以《有話好好說》節目為抓手,深入打造電視調解「解困式」服務平臺,積極參與推進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建設,相關工作經驗做法得到司法部、中華全國人民調解員協會的高度認可。
2019年11月28日,司法部、中華全國人民調解員協會、國家廣電總局在濟南舉行全國電視調解工作座談會,推廣濟南電視調解經驗。中華全國人民調解員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冰表示,濟南廣播電視臺「有話好好說」電視調解工作具有很強的規範性和示範性,值得全國推廣。2020年4月15日,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甲天等省市領導視察濟南廣電電視調解工作,對濟南廣電《有話好好說》欄目在化解矛盾、解決糾紛、促進社會和諧以及普法方面所做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希望繼續把這個調解平臺辦好,為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幫助。
作為山東省首檔電視調解類公益節目,《有話好好說》開播近十年來,秉承「化解矛盾糾紛,構建和諧社會」的宗旨,播出節目3000餘期,調解矛盾糾紛2600餘件,加上線下調解,累計為市民群眾調解矛盾糾紛6700餘件,涉及養老、房產、婚姻等多方面內容,真正起到了「調解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一是調解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在濟南市司法局的指導下,成立「有話好好說」人民調解委員會。由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雙方當事人籤署《調解協議書》。雙方當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一經司法確認,與人民法院的判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二是調解程序嚴格規範。當事人上節目前需籤訂嚴格規範的《調解申請書》,自願申請通過「有話好好說」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調解內容在節目中播出;所有通過節目調解成功的案例,均由「有話好好說」人民調解委員會為雙方當事人籤署調解協議書。
三是調解形式喜聞樂見。通過生活中的鮮活事例,以案說法、舉一反三,闡述情、理、法。每期節目結束後,調解嘉賓都會對節目中涉及的法律知識和同類案件處理的注意事項進行總結點評,起到「調解一案,教育一片」的示範性作用。
四是調解過程廣泛參與。堅持走群眾路線,引導市民群眾通過人民調解解決矛盾糾紛。面向全市招募組建「社區和事佬」調解團,與主持人調解、專家調解互為補充、形成互動,用群眾語言和視角解讀法律法規,弘揚傳統美德,被觀眾親切地稱為「身邊的法律顧問、免費的調解專家」。
五是節目形態全媒互動。構建廣播、電視、新媒體、公交電視、戶外大屏、樓宇電視、計程車屏、地鐵電視等組成全媒體傳播矩陣,形成全方位、全天候、全覆蓋的融媒體傳播格局。上線融媒體平臺,強化用戶互動,接受用戶爆料,並對其受理、處理等進行跟蹤、分析和輿情防控。
六是調解格局協同推進。多年來逐步形成與司法機關及其他部門共建共贏發展模式,與濟南市司法局發起全市首個「人民調解公益聯盟」;與濟南市司法局、濟南市法律援助中心等成立「法治泉城」助力團;與齊魯公證處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拓寬法律服務新領域;在濟南市槐蔭區五裡溝派出所成立全省首個「四位一體」便民法律服務站;籤約入駐歷下區訴調對接中心,參與立案階段多元調解+速裁的解紛模式。被山東省老齡委納為山東省老年人公益維權服務示範站。2019年,在濟南市法院特邀調解工作會上,「有話好好說」人民調解委員會入選為首批特邀調解組織。
《有話好好說》節目以「演播室內談話+外景解說」的模式,圍繞「提出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的主線展開調解。在《父子不設防》這期節目中,調解雙方是一對父子,性格都非常直爽、執拗。這個家庭裡,父母老兩口有兩女一兒,對唯一的兒子寄予厚望,同時又對其很驕縱。年近八旬的父親在拆遷之際應兒子請求,將祖宅過戶到兒子和孫子、孫女名下,雙方籤訂一份協議書,約定兒子需保證拆遷後,兩位老人能有兩套拆遷安置房的使用權。但拆遷後,兒子沒有嚴格按協議履行,在日常生活中,對老人也不夠尊重,雙方因此產生矛盾。
父子兩人因不善言辭,在家中無法溝通,都不願意傾聽彼此心聲,導致父親多次去司法所、村委反映情況,兩次起訴兒子。節目調解前,節目組特別安排與父子倆相鄰社區的和事佬前往家中了解實情。正式調解中,也多次策劃對雙方進行分頭調解,社區和事佬、心理諮詢師、法律嘉賓,分別與父子雙方溝通,加上前期到家中與母親實際詳談,逐漸剖析父子倆彼此走過的心路歷程。通過不同人講述同一件事,展現事件各方當事人的立場態度。下半場調解中,節目組特別安排調解團成員進行角色模擬,化身「代言人」與「示範員」,分別站在父子雙方立場表達想法,加快調解進程,引導父子二人理解到「好好說話」的重要性。最後父子矛盾得以緩和,運用法治方式解決了問題。節目既真實反映了拆遷利益面對人性的考驗,也抽絲剝繭地分析了家庭矛盾的成因以及化解途徑。
通過不斷實踐,《有話好好說》節目在電視調解方面取得了一些經驗,總結出一些調解的方法與技巧,使節目模式日臻成熟,調解效果不斷優化。
一是「和事佬+智囊團」,營造專業調解氛圍。演播室錄製現場嚴肅莊嚴,最大限度地避免矛盾升級。欄目組每期還會根據當事人的年齡、性別、身份、經歷,有針對性地邀請調解嘉賓,使其與當事人產生情感共鳴,使調解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二是「人文關懷+心理疏導」,提升調解效果和價值。心理疏導也是《有話好好說》的調解特色之一,尤其是當場上調解陷入僵局,或者在幾種調解方案之中進行選擇之前,主持人會暫停調解,這時心理諮詢師會充分利用「第二調解室」相對封閉、隔絕的環境,進行「一對一」心理疏導。當事人可放鬆心情,舒緩情緒,傾訴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對調解結果的走向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是「發乎情+止乎法」,法理情理相結合。不論是怎樣的案件,法律嘉賓對於法律的解讀永遠是最具有分量和權威性的,調解過程也必定要在法律的基礎上進行調解讓步。當法律與道德倫理、鄉風文化有所出入時,要以法律為根基,尋找兩者的契合點,讓當事人既能接受法理,又願意為親情退讓一步,最終解決問題。
進入新時代,面對新問題,濟南廣播電視臺將在總結已經取得經驗的基礎上, 按照中央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與司法和有關部門密切合作,使《有話好好說》節目在不斷創新中再上新臺階。作者系濟南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
原標題:《濟南電視調解: 「發乎情+止乎法」法理情理相結合》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