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電視調解: 「發乎情+止乎法」法理情理相結合

2021-01-12 澎湃新聞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黨媒是黨的喉舌,也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工具和力量。近年來,濟南廣播電視臺以《有話好好說》節目為抓手,深入打造電視調解「解困式」服務平臺,積極參與推進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建設,相關工作經驗做法得到司法部、中華全國人民調解員協會的高度認可。

2019年11月28日,司法部、中華全國人民調解員協會、國家廣電總局在濟南舉行全國電視調解工作座談會,推廣濟南電視調解經驗。中華全國人民調解員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冰表示,濟南廣播電視臺「有話好好說」電視調解工作具有很強的規範性和示範性,值得全國推廣。2020年4月15日,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甲天等省市領導視察濟南廣電電視調解工作,對濟南廣電《有話好好說》欄目在化解矛盾、解決糾紛、促進社會和諧以及普法方面所做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希望繼續把這個調解平臺辦好,為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幫助。

作為山東省首檔電視調解類公益節目,《有話好好說》開播近十年來,秉承「化解矛盾糾紛,構建和諧社會」的宗旨,播出節目3000餘期,調解矛盾糾紛2600餘件,加上線下調解,累計為市民群眾調解矛盾糾紛6700餘件,涉及養老、房產、婚姻等多方面內容,真正起到了「調解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一是調解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在濟南市司法局的指導下,成立「有話好好說」人民調解委員會。由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雙方當事人籤署《調解協議書》。雙方當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一經司法確認,與人民法院的判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二是調解程序嚴格規範。當事人上節目前需籤訂嚴格規範的《調解申請書》,自願申請通過「有話好好說」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調解內容在節目中播出;所有通過節目調解成功的案例,均由「有話好好說」人民調解委員會為雙方當事人籤署調解協議書。

三是調解形式喜聞樂見。通過生活中的鮮活事例,以案說法、舉一反三,闡述情、理、法。每期節目結束後,調解嘉賓都會對節目中涉及的法律知識和同類案件處理的注意事項進行總結點評,起到「調解一案,教育一片」的示範性作用。

四是調解過程廣泛參與。堅持走群眾路線,引導市民群眾通過人民調解解決矛盾糾紛。面向全市招募組建「社區和事佬」調解團,與主持人調解、專家調解互為補充、形成互動,用群眾語言和視角解讀法律法規,弘揚傳統美德,被觀眾親切地稱為「身邊的法律顧問、免費的調解專家」。

五是節目形態全媒互動。構建廣播、電視、新媒體、公交電視、戶外大屏、樓宇電視、計程車屏、地鐵電視等組成全媒體傳播矩陣,形成全方位、全天候、全覆蓋的融媒體傳播格局。上線融媒體平臺,強化用戶互動,接受用戶爆料,並對其受理、處理等進行跟蹤、分析和輿情防控。

六是調解格局協同推進。多年來逐步形成與司法機關及其他部門共建共贏發展模式,與濟南市司法局發起全市首個「人民調解公益聯盟」;與濟南市司法局、濟南市法律援助中心等成立「法治泉城」助力團;與齊魯公證處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拓寬法律服務新領域;在濟南市槐蔭區五裡溝派出所成立全省首個「四位一體」便民法律服務站;籤約入駐歷下區訴調對接中心,參與立案階段多元調解+速裁的解紛模式。被山東省老齡委納為山東省老年人公益維權服務示範站。2019年,在濟南市法院特邀調解工作會上,「有話好好說」人民調解委員會入選為首批特邀調解組織。

《有話好好說》節目以「演播室內談話+外景解說」的模式,圍繞「提出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的主線展開調解。在《父子不設防》這期節目中,調解雙方是一對父子,性格都非常直爽、執拗。這個家庭裡,父母老兩口有兩女一兒,對唯一的兒子寄予厚望,同時又對其很驕縱。年近八旬的父親在拆遷之際應兒子請求,將祖宅過戶到兒子和孫子、孫女名下,雙方籤訂一份協議書,約定兒子需保證拆遷後,兩位老人能有兩套拆遷安置房的使用權。但拆遷後,兒子沒有嚴格按協議履行,在日常生活中,對老人也不夠尊重,雙方因此產生矛盾。

父子兩人因不善言辭,在家中無法溝通,都不願意傾聽彼此心聲,導致父親多次去司法所、村委反映情況,兩次起訴兒子。節目調解前,節目組特別安排與父子倆相鄰社區的和事佬前往家中了解實情。正式調解中,也多次策劃對雙方進行分頭調解,社區和事佬、心理諮詢師、法律嘉賓,分別與父子雙方溝通,加上前期到家中與母親實際詳談,逐漸剖析父子倆彼此走過的心路歷程。通過不同人講述同一件事,展現事件各方當事人的立場態度。下半場調解中,節目組特別安排調解團成員進行角色模擬,化身「代言人」與「示範員」,分別站在父子雙方立場表達想法,加快調解進程,引導父子二人理解到「好好說話」的重要性。最後父子矛盾得以緩和,運用法治方式解決了問題。節目既真實反映了拆遷利益面對人性的考驗,也抽絲剝繭地分析了家庭矛盾的成因以及化解途徑。

通過不斷實踐,《有話好好說》節目在電視調解方面取得了一些經驗,總結出一些調解的方法與技巧,使節目模式日臻成熟,調解效果不斷優化。

一是「和事佬+智囊團」,營造專業調解氛圍。演播室錄製現場嚴肅莊嚴,最大限度地避免矛盾升級。欄目組每期還會根據當事人的年齡、性別、身份、經歷,有針對性地邀請調解嘉賓,使其與當事人產生情感共鳴,使調解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二是「人文關懷+心理疏導」,提升調解效果和價值。心理疏導也是《有話好好說》的調解特色之一,尤其是當場上調解陷入僵局,或者在幾種調解方案之中進行選擇之前,主持人會暫停調解,這時心理諮詢師會充分利用「第二調解室」相對封閉、隔絕的環境,進行「一對一」心理疏導。當事人可放鬆心情,舒緩情緒,傾訴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對調解結果的走向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是「發乎情+止乎法」,法理情理相結合。不論是怎樣的案件,法律嘉賓對於法律的解讀永遠是最具有分量和權威性的,調解過程也必定要在法律的基礎上進行調解讓步。當法律與道德倫理、鄉風文化有所出入時,要以法律為根基,尋找兩者的契合點,讓當事人既能接受法理,又願意為親情退讓一步,最終解決問題。

進入新時代,面對新問題,濟南廣播電視臺將在總結已經取得經驗的基礎上, 按照中央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與司法和有關部門密切合作,使《有話好好說》節目在不斷創新中再上新臺階。作者系濟南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

原標題:《濟南電視調解: 「發乎情+止乎法」法理情理相結合》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我市電視調解經驗在全國推廣
    濟南廣播電視臺以《有話好好說》節目為抓手,打造電視調解「解困式」服務平臺,推進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建設,相關工作經驗做法得到司法部、中華全國人民調解員協會的高度認可。近日中國《傳媒》雜誌以《濟南電視調解:「發乎情+止乎法」法理情理相結合》為題,重點介紹濟南電視調解的經驗與特色以及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中所起的作用。
  • 發乎情,止乎禮是悲哀還是教養
    「發乎情,止乎禮」是一種崇高的思想境界。出自《詩經》毛詩序的「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發乎情,止乎禮「,道出了一種神聖、一種責任、一種擔當。道理很簡單,但真正做起來,卻不是易事!
  • 發乎情 止乎禮
    >林有有也不至於一路追到他身邊很多人譴責林有有其實最應該譴責的不是許幻山嗎明知自己有家室還因小女孩的崇拜而沉淪把自己所謂的「自由」當成避風港為自己「出軌」找藉口再反觀林有有喜歡就去表達不能說這個有錯如果有正確的方式加以引導不至於發展到後來發乎情
  • 發乎於情,止乎於禮
    發乎於情,止乎於禮。他們兩個,向前走一步,是對愛情的踐踏,向後退一步才是對愛情的尊重。人,都是感性動物。很多感情是無法控制的,可是難道正是因為無法控制就可以為所欲為麼?人,終究還是要吧責任和道德甚至法律背負在身上的。做人很累啊,要背負這麼多東西,可是有本事你別做人。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人若真的什麼都不背負,就會輕飄飄的,風一吹就拜拜了。
  • 老電影《小城之春》:發乎情止乎禮,內心掙扎亦是詩
    一部1948年攝製完成的小資影片《小城之春》,通過眼花繚亂的電影語言,將簡單的故事情節用詩意鏡頭表現「發乎情止乎禮」的主題,將愛情的動容和著人生的無奈展現得淋漓盡致。電影講述的是南方某小城裡,年輕少婦周玉紋和丈夫戴禮言的夫妻生活淡而無味,兩人已經幾乎沒有什麼言語上的交流,周玉紋只是仍恪守著做妻子的責任。
  • 《談談情跳跳舞》談談情跳跳舞,發乎情止乎禮
    ;      剛開始學舞的情景讓我想起了第一次學跳肚皮舞,也是那樣羞澀不好意思,人物的心理表現很到位,讓人產生共鳴,以及最後讓人很感動的那個Shall We Dansu~        當然不可否認我一直喜歡這種風格的電影,溫馨而小浪漫,寫實而不噁心,情濃而不會把人燒死
  • 法理有情,法能容情
    有人說法與情,不能是為一體,法與情之間有界限,是無法跳躍的鴻溝。但法為人定,不講情的法又怎麼能用在人與人之間呢?雲南昆明的銀某在幫助他能抓小偷,用其衣服罩住頭部導致小偷死亡,鄭州市民電梯內勸阻老人吸菸,而老人十幾分鐘後突然猝死。
  • 男女發乎情、止乎禮可以有多美好?
    世間最複雜難懂之事,莫過於男女之情。情與性二字糾結,更加令人目眩神迷。
  • 《權利的遊戲》發乎情,止乎禮
    但令我印象較深的非弒君者詹姆 蘭尼斯特的自我救贖之路以及他和布蕾妮之間發乎情止乎禮的微妙關係。 詹姆·蘭尼斯特!這個人物角色,身上帶有許多悲劇色彩,他一心渴望成為一名真正的騎士。可是當年殺掉瘋王這一正義舉動,卻讓身為御林鐵衛的他背上千古罵名,「弒君者」這個罵名跟隨其一生,諷刺而又悲哀。一開始的劇情就莫名的討厭他,面貌英俊可內心卻挺壞令人厭惡的男人。
  • 發乎情止乎禮?始終如一以不變之心,追尋永恆之愛
    愛是發乎情止乎禮,但情到深處,也有欲動嘴想上手的衝動,這叫情難自已。
  • 發乎情止乎禮,張茂則細節太好哭了,網友:嗑草帽CP是最後的堅持
    還有不少人表示全劇最愛張茂則,發乎情止乎禮。張茂則也成為了自己的新晉白月光,溫柔的把自己綁架,綁得牢牢的死死的一動不動紋絲不動。最後,還是要強勢誇一波葉祖新,把茂則的溫文爾雅和隱忍演得也太好了 ,完全看不出當年《步步驚心》中老十的影子,希望這樣有實力的演員能多一些好作品。大家都看《清平樂》了嗎?
  • 有一種愛叫做發乎情,止乎禮,終身未娶
    與徐志摩「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鬥」的痴狂追求不同,金嶽霖對林徽因發乎情,循乎理,止乎禮,相知、相敬,默默守候在佳人身邊,選擇了一輩子「逐林而居」,終身不娶,此情動人而神聖。最難能可貴的是金嶽霖,他深深地愛了林徽因一輩子,發乎情,止乎禮,終身未娶。他一輩子都站在離林徽因不遠的地方,默默關注她的塵世滄桑,苦苦相隨她的生命悲喜。靜靜地付出,默默地守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擁有;即便知道根本不會有結果,也仍然執著不悔。理性、克制、溫和,畢生一以貫之。世間精於理者未必不深於情。在金嶽霖那裡,愛情無疑是一種使人向善、向上的聖潔力量。
  • 《慶州》發乎於情而止於理
    茶:情始於茶,而止於茶。允熙一度沉浸在喪夫之痛中難以自拔,得到寺廟僧人的指點後,開始飲茶,漸漸地心境開始平和。崔賢尋到曾經的茶屋。兩人因茶結緣,茶也作為渴求和訴說的一種途徑,無言的曖昧。但是茶在東方文化中也代表著一種禮數,含蓄且克制,雖然兩人互相愛慕但總是隔著一定距離。由茶而產生的欲望,也在茶道中逐漸被稀釋。 允熙家中的戲份也頗有趣味。
  • 討薪路慢慢 調解高效率
    22名原告6個月追償討薪路看輝南縣人民法院如何歷時3天通過一站式調解服務高效調解、衛民權益
  • 【法史故事】通「情」達「理」:古代官吏的決案智慧
    鄭克將「何武斷案」與「張詠斷案」放在《折獄龜鑑》的「嚴明」一篇的案例故事裡,正好闡發情、理、法相結合的斷案智慧,詳細地說明了情、理、法關係:要實現案件處理的公平,就必須參照法理與察看人情,用人情理解法理,從而用法理來說明人情,法理即「嚴」,人情即「明」。
  • 《金牌調解》回擊作假誹謗:「真金」不怕火煉
    國內首檔具有法律效力的現象級電視調解節目 作為江西衛視和江西省司法廳深度合作推出的節目,《金牌調解》是國內首檔調解協議具有法律效力的電視節目,江西電視臺調解委員會也是經江西省司法廳依法註冊成立的調解組織,「真實」「合法」是欄目生存的首要前提。
  • 電視調解節目的傳播導向與社會功能——以福建電視臺綜合頻道...
    欄目日均熱線量近200個,調解題材涉及家庭贍養、財產糾紛、情感糾紛、物業糾紛、鄰裡糾紛、消費糾紛、交通工傷調解、重大事件調解等8大類近20個小項,基本涵蓋了社會生活中與法有關的方方面面,其節目訴求的法治教育功能有其真實、龐大的社會需要。媒體的教育功能不是簡單、枯燥的說教,電視調解的實踐證明,「生動」的人是實現教育功能的利器。
  • 歷時4月全程調解,穩妥化解群體爭議
    我院收到仲裁申請後立即開展調解工作,並將調解貫穿於案件辦理的每一個環節。一是聯手基層,第一時間指派區聯調中心先期介入,通過電話溝通、約談等方式開展先行調解,立案前,6名勞動者與單位達成合意;二是聯手法援律師,開庭前,仲裁員再次梳理訴請,利用答辯期,向法援律師釋明相關法律法規,在安撫勞動者情緒的同時,再次組織雙方當事人庭前協商溝通,2名勞動者在庭前與單位和解撤訴;三是聯手合議庭,庭審中仲裁員根據庭審查明的事實以及具體情況,通過背對背調解方式,因人施案,針對每個勞動者的不同特點及要求
  • 法理情理共相融 春風沐雨化幹戈
    申請人劉某某與被申請人王某某於2005年結婚,因家庭長期矛盾等多種原因導致夫妻感情徹底破裂,於2019年經我院審理判決準予離婚,判決內容為婚生子王某由申請人劉某某承擔撫養義務,被執行人王某某每月負擔撫養費2000元至未成年人王某18周歲止,主要財產夫妻共同所有的房屋由劉某某所有,劉某某補償王某某215000元。
  • 【法解身邊案】遺產繼承 「多勞多得」
    一審法院反覆調解未果,依法作出判決。一審法院認為,依據法律規定,法定繼承情況下,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弟弟沒有舉證證明哥哥存在應當少分遺產的情形,則兄弟二人應各繼承1/2份額。根據實際居住情況,一審法院判令房子歸弟弟所有,由弟弟給哥哥房屋折價款的一半。 弟弟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