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發乎情止乎禮,但情到深處,也有欲動嘴想上手的衝動,這叫情難自已。
人生不過一場春夢!這是我對上面這幅畫作出的點評。
無知者無畏?浙江玉環驚現害人 「章老太」,究竟是無知還是無良?
昨天寫了上面這篇《無知者無畏?》,短短十幾個小時閱讀已經破萬,超乎意外。沒有閱讀的朋友,點擊上面藍字閱讀。
今早在朋友圈,發了一句感嘆:奇蹟在發生,善良在傳遞,病毒還在蔓延……
病毒的反義詞是疫苗,疫苗是從病毒的有毒株裡提煉出來的。所以,治癒病毒真的是 「以毒攻毒」!面對那些 「毒王」 我們拿什麼來治癒他們的心,也以毒攻毒嗎?
對於那些被病毒無辜侵襲的人,我們又如何治癒他們的心?昨天因為發文時間緊湊,文字沒能表達全意,容我在此補充幾句。
《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反過來,君子唯有擁有厚實的美德,才能包容萬物,也為萬物所包容。這是時下我對這句話新添的解讀。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君子,身體力行,躬耕文明,傳播善與美德。
早年讀先賢大作,時常見到 「君子」,「小人」 這兩個詞。學生時代讀老莊、孔孟,諸子百家的文言文,只是死記硬背一些名句,但對「君子」、「小人」 這兩個詞是不求甚解的。
以前覺得君子是好高大上的,唯有帝王、諸侯、賢士、高堂之上的人才配享有君子的美名。這段時間讓我糾正了對君子的看法。
以今天的話來說,君子不見得要學富五車,滿腹詩書的道貌岸然,但一定要配備足夠的品德。「仁、義、禮、智、信」 這五常之道,最大的道或美德是仁善。
君子不見得位居高堂之上,君子也可以躬耕田野,民間才是臥虎藏龍之地。
小人不見得就是鄉野村夫,那些拿知識、學歷裝點門面,坐高堂之位,卻佔著茅坑不拉屎的人,不作為的人,臨陣脫逃的人,做惡的人……才是真小人。
活了半輩子,毫不掩飾地說,長這麼大,第一次因為疫情,覺得民智如此開化。也因為疫情,覺得盲流如此可怕。這究竟是我們的幸還是不幸?
感覺回到1919年的五四學潮,各種言論百家齊放;又像回到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爭鳴……
有爭論,有批評總歸是好的。魯迅先生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但是如何批評,需要技巧。九州寰宇從來不缺鞭辟入裡的批評者,有人說,看出問題的很多很多,說出來的很少很少,說出來但有用的更是少之又少。精闢!!!
一位朋友說,「有人就喜歡亡羊補牢的悲壯,何曾待見防患於未然的靜美?」 問得太好太妙
發聲需要技巧,膽子要配得上腦子。知行要合一,品行要配得上腰包。唯利慾不薰心,才能發出 「好聲音」,而不是一鍋亂炒。
批評不是為了方人,而是反躬自省。批評不是為了甩鍋,而是反求諸己。這樣的批評,才有建設性的意義,才是架構,而不是拆臺倒戈。
唯恐天下不亂的人,發文唯圖博眼球,無原則無底線的人,要像防控疫情,嚴防死守,以防我們的心靈被汙染,被感染病毒……
每次寫完一篇大稿,就想寫篇小稿怡情下自己,滋養滋潤下疲憊的心田,然後繼續下一篇大稿的挑燈夜戰。我把它稱之為 「休養生息」。
有位大哥幽默又關切地說:「你可千萬保重身體,不要蠟炬成灰淚始幹呀。」 多謝關心 俺只是一隻小小的螢火蟲,方圓10平方米還是能照亮的,隔著手機屏的你,也許在余光中,能感受到璀璨之星的溫度和熱度。
今天,俺又要任性地給大家寫篇寓言故事了。因為靈感一來,就收不住。怕不寫出來,靈光一閃,過期作廢。
請一定相信:每個寓言故事背後,都有發人深思的道理。故事就此拉開帷幕——
牧羊人 小綿羊 白薔薇
《我心永恆》
喜歡,請點亮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