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乎情止乎禮?始終如一以不變之心,追尋永恆之愛

2021-02-19 璀璨之星

愛是發乎情止乎禮,但情到深處,也有欲動嘴想上手的衝動,這叫情難自已。


人生不過一場春夢!這是我對上面這幅畫作出的點評。

無知者無畏?浙江玉環驚現害人 「章老太」,究竟是無知還是無良?

昨天寫了上面這篇《無知者無畏?》,短短十幾個小時閱讀已經破萬,超乎意外。沒有閱讀的朋友,點擊上面藍字閱讀。

今早在朋友圈,發了一句感嘆:奇蹟在發生,善良在傳遞,病毒還在蔓延……

病毒的反義詞是疫苗,疫苗是從病毒的有毒株裡提煉出來的。所以,治癒病毒真的是 「以毒攻毒」!面對那些 「毒王」 我們拿什麼來治癒他們的心,也以毒攻毒嗎?

對於那些被病毒無辜侵襲的人,我們又如何治癒他們的心?昨天因為發文時間緊湊,文字沒能表達全意,容我在此補充幾句。

《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反過來,君子唯有擁有厚實的美德,才能包容萬物,也為萬物所包容。這是時下我對這句話新添的解讀。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君子,身體力行,躬耕文明,傳播善與美德。

早年讀先賢大作,時常見到 「君子」,「小人」 這兩個詞。學生時代讀老莊、孔孟,諸子百家的文言文,只是死記硬背一些名句,但對「君子」、「小人」 這兩個詞是不求甚解的。

以前覺得君子是好高大上的,唯有帝王、諸侯、賢士、高堂之上的人才配享有君子的美名。這段時間讓我糾正了對君子的看法。

以今天的話來說,君子不見得要學富五車,滿腹詩書的道貌岸然,但一定要配備足夠的品德。「仁、義、禮、智、信」 這五常之道,最大的道或美德是仁善。

君子不見得位居高堂之上,君子也可以躬耕田野,民間才是臥虎藏龍之地。

小人不見得就是鄉野村夫,那些拿知識、學歷裝點門面,坐高堂之位,卻佔著茅坑不拉屎的人,不作為的人,臨陣脫逃的人,做惡的人……才是真小人。

活了半輩子,毫不掩飾地說,長這麼大,第一次因為疫情,覺得民智如此開化。也因為疫情,覺得盲流如此可怕。這究竟是我們的幸還是不幸?

感覺回到1919年的五四學潮,各種言論百家齊放;又像回到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爭鳴……

有爭論,有批評總歸是好的。魯迅先生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但是如何批評,需要技巧。九州寰宇從來不缺鞭辟入裡的批評者,有人說,看出問題的很多很多,說出來的很少很少,說出來但有用的更是少之又少。精闢!!! 

一位朋友說,「有人就喜歡亡羊補牢的悲壯,何曾待見防患於未然的靜美?」 問得太好太妙 


發聲需要技巧,膽子要配得上腦子。知行要合一,品行要配得上腰包。唯利慾不薰心,才能發出 「好聲音」,而不是一鍋亂炒。

批評不是為了方人,而是反躬自省。批評不是為了甩鍋,而是反求諸己。這樣的批評,才有建設性的意義,才是架構,而不是拆臺倒戈。


唯恐天下不亂的人,發文唯圖博眼球,無原則無底線的人,要像防控疫情,嚴防死守,以防我們的心靈被汙染,被感染病毒……



每次寫完一篇大稿,就想寫篇小稿怡情下自己,滋養滋潤下疲憊的心田,然後繼續下一篇大稿的挑燈夜戰。我把它稱之為 「休養生息」。

有位大哥幽默又關切地說:「你可千萬保重身體,不要蠟炬成灰淚始幹呀。」 多謝關心 俺只是一隻小小的螢火蟲,方圓10平方米還是能照亮的,隔著手機屏的你,也許在余光中,能感受到璀璨之星的溫度和熱度。

今天,俺又要任性地給大家寫篇寓言故事了。因為靈感一來,就收不住。怕不寫出來,靈光一閃,過期作廢。

請一定相信:每個寓言故事背後,都有發人深思的道理。故事就此拉開帷幕——

牧羊人 小綿羊 白薔薇


一天,牧羊人把小綿羊看丟了,於是他就每天出去找。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始終不見小綿羊的蹤影。
牧羊人很受挫,於是就坐在草垛裡自言自語地嘆息:為什麼每次想跟你說說話,總是找不到你呢?我也有不開心的時候啊。你這麼遠躲著我幹嘛呢?關鍵是你躲到哪裡去了呀?我把你弄丟了,不得把你找回來嗎?
其實,小綿羊就躲在牧羊人的不遠處,它很想對牧羊人說,如果我想回來,我總會回來,若是我不想回,你再找也是沒有用的。
牧羊人與小綿羊始終處於一種對立的狀態:牧羊人始終想看住小綿羊,不讓它跑了;小綿羊始終想逃脫牧羊人的視線,放飛自己……牧羊人與小綿羊之間,又有著某種千絲萬縷的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維繫著。不管怎樣,小綿羊對牧羊人是充滿感恩之心的,因為牧羊人對小綿羊始終是真心真意的呵護與關愛。為了不使牧羊人傷心,小綿羊就託木棉花絮給牧羊人捎了話——請放下紛紛擾擾,放下焦慮的找尋,靜靜地等待我的回來。三個月後,牧羊人發現,自己的門前開滿了白色的薔薇花。白薔薇的花語是純潔之愛。在隨風飄散的香氣中,牧羊人聞出了它的味道,也感受到了小綿羊濃濃的純潔的愛,那就是永恆。無論曾經受到多少傷害,時光如水,不知不覺地帶走了牧羊人所有的憂傷。

始終如一地喜歡,久了便成為永恆。用一顆不變的心,追求一顆值得的靈魂,一如追求真理。
無論何時,我們都要有一顆充滿愛的心,愛人亦是愛己。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我心永恆》

喜歡,請點亮 「在看」▼

相關焦點

  • 發乎情 止乎禮
    止乎禮是林有有最應該知道的話愛一個人不是自私的佔有有時候是隱忍和克制知道許幻山有家室即使再喜歡也應該隱忍和克制換個說法就是因為喜歡更應該隱忍和克制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對方放到不堪的境地感情很奇怪只有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才能水到渠成哪怕缺其中一種也只是將就
  • 發乎情,止乎禮是悲哀還是教養
    「發乎情,止乎禮」是一種崇高的思想境界。出自《詩經》毛詩序的「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發乎情,止乎禮「,道出了一種神聖、一種責任、一種擔當。道理很簡單,但真正做起來,卻不是易事!
  • 發乎於情,止乎於禮
    發乎於情,止乎於禮。他們兩個,向前走一步,是對愛情的踐踏,向後退一步才是對愛情的尊重。人,都是感性動物。很多感情是無法控制的,可是難道正是因為無法控制就可以為所欲為麼?人,終究還是要吧責任和道德甚至法律背負在身上的。做人很累啊,要背負這麼多東西,可是有本事你別做人。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人若真的什麼都不背負,就會輕飄飄的,風一吹就拜拜了。
  • 老電影《小城之春》:發乎情止乎禮,內心掙扎亦是詩
    一部1948年攝製完成的小資影片《小城之春》,通過眼花繚亂的電影語言,將簡單的故事情節用詩意鏡頭表現「發乎情止乎禮」的主題,將愛情的動容和著人生的無奈展現得淋漓盡致。電影講述的是南方某小城裡,年輕少婦周玉紋和丈夫戴禮言的夫妻生活淡而無味,兩人已經幾乎沒有什麼言語上的交流,周玉紋只是仍恪守著做妻子的責任。
  • 男女發乎情、止乎禮可以有多美好?
    「發乎情、止乎禮」的說法,傳說是由孔子刪定的《詩經》首篇「關雎」而來。"樂而不淫"、喜歡卻不越禮,在現代社會自不再是宣揚的道德範式,動輒「撲倒」似乎才是符合新人類的酣暢淋漓。但,誰又能說, 發乎情、止乎禮不也是一種美好?像在《紅樓夢》這本奇書中,就寫了賈寶玉和晴雯這樣一對璧人。首先,賈寶玉也是一個奇人。
  • 《談談情跳跳舞》談談情跳跳舞,發乎情止乎禮
    ;      剛開始學舞的情景讓我想起了第一次學跳肚皮舞,也是那樣羞澀不好意思,人物的心理表現很到位,讓人產生共鳴,以及最後讓人很感動的那個Shall We Dansu~        當然不可否認我一直喜歡這種風格的電影,溫馨而小浪漫,寫實而不噁心,情濃而不會把人燒死
  • 《權利的遊戲》發乎情,止乎禮
    對於美劇的影迷來講2019年四月無疑是個令人驚喜的月份,漫威宇宙的復聯4終局之戰終於在萬眾是期盼中上映,劇情不過多透露這是一部值得去電影院觀影的電影。因為你可能是最後一次看到唐尼版扮演的託尼,史塔克Iron Man出現在熒幕上。不過今天講的不是託尼史塔克。
  • 有一種愛叫做發乎情,止乎禮,終身未娶
    與徐志摩「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鬥」的痴狂追求不同,金嶽霖對林徽因發乎情,循乎理,止乎禮,相知、相敬,默默守候在佳人身邊,選擇了一輩子「逐林而居」,終身不娶,此情動人而神聖。他愛著林徽因,也愛著林徽因的全家,他後來幾乎一直和梁家住在一起。據著名女翻譯家文潔若回憶:「在靜齋宿舍裡,高班的同學們經常談起梁思成和林徽因伉儷。原來這些同學都上過西南聯大,抗戰勝利後,才隨校從昆明復員到北平,然後根據各人志願,分別插入清華、北大或南開。由於是戰時,西南聯大師生間的關係似乎格外親密,學生們對建築系梁、林兩教授的家庭情況,了如指掌。
  • 發乎情止乎禮,張茂則細節太好哭了,網友:嗑草帽CP是最後的堅持
    帝後大婚當夜,官家不願去曹皇后房裡,張茂則在官家面前為曹皇后闢謠,說曹皇后出身名門望族,文武雙全,愛戎裝、善於騎射,還曾以男裝混進書院聽範仲淹講書,外面的傳言未必是真。但官家仍不願理會,直接叫張茂則找個理由告訴皇后今夜他不會過去了。張茂則心裡明白曹皇后心裡會不好受,特意買皇后愛吃的羊肉酥餅,勸曹皇后進一些食。
  • 濟南電視調解: 「發乎情+止乎法」法理情理相結合
    通過生活中的鮮活事例,以案說法、舉一反三,闡述情、理、法。每期節目結束後,調解嘉賓都會對節目中涉及的法律知識和同類案件處理的注意事項進行總結點評,起到「調解一案,教育一片」的示範性作用。四是調解過程廣泛參與。堅持走群眾路線,引導市民群眾通過人民調解解決矛盾糾紛。
  • 《慶州》發乎於情而止於理
    我覺得愛和欲望是影片中的一條明顯,真正想表達的則是生與死的感受。下面我以「欲望和死亡」的角度作為切入點來談一些我對影片的看法。  影片中頻繁出現的3樣事物:煙、茶、陵墓。理清三者的象徵意義對於理解本片會有所幫助。  煙:作為欲望的象徵  第一次出現的場景,崔賢下飛機後,在機場外拿出煙聞了聞。
  • 發乎情而止於禮:梁啓超一段鮮為人知的感情「出軌」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尤其是在男女感情上,常見的多為「發乎情」,而能理性地做到「止乎於禮」的則不多。梁啓超以夫子自居,但他同樣也有感情「出軌」的時候。戊戌政變後,梁啓超逃亡日本,當時梁啓超正遭清廷通緝,為了奔走政事及籌款,他從日本橫濱乘船赴美。
  • 劉若英:發乎於情止於禮.
    《我想我會一直孤單》、《後來》、《很愛很愛你》、《為愛痴狂》等等,到現在都是很多人的心頭愛。她的歌聲裡像能聽出你的故事,唱出心中的猶豫與彷徨。發乎於情止於禮,就連陳昇的老婆也曾評價劉若英:我羨慕陳昇,更心疼劉若英。
  • 未來8天,愛藏於心,情止於思,3星座一如初衷,相愛永恆
    其實,分手後的很多情侶,都把那段曾經的過往壓在了心底,還愛嗎?當然愛著,我們都只是換了一種方式繼續愛著對方,由最初的光明正大到如今的偷偷摸摸,愛你的那顆心,絕不會欺騙你,更不會欺騙我自己。8天後,愛藏於心,情止於思,這3星座一如初衷,相愛永恆。天蠍座在戀愛中,天蠍座的人絕不含糊,甚至會主動收起尊嚴,去關注前任的一切,甚至主動聯繫。
  • 陳昌文:表達自己的情緒要看場合,思後果,發乎情止於禮!
    在我們人類歷史上的一些特殊時期,甚至說錯話,都會導致殺頭之罪,所以,更不能隨意表達情緒,那些控制不了自己情緒,隨意表達,不計後果的人, 本質都是蠢,智力沒有進化,情緒控制能力差的人,命運一般都差。我們要發洩自己的情緒,自由自在的表達,得看場合,得看後果,得有分寸。如果您實在要表達情緒,您可以找一個沒人的地方,沒有後果的地方,去表達。
  • 教育孩子,一味地和顏悅色也不可取,一切發乎情,止於禮可矣
    總之,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時,一味地和顏悅色也不可取,一切「發乎情,止於禮」可矣。更多的時候應該讓他們看到、感受到情緒背後的積極力量。
  • 發乎於情止乎於禮,翻山越嶺只為你
    簡簡單單,心中有愛,有你。爺爺因為身體原因不便出門,但是一直很溫和慈祥,我唯一一次見他發火是因為我們出去玩把外婆帶離開他身邊超過6小時了。爺爺的老年痴呆越來越嚴重,他會經常忘記自己和兒女的名字,吐字也不清晰了。但是每當我們指著奶奶問他這是誰的時候,他總是能準備地回答「我老伴」。外婆2003年去世,葬禮上外公一言不發,一淚未滴。棺材木蓋上的最後一刻,外公站在棺木旁邊,只說了一句:走慢點!
  • 小城之春:發乎情止於禮,一部將人倫與人慾拍出美感的心理抒情片
    《小城之春》,作為中國現代電影開山之作,這個片名在心中分量太大了,一看到這四個字,夢菲同學就會油然而生出一種敬畏之情。《小城之春》是由費穆執導,石羽、李緯、韋偉、張鴻眉主演的一部劇情片。發乎情止於禮,志忱和玉紋之間欲迎還拒、欲拒還迎的心理角逐遊戲開始連番上演。關於《小城之春》,在夢菲同學能夠接觸和閱讀到的所有文章和評論中,沒有不對這部影片的成就感到驚訝,感到震驚的。從電影的角度來看,當然它已經是一件發生了的事情,可能是過去型,但從電影敘述的過程中看,又好像是現在型。同時,在藝術表現上,夢菲同學覺得《小城之春》也有較成功的探索。
  • 古代大禮中的「九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並不是拜九次
    《儀禮.鄉射禮》:「主人西南面三拜眾賓,眾賓皆答一拜。鄭玄註:三拜,示徧也。賈公彥疏:三拜示徧也者,眾賓無問多少,止為三拜而已,是示徧也。」《詩》序:「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禮記》:「凡夫俗子往往處世者,禮義也。」亞太地區及東南亞地區的文化藝術的精粹均是傳承中華文明。我國具備五千年文明,有著「泱泱大國」之稱,我們中國人也以文質彬彬的面貌而聞名於世。
  • 《秋刀魚之味》小津安二郎典型低位明淨畫面
    2019年初看的《秋刀魚之味》:平和、整肅、清爽的畫面,一位喪偶的退役艦長依戀自己女兒,最終放下的故事。相較於「男人們的大和」,是一部以柔訴剛的舊時代抒情作品,姥爺俱樂部必看電影[愉快] 年代久遠,但人性永遠超脫出時代的位面,親情、不盡如人意的愛情、戰敗的落魄、老同學的離去發乎情止乎禮的喜愛,總是讓人物立體豐滿,又不顯得矯揉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