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神秘的高人:樵夫

2021-02-16 傳統古風

傳統古風

「讓悠悠古風 吹遍古老的華夏大地」

經典傳承| 回歸傳統| 喚醒良知| 正念正行

《西遊記》中,第一回就出場的樵夫只是閃了一個身影,就徹底消失了。他是凡夫過客,還是洞見前緣的神者?

鴻篇巨著《西遊記》中,第一回就出場的樵夫只是閃了一個身影,就徹底消失了。他是凡夫過客,還是洞見前緣的神者?在很多人的心中留下了不解的懸念。重新品讀原著,方覺字裡行間含蘊的又一新意。

故人音杳 誰來指路

吳承恩在《西遊記》第八回開篇,以一首深沉且又傷感的詞〈蘇武慢〉道出下界眾生不識真法,難以返回先天的悲苦。

他寫道:

「試問禪關,參求無數,往往到頭虛老。磨磚作鏡,積雪為糧,迷了幾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納須彌,金色頭陀微笑。

悟時超十地三乘,凝滯了四生六道。誰聽得絕想崖前,無陰樹下,杜宇一聲春曉?曹溪路險,鷲嶺雲深,此處故人音杳。」

400多年前,吳承恩就以這闋詞開宗明義地指出:世間很多向道的人,終老一生都在苦苦追尋,山南海北的參求無數,到頭來卻是一場空。多少人都在「磨磚作鏡,積雪為糧」的迷途中,空自消磨著光陰。如果一個人能夠領悟真法真道,方能以「毛吞大海,芥納須彌」的氣概從輪迴中超脫;反之,會凝滯在六道輪迴中不停地沉淪。迷途的世人啊,就像踏上了危險的路,迷在了鷲嶺深處,找不到歸路;就像遠遊他方的故人,一去不返、音信杳無。

因此,在苦苦掙扎的迷途中若能遇到指路人,自然是很慶幸。那麼《西遊記》中,最早為悟空指路,使其進入修煉之門的人是誰?

道心生發 尋仙訪道

悟空出生後,在花果山逍遙自在,享樂天真地度過了三五百年。一天,猴王與群猴喜宴時,忽然墜下眼淚。他想到現在雖然不歸人王的法律管,也不害怕生禽猛獸。但是將來年老血衰,卻逃不過閻君。生老病死的鐵律終是猴王難以逾越的關卡。

猴王遠慮,道心大開。在通背猿猴的建議下,猴王決意遠涉重洋,尋找神佛仙人,向他們求取躲過輪迴的方法。猴王憑著簡單的裝備,駕著簡陋的木筏乘風破浪,踏上了尋找長生的路。

他首先在南贍部洲登陸。猴王串長城,遊小縣,在市井跟著學人禮,學人話。朝餐夜宿,苦苦尋覓了八九年,但是沒有任何結果。在他的眼中,南贍部洲的世人都是為名為利之徒,沒有一個肯回頭安身立命。

八九年的光陰轉眼即逝。一天,猴王忽然來了靈感,他明白了要去外洲才可能找到神佛。於是又重新整裝下海,再次駕著簡陋的木筏飄過大海,來到西牛賀洲。

樵夫指路 悟空入門

在如來的眼中,西牛賀洲沒有貪婪殺戮,是個涵養靈氣的地方。這裡的人雖然沒有上等真者,但也是人人都很長壽。

猴王登陸西牛賀洲後,看到此處景致山高秀麗,林麓幽深。但見那山遍地是奇花瑞草,修竹喬松,靈芝蘭草秀麗生長。

猴王被這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了。正在凝神間,他忽然聽到有人言語的聲音,仔細一聽,原來是有人在唱歌。

歌聲詞意清奇,直入心扉:

「觀棋柯爛,伐木丁丁,雲邊谷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蒼徑秋高,對月枕松根,一覺天明。認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猴王滿心歡喜地跳出來一看,原來是一個樵夫,正在舉著一把斧頭砍柴呢。天真的猴王脫口而出,直呼他「老神仙!」

樵夫沒有以「神仙」自居。他說,這首歌叫《滿庭芳》,是一神仙教給他的。那神仙和他是鄰居。為了使他散心、解困,就教他唱歌。

他告訴猴王「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就是悟空尋道的去處。中國古人將「靈臺」、「方寸」說成是心,而「斜月三星洞」也是一個心字,言外之意只有向心去修,才能修成。

在樵夫的指引下,猴王進入三星洞拜菩提祖師為師,從此走上修行的路,引來後續系列精彩故事。悟空降妖除魔的本領,由菩提祖師所賜,在西天取經的路上鼎力相助唐僧,大展神通。

世外高人 亦凡亦聖


相對於小說漫長的一百章回,樵夫出場的片段極為短暫,也容易被讀者忽略。如果仔細閱讀,會有不少令人驚訝的地方,使讀者對樵夫的身份產生疑問。

悟空在苦苦尋道的過程中遇到樵夫。樵夫自稱是菩提祖師的鄰居。菩提祖師乃是「全氣全神萬萬慈」的大覺金仙,是西方擁有不生不滅、空寂真如,能與天同壽的莊嚴大法師,他的能力和道行不亞於佛陀。樵夫能和這樣的神仙做鄰居,一定是在神界,而非人世。

樵夫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樵夫出場,曾經唱過一首詩詞,這首詩詞出自《滿庭芳》,而這個詞牌名是宋朝的蘇軾所立!而此時,唐僧還是如來佛祖的徒弟,八戒還是天界的天蓬元帥,沙僧還沒有打破流沙燈!這是唐以前的故事,而樵夫卻輕鬆哼出後代的歌詞!莫非是穿越?

每一句代表一個生活態度,一首詞下來,則代表對生活的態度,無欲無求,恬靜無爭,怡然自得,這是高人一等的人生境界!

美猴王出世以來,出現的第一個神秘人便是給美猴王指引神仙所在地的樵夫。單從字面看吳承恩對他的描述,人們多會認為他是一個孝養母親,不願出家的紅塵俗子。樵夫是神秘的,他是孝子。

原著道:「猴王道:你家既與神仙相鄰,何不從他修行?學得個不老之方?卻不是好?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養育至八九歲,才知人事,不幸父喪,母親居孀。再無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沒奈何,早晚侍奉。

如今母老,一發不敢拋離。卻又田園荒蕪,衣食不足,只得砍兩束柴薪,挑向市塵之間,貨幾文錢,糴幾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飯,供養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這個樵夫的來歷最為神秘,甚至輕而易舉地能找到菩提老祖的洞府,這豈是一般的人!

一般人看到悟空的面相多半被嚇得夠嗆,那是一副七高八低的孤拐臉,長長的獠牙長到了嘴外,就像屬螃蟹的一樣,肉在裡面,骨在外面。很多人看到他的相貌嚇得骨軟筋麻,躲在門後床下不敢出來。樵夫看到猴子說人話一點也不害怕,他笑著跟悟空對談。

高手往往低調,既然整部西遊記都找不出他的來歷,那麼真相就只能有一個:他已經超出三界之外了,因為西遊記的承載範圍就只能是三界。

據他自述,他是因為要照顧老母親才不找菩提祖師做師傅,但是,如果他拜菩提祖師為師傅的話,他母親早長生不老了。實質上,老母親只是一個託詞!菩提祖師是特別愛收徒弟的,但是卻不敢收他於門下,因為菩提祖師隱隱感覺到:這個人比自己還厲害,自己不可能為師。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孫悟空作為天生地長的靈物,第一眼看到他口聲就不自學地稱呼了聲:老神仙!這是最原始的直覺。

悟空出生在花果山,來頭已經不小了,但他尋仙訪道還是歷經了一番波折。他苦苦尋找的解脫之路,樵夫輕而易舉地就告訴了他菩提祖師的洞府。倘若一介凡人,如何能夠洞曉神仙所待的世界?更關鍵的是,他敢在靈臺五寸山砍柴,菩提祖師卻是一點意見也沒有,足見他的實力。

此時的悟空還沒有走上修行的路,而樵夫已經不需要修行,就已自在地做著神仙的鄰居了。這樣的樵夫又豈是等閒之輩?從歌詞來看「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也隱約地透露出樵夫的境界。

表面看樵夫和凡夫俗子一樣,做著砍柴買米,燒火煮飯孝養親恩的倫常之事,但為人行事又極其謙和低調,禮義周全。樵夫雖已超脫榮辱,恬淡永生,也沒有以神仙自居。

既然菩提祖師都是西遊記中的巔峰人物了,那麼,這個樵夫夠資格排上西遊記第一高手的寶座。因為,他可能根本就不是三界的人,只是從更高位下來歷煉的。

並且,從他拿斧子這一點來看,很有可能是……盤古。

盤古,又稱盤古氏,混沌氏。是中國傳說中開天闢地創造人類世界的始祖;萬物之初,一隻雞蛋包含著整個宇宙。雞蛋裡是一片混沌,漆黑一團,沒有天地,沒有日月星辰,更沒有人類生存。

只在其間孕育著一株混沌青蓮,那青蓮有葉五片,開花二十四瓣,結成一顆蓮子。待得億萬年期滿,蓮子裂開,盤古大神手執開天斧出世,盤古大神因不滿混沌中那無窮無盡的壓抑,遂用那開天斧將天地劈開。

盤古大神在西遊世界中復活,暗中指引孫悟空前去菩提祖師那裡學藝,然後開啟了整個西遊的旅程。

如果真是盤古大神的出現,那麼就揭示了一個不為一般人所知的天機,真正的高人都是以凡人的面貌出現,非佛亦非道,不著任何相,就是一個「人像俱全」的人,在他的宇宙世界範圍裡,既包涵了佛的世界,又包涵了道的世界。

妙人香,每一支香都是一份功德

文章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改正,謝謝。

隨 喜 打 賞

長按二維碼支持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高品質生活

相關焦點

  • 《西遊記》中只出現一次的樵夫何許人也
    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第一回就出場的樵夫只是閃了一個身影,就徹底消失了。他是凡夫過客,還是洞見前緣的神者?在很多人的心中留下了不解的懸念。
  • 為孫悟空指路的樵夫,他的真實身份究竟是誰?答案讓人意外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雖然是由仙石孕育而成,但他一開始只是個能力不錯的猴子,在水簾洞自立為王,帶著一批猴子猴孫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 隱居詩人深山中遇見樵夫,為其寫詩,享山中時光,品歲月靜好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描寫山中樵夫 一日的生活:樵夫 每天在山中砍一擔柴,挑到古渡頭去賣,賣的錢足夠一家一天的花銷。回家後便到小溪邊磨刀斧,為明天的生活做準備。蕭德藻是一位很多人不熟悉的詩人,他是進士出身,做過官,後來辭官歸隱,定居烏程,住縣中屏山,自號「千巖老人」。
  • 神秘大隱水鏡先生高人中的高人!
    在這浩瀚的群星中,卻有一位出場不多的人物,全書著墨也很少。如果對整部小說加以回顧和品味,你就會開始對這個人物漸漸產生深刻的印象。這位人物就是我們這篇文章將要討論主人公---三國時期的神秘大隱水鏡先生司馬徽。  在全書一百二十個章回中,司馬徽是在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隱淪單福新野遇英主》中才出現的。當時劉備被荊州劉表收留後,駐守於新野,但被荊州本土勢力的代表蔡瑁所猜忌防範。
  • 樵夫背景通天了!難怪孫悟空對樵夫打躬作揖叫哥哥!
    樵夫道:「不遠,不遠。此山叫做靈臺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個神仙,稱名須菩提祖師。你順那條小路兒,向南行七八裡遠近,即是他家了。」猴王用手扯住樵夫道:「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還得了好處,決不忘你指引之恩。」樵夫道:「你這漢子,甚不通變。我方才這般與你說了,你還不省?假若我與你去了,卻不誤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養?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猴王聽說,只得相辭。
  • 孫悟空在拜師路上,碰見的樵夫是誰?注意他唱的歌,就知道答案了
    你可能沒讀過《紅樓》、沒看過《三國》、不熟悉《水滸》,但不可能不知道《西遊記》。《西遊記》的故事在中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裡面有很多值得探究的細節,比如當年孫悟空去拜菩提老祖為師時,恰巧在山中碰見了一個給他指路的樵夫,這個樵夫會是誰呢?
  • 樵夫唱山歌為什麼喜奔下三路
    《西遊記》中有一回寫長安城外的漁翁張稍和樵夫李定——砍柴的還是姓李,相互誇耀自己的職業,爭論是「山青」還是「水秀」好。漁翁先唱一首《蝶戀花》:煙波萬裡扁舟小,靜依孤篷,西施聲音遶。滌慮洗心名利少,閒攀蓼穗蒹葭草。  數點沙鷗堪樂道,柳岸蘆灣,妻子同歡笑。一覺安眠風浪消,無榮無辱無煩惱。
  • 《西遊記》中菩提老祖實力如何,能排進三界第幾位?
    《西遊記》中菩提老祖實力如何,能排進三界第幾位?西遊記中菩提老祖實力在什麼層次,與如來相比如何?《西遊記》中,有許多厲害的神仙,如三清、玉帝、四御、五方五老等,他們都在為天庭效力,屬於明面上的仙人。在小說中,如來佛祖代表的佛門也屬於天庭的一部分,其中南方南極觀音和西方佛老如來都屬於五方五老,和真武大帝齊名。除了這許多處世的仙佛,《西遊記》中還有很多隱世的聖人,他們不願收到天庭的約束,寧願做一個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神仙,如鎮元大仙。更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菩提老祖就算其中最神秘的仙聖。
  • 樵夫到底有多厲害?他才是隱藏的頂尖高手!
    一直覺得,西牛賀洲山林中那個指點孫悟空尋仙的樵夫是個高人。  樵夫高在何處?
  • 動漫中的樵夫與斧子
    故事的開頭和我們所熟知的套路一模一樣:一位年輕的樵夫正在砍樹,突然之間自己賴以生存的鐵斧子掉進了河裡,樵夫正傷心之餘,河裡卻突然出現了河神,河神手持金銀斧子問樵夫掉的是哪一個。故事到這裡開始轉折,樵夫面不改色心不跳大言不慚地說:「兩把都是。」河神愣了一下,小聲嘀咕:「撒謊的話可是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的。」
  • 《西遊記》最神秘的大能,住極樂窩,傳唐僧心法預知未來
    在《西遊記》中,往西天取經艱難,唐僧起初靠的是心中的信念,然而在取經路途中遇到的妖魔鬼怪不是他能想像的。這時,有兩位都給唐僧直接間接的幫助,方有通過九九八十一難的可能。一位就是觀音,她安排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一路保護唐僧,讓白龍馬馱著唐僧西行,這樣在物質人員條件上給予充分的支持。
  • 《狂暴樵夫與狗》樵夫牌組第二彈 灰太龍解說★皇室戰爭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呢,還是圍繞樵夫為核心的卡組~在下真的很喜歡樵夫~玩起來真的很逗。
  • 主旋律電影喜迎春天 《樵夫·廖俊波》現「樵夫」披荊斬棘開疆拓土的勵志傳奇!
    9月6日即將於全國公映的獻禮建國70周年巨製《樵夫·廖俊波》就謹遵「內容為王」的鐵律,影片取材於真實感人事跡,以極具藝術和情懷的表現力、感染力,適應時代的審美等核心優質內容,來展現「主旋律」影片中典型的思想和藝術蘊涵。該影片既具有現實題材電影的紀實風格,又塑造了傳記電影特有的飽滿人物,讓英模廖俊波的形象在電影裡和觀眾心目中真正「立」起來。
  • 《西遊記》裡的素食
    素食一旦成為延續不變的習慣,再加上素食者人數眾多,從梁武帝的南朝到吳承恩寫作《西遊記》的明朝,一千年彈指而過,在這約50代人的漫長歲月裡,中國的素食也就得到了極大發展,因而在《西遊記》中,對素食的描繪雖然不是主線,卻也令人眼花瞭亂,嘆為觀止。
  • 唐朝奇遇故事:樵夫砍柴遇到神仙,詮釋了幻術再高,也怕菜刀
    在我國古代有很多甚有意思的神話故事,不過,古代的神話故事在我國民間流傳最廣的,卻是明朝時代才產生的那些神話,比如《西遊記》和《封神演義》這些內容。其實在唐朝的時候也有很多有意思的神話故事,比如本文今天要講的故事,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即便法術再高,其實也懼怕菜刀。
  • 《西遊記》中的F4——混世四猴,哪只最厲害?
    說到混世四猴可能很多小夥伴會覺得陌生,但說到西遊記,小夥伴們應該都很熟悉了。而混世四猴正是出自於吳承恩寫的《西遊記》。
  • 走進神秘的道教:近代的修真高人都有誰?
    近段時間,有很多人問當代有沒有什麼道教高人,因為有宣傳的嫌疑所以不好說,而且我很明確地告訴大家,真正的當代高人是不需要什麼宣傳的,所以大家看到一些大力宣傳的高人,大部分都是騙子,記住是大部分,因為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所以,我們來說一下近代的高人都有哪些以及如何尋找當代高人。
  • 菩提洞外樵夫為何不肯跟孫悟空同去修仙?他身上隱藏了什麼秘密?
    在86版西遊記中,孫悟空聽從了老猴子的建議,扎一個竹筏就敢飄洋過海去找人,很快找到了菩提祖師,猴生從此達到了巔峰。但在原著中,卻並沒有那麼簡單。首先,孫悟空第一站來到了唐僧的出生地——南贍部洲。在這裡,他究竟呆了多久呢?這可是一個很長的時間。要知道,他在菩提祖師學院呆的時間,也只有十年。在這麼漫長的時間裡,他幹什麼呢?天天逛長城,遊小縣,拍抖音?當然不是。學人禮,學人話。
  • 我向老師傅討教廚藝,師傅卻給我講了一個《西遊記》裡的故事
    我在隨著大家讚嘆之餘,就突然想起了,我在多年前,向一位老師父討教廚藝的時候,老師傅當時給我引用了《西遊記》裡面的一個故事。也許大家會笑,西遊記那打妖精的故事,和廚藝能有啥關係?其實這也就是我剛才所說的那些感悟,名著裡的思想,是不分層次,不分行業的,只是需要用歲月去沉澱和思考而已。
  • 孫悟空的傲慢,巨靈神的無知,與老君的低調,構成西遊記的最美風景
    這時,唐僧突然看到山上,佇立著一個樵夫。頭戴一頂老藍氈笠,身穿一領毛皂衲衣。老藍氈笠,遮煙蓋日果稀奇;毛皂衲衣,樂以忘憂真罕見。一看,就知道這個不是凡人。於是唐僧上前盤問,這平頂山有沒有妖怪呢?樵夫厲聲高叫:「此山有一夥毒魔狠怪,專吃你東來西去的人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