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舒婷跟父親張繼在田間地頭學習種植技術。
6月初,27歲的「北漂」張舒婷,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媽媽,我要到寧夏賀蘭縣當農民了。」當她把這一決定告訴遠在西安的母親時,身為教師的母親雖然有些驚愕,但依然決定支持她的選擇。
在北京從事影視文化工作的張舒婷,是西安姑娘。她從來沒有想到,來寧夏賀蘭縣看望在這裡做水肥技術指導的父親,她居然愛上了這片土地。
「這丫頭做事有主意,我一輩子跟土地打交道,但從來沒想讓女兒也幹這行。」父親張繼是賀蘭縣人才辦引進的水肥技術專家,他坦言,賀蘭縣的大櫻桃產業發展大有可為,土壤優化後能為櫻桃帶來更大產值。賀蘭縣產業發展的優勢,人才專家引進的各項優惠政策,不但吸引了他,還把女兒張舒婷從北京吸引過來了。
「爸爸,我不想回北京了,我要在賀蘭種櫻桃。」「你可想好了,種地可不是件簡單的事,風吹日曬對女孩子的皮膚影響極大,你看到我的臉了嗎?你以後可能就是這樣。」張繼指著自己被陽光脫皮的臉對女兒說。
「沒事,爸爸,我不怕苦,正好把買化妝品的錢省下來了。」張舒婷笑著說道。看到女兒決心已定,張繼心裡說不出滋味,這個他從小慣著寵著的女兒放著大城市的白領工作不做,卻要和他在賀蘭縣紮根種地,這該是怎樣的一種情懷?
父親張繼給女兒張舒婷看櫻桃樹的花芽。
6月5日,只用了一天時間,父女倆就把公司註冊成功了。「真沒想到,賀蘭縣這麼小的地方,行政審批服務的辦事效率比大城市速度都快。」張舒婷笑著說,以前她只知道「塞上江南」風景如畫,來了以後才發現,不只是風景,寧夏人民的熱情好客,對外地人才引進的機制,以及賀蘭縣櫻桃產業發展的巨大優勢都是深深吸引她的理由。
烈日當頭,卻沒有阻止張舒婷到賀蘭縣田間地頭實地考察的腳步。
「爸爸,你看這櫻桃枝有不少花芽了,明年能結不少櫻桃了呢。」在習崗鎮五星村三社櫻桃種植基地,張舒婷在一棵櫻桃樹下,仔細地看著櫻桃枝說道。
「對,現在是櫻桃花芽分化期,這個時期控水控肥是關鍵,哪一步的火候掌握不到位,明年就要白幹一年。」張繼笑著對女兒說,櫻桃好吃樹難栽,技術是關鍵。
「女兒決定要種櫻桃,我就支持她,我們打算先種100畝,打造一種櫻桃種植的生態模式,明年帶動當地的群眾一起種。」張繼告訴記者,多年來他奔走在全國不同省區的田間地頭做技術指導,山東大連等沿海省市雖然櫻桃產業發展久遠,但因雨季偏多,並不是櫻桃最佳的種植區。賀蘭縣種櫻桃的條件得天獨厚,光照長雨量少,可以增加櫻桃的糖分,而且不容易出現裂果,櫻桃產業大有可為。
父女倆同時寫下了入黨申請書。
如今,張繼和女兒把社保關係從西安轉到了賀蘭縣,父女倆還共同莊嚴寫下了入黨申請書。
「7月1日是我的生日,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我多年的心願,現在我已經決定落戶賀蘭縣,希望這個願望能夠在黨的生日這一天實現。」張繼心裡滿懷期待。
「爸爸是我的榜樣,我想和爸爸一起入黨。」女兒張舒婷的願望很簡單。
「張繼是我們引進的專家人才,父女倆決定在賀蘭落戶我們特別歡迎,希望更多有技術有能力的專家來到賀蘭發展事業,我們會為引進的專家人才提供一切的必要幫助。」賀蘭縣人才辦主任王金梅表示。
這幾天,張舒婷在網上查找寧夏大學關於農業的研究生報考的相關資訊。「我已經有農業技術指導員資格證了,但是還不夠,我決定考寧夏大學農業專業的研究生。」張舒婷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來源:寧夏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