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算是一部勵志類影片,全片時長90分鐘。講述的是一位日本空手道教練移民到香港,獨自艱辛地把女兒撫養長大,由於女兒在情感上始終與父親不一,在父親去世後又遭遇男友的變心,生活處境糟糕透頂,通過父親的得意弟子一步步對其訓練,使其從一開始排斥空手道到繼承父親的意願為轉變。
關於空手道的流派,這裡不做探討,因為日本空手道的流派太多了,如小林流、剛柔流、松濤館流、極真會、和道流、糸東流、糸洲流、上地流、本部流、松林流、少林流、少林寺流、松村正統、一心流、神道自然流等等。
僅僅是小林流裡,有究道館聯盟、志道館聯盟、小林館聯盟、神人武館、王修會等等,各有偏重。究道館聯盟裡還分:歐美究道館、衝繩究道館、拳士會等等,風格有差異。拳士會裡還有:拳士會中國聯盟、衝繩拳士會,因為歷史原因有些技術上的偏好。拳士會中國聯盟裡還有各支部,每個支部都有自己的特色。
所以,技術和流派方面不是探討的主題,也探討不出個究竟。我們要說的是武道給生活中的社會人帶來的積極意義和價值,這才是武道的終極精髓,而非誰強誰弱,面對自然,再強的人也終會逝去。
在上一期我分享了《空手道》前1/4的倉田保昭飾演的角色演武,畫面呈黑白色,今天分享的《空手道》後1/4的角色演武,畫面呈彩色。一黑一白一老一少,這鮮明的對比就是一個轉變和傳承。年輕人老去,老年人逝去,逝去的精神又再來,這就是一個輪迴。
影片中有多處環節都是很有思考價值的,比如前後演武時,背景用大小提琴作為配樂,大提琴的聲音帶有空曠、沉重、蒼老,小提琴的聲音則帶有密集、輕鬆、活力。這又是一個對比。大小提琴代表的就是大世界與小世界,人與社會的關係。在大的環境下,個人的美夢在現實世界中到處碰壁,直到傷痕累累。從被打倒到站起來不僅是一種勇氣,更是一個涅槃重生的過程。
正如影片中倉田保昭的靈魂對女兒說:「人生能夠找到自己的天賦實屬不易,能夠在天賦上把握自己的舞臺更是難得。」人生短暫,大部分人都是渾渾噩噩迷迷糊糊的了結此生,如何讓自己了解自己,了解自然,了解道的規律,讓自己的內心平靜,才是人活一世該過的日子。
蒼老的空手道教練死在道場中
習武前的凝神聚氣,禪武一如
從小有著空手道的天賦,後來迷失了
被教練開除的得意弟子,只因其愛打架
長大後的女主角在現實生活中挫折不斷
系錯帶子是每個初學者都會犯的錯誤
人上有人,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調整好的心態,就是人生的勝利者
在安靜的自省中與故去的父親精神交流
父親說:「我不會打你,但會叫外人打你」
在今天的家庭教育裡
還有多少人心疼孩子暫時的苦
孩子長大進入社會
不能接受挫折就等於給自己判了死刑
結尾一段型的演示,與開篇的型相呼應
同樣的型,不同的人,不同的色彩
同樣的型,經歷黑白到彩色
型沒有變,精神傳承沒有變
變的只是人生的色彩
黑白是過去
色彩是未來
每個道場都有規矩
這是小集體的秩序保障
在小集體中的規矩都不能遵守
進入社會的各種考驗難度會很大
不要指望別人能夠幫助你
自助者多福
在社會上的人情冷暖就是證明
當自己強大了
才會有一個接一個的機會
在自己還未強大時
就要努力一次又一次的創造機會
不怕失敗
只要敢站起來
記住
失敗永遠是成功他媽
同樣
成功也是失敗他媽
因為你自負了
仁人會——網聚 「仁」 的力量
更多更好的跆拳道文化篇章第一時間會在仁人會官方微信服務平臺和訂閱微信上發布,敬請關注,收穫甚多。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做武士,不做武夫。跆拳道人應該是全能的社會型人才,應該得到更多的尊重。當我們懂得多了,操作起來也就更加嫻熟,行業自然就越來越精,共榮也就不再是夢想。
跆拳道仁人會官方微信服務平臺:「TKDRRH」(以發布「原創文章、武道文化、活動賽事、武道名人」等多元化信息為主);
訂閱微信:「TKDRRH2011」(以發布「武道技術參考」和「稀缺圖片素材」等信息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