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楊增強 通訊員 呂壬雙)近年來,漯河市郾城區李集鎮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目標,通過「五重奏」,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不斷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奏響「組織建設」曲,發揮基層堡壘作用。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大力培育村級帶頭人,全鎮22個村共選出新一屆村黨組織成員72名。結合「雙創建」活動,以「網格化」為抓手,先後開展觀摩3次、集中述職1次。全鎮共劃分網格78個、設置網格員390個,接收群眾諮詢電話近200次、提供便民服務110餘次。
奏響「產業興旺」曲,促進群眾致富增收。魏李村投資600多萬元成立了「漯河市郾城區稻草湖種植專業合作社」,目前基地成為全國面積最大的蟠棗基地。蟠棗已銷往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逐步成為「品牌基地、效益基地、觀光基地」。東孟村專門成立漯河市興農種植專業合作社,打出「李集粉條」品牌,提升了經濟效益。郭西村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種植金絲黃菊200餘畝,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奏響「人才培養」曲,引導農民創業就業。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現代遠程教育等多種形式,切實搞好農民實用技術培訓。依託農村勞動力技術培訓等先後邀請各級專家、教授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15場次,培訓人員100多人次,同時加強就業保障,全年新增就業人數342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62人,就業困難群體再就業109人,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400多人,切實解決好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奏響「鄉風文明」曲,凝聚文化正能量。在全鎮開展道德模範等評選活動,將評選出的道德模範大幅照片和先進事跡張榜公布,共評選出道德模範等先進典型128人,並通過「身邊好人榜」進行典型推介。推出李集鎮的文化名人和文化品牌。全鎮培育1隻武術隊、1隻戲曲文藝隊、2隻舞獅隊、26隻舞蹈隊。引導各村群眾大力開展文體活動,增強廣大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奏響「生態宜居」曲,改善人居環境。以「綠滿郾城」為依託,完善提升京珠高速兩側防護林帶空檔部位,補植補造李漯路、土密線等2條廊道路肩及兩側防護林帶。今年共造林1360畝、苗木13萬株,成活率達到90%以上。提升街頭遊園22個,創建國家級森林村莊1個、省級森林村莊4個。繼續推進「廁所革命」,已完成三格式2182戶、水衝式1177戶,共改造戶廁3359戶。9個整村推進村潔淨型廁所達到90%以上。
(映象網漯河新聞熱線:180 0371 1850,投稿郵箱:luohe@hnr.cn。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