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8【古典-協奏曲】韋伯:單簧管五重奏,單簧管協奏曲,大二...

2020-12-24 騰訊網

20200908【古典-協奏曲】Jorg Widmann, Irish Chamber Orchestra - Weber (2020) [24-96]

https://www.highresaudio.com/en/album/view/hrnf5o/jo-rg-widmann-denis-kozhukhin-irish-chamber-orchestra-weber-clarinet-quintet-concertino-for-clarinet-grand-duo-concertant-der-freischtz-overture#albumtab-info

專輯發行:

2020年

HRA發布:

2020年8月28日

標籤:Alpha

類型:古典

子流派:協奏曲

藝術家:J rgWidmann,Denis Kozhukhin,愛爾蘭室內樂團

作曲家:卡爾·瑪麗亞·馮·韋伯(1786-1826)

單簧管演奏家兼指揮約爾格·威德曼(J rgWidmann)在Alpha上首次發行專輯時,是為紀念這位作曲家的音樂而作的,他創作了有史以來最出色的樂器:卡爾·瑪麗亞·馮·韋伯。在他擔任首席指揮的愛爾蘭室內樂團的合奏中,他錄製了分別於1811年和1815年創作的單簧管五重奏(帶有弦樂合奏的版本)和協奏曲,以及廣受歡迎的DerFreischütz序曲。

鋼琴家Denis Kozhukhin與Widmann一起演奏Grand Duo協奏曲。這張專輯是一系列唱片中的第一張,也使我們有機會認識約格·威德曼(J rgWidmann),他是這一代最活躍的作曲家。

約爾格·維德曼(J rgWidmann)是他這一代人中最具才幹和最吸引人的藝術家之一。作為單簧管演奏家,維德曼在慕尼黑的Gerd Starke和紐約的茱莉亞音樂學院的Charles Neidich學習。他定期與世界領先的樂團合作演出,例如萊比錫格萬豪斯豪斯管弦樂團,法國國家管弦樂團,華盛頓國家交響樂團,蒙特婁樂團交響樂團和多倫多交響樂團。他與Daniel Barenboim,Valery Gergiev,Kent Nagano,Sylvain Cambreling,Christoph Eschenbach和Christoph vonDohnányi等指揮合作。

幾個單簧管協奏曲已經獻給他並為他譜寫,包括沃爾夫岡·裡姆(Wolfgang Rihm)的《 MusikfürKlarinette und Orchester》(1999)和Aribert Reimann的Cantus(2006)。魏德曼(Widmann)在2015年的多瑙辛格音樂劇院(Donauerschinger Musiktage)上首次亮相了馬克·安德烈(Mark Andre)的新單簧管協奏曲。

在他的常規室內音樂合作夥伴中,有著名的獨奏家和合奏家,如安德拉斯·希夫爵士,丹尼爾·巴倫博伊姆,伊莉莎白·萊昂斯卡婭,內田光子和哈根與阿爾坎託四重奏。

Widmann的作品定期由Pierre Boulez,Christian Thielemann,Mariss Jansons,Andris Nelsons和Simon Rattle等指揮表演,並由Wiener和Berliner Philharmoniker,紐約愛樂樂團,巴黎Orchester等樂團首演。

Widmann曾在琉森(Lucerne)和海德堡(HeidelbergerFrühling)等主要樂團和音樂節上擔任駐場藝術家,並在維也納的Konzerthaus,法蘭克福的Alte Oper,科隆的Philharmonie和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的肖像中擔任藝術家肖像在「做音樂:約格·威德曼」的座右銘下。

相關焦點

  • 《單簧管協奏曲現場@克拉瑪》
    時間:2020年11月21日 坐標:青島市人民會堂 事件:Backun籤約單簧管演奏家、貴陽交響樂團單簧管首席、貴州大學音樂學院特聘教授
  • 「隔籬呼取盡餘杯」,兩個人的《單簧管協奏曲》
    之前介紹麥克斯·瑞格《A大調單簧管五重奏》時,列舉了一些重要的單簧管室內樂作品;但如果把協奏曲也考慮進去,那個曲單有些單薄——至少還要加上幾部極為重要單簧管作曲家的著作。這篇文字我們重點介紹本納特·克魯塞爾(Bernard Crusell,1775-1838)和他的《降B大調第三單簧管協奏曲》Op.11 以及莫扎特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622。
  • 單簧管的音樂之美
    除了莫扎特的這首單簧管協奏曲以外,與貝多芬同時代的德國作曲家馮·韋伯(即歌劇「自由射手」、管弦樂曲「邀舞」的作者)也對單簧管情有獨鍾,在1811年這一年裡一口氣寫了三首單簧管協奏曲(其中一首名為「小協奏曲」),可是名氣不大,也很難見到唱片。有興趣聽的話,可以找找拿索斯出版的一張CD(8.550378),裡面就有這三部作品。這張CD還是《企鵝指南》評為三星級的佳作呢。
  • 【古典音樂中的樂器】單簧管
    應用譜號:高音譜號,移高大二度記譜。實用至此,對單簧管這一樂器的改革歷經一個世紀,從戴內到勒費福爾等人歷盡艱辛,使單簧管發展到六個鍵子。這個時期單簧管的演奏技術也有了較大的發展,就在這個時期,莫扎特創作了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並且首先將單簧管應用於樂隊。與此幾乎同時,還有施塔米茨父子大力發展了單簧管藝術,小施塔米茨更為單簧管創作了二十餘首協奏曲。
  • 臺灣最具代表性室內樂團之--「魔笛單簧管四重奏」
    2007年底,魔笛單簧管四重奏發行第一張『魔笛之舞』專輯, 並獲第十九屆金曲獎古典音樂類『最佳演奏獎』提名。近年,優秀的年輕音樂家如韓健峰與林志謙的加入,更讓魔笛如虎添翼,帶給聽眾有別於以往的新鮮感受。
  • 但齊《為長笛、單簧管和樂隊所寫的協奏曲》
    1814年5月《大眾音樂報》宣稱但齊出版了一部《為長笛、單簧管和樂隊所寫的協奏曲》,作品第41號。在慕尼黑的時期(1783-1806),但齊曾經創作過《為兩支巴松管所寫的二重協奏曲》以及《為長笛、雙簧管、圓號、巴松管和樂隊所寫的協奏曲》,在卡爾斯魯厄的歲月(1812-26)裡,作曲家創作了大量管樂作品,包括管樂五重奏、獨奏協奏曲以及一首為單簧管和巴松管所寫的協奏曲。
  • 單簧管指法表
    樂隊常用的標準單簧管為bB調,專業演奏者常配備bB調和A調兩支,C調單簧管流行於德語國家,上述單簧管皆屬高音單簧管,全長約 66釐米。單簧片用蘆竹製作,用箍卡固定在管嘴上,吹時貼於下唇。音域為e~g3,屬移調樂器,記譜較實音高一全音。低音區濃厚柔和,稱為蘆管音區;中音區自f1~bb1,音質較差;高音區b1~g3,圓潤而明亮;最高音區尖銳。
  • 臺灣備受矚目的十五歲單簧管明日之星 - 蘇宇欣
    習藝其間,恩師陳教授發現宇欣具有超齡的音樂詮釋及純熟的演奏技巧,相繼引薦其接受法國知名音樂家Florent Heau及Romain Guyot的指導並深獲肯定,於十四歲將單簧管轉為主修。2013年獲得師大附中協奏曲比賽優勝,與附中管弦樂團合作演出韋伯第一號單簧管協奏曲。
  • 除了五重奏K.581莫扎特還有一首寫給單簧管的「四重奏」作品??
    莫扎特為單簧管創作的偉大作品中,如果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622排第一,那第二一定是單簧管與弦樂五重奏K.581。
  • 單簧管男神奧登薩默領銜「新時代」
    小施塔米茨和丹奇的單簧管協奏曲可能在Decca目錄裡系首次出現。曼海姆樂派是18世紀後半叶音樂試驗的一個大熔爐,來自歐洲各地的音樂家相聚在一起,創造出新奇與豐富的音樂色彩,開闢了音樂的古典主義時代,誕生了今天管弦樂團的雛形。當時的曼海姆樂團第一個將單簧管引入樂團,莫扎特由此第一次聽到了這件樂器的聲音。
  • 世界三大單簧管品牌之 Leblanc(利布朗)單簧管全球藝術家系列
    Conn-Selmer/ Leblanc(利布朗)單簧管藝術家: LORI ARDOVINO 洛裡·阿多維洛博士 美國蒙特瓦洛大學單簧管教授, 梅洛三重奏, 勒巴隆三重奏單簧管手,Conn-Selmer/ Leblanc(利布朗)單簧管藝術家: Dave Bennett
  • 電影《走出非洲》裡的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第二樂章
    歷來的作曲家們為單簧管而寫的協奏曲數量很少,莫扎特也不例外,他只寫了一首,也僅僅是這一首,卻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極品。而正是這位天才少年率先發現了單簧管樂器的魅力,並寫出了能充分發揮其性能的不朽之作。     莫扎特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則當屬管樂協奏曲中的一部典範之作。不僅從作曲意義上說,這是歷史上第一部有高度藝術水準的單簧管協奏曲。
  • 管樂器介紹之——單簧管
    單簧管是木管樂器的一種,通常用非洲黑木製造,由木料、硬橡膠或金屬製成,有一個鳥嘴形的吹口和圓形的空心,管身由五節可裝拆的管體組成,管體成圓筒形,下端為開放的喇叭口。在吹口處固定一個簧片,吹奏者通過簧片和吹口的空間吹氣時,並配合下唇適當的壓力,薄薄的簧片尖產生振動,使樂器管內的空氣柱開始振動,因而發出柔美的音色。
  • 奧登薩默父子組成的克拉利諾提單簧管重奏團專訪
    因為他們一家獨佔了維也納愛樂與柏林愛樂的單簧管首席。甚至可以在管弦樂團中分別擔任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單簧管一起演奏呢。又由於父子三人都是演奏同樣的樂器,所以可以組成重奏團,這樣的經驗也很不容易見到吧。
  • 【周末音樂會】單簧管重奏音樂會——歌劇與舞曲的魅力世界
    舞曲與歌劇都是古典音樂中較接地氣、受眾較廣的音樂類型。
  • Janet Hilton 單簧管獨奏音樂會
    JANET HILTON         作為一個國際上傑出的獨奏家,Janet Hilton在曼徹斯特和維也納學習後,Janet Hilton已經和大多數主要英國樂團一起出現在節日中,其中包括愛丁堡
  • 奧地利單簧管演奏家---安德雷斯·奧登薩默 【單簧管資源交流】
    奧登薩默1989年出生於奧地利的音樂世家,很早便被音樂吸引,他四歲開始學鋼琴,十歲在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學習大提琴,在2003年轉攻單簧管,拜入維也納愛樂單簧管首席辛德勒門下;而大提琴的經歷也幫助了他在單簧管演奏演奏出溫暖豐富的音色。
  • 一場不容錯過的木管五重奏
    木管五重奏是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圓號五種管樂器在一起合奏的音樂表現形式。這種形式的確立經歷了非常漫長的演變,作曲家為之付出了大量探索和努力。木管五重奏是室內樂重奏裡難度最大的一種,和弦樂四重奏與銅管五重奏不同,木管五重奏中五件樂器的材質、形制都各不相同,要讓這五種音色完全不同、音高也不一樣的樂器組合在一起演奏,「和諧發聲」難度極高。
  • 單簧管,很美.
    以協奏曲為例,一般的音樂家,都喜歡在鋼琴和小提琴上著力,因為這兩種樂器音色豐富,演奏技巧完備,具有較強的表現力。相比之下,為管樂器寫的協奏曲就非常少。這主要是因為管樂器的個性特點,過於突出。它的音色雖美,卻略顯單調,因此更適合用來增加色彩,或填充聲部。但是,莫扎特並不這麼想。
  • 【基因好強大】單簧管界傳奇父子—奧地利奧登薩默家族
    大提琴家鄭明和組成的鄭氏家族,由小提琴家雷諾•卡普松(Renaud Capuçon)、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Gautier Capuçon)組成的卡普松家族和由小提琴家盧卡斯•哈根(Lukas Hagen)、中提琴家維羅妮卡•哈根(Veronika Hagen)、大提琴家克萊門斯•哈根(Clemens Hagen)組成的哈根家族等等,音樂家們的基因總是如此強大,讓這些家族的成員們個體上成為在國際樂壇大放光彩的大師